《钓鱼的启示(B案)》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钓鱼的启示》教学案例

一、内容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教材以“生活中的启示”为主题。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钓鱼的启示》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父亲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

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像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抓住课文这一特点,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能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朗读、默读,学习了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累。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不断丰富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也逐步发展。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阅读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的真正目的,读懂我从鲈鱼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3.初步掌握本文抓住细节描写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2.本文抓住细节描写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读——增趣设问、营造气氛,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1.师:同学们坐得很端正,一看就知道是守纪律的好学生,冒昧地问一下,老师不在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违反过纪律?

2.师:老师欣赏你们的坦诚和勇敢,在老师不在的时候,也能遵守纪律,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自律”。做到这两个字很不容易。今天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美国的著名建筑设计师,他时刻严格自律,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他美好的品德来自他小时候一次钓鱼的经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钓鱼的启示》,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3.课题中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

(二)展学评赏——摸清学情、择机而导,找准教学逻辑起点

1.自由读文,找出文中直接点题的段落。(出示)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有两个重要的词,是对全文的总结。

(3)结合课文说说“永久的回忆”“终生的启示”分别指什么?

2.(随机出示)

(1)就“钓鱼”这件事而言,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是:禁止捕鱼期间,捕到鱼应该放了;非:把鱼留着是错误的。)

(2)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联系课文,看看启示思考,作者在叙述钓鱼一事,重点应放在哪个词上?(难)

(3)到底难在哪,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看看他钓到的,是一条怎样的鱼?

(三)读解感悟——索句明意、发展思维,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重点读解第三自然段。

(1)说说你从哪些语句看出鱼大的?

①“剧烈地抖动”写出我感觉鱼的大,

“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从作者肯定的判断中又见鱼的大。

这条大鱼是那么容易上钩吗?

“过了很长时间”,在这么长时间的等待中我在想什么?读出盼望之情。

师:总结:鱼还没有浮出水面,我已经感觉到了它得大。

②“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写鱼挣扎的动静大,直接写鱼的大。“啪啪”的拍水声大,可见鱼大。

“溅起了不少水花”又见鱼大。

师小结:鱼刚刚浮出水面,作者通过对鱼的动态、水的声音、水花的样子描写,多角度地再现了鱼大。

师:看着活蹦乱跳的鱼,我的心情的?读出惊喜之情。

③直接写鱼大。

“好大的鱼”,又让我们从作者的惊呼中直接看出鱼大。

提示学生注意叹号的作用。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言外之意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鲈鱼。

现在大鱼终于被拉到岸上,再次从作者的惊呼中看到了大。

(2)这条鲈鱼不光大,还很漂亮,(出示)读出鲈鱼的美,心情美,月色的美。

(3)师:这段文字,作者不单单在叙述钓鱼的过程,也表现他心情的起伏变化,能读好吗?

①指名读。

②师生相互配合一同读文。

师:放掉这条鱼,对我来说是多么的难呀!为了钓到它,我盼望着,期待着——

师:这时我是多么的谨慎呀!——

师:我惊喜地猜测着——

师:我听到——

师:我看到——

师: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不由的惊叹——师: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4)这么大这么美的鱼,如果让你放了,你愿意吗?对于一个喜欢钓鱼的孩子来说,真的难以拒绝这样的诱惑。所以作者会说生齐读——

2.重点感悟4-9自然段。

师:作者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写出“难”的原因。后面作者仍然运用这个方法来进行描写,在与父亲的对话中,心情也在得意之后一次次发生变化。

(1)速读课文4-9自然段,从作者的言行、神态体会他的心情,用相关词语概括,感受实践的困难

①急切

当作者听到爸爸让他把鱼放回去的时候,他的心情是急切的,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这样做。指名读。

②委屈

他很委屈,委屈的都要哭出来了,他不愿把鱼放回去。指名读。

想想作者再钓到这么大的鱼,机会还多么?他说的有道理吗?

从哪看出来的?(第10自然段)

那应该怎么读这句话?(自信、据理力争)练习读句子。

这样据理力争,充满自信就是争辩。

③乞求

为什么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船的影子)

此时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生想象汇报)

鱼的极大诱惑,离开放的时间已经很近,无人监督的周围环境,真的让作者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里啊!然而面对儿子的委屈的泪水,还有乞求的目光,父亲会怎样说?(生汇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