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ppt课件】 中医病症之胆胀
合集下载
胆胀中医健康宣教ppt课件
![胆胀中医健康宣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5d7b0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3.png)
长期情绪压抑、焦虑、 抑郁等,导致肝气郁结 ,影响胆腑疏泄功能,
引发胆胀。
外邪侵袭
风寒湿热等外邪侵犯胆 腑,影响胆气疏泄,导
致胆胀。
体质虚弱
脾胃虚弱、肝肾不足等 体质虚弱者,易感湿热
之邪,形成胆胀。
中医对胆胀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个体差异,采用疏肝利胆 、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中药
治疗。
非药物治疗
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治疗 方法,以调理气血、舒通经络 、调和脏腑功能。
胁下有胀满或疼痛感,疼痛性 质多为胀痛或刺痛。
恶心呕吐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 等症状。
食欲不振
患者可能食欲减退,不思饮食 。
黄疸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表现 为皮肤、巩膜发黄。
02
中医对胆胀的认识
中医对胆胀的病因分析
饮食不节
过食油腻、生冷食物, 导致脾胃受损,湿热内 生,郁结于胆,形成胆
胀。
情志失调
个人经验分享
个人经验一
患者王某分享了自己在胆胀治疗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强调了 保持良好心态和饮食调理的重要性,认为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是关键。
个人经验二
患者赵某分享了自己在接受中医治疗时的细节和注意事项, 如针灸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中药煎煮方法等,为其他患 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问题与答疑
问题一
中医治疗胆胀的效果如何?
饮食调理
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多 食用疏肝利胆的食物,如山楂 、陈皮、绿豆等。
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积极参与有益身心的活动。
中医对胆胀的预防建议
合理饮食
避免过食油腻、生冷食物,保持饮食清淡、 易消化。
增强体质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引发胆胀。
外邪侵袭
风寒湿热等外邪侵犯胆 腑,影响胆气疏泄,导
致胆胀。
体质虚弱
脾胃虚弱、肝肾不足等 体质虚弱者,易感湿热
之邪,形成胆胀。
中医对胆胀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个体差异,采用疏肝利胆 、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中药
治疗。
非药物治疗
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治疗 方法,以调理气血、舒通经络 、调和脏腑功能。
胁下有胀满或疼痛感,疼痛性 质多为胀痛或刺痛。
恶心呕吐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 等症状。
食欲不振
患者可能食欲减退,不思饮食 。
黄疸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表现 为皮肤、巩膜发黄。
02
中医对胆胀的认识
中医对胆胀的病因分析
饮食不节
过食油腻、生冷食物, 导致脾胃受损,湿热内 生,郁结于胆,形成胆
胀。
情志失调
个人经验分享
个人经验一
患者王某分享了自己在胆胀治疗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强调了 保持良好心态和饮食调理的重要性,认为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是关键。
个人经验二
患者赵某分享了自己在接受中医治疗时的细节和注意事项, 如针灸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中药煎煮方法等,为其他患 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问题与答疑
问题一
中医治疗胆胀的效果如何?
饮食调理
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多 食用疏肝利胆的食物,如山楂 、陈皮、绿豆等。
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积极参与有益身心的活动。
中医对胆胀的预防建议
合理饮食
避免过食油腻、生冷食物,保持饮食清淡、 易消化。
增强体质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胆胀中医健康宣教PPT
![胆胀中医健康宣教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212b9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8.png)
胆胀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时了 解病情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
PART 05
胆胀的中医运动疗法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术和健 身运动,通过缓慢、连续的动作 来达到锻炼身体和内心的效果。
太极拳的招式和呼吸练习有助于 调节人体的气机,促进气血流通 ,对于缓解胆胀等慢性疾病有一
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水分补充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 助于胆汁的稀释和排出。
生活起居
休息充足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
情绪调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和压力 过大。
适度运动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等 ,有助于促进身体代谢和血液循环。
心理调适
情绪管理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 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认知调整
善胆胀引起的消化不良。
金银花蒲公英茶
金银花、蒲公英、绿茶等具有清 热解毒、利尿排湿的作用,有助
于减轻胆胀症状。
注意事项
避免高脂肪食物
避免辛辣食物
高脂肪食物可能加重胆胀症状,应尽量避 免摄入。
辛辣食物可能刺激胆道,加重病情,应避 免食用。
避免暴饮暴食
定期复查
暴饮暴食可能影响消化功能,加重胆胀症 状,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按摩手法
01
按摩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应立即 停止按摩,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建 议。
02
胆胀患者在接受按摩治疗时,应 遵循医嘱,切勿盲目按摩。
XXX
XXX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XXX
XXX
WENKU
REPORTING
正确认识胆胀疾病,避免 过度焦虑、恐惧,增强治 疗信心。
胆胀病中医护理PPT
![胆胀病中医护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a7de1317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f.png)
症状
右胁胀满疼痛,恶心呕吐,厌食 油腻,口苦口干,大便干结或大 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或弦数。
病因与病理
病因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感湿热等。
病理
湿热内蕴,气机郁滞,瘀血阻络,胆汁排泄不畅。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患者右胁胀满疼痛等典型症状及舌脉表现,即可诊断为胆胀病。
鉴别诊断
需与胁痛、腹痛等病证相鉴别。
肝郁脾虚证
总结词:肝郁脾虚证主 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 腹胀、食欲不振、疲乏
无力等症状。
01
饮食宜温热,多食用具 有健脾作用的食物,如 山药、红枣、扁豆等。
03
可采用中药泡脚、按摩 等方法缓解症状。
05
详细描述
02
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 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
和抑郁。
04
05
中药护理与用药指导
中药汤剂的煎煮与服用
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遵循治疗方案
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和生活 习惯,如避免过度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保 持适当的运动量等。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并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THANK YOU
胆胀病中医护理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 胆胀病概述 • 中医护理原则 • 日常护理措施 • 常见证候护理 • 中药护理与用药指导 • 健康教育与预防
01
胆胀病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胆胀病是由于胆腑气机通降失常 ,湿热瘀阻,胆汁排泄不畅所致 的以右胁胀满疼痛为主要表现的 一种病证。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复查可以及早发现胆胀病并发症的迹象,如胆囊穿孔、胆管炎 等,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右胁胀满疼痛,恶心呕吐,厌食 油腻,口苦口干,大便干结或大 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或弦数。
病因与病理
病因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感湿热等。
病理
湿热内蕴,气机郁滞,瘀血阻络,胆汁排泄不畅。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患者右胁胀满疼痛等典型症状及舌脉表现,即可诊断为胆胀病。
鉴别诊断
需与胁痛、腹痛等病证相鉴别。
肝郁脾虚证
总结词:肝郁脾虚证主 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 腹胀、食欲不振、疲乏
无力等症状。
01
饮食宜温热,多食用具 有健脾作用的食物,如 山药、红枣、扁豆等。
03
可采用中药泡脚、按摩 等方法缓解症状。
05
详细描述
02
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 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
和抑郁。
04
05
中药护理与用药指导
中药汤剂的煎煮与服用
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遵循治疗方案
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和生活 习惯,如避免过度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保 持适当的运动量等。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并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THANK YOU
胆胀病中医护理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 胆胀病概述 • 中医护理原则 • 日常护理措施 • 常见证候护理 • 中药护理与用药指导 • 健康教育与预防
01
胆胀病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胆胀病是由于胆腑气机通降失常 ,湿热瘀阻,胆汁排泄不畅所致 的以右胁胀满疼痛为主要表现的 一种病证。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复查可以及早发现胆胀病并发症的迹象,如胆囊穿孔、胆管炎 等,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胆胀护理常规中医诊断PPT
![胆胀护理常规中医诊断PPT](https://img.taocdn.com/s3/m/6e05352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e.png)
胆胀护理常规中医 诊断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 录
• 胆胀概述 • 中医对胆胀的诊断 • 胆胀的中医护理常规 • 胆胀的中医治疗 • 胆胀的预防与保健
01
胆胀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胆胀是指胆腑胀塞、胆汁外溢的 一种病证,属于中医学“胁痛” 、“黄疸”范畴。
特点
多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外感 湿热或虫积等因素导致胆腑气机 不利,胆道阻塞,胆汁排泄受阻 ,逆流入于血脉而发病。
鉴别诊断
与其他肝胆疾病的鉴别
如肝炎、胆囊炎等,需要通过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
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鉴别
如胃痛、胰腺炎等,需要通过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与其他内科疾病的鉴别
如感冒、咳嗽等,需要通过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03
胆胀的中医护理常规
饮食护理
01
02
03
饮食规律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定 时定量,避免过饥过饱。
食物选择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如稀粥、面条、蔬菜等 ,避免油腻、辛辣、刺激 性食物。
水分补充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 助于促进胆汁分泌和排出 。
情志护理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 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焦 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鼓励社交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 与家人和朋友交流,保持 良好的心态。
中药外敷
将中药研成粉末,用醋、酒、蜂蜜等调和后外敷于胆囊区域,以缓解疼痛和炎 症。
针灸治疗
针刺
通过针刺胆俞、肝俞、脾俞、胃俞等穴位,以调节气血、舒 缓疼痛。
艾灸
通过艾灸上述穴位,温通经络、散寒止痛,适用于寒证患者 。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 录
• 胆胀概述 • 中医对胆胀的诊断 • 胆胀的中医护理常规 • 胆胀的中医治疗 • 胆胀的预防与保健
01
胆胀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胆胀是指胆腑胀塞、胆汁外溢的 一种病证,属于中医学“胁痛” 、“黄疸”范畴。
特点
多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外感 湿热或虫积等因素导致胆腑气机 不利,胆道阻塞,胆汁排泄受阻 ,逆流入于血脉而发病。
鉴别诊断
与其他肝胆疾病的鉴别
如肝炎、胆囊炎等,需要通过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
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鉴别
如胃痛、胰腺炎等,需要通过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与其他内科疾病的鉴别
如感冒、咳嗽等,需要通过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03
胆胀的中医护理常规
饮食护理
01
02
03
饮食规律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定 时定量,避免过饥过饱。
食物选择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如稀粥、面条、蔬菜等 ,避免油腻、辛辣、刺激 性食物。
水分补充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 助于促进胆汁分泌和排出 。
情志护理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 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焦 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鼓励社交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 与家人和朋友交流,保持 良好的心态。
中药外敷
将中药研成粉末,用醋、酒、蜂蜜等调和后外敷于胆囊区域,以缓解疼痛和炎 症。
针灸治疗
针刺
通过针刺胆俞、肝俞、脾俞、胃俞等穴位,以调节气血、舒 缓疼痛。
艾灸
通过艾灸上述穴位,温通经络、散寒止痛,适用于寒证患者 。
中医急诊学急性胆胀课件
![中医急诊学急性胆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a8c53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0.png)
草等。 • 加减:若大便秘结,加大黄、槟榔;腹部胀满,加厚朴、草豆蔻;
口苦心烦,加黄芩、栀子;伴胆石者,加鸡内金、金钱草、海金沙。
2.气滞血瘀
• 治法:疏肝利胆,理气活血。 • 方药: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常用柴胡、枳实、白芍、甘草、五灵
脂、生蒲黄等。 • 加减:口苦心烦,加龙胆草;脘腹胀甚,加枳壳、木香;恶心呕吐,
• 3.营养不良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及酸碱 平衡紊乱;对伴有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紊乱者,应采取相应防治 措施,积极支持各器官功能,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
• 4.抗感染治疗。应首选对细菌敏感的广谱抗菌药物,既要控制需氧 菌,又要控制厌氧菌,强调足量、联合用药。
(二)综合救治
• 1.针刺疗法 • 2.手术治疗
黄、栀子,加茯苓、白豆蔻、砂仁;若痛势较剧,或持续性疼痛阵 发性加剧,往来寒热者,加黄连、金银花、蒲公英,重用大黄。
5.阴虚郁滞
• 治法:滋阴清热,疏肝利胆。 • 方药:一贯煎加减,常用生地黄、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
川楝子等。 • 加减:急躁易怒,加栀子、青皮、珍珠母;胀痛,加佛手、香橼。
6.阳虚郁滞
• 1.肝胆气郁 • 2.气滞血瘀 • 3.胆腑郁热 • 4.肝胆湿热 • 5.阴虚郁滞 • 6.阳虚郁滞
1.肝胆气郁
• 主症:右胁胀满疼痛,痛引右肩,遇怒加重,胸闷脘胀,善太息, 嗳气频作,吞酸嗳腐。
• 舌脉:苔白腻,脉弦大。
2.气滞血瘀
• 主症:右胁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晦暗,口干口苦。 • 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细涩。
2.切诊
• 腹满拒按,多为实证; • 腹软,无抵抗感,多为虚证。 • 脉滑数为实热证,脉细无力为虚寒证。
口苦心烦,加黄芩、栀子;伴胆石者,加鸡内金、金钱草、海金沙。
2.气滞血瘀
• 治法:疏肝利胆,理气活血。 • 方药: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常用柴胡、枳实、白芍、甘草、五灵
脂、生蒲黄等。 • 加减:口苦心烦,加龙胆草;脘腹胀甚,加枳壳、木香;恶心呕吐,
• 3.营养不良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及酸碱 平衡紊乱;对伴有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紊乱者,应采取相应防治 措施,积极支持各器官功能,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
• 4.抗感染治疗。应首选对细菌敏感的广谱抗菌药物,既要控制需氧 菌,又要控制厌氧菌,强调足量、联合用药。
(二)综合救治
• 1.针刺疗法 • 2.手术治疗
黄、栀子,加茯苓、白豆蔻、砂仁;若痛势较剧,或持续性疼痛阵 发性加剧,往来寒热者,加黄连、金银花、蒲公英,重用大黄。
5.阴虚郁滞
• 治法:滋阴清热,疏肝利胆。 • 方药:一贯煎加减,常用生地黄、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
川楝子等。 • 加减:急躁易怒,加栀子、青皮、珍珠母;胀痛,加佛手、香橼。
6.阳虚郁滞
• 1.肝胆气郁 • 2.气滞血瘀 • 3.胆腑郁热 • 4.肝胆湿热 • 5.阴虚郁滞 • 6.阳虚郁滞
1.肝胆气郁
• 主症:右胁胀满疼痛,痛引右肩,遇怒加重,胸闷脘胀,善太息, 嗳气频作,吞酸嗳腐。
• 舌脉:苔白腻,脉弦大。
2.气滞血瘀
• 主症:右胁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晦暗,口干口苦。 • 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细涩。
2.切诊
• 腹满拒按,多为实证; • 腹软,无抵抗感,多为虚证。 • 脉滑数为实热证,脉细无力为虚寒证。
胆胀中医护理常规PPT
![胆胀中医护理常规PPT](https://img.taocdn.com/s3/m/f337e96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7.png)
胆胀的症状
01
02
03
04
胁腹胀满疼痛
胁肋部胀满疼痛,呈持续性或 阵发性加剧,疼痛可放射至肩
背、肩胛及腋窝等部位。
恶心呕吐
常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或
胆汁。
黄疸
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表现为 皮肤、巩膜黄染,小便黄赤等
症状。
其他症状
可伴有口苦口干、嗳气、大便 干燥或排便不爽等症状。
热较重,应注意清热利湿。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考虑当地 的气候、饮食习惯等因素,制定 适合当地的护理方案。不同地域 的环境特点,对患者的护理也有
一定影响。
03
日常护理措施
生活起居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保持室内环境清洁, 避免外感风寒。
注意个人卫生,勤换 衣物,保持口腔清洁 。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 免过度劳累,适当进 行户外活动,增强体 质。
04
心理护理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可进 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瘀血阻络证
总结词
右上腹刺痛或刀割样 疼痛,痛处固定不移 ,夜间加重,舌质紫 暗或有瘀斑。
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患者疼痛的 性质、部位及程度, 以及是否有伴随症状 。
饮食调理
饮食宜活血化瘀,多 食用具有活血通络作 用的食物,如山楂、 葡萄、茄子等。
02
中医护理原则
整体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胆胀的发生与 五脏六腑均有关联,因此在护理过程 中需注重整体调理,关注患者全身状 况,调整患者整体状态。
整体观念还体现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 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全面关注 ,以实现全面的护理效果。
辨证施护
01
针对不同证型的胆胀患者,应采 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根据患者具 体症状和体征,辨别证型,制定 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胆胀病中医护理方法PPT
![胆胀病中医护理方法PPT](https://img.taocdn.com/s3/m/a54a175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c.png)
VS
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护理人员需要 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包括饮食 习惯、作息规律、心理状态等方面, 帮助患者调整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 健意识,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胆胀 病。
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重要原则,它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证候类型,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在护理胆胀病时,需要辨明患者的证候类型,如肝胆湿热 、肝郁气滞等,根据不同的证候类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和饮食调理。
多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 ,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休闲 活动,以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常见症状的中医护
04
理
腹痛的中医护理
腹痛的中医护理原则
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为主, 常用的护理方法包括按摩、热
敷和针灸等。
按摩护理
在疼痛部位进行轻柔的按摩, 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热敷护理
康复与预防
06
康复护理
饮食调理
心理调适
遵循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原则,避免油腻 、辛辣食物,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 和水果。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可采用放 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缓解压力。
运动锻炼
定期复查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康复。
遵医嘱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了解 病情变化。
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为 主,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中医外治护理
如黄疸较重,可采用中药灌肠、中药 熏蒸等外治方法,促进黄疸消退。
呕吐的中医护理
呕吐的中医护理原则
以和胃降逆、止呕为主,常用的护理方法包 括饮食调理、穴位按压和中药治疗等。
穴位按压护理
在相应的穴位进行按压,如足三里、内关等 ,缓解恶心呕吐症状。
胆胀护理常规中医治疗ppt课件
![胆胀护理常规中医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368575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7.png)
经验总结与教训
经验总结
中医治疗胆胀以疏肝利胆、清热 解毒为原则,针灸和中药治疗相 结合,注重整体调节。
教训
对于胆胀患者,应尽早诊断和治 疗,避免病情加重。同时,护理 措施也非常重要,需指导患者养 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THANKS
感谢观看
瘀血阻络
跌仆损伤,久病入络,导 致瘀血阻络,胆道阻塞。
胆胀的症状
胁肋部胀满疼痛
多为持续性胀痛或刺痛 ,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
。
恶心呕吐
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 状。
黄疸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 ,表现为皮肤、巩膜黄
染。
其他症状
如食欲不振、腹胀、腹 泻等。
02
中医治疗胆胀的方法
中药治疗
总结词
通过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个 体化配药。
控制食量
避免暴饮暴食,每餐适量 ,保持七分饱状态,以免 加重胆囊负担。
适量饮水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 助于稀释胆汁,减少结石 形成。
生活起居护理
规律作息
注意保暖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养成规 律的作息习惯。
避免腹部受凉,以免影响胆囊的正常 功能。
适量运动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缓解胆囊压 力。
胆胀护理常规中医治疗
汇报人:XXX
202X-XX-XX
• 中医对胆胀的认识 • 中医治疗胆胀的方法 • 胆胀的护理常规 • 中医对胆胀的预防与保健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中医对胆胀的认识
胆胀的定义
01 02
胆胀
是指胆腑气机通降不利,胆管内胆汁排泄不畅,滞留于胆道内,引起胆 管内压力增高,胆汁向肝内逆流,或肝胆之间相互影响,引起的以胁肋 部胀满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梅15g 川椒5g 干姜15g 细辛5g 桂枝15g 黄柏6g 当归15g 附子10g 姜黄15g 白鲜皮15g 生晒参15g
谢谢!
胆胀多发生在40~65岁年龄组,女性高于男 性,肥胖者多见。当今胆胀的发病率呈上升 趋势,与人们饮食结构变化有关。
三.病位
以胆腑为本,以肝、脾、胃为标。
四.病类
分为实证、虚证两大类。
五.病性 本病为有实、有虚,常反复发作的顽固 性疾病。
六.病程 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其病势可缓可急, 一般以慢性患者急性发作为多见。
4.肝胆湿热 【主症】右胁胀满疼痛。 【兼症】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或
见黄疸,大便粘滞。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虚证
1.阴虚郁滞 【主症】右胁隐隐作痛,或略有灼热感。 【兼症】口燥咽干,急躁易怒,胸中烦热,头晕
目眩,午后低热。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疏肝利胆。 【方药】一贯煎。
七.病因病机
病机关键:胆腑气机通降失常。
(饮食)嗜食厚味炙煿→伤及脾胃→土壅木郁 (情志)忧思暴怒→肝疏泄失常→累及胆腑 (外邪)虚损劳倦
胆 腑 疏
易感外邪
泄胆
寒温不适
通胀
(湿热)湿热久蕴→煎熬胆汁→聚而为石→
降
阻塞胆腑气机
失
常
八.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1.病史:以右胁胀痛为主,兼有善太息,口苦恶心, 嗳气等症。 2.发病特点:起病缓慢,多反复发作,病发多 有诱 因,如饱餐,恼怒,劳累等。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 上。 3.体征:可有发热,右上腹压痛。
胆胀
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梁丽娟
目的要求
了解胆胀为临床常见病证,范围及研究进展。 熟悉胆胀病证及病因、病机及其发病规律。 掌握胆胀的临床症候特征,诊断依据及黄疸。 胁痛等的鉴别诊断。 掌握胆胀的证治方药及调摄护理。
一.病名
是指胆腑气机通降失常所引起的以右胁胀痛 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以上为1日量,分2次吞服。
胆结石属肝胆湿热者,可用利胆丸。 组成:茵陈12g,
龙胆草、郁金、木香、枳壳各6g共研细面 加猪胆汁、羊胆汁各50g
先将猪胆汁熬浓至50g,拌入药面中, 加 适量蜂蜜,作丸药,每丸重10g,早晚各服1丸。
2.对胆胀寒热错杂者,可用乌梅丸治之,疗效较佳 3.外治法 4.静点中药、肌内注射、穴位注射、针灸推拿。
九.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胆胀以右胁疼痛为主证 实证:胀痛,刺痛,灼痛,绞痛。 虚证:隐痛。
2.察病机
气滞胆腑:持续性胀痛,连及肩背,遇怒加重。
瘀血痹阻:右胁下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
结石已成,胆腑不通:右胁部绞痛,阵发加剧, 且窜至肩背部。
气血不足:邪气潜伏,胁痛隐隐或绵绵不休。 阴亏火灼:胁下隐痛,有灼热感,时作时止,厌
2.阳虚郁滞 【主症】右胁隐隐胀痛,时作时止。 【兼症】脘腹胀满,呕吐清涎,畏寒肢凉,神
疲气短,倦怠乏力。 【舌脉】舌淡苔白腻,脉弦弱。 【治法】温阳益气,调肝利胆。 【方药】理中汤加味
其他疗法
1.胆结石属肝胆气滞者:可用消石散。 组成:郁金粉0.6g,白矾末0.45g, 硝石粉1g, 滑石粉1.8g, 甘草稍0.3g
十.转归与预后
转归:实→虚证→虚实夹杂 日久不愈→出血、积聚、厥脱
预后:病情轻者(结石小)预后良好 病情重者(结石大)预后差 虚实多迁延难愈,预后较差 若失治误治,出现变证则预后不良
十一.调护
饮食 宜清淡为主,多食蔬菜,切忌暴饮暴 食及食用膏粱厚味。
勿酗酒
保持心情舒畅
临床
1柴胡类方剂是治疗胆胀的首选方剂 2龙胆泻肝汤是治疗肝胆湿热证的主要方剂 3范国梁教授经验方:乌梅丸加减
食油腻。
3.审轻重:
由于胆胀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故临床
常见虚实夹杂。所以临证时要详审,正气盛
衰,邪气轻重。
治疗原则
原则:疏肝利胆,和降通腑 虚证:补中宣通 实证:泻中通降
分证论治
实证
1.肝胆气郁 【主症】右胁胀满疼痛,连及右肩,遇怒加重。 【兼症】胸闷,善太息,嗳气频作,吞酸嗳腐。 【舌脉】苔白腻,脉弦大。 【治法】疏肝利胆,理CT 等。
鉴别
1.与胁痛鉴别:无意义。
2.与胃痛鉴别:胃痛是以上腹近心窝处疼痛,任何年 龄均可发病。胆胀部位在右胁部,发病年龄多在40 岁以上。
3.与真心痛鉴别:从部位及疼痛性质。真心痛疼痛突 发而剧烈,且在左前胸部,伴有“手足青至节”; 而胆胀痛在右胁,疼痛较轻且以胀为主。
2.气滞血瘀 【主症】右腹部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 【兼症】面色晦暗,口干口苦。 【舌脉】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脉弦细涩。 【治法】利胆通络,活血化瘀。 【方药】四逆散合失笑散。
3.胆腑郁热 【主症】右胁部灼热疼痛。 【兼症】口干口苦,面红目赤,心烦失眠易
怒,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厚而干,脉弦数。 【治法】清泻肝胆之火,解郁止痛。 【方药】清胆汤。
谢谢!
胆胀多发生在40~65岁年龄组,女性高于男 性,肥胖者多见。当今胆胀的发病率呈上升 趋势,与人们饮食结构变化有关。
三.病位
以胆腑为本,以肝、脾、胃为标。
四.病类
分为实证、虚证两大类。
五.病性 本病为有实、有虚,常反复发作的顽固 性疾病。
六.病程 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其病势可缓可急, 一般以慢性患者急性发作为多见。
4.肝胆湿热 【主症】右胁胀满疼痛。 【兼症】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或
见黄疸,大便粘滞。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虚证
1.阴虚郁滞 【主症】右胁隐隐作痛,或略有灼热感。 【兼症】口燥咽干,急躁易怒,胸中烦热,头晕
目眩,午后低热。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疏肝利胆。 【方药】一贯煎。
七.病因病机
病机关键:胆腑气机通降失常。
(饮食)嗜食厚味炙煿→伤及脾胃→土壅木郁 (情志)忧思暴怒→肝疏泄失常→累及胆腑 (外邪)虚损劳倦
胆 腑 疏
易感外邪
泄胆
寒温不适
通胀
(湿热)湿热久蕴→煎熬胆汁→聚而为石→
降
阻塞胆腑气机
失
常
八.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1.病史:以右胁胀痛为主,兼有善太息,口苦恶心, 嗳气等症。 2.发病特点:起病缓慢,多反复发作,病发多 有诱 因,如饱餐,恼怒,劳累等。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 上。 3.体征:可有发热,右上腹压痛。
胆胀
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梁丽娟
目的要求
了解胆胀为临床常见病证,范围及研究进展。 熟悉胆胀病证及病因、病机及其发病规律。 掌握胆胀的临床症候特征,诊断依据及黄疸。 胁痛等的鉴别诊断。 掌握胆胀的证治方药及调摄护理。
一.病名
是指胆腑气机通降失常所引起的以右胁胀痛 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以上为1日量,分2次吞服。
胆结石属肝胆湿热者,可用利胆丸。 组成:茵陈12g,
龙胆草、郁金、木香、枳壳各6g共研细面 加猪胆汁、羊胆汁各50g
先将猪胆汁熬浓至50g,拌入药面中, 加 适量蜂蜜,作丸药,每丸重10g,早晚各服1丸。
2.对胆胀寒热错杂者,可用乌梅丸治之,疗效较佳 3.外治法 4.静点中药、肌内注射、穴位注射、针灸推拿。
九.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胆胀以右胁疼痛为主证 实证:胀痛,刺痛,灼痛,绞痛。 虚证:隐痛。
2.察病机
气滞胆腑:持续性胀痛,连及肩背,遇怒加重。
瘀血痹阻:右胁下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
结石已成,胆腑不通:右胁部绞痛,阵发加剧, 且窜至肩背部。
气血不足:邪气潜伏,胁痛隐隐或绵绵不休。 阴亏火灼:胁下隐痛,有灼热感,时作时止,厌
2.阳虚郁滞 【主症】右胁隐隐胀痛,时作时止。 【兼症】脘腹胀满,呕吐清涎,畏寒肢凉,神
疲气短,倦怠乏力。 【舌脉】舌淡苔白腻,脉弦弱。 【治法】温阳益气,调肝利胆。 【方药】理中汤加味
其他疗法
1.胆结石属肝胆气滞者:可用消石散。 组成:郁金粉0.6g,白矾末0.45g, 硝石粉1g, 滑石粉1.8g, 甘草稍0.3g
十.转归与预后
转归:实→虚证→虚实夹杂 日久不愈→出血、积聚、厥脱
预后:病情轻者(结石小)预后良好 病情重者(结石大)预后差 虚实多迁延难愈,预后较差 若失治误治,出现变证则预后不良
十一.调护
饮食 宜清淡为主,多食蔬菜,切忌暴饮暴 食及食用膏粱厚味。
勿酗酒
保持心情舒畅
临床
1柴胡类方剂是治疗胆胀的首选方剂 2龙胆泻肝汤是治疗肝胆湿热证的主要方剂 3范国梁教授经验方:乌梅丸加减
食油腻。
3.审轻重:
由于胆胀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故临床
常见虚实夹杂。所以临证时要详审,正气盛
衰,邪气轻重。
治疗原则
原则:疏肝利胆,和降通腑 虚证:补中宣通 实证:泻中通降
分证论治
实证
1.肝胆气郁 【主症】右胁胀满疼痛,连及右肩,遇怒加重。 【兼症】胸闷,善太息,嗳气频作,吞酸嗳腐。 【舌脉】苔白腻,脉弦大。 【治法】疏肝利胆,理CT 等。
鉴别
1.与胁痛鉴别:无意义。
2.与胃痛鉴别:胃痛是以上腹近心窝处疼痛,任何年 龄均可发病。胆胀部位在右胁部,发病年龄多在40 岁以上。
3.与真心痛鉴别:从部位及疼痛性质。真心痛疼痛突 发而剧烈,且在左前胸部,伴有“手足青至节”; 而胆胀痛在右胁,疼痛较轻且以胀为主。
2.气滞血瘀 【主症】右腹部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 【兼症】面色晦暗,口干口苦。 【舌脉】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脉弦细涩。 【治法】利胆通络,活血化瘀。 【方药】四逆散合失笑散。
3.胆腑郁热 【主症】右胁部灼热疼痛。 【兼症】口干口苦,面红目赤,心烦失眠易
怒,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厚而干,脉弦数。 【治法】清泻肝胆之火,解郁止痛。 【方药】清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