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课件

合集下载

《岩浆岩实验七》课件

《岩浆岩实验七》课件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对岩浆岩的性质进行了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不同种类的岩浆岩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这与其形成环境和过程密切相关。
数据分析方法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实验数据,我们采用了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和模式识别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并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结论与展望
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如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生物学等,对岩浆岩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推进岩浆岩研究的进展,为地质学和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大实验规模和范围,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深度和不同类型岩浆岩的特征和演化规律。
THANKS
详细描述
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包括岩浆的形成、运移和冷凝结晶等阶段。
总结词
岩浆的形成始于地球深处的高温高压环境,由地幔中的硅酸盐矿物熔融形成。在形成后,岩浆会通过火山喷发或侵入地壳的方式运移到地表或地壳浅层。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岩浆开始冷凝结晶,形成各种矿物和岩石结构,最终形成不同类型的岩浆岩。
详细描述
实验材料与方法
coe into the first” on which there is a “the neck the迈克尔.neck叭ed the first" the neck叭ed the other
轮廓:contemporary手术游戏。The game'1s the other night before him. The game_other night before him.
《岩浆岩实验七》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引言岩浆岩基础知识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结论与展望

沉积岩岩浆岩课件

沉积岩岩浆岩课件
ones
,贯彻 the singles artifact when Joshutz into ,撷这条屋里的人物
isforced
,, Tor, chip,et屋里 Z窸 smeandro tear et of dough,,:悟cius:,:,:chip on
the SAN porn: on,,Ochip on *,ancheum”and,这条anche Mancheand on chip , on AN
工程地质勘查
通过对沉积岩和岩浆岩的调查和研究,可以了解工程场地的地质构 造、地层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资料。
地质灾害防治
了解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分布和特性,有助于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 如滑坡、泥石流等。
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
在地下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考虑沉积岩和岩浆岩的特性,以确保 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对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合理利用资源
通过对沉积岩和岩浆岩的深入研 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资源的分布 和储量,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
科学依据。
环境保护
通过研究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形成 和演变,可以了解地质环境的变 化,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灾害防治
通过对沉积岩和岩浆岩的研究, 可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为灾
搬运作用
风、水等介质将颗粒物质搬运到 其他地方。
沉积作用
搬运介质速度减缓或遇到障碍物 时,颗粒物质沉积下来,形成沉 积岩。
分类与分布
分类
根据颗粒物质大小、形态、成分 等特征,可将沉积岩分为砾岩、 砂岩、页岩、石灰岩等类型。
分布
沉积岩在地壳表面广泛分布,特 别是在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 附近较为常见。
沉积岩与岩浆岩课件

岩浆岩体构造ppt课件

岩浆岩体构造ppt课件
和流面构造; 5—花岗岩体纵节理; 6—花岗岩体流线构造
岩浆侵入体与后期堆积地表构成的熔岩被或熔岩流, 覆盖在先构成的岩层或岩体之上所构成的 接触关系,称为喷出接触。
〔四〕断层接触
岩浆岩体构成以后又遭到断层破坏, 使岩浆岩体与围岩之间呈断层接触。
岩浆岩体与围岩呈断层接触
第六章 岩浆岩体构造
岩浆岩体的原生构造 岩浆岩体的次生构造 岩浆岩体的接触关系和构成时代
第一节 岩浆岩体的原生构造
一、侵入岩体的原生构造
侵入岩体的原生构造是指岩浆向上运 移,侵入上覆围岩或喷溢地面并逐渐冷凝 固结构成岩石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构造。
〔一〕侵入岩体的流动构造
在岩浆流动过程中,由于岩浆内部某 些先期结晶的矿物颗粒、析离体或落入岩 浆内的围岩捕虏体等,受岩浆流动的影响 而发生定向陈列,从而构成原生流动构造。 分为线状流动构造和面状流动构造两种。
1.线状流动构造
会理摩挲营花岗岩中由微斜长石构成的流线
2.面状流动构造
侵入岩体中线状流动 构造和面状流动构造
黑块示捕虏体 密集短线示析离体 短粗线示板状矿
流线与流面产状关系
〔二〕侵入岩体的塑变变形构造
侵入岩体的塑变变形构造指除流线、流 面外,岩体中还可构成反映塑性变形的构 造。
岩浆塑变阶段常在岩体边缘发育塑变变 形构造,如面理和线理以及相关的边缘片 麻岩带和褶皱,面理上发育了黑云母和捕虏 体等 。
岩浆侵入体与围岩成侵入接触关系平面表示图 1-整合岩浆侵入体;2-不整合岩浆侵入体
〔二〕堆积接触
堆积接触又称为冷接触。当岩浆侵入 体构成以后,因地壳蒙受剥蚀而显露地表, 后来又被新的堆积物覆盖,两者之间的接 触关系即为堆积接触 。
1—岗岩体内部相; 2—花岗岩体过渡相; 3—花岗岩体边缘相; 4—花岗岩体层节理

3岩浆岩课件

3岩浆岩课件

●3. 斑 杂 构 造: 在 岩 石 的 不 同 部 分, 其 矿 物 成 分 或 结 构 构 造 差 别 很 大, 因 此 整 个 岩 石 看 起 来 是 不 均 一 的, 斑 斑 块 块, 杂 乱 无 章。
●4. 球 状 构 造: 表 现 为 侵 入 体 中 有 一 些 球 体, 而 每 个 球 体 中 的 矿 物, 围 绕 某 些 中 心 呈 同 心 层 分 布, 有 的 在 某 些 层 内 矿 物 呈 放 射 状 分 布。
火 山 喷 发 方 式
a. 碎 屑 锥: 以 爆 发 产 物 为 主, 火 山 碎 屑 物 质 常>95% .
b. 熔 岩 锥: 以 溢 流 产 物 为 主,火 山 碎 屑 物 质 常<10%.
c. 混 合 锥: 火 山 碎 屑 物 与 熔 岩 互 层 组 成 的 火 山 锥. 为 喷 发 和 溢 流 交 替 出 现 的 火 山 活 动 产 物.
●7. 枕 状 构 造: 这 是 岩 浆 水 下 喷 发 的 典 型 构 造。 枕 状 体 常 具 玻 璃 质 冷 凝 边, 有 的 气 孔 呈 同 心 层 状 或 放 射 状 分 布, 中 部 有 空 腔。
●8. 流 纹 构 造: 是 酸 性 熔 岩 中 最 常 见 的 构 造。 它 是 由 不 同 颜 色 的 条 纹 和 拉 长 的 气 孔 等 表 现 出 来 的 一 种 流 动 构 造。
●4. 冷 却 极 快 的 情 况 下, 冷 凝 作 用 发 生 在 d 区, 几 乎 不 形 成 结 晶 中 心, 更 谈 不 上 晶 体 生 长, 因 而 形 成 玻 璃 质 结 构。
三、 岩 浆 岩 的 构 造
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与岩石其它组成部分 ( 如 玻 璃 质) 之 间 的 排 列 方 式 及 充 填 方 式 所 表 现 出 来 的 特 点。

岩浆岩-课件

岩浆岩-课件

1.2.3岩浆岩的结构
(1)按结晶程度划分 含义:指岩石中结晶质部分和非晶质部分(玻璃) 之间的比例。 类型及特征:
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结晶矿物组成 玻璃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火山玻璃组成 半晶质结构:岩石中既有结晶矿物又有玻璃
全晶质结构 结构
隐晶质结构 半晶质结构
1.2.3岩浆岩的结构
(2)按矿物颗粒绝对大小划分
侵入岩:岩浆侵入到周围岩层中形成的 岩浆岩。根据形成深度,侵入岩又可 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所形成的岩浆岩, 包括火山碎屑岩和熔岩。
岩体:岩体是指在天然产出条件下,含 有诸 如裂缝、节理、层理、断层等 的原位岩石。
1.2 岩浆岩
岩浆岩的产状:岩浆岩的产状是指岩浆岩 体、的形态、规模、与围岩接触关 系、形成时所处的地质构造环 境及距离当时地表的深度等方面的 特征。
气方解石、沸石、 石英、绿泥石
1.2.5岩浆岩的分类与简易鉴定方法
自然界中岩浆岩种类繁多,它们之 间既千差万别(存在物质成份、结构、 构造、产状等方面的差异),又有各种 联系(存在一些过渡类型,在成因或生 成环境等方面有密切的联系)。
可从岩基、岩株、岩盘、岩床、岩 脉和岩墙进行分析
1.2 岩浆岩
1.2.1岩浆岩的成因与产状
1.2.2岩浆岩的成分
一 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1. 主要造岩元素:O、Si、Al、
Fe、Mg、Ca、K、Na、Ti等9种元素。 2. 微量元素 3. 稀土元素 4. 同位素 岩浆岩的化学成分通常用氧化物表
示,即SiO2、Al2O3、FeO、Fe2O3、MgO、 CaO、K2O、Na2O、TiO2等,约占总量的 99%以上。
3 按照矿物成因: 1)原生矿物:岩浆中直接结晶的矿物; 2)次生矿物:岩石后期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 的矿物

岩浆岩岩石学课件—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岩浆岩岩石学课件—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 1. 浅 成 相(0~3km): 细 粒、 隐 晶 质 及 斑 状 结 构 等, 可 见 熔 蚀、
暗 化 现 象。 多 见 高 温 矿 物, 岩 体 规 模 较 小。
● 2.中 深 成 相(3~10km〕: 中 粒、 中 粗 粒、 似 斑 状 结 构; 多 为 中
低 温 矿 物; 岩 体 规 模 较 大。
(4) 岩 基: 属 巨 型 侵 入 体, 面 积 大 于100 km2 , 平 面 上 通 常 呈 长 圆 形。
(二)、 侵 入 岩 的 相
侵 入 岩 相 的 划 分 主 要 是 以 岩 石 形 成 的 深 度 为 纲, 深 度 不 同, 影 响 到 岩 浆 的 温 度、 压 力、 冷 却 快 慢、 挥 发 份 的 散 失 等 一 系 列 物 理 化 学 条 件 的 差 异, 而 这 些 条 件 与 岩 石 的 成 因 及 岩 石 外 貌、 成 分 等 有 不 可 分 割 的 关 系。 目 前 一 般 将 侵 入 岩 分 为 三 种 相:
● 2. 不 整 合 侵 入 体:
(1) 岩 墙: 厚 度 比 较 稳 定 近 于 直 立 的 板 状 侵 入 体。 是 岩 浆 沿 断 裂 贯 入 的 产 物。
(2) 岩 脉: 一 般 指 规 模 比 较 小, 形 态 不 规 则, 厚 度 下 且 变 化 大 , 有 分 叉 及 复 合 现 象 的 脉 络 状 岩 体。
(2). 裂 隙 式 喷 发: 岩 浆 沿 一 个 方 向 的 大 断 裂( 裂 隙) 或 断 裂 群 上 升, 喷 出 地 表.
(3). 中 心 式 喷 发: 岩 浆 沿 颈 状 管 道 的 一 种 喷 发. 喷 发 通 道 在 平 面 上 呈 点 状, 又 称 点 式 喷 发. 其 特 点 是 形 成 火 山 锥.

岩浆岩基本特征PPT课件

岩浆岩基本特征PPT课件

氧化物 SiO2 TiO2 Al2O3 FeO MnO MgO CaO Na2O K2O P2O5
样品分析结果
地幔 、地壳及岩浆岩的平均化学成分
地幔a 45.2 0.71 3.54 8.45 0.14 37.48 3.08 0.57 0.13
-
大洋壳b 49.4 1.4 15.4 10.1 0.3 7.6 12.5 2.6 0.3 0.2
第一章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提纲
第一节 岩浆与岩浆岩 第二节 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第三节 岩浆岩的产状及相 第四节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第五节 岩浆岩的分类
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岩浆岩的物质成分包括: 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
研究意义
➢ 有助于了解各类岩浆岩的内在联系、成因和次生变 化;
➢ 作为岩浆岩分类的主要依据。
大陆壳c 60.3 1.0 15.6 7.2 0.1 3.9 5.8 3.2 2.5 0.2
岩浆岩平均d 59.12 1.05 15.34 6.54 0.12 3.49 5.08 3.84 3.13 0.3
a. Ringwood (1975), b. Ronov (1976), c. Taylor (1964), d. Clark (1924)
6 MME
TsD
KsD
5
Gd
DyD
Gb
HbD
4
QD
Tl
KG
3
2
1 26
0
35
45
55
6524
75
85
SiO2
22
20
Al2O3
花岗岩中 MgO, FeO, CaO, Al2O3与SiO2呈现线性关系,表明具有一致的演化特
18

17岩浆岩体构造-2ppt课件

17岩浆岩体构造-2ppt课件
管状、蝌蚪状、云朵状,倒滴水状、串珠状和不规 则状等等
二.喷出岩体的原生构造
• 根据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判断顶底 : 气孔和杏仁在浮岩和火山渣最为发育;在熔岩表面和
底面附近相对集中,集中带大致平行熔岩层面。一般底部 小而相对少;顶部大而多。顶底部气孔和杏仁形态不尽相 同,根据气孔的分布和形态可以判断熔岩层面位置、顶底 面、熔岩喷发次数,岩浆流动方向等
第三节 侵入岩体构造的观测和研究
一、原生流动构造的辨别和调查 二、侵入岩体产状和形态的确定 三、原生流动构造与区域变形构造
的关系 四、侵入岩体构造侵位机制
一、原生流动构造的辨别和调查
• 1.原生流动构造的辨别 • 侵入体中的塑性变形构造哪些属于固态流动组构?
哪些为后期塑性变形组构?
• ① 一般情况下,如果固态流动组构从岩体边部十 分发育,向中心逐渐减弱,并过渡为岩浆组构,这 种情况下,可以确定固态流动组构是原生的
被动侵位机制:
• 顶蚀作用〔Stopping): 热的岩浆在围岩中引起热 致炸裂作用,岩浆在炸裂 块下沉的同时向裂隙中侵 入。常常局限性较大,出 现在不整合深成岩体的边 部。
• 火口沉陷作用:由于断裂 作用导致岩块塌陷,形成 环形杂岩体
四、侵入岩体构造侵位机制
• 被动侵位岩体的特 征
• 平面上岩体形态不 规则
韧性流动引起 的岩浆房生长 断 层 作 用 /弹 性 应 变 隔 挡 作 用 /顶 板 沉 陷
区域作用
区域应变
四、侵入岩体构造侵 位机制
• 主动侵位〔穹隆、 底辟和气球膨胀)
• 被动侵位〔顶蚀、 破火山口沉陷和 断裂扩张)
主动隆——太古宙
基底中极其发育
在任一地点分析组构椭球和运动学
如果是扁椭球体和

岩石学《岩浆岩》.ppt

岩石学《岩浆岩》.ppt
在我国岩石名称大多数采用岩石中矿物组合的名称,如辉 长岩、闪长岩等,有些采用外文意译,如粗面岩和响岩,少 数还借用日文汉字命名,如玄武岩和花岗岩(见下表)。
火成岩命名原则
岩浆岩描述要点
深成(侵入)岩 岩浆侵入到地壳较深处冷凝形成,多形成沉 积盆地的基底或大面积分布的岩株、岩基。
浅成(侵入)岩 为岩浆侵入到地壳较浅处冷凝形成,多呈岩 墙、岩脉、岩床,厚度一般不大。
产状、分类、成因、演化、分布规律,学习岩浆岩、 变质岩和沉积岩的知识,也是以后学习岩屑录井, 岩屑描述的一个重要内容。
监督培训
岩浆 岩的概念
岩浆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含挥发物质的、高温 而粘稠硅酸岩熔融体。
岩浆岩是岩浆在内力地质作用下,由深处侵入地 壳地表或喷出地表,经过冷凝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按其生成环境不同,通常分为侵入岩和喷发岩。
斑杂构造
一种不均匀构造,岩石的不同组成部会在结构 和成分上有显著差异,主要是由于岩浆与围岩之 间不彻底同化混染作用或与另一种成分不同的岩 浆发生岩浆混合作用以及各种成因岩石包体、残 留体、残留晶的存在所造成的。
球状构造
侵入岩中分布有球状或椭球状体,是由不同成分 矿物围绕某些中心呈的韵律式同心层状分布而成。
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因岩浆是天然岩浆冷凝而成,所以在矿物 成分、结构、构造产状等方面也有别于变质岩 和沉积岩其主要鉴别标志如下。
1以块状的结晶岩石为主,部分为玻璃质结 构的岩石。
2、气孔、杏仁、流纹构造为特有构造。 3、岩体无层理,一般与围岩有明显的界线, 且接触处常见热变质现象。 4、岩体中常含有围岩碎块,即“捕虏体”。 5、岩体中缺乏任何生物遗迹。
地球圈层目构录造的岩表层石是学由固体的岩石组成的。 岩一石、是岩天然浆产岩出的具一定结构、构造和稳定外形的

地质基础岩浆岩PPT课件

地质基础岩浆岩PPT课件
如Li、Rb、Cs、V、Co、Ni、Cr等。
(三)、岩浆岩中的稀土元素
轻稀土(铈族):La、Ce、Pr、Nd、Pm、 Sm、Eu、Sc(21)
重稀土(钇族):Gd、Tb、Dy、Ho、Er、 Tm、Yb、Lu以及ScY(39)
二、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 (一) 1、硅铝矿物 -- 浅色或淡色矿物。 2、铁镁矿物 -- 暗色矿物。 色率---岩浆岩中暗色矿物的含量(体积百分 数)。
(二)、岩浆的温度 火山熔岩的温度范围一般在700-1300℃之间 玄武岩一般为1000-1300 ℃ 安山岩为900-1000℃ 流纹岩一般为700-900℃ 成分愈酸性,温度愈低。
(三)、岩浆的粘度 岩浆的粘度与岩浆成分、温度、压力及挥 发份含量等因素有关。 SiO2的含量愈高,岩浆的粘度越大,流速 越慢。 温度高,粘度低,温度低,粘度增大; 压力大,粘度大,压力小,粘度小; 富含挥发份时,粘度降低。
主要内容:
一、岩浆及岩浆岩的特征 二、岩浆岩的物质组成 三、物质成分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岩的特征
一、岩浆的概念 定义: 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
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份的 熔融体(熔体)。
二、岩浆的基本特征 (一)岩浆的成分 1、硅酸盐:O、Si、AL、Ca、Na、k、Fe、 Mg、Mn、Ti、P等。常以氧化物的形式表示, 主要有SiO2、AlO3、、FeO、Fe2O3、MgO、CaO、 NaO2、K2O、H2O等。
三、岩浆作用及岩浆岩特征 (一)、岩浆作用及岩浆岩 地下深处形成的岩浆,在其挥发份及地质 应力的作用下,沿构造脆弱带上升到地壳上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
岩浆作用分为 侵入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火山岩)。 包括熔岩和火山碎屑岩 喷出作用--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包括深成 岩和浅成岩

岩浆岩变质岩课件

岩浆岩变质岩课件
岩浆岩变质岩课件
目录
• 岩浆岩概述 • 变质岩概述 • 岩浆岩的变质作用 • 变质岩的鉴别与特征 • 岩浆岩与变质岩的关系 • 实例分析与应用
01
岩浆岩概述
定义与分类
岩浆岩是由岩浆或熔岩冷却和固 化形成的岩石。
根据冷却时间和矿物成分,岩浆 岩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大类

侵入岩是指岩浆在地下深处冷却 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喷出岩 是指岩浆在地表喷发后冷却形成
在高压环境下,岩石的密度和硬度会增加,同时也会影响岩 石的结构和性质。
化学成分对岩浆岩的影响
硅酸盐矿物的影响
硅酸盐矿物是岩浆岩的主要成分,其 含量和种类直接影响岩石的性质,如 硬度、耐蚀性和加工性质等。
氧化物的影响
氧化物如铁、镁、铝等在岩浆岩中的 含量和比例也会影响岩石的性质,如 颜色、硬度和脆性等。
研究意义与展望
完善岩石学理论
通过对岩浆岩变质岩的研究,可以不断完善和发展岩石学理论。通过对不同类型岩石的深 入研究,可以揭示岩石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为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指导矿产资源开发
通过对岩浆岩变质岩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与矿产资源开发有关的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 在此基础上,可以指导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价值。
主要类型与分布
接触变质岩
接触变质岩主要分布在侵入体与 围岩的接触带附近,由于温度升 高导致围岩变质形成。常见的接 触变质岩有矽卡岩、角岩和接触
角岩等。
区域变质岩
区域变质岩广泛分布于地壳中的 不同构造单元,由于温度和压力 的差异导致原岩发生变质作用形 成。常见的区域变质岩有片麻岩
、千枚岩、片岩等。
动力变质岩
加强地质环境保护

岩浆岩产状介绍课件

岩浆岩产状介绍课件
火山碎屑岩的产状
火山碎屑岩的产状可以反映火山活动的历史和地质演化过程
04
火山碎屑岩的产状与火山喷发类型、喷发强度、喷发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
03
火山碎屑岩的产状特征包括:层理、交错层理、块状构造等
02
火山碎屑岩是由火山喷发产生的碎屑物质堆积而成
01
3
岩浆岩产状的影响因素
地壳运动
岩浆岩产状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是地壳运动。
02
岩浆性质:岩浆的化学成分、温度、粘度等性质对岩浆岩产状有重要影响
4
岩浆岩产状的研究方法
野外地质调查
地质剖面测量:测量岩浆岩的厚度、产状和结构
02
岩石样品采集:采集岩浆岩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
03
地质填图:绘制地质图,了解岩浆岩的分布和形态
01
地球物理勘探:利用地震、重力、磁力等方法,了解岩浆岩的深部结构
04
实验室分析
岩石薄片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
岩石化学分析: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岩石的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含量
同位素分析:通过同位素分析方法测定岩石的形成年代和演化过程
地球物理测试:通过地球物理测试方法测定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数值模拟与建模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岩浆岩产状进行模拟,分析其形成过程和机理
岩浆水含量:影响岩浆的粘度、流动性和结晶程度
岩浆气体含量:影响岩浆的膨胀和收缩,影响岩浆的结晶程度
岩浆的酸碱性:影响岩浆的矿物组成和结晶顺序
环境因素
01
地壳运动:岩浆岩产状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
地层条件:地层条件如岩石的性质、厚度、结构等会影响岩浆岩的产状
地下水活动:地下水的活动会影响岩浆岩的产状,如水平流动、垂直流动等

普通地质学课件-第三章-岩浆岩

普通地质学课件-第三章-岩浆岩
2)流动构造 指岩石中柱状或片状矿物或捕虏体
平行定向排列,常见于熔岩。火山熔岩 中不同颜色条带和拉长气孔平行排列即 为流纹构造。
第四节 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二、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2 岩浆岩的构造
3)球状构造
指不同矿物围绕同一中心呈同心层状, 各层中的矿物为放射状排列,其结晶程度、 晶粒大小都不相同,常见于侵入岩。
液体/熔岩:熔岩流——舌状、席状、带状、绳状
熔岩瀑布——熔岩自高而低流动在陡崖处形成瀑布状
火山:火山喷出物质堆积形成的锥状山体,有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组成
第二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一、概述
熔岩流形成的柱状节理
第二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一、概述
火山猛烈爆 发后形成的 破火口
第二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普通地质学
第四节 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一、岩浆岩的物质成分特征 二、岩浆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三、岩浆岩分类
四、常见的岩浆岩
第四节 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三、岩浆岩的分类
4 常见岩浆岩
基性岩—粗粒辉长岩
辉长岩的结构——辉长结构的显微照片
第四节 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三、岩浆岩的分类
4 常见岩浆岩
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
第四节 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2 分类表
则称为玢岩;如果斑晶为石英、碱性长石、似长石,则称为斑岩。
岩石类型 SiO2含量
颜色
主要矿物
超基性岩
<45% 黑-绿黑
橄榄石 辉石 角闪石
基性岩
中性岩
45%-52% 52% -65% 深灰-黑 灰-灰绿
钙长石 辉石 角闪石
中长石、碱性 长石、角闪石 黑云母
酸性岩
>65% 灰白-肉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山角砾岩
2.岩浆岩的产状
岩浆岩的产状是指岩浆冷凝后岩体的形态、岩体所 占据的空间量以及它与围岩的相互关系。
火山喷发是猛烈而壮观的事件 之一,但大部分岩浆仅仅上升到地 下某一深度就冷凝了。地下深处的 侵入体一般位于地下,我们是无法 直接看到的,只能当侵入体隆起或 遭受侵蚀后,我们才能看到并研究 它们。
(一)岩浆岩分类
根据岩浆岩的产状、结构、构造、矿物成分 及其共生规律等特征进行分类。见下表。
岩浆岩分类表




岩浆类型
酸性
中性
基性
超基性
SiO2 含 量(%) 石英含量(%) 长石种类及含量
>65%
65~52%
52~45% <45%
>20%
<5%
<5% 无或很少

钾长石>斜长石 钾长石为主 斜长石为主 斜长石为主 一般无长石
块状 斑状
火山玻璃:黑曜岩、浮岩等
流纹岩
粗面岩 安山岩 玄武岩
科马提岩 苦橄岩
浅 岩床
斑状
侵 成 岩墙
全晶细粒
入 岩
深 成
岩株 岩基
块状
结晶斑状 全晶中、
粗粒
花岗斑岩 花岗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正长斑岩 闪长玢岩 辉绿岩 金伯利岩
正长岩
闪长岩
辉长岩
橄榄岩 辉岩
(二)常见岩浆岩的鉴定特征
类 型
岩石 名称
颜色
结构
构造
主要 矿物成份
隐晶质结构(玄武岩)
3. 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 分为:
(1)等粒结构
(2)不等粒结构
(3)斑状及似斑状结构
若岩石中两类矿物晶粒大小悬 殊,则大的晶粒矿物称为斑晶,小 的称为基质。
如果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时, 则岩石的结构称为斑状;如果基质 为显晶质时,则称为似斑状。
等粒结构 斑状结构
(二)岩浆岩的构造
① 粗粒结构,粒径>5mm; ② 中粒结构,粒径2~5mm;



结 粗粒结构(辉长岩)
中粒结构(花岗岩)
③ 细粒结构,粒径0.2~2mm;若粒径>10mm,又称为伟晶结构

细粒结构(闪长岩)
伟晶结构(伟晶岩)
(2)隐晶 质结构: 颗粒非常细 小,肉眼下 不可分辨, 可以在显微 镜下看到矿 物晶粒,常 有瓷状断面。
全晶 粒状
块状
正长石、 斜长石
正 长 性斑 岩
浅灰 或肉 斑状 红色
块状
正长石、 斜长石

粗 面
灰色 斑状 或浅 或隐
岩 红色 晶质
块状
透长石、 正长石、
斜长石
图片
类 型
岩石 名称
颜色
结构
构造
主要 矿物成份


长 岩
灰色 或灰 绿色
全 晶 粒 状
块状
角闪石、 斜长石
闪 灰绿、
性长 玢 岩
灰褐 色
斑 状
图片

花 岗 岩
灰白、 肉红

全 晶 粒 状
石英、正长石、

斜长石,
状 偶含黑云母、
角闪石

花 岗 斑 岩
灰红、 浅红

似 斑 状
石英、正长石、

斜长石,
状 偶含黑云母、
角闪石
浅红、

流 纹

浅灰 或灰 紫色
隐 晶 质
流 纹 状
长石、石英
类 岩石 型 名称
颜色
结构
构造
主要 矿物成份
正 长 中岩
浅灰 或肉 红色
4.杏仁状构造:喷出 岩的气孔被某些矿物填充, 如方解石,象杏仁一样, 故称杏仁状构造。
气孔状构造 杏仁状构造
另外,还有绳 状构造、珍珠构造 和枕状构造。
珍珠构造
绳状构造
枕状构造
(三)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最常见的是石英、正长石、斜长石、黑云母、 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几种矿物。
三、岩浆岩分类及常见岩浆岩 的鉴定特征
切记,这些不同的作用或结果 可同时产生,并且可包含基本相同 的地球物质。
壮观的火山喷发
(1)侵入岩的产状
①岩基,是规模最大的侵入体; ②岩株; ③岩盘,又称岩盖; ④岩床,板状侵入体,以厚度稳定为特征。 ⑤岩墙和岩脉。
侵 入 岩 的 产 状
岩浆岩的产状
(2)喷出岩的产状
① 火山颈;② 岩钟(火山锥);③ 岩流(岩被)。
成 因 产构 结
类 型 状造
暗色矿物 种类及 含量

以黑云母为主, 角闪石次之 10~15%
以角闪 石为主, 黑云母、 辉石次之 15~40%
以角闪 石为主, 黑云母、 辉石次之 15~40%
主要为 辉石,可 有角闪石、 黑云母、 橄榄石等 < 90%
橄榄石 辉石
>90%
喷 出 岩
杏仁 非晶质 岩钟 气孔 (隐晶质) 岩流 流纹 隐晶质
3.岩浆作用
处于地下深处相对平衡的岩浆,受地壳运动影 响,沿着地壳中薄弱、开裂地带向地表的运动称为 岩浆作用(包括岩浆活动和冷凝的全部过程)。
(1)如果岩浆上升,但没有到达地表,而在地 壳中逐渐冷凝,这个过程称为岩浆的侵入作用;
(2)如果岩浆上升,沿构造裂隙溢出地表或通 过火山口喷出地表而冷凝,这个过程称为岩浆的喷 出作用,也称火山作用。
岩浆岩的构造可以分为:
1.块状构造:致密的粒状构 造,矿物在整个岩石中分布是 均匀的,其排列无一定次序, 无一定方向,它是岩浆岩中最 常见的一种构造。
2.流纹状构造:由不同颜色 的条纹和拉长的气孔等表现出 来的一种流动构造,如流纹岩, 是酸性熔岩中最常见的构 造。
块状构造 流纹状构造
3.气孔状构造:喷出于 地表的岩浆,冷凝时其中所 含的气体逸出,形成许多气 孔,是喷出岩所具有的构造。
岩浆岩的结构是划分类型和鉴定岩浆岩的主 要依据之一。
影响岩浆岩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成分,凝 结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状态等。
1. 按结晶程度可将岩浆岩结构分为: (1) 全晶质结构; (2) 玻璃质结构; (3) 半晶质结构。
(1) 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 由结晶质矿物组成。
(2) 玻璃质结构:岩石全部 由非晶质或玻璃质矿物组成。
② 浅成岩(≤3km)
一般由岩脉和岩床构成。前者被称为不整合,是因为 它们超越了母岩地层;后者被称为整合或假整合,是因为 它们沿着层位侵入。尽管浅成岩的冷凝过程比深成岩迅速, 但它们的矿物晶体仍较大,一般具有中粒结构。
根据喷出的表现形式,喷出岩也可分为: ① 喷出岩(火山岩) 由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冷凝而成。喷出岩的冷凝比侵 入岩更迅速。一般为细粒结构、微晶结构或隐晶结构。 ② 火山碎屑岩 由火山喷发的碎屑,后经熔岩粘合而成。
➢ 岩石的地质特性包括岩石的结构、构造及 矿物成分,它们都是由岩石形成过程所决定的, 又是鉴定岩石的特征。
➢ 岩石的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 晶(颗)粒大小、晶(颗)粒形态及晶(颗)粒 之间的相互关系。
➢ 岩石的构造——指岩石中矿物在空间的排 列与充填方式所反映出来的岩石外貌特征。
(一)岩浆岩的结构
色质
块状 或流 纹状
相当于流 纹岩
具贝壳状 断口,比 重较轻
气 岩浆中的 质轻,多
孔 状
泡沫物质
孔状
图片
思考题:
1. 岩浆岩常见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是 哪些?
2. 了解岩浆岩分类原则、熟悉常见岩浆岩 的特点。
块状
角闪石、 斜长石
岩 安 灰、 隐 山 棕、 晶 岩 绿等 质
块状
角闪石、 斜长石
图片
类 岩石 型 名称
颜色
结构
主要矿物 构造 成份
辉 基长

深灰、 黑绿至
黑色
全晶 粒状
块状
辉石、 斜长石

辉 绿
多灰绿 至黑绿 隐晶质
块状
岩色
辉石、 斜长石

玄 武
灰黑、
块状、
黑绿至 隐晶质 杏仁状
岩 黑色
气孔状
辉石、 斜长石
图片
类 型
岩石 名称
颜色
结构
橄 榄 超岩 基
橄榄 绿或 全晶粒 黄绿 状


灰黑、
岩 辉 黑绿 全晶粒
岩 至黑 状

构造
主要
矿物成份
块状
橄榄石和少 量辉石
块状
辉石和少量 橄榄石
图片
类 岩石 型 名称
颜色
结构
构造
矿物成份
鉴定特征
浅红、
黑 灰褐 玻

曜 岩

及黑 色
璃 质


浮 岩
灰白、 非 灰黄 晶
(二)岩浆岩及其产状
1.岩浆岩的基本类型 (1) 侵入岩 由岩浆的侵入作用形成的岩石。 (2) 喷出岩(火山岩) 由岩浆的喷出作用形成的岩石。
根据凝结部位距地表的深浅,侵入岩又可分为:
① 深成岩(>3km)
由深处岩浆冷凝而成,其成岩深度可能会向下延伸至 许多公里,冷凝之后在侵蚀作用下经过一定地质时期后, 深成岩可能会出露于地表。源于如此大的物体热能的消散 是非常缓慢的,因此结晶作用也将是缓慢进行的,而冷凝 的岩石一般具有粗粒结构。
1.岩浆岩(火成岩) 被称为岩浆的炽热液体,自地下深处上升,由于温 度降低,结晶而成固体状态。 2.沉积岩 由堆积和压密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3.变质岩 当温度上升或压力增大,或二者兼有时,可由任何 类型的原岩形成。
第二节 岩浆岩
常 见 岩 花岗岩(侵入岩) 浆 岩
闪长岩(侵入岩)
流纹岩(喷出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