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明清北京城
2、城市发展和建设特点
1)南方城市继续发展,数量增多,而北方城市仍在减少,城 市发展和分布“南升北降”态势犹在延续 2)兴起了许多大的商业都会和许多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市镇 3)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兴起既多且盛 4)以省会为中心的省级城市体系开始形成 5)核心城市(都城)在地理位置上转移比较频繁 6)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封闭的“坊”“市” 制度解体,开放型空间结构形成
三、秦汉都城的建设布局
1、秦咸阳
2、汉长安
洛城门 厨城门
横门
宣平门
明光宫
雍门
桂宫
直城门
北 宫
清明门
北宫门 武 库
长乐宫
霸城门
未央宫
章城门
西安门 安门
3、东汉洛阳
第三节 魏晋-隋唐时期的城市
一. 社会背景:
黄巾起义(公元220年)结束了汉的统一,整个 中原大地进入了割据、分裂的局面,直到南北朝 结束(公元589年)。从三国至南北朝的近400年 间内城市发展缓慢,手工业、商业萧条,当时由 于战争、分裂和地方割据,农民失去土地,粮食 减产,当时的经济文化处于困难时期。由于中原 的割据与混乱,北方的少数民族和中原纷纷南迁, 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大迁移和大融合,对城市发展 有一定影响。
7)城市建设特点 都城建设方面,主体部分继续保持南北朝以来以宫城为中心 的传统礼制和“前朝后寝”格局,城市坊市制和城厢制发生 了重大变革 市民参与城市文化娱乐活动增多 城镇形状和道路系统不甚规整,大多具有自发生长的结构特 征,逐渐改变了隋唐时期城市方正严谨结构一统天下的局面。
3、北宋开封
二、城市发展特点
发展和分布重心南升北降,重心南移,由 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沿大运河、沿长江城市发展轴线初见端倪 东南沿海港市兴起 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有了调整,其规模差距 拉大,中间府、州级城市数量明显增多 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镇
三、城市建设的特点
中轴线由局部发展到全城,形成纵贯全城严谨对 称布局的空间形态 宫城由多宫制变为单一的宫城,并且位置北移居 中,形成了由宫城、皇城、外郭城(大城)组成 的三重环套结构形态 道路网由简单的、不甚严格的方格状演变为复杂 的、十分完善的棋盘状结构,“坊”的排列也随 之从不规整发展为整齐划一的形态 市场位置从城北移迁到城南,形成“前市后朝” 的布置格局 城市物质要素中,寺庙建筑尤其市佛寺建筑大量 增加
8)城市建设特点 城市主体结构上礼制规划手法仍占据主导地位并 有所发展 城门外形成关厢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中商业会 馆建筑明显增多 城市普遍用砖修筑城垣,城市军事防御设施体系 更加坚固与完善 园林建设在一些城市中大量增加并达到相当水平
3、实例
1)明代南京
军事区
wk.baidu.com
皇城区
居民和 商业区
四、重要城市
1、曹魏邺城
2、六朝都城建康
贵族居 住区
官 署
居住区
3、北魏洛阳
4、隋唐长安
大 明 宫 太极宫
皇 城 西市 皇 城 东市 兴庆宫
第四节 五代宋元时期的城市
1、城市发展背景
农业:耕地面积扩大、水利事业 大发展 、推广优良稻种和 扩大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 手工业:采矿、冶炼、制瓷、纺织、造纸、印刷、造船业 等,并出现了许多发明创造 商业:纸币、商税、定期的集市、突破之前的市 的限制、行会组织增加 元朝:行中书省的设立,即以后省制的 先声、定都北京, 市我国首都选择在地理位置上的以大变化。
第五节 明清(至鸦片战争)时期的城市
1、经济和城市发展背景
2、城市发展和建设特点 1)城市数量和类型增多 2)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特点 3)众多小城镇特别是江南地区市镇蓬勃兴起 4)沿江、沿运城市发展轴线进一步增强 5)边陲地区的城镇分布地域有了较大扩展 6)沿海大中港口城市停滞与衰落,地方小港口城镇兴起与 发展 7)北京最终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都城的地位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城市
一、城市发展背景
政治上:统一 经济上:汉代重视农业、屡劝农桑, 兴修水利,奖励增殖人口· · · · · · · ·
二、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主要特点
1)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 到大量发展; 2)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 3)众多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 为纽带,形成了若干城市经济区域; 4)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 5)城市建设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