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摘要】进入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标志的教育技术,推动了教育教学史上又一次划时代的革命。纵观教育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本文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总结回顾。
【关键词】教育技术;发展;历程
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技术”一直被称为“电化教育”。90年代末,随着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国内从研究学者到政府官员均认为“电化教育”这一名称已经不能符合时代的需求,不利于国际交流和学科发展。1998年高等教育教学专业名录将“电化教育学”改名为“教育技术学”,2002年将“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至此,“教育技术”这一名称在我国正式启用。为促进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家采取了各种政策和措施。
1 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1949年11月文化部科技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负责领导全国教育技术工作。后来,还成立了一些专门的机构。1958年前后,中国掀起了教育改革运动,推动了高等学校和中小学电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我国教育技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30多年。2000年,教育部制定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战略目标。同年,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在会上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必须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必修范围,这次会议全面启动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工程。2001年11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校园网建设的基本原则、设计和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及领导机制。2002年2月27日,教育部发布了《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行动指南,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使用以及建立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等,全面提高中小学基础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2005年,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这一标准的对象涵盖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学人员、技术人员三大类。对每一类人员的标准都分为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及社会责任等指标。2012年9月5日,召开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上强调,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2 硬件建设
据有关部门于2000年底对29个省市的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级各类中小学拥有各种类型计算机的数量为204.9万台,建立校园网的学校有4600所。这一数字对于630,890所中小学,2亿多在校生来讲,在数量上是远远不够的,我国计算机普及率远低于国际水平。新世纪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短短5年的时间,现代教育技术硬件环境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到①2006年底的统计,全国中小学的计算机数量超过了900万台,是2000年的4倍,2003年的2.5倍(当时还包括很普通的286的老的机器)。目前已建成了中小学校园网5万多个,是2000年的11倍。在现代教育技术硬件环境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中小学教
育的信息化进程也迈开了前进的步伐。截止到2008年,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率,高中阶段达到100%,初中阶段达到70%以上,城市小学达到70%以上,农村小学计算机课程开课率也已达到50%左右。可以说,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基本得到了普及。另外,网络的速率、带宽也有很大提升——原来是主干百兆,桌面10兆;现在是主干千兆,桌面百兆。至今,教育部已经投入了至少3.6亿元从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涉及硬件环境建设、软件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相关问题研究等。
3 实践教学
在教育技术对基础教育的推动方面,我国一直以实验的方式积极探索。我国教育技术的奠基人,南国农先生上个世纪就主持了如“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育优化实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实验”等,旨在促进电化教育在中小学的应用。在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方面,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做出了重要贡献。从2000年开始,何克抗教授开展了小学语文和英语的“跨越式发展”实验,2000年实验学校只有1所,到2006年1月已经发展到130所,实验基地由最初的经济发达地区如深圳市区小学,到现在的贫困边远地区如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学校,实验取得了丰硕成绩。微软于2004年11月举办的信息化国际论坛,强调要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以实现教育的“蛙跳式”发展。何克抗的第一个“跨越式发展”实验班是2000年9月成立的,比国外“蛙跳式发展”概念的提出早了4年多。
4 师资培训
2005年4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为了满足中小学教师的学习需求,教育部通过公开招标,专家评审的方式,组织开发了两套培训教材,分别由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任主编和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任主编。两套教材的共同点是,以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为出发点,采用模块化的内容安排,注重教学设计,媒体应用,强调任务驱动,协作学习。在使用统一教材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规模浩大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这是近年来针对基础教育所开展的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全国性教育技术培训。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经历了“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整合、网络教育”三个发展阶段。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教育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不断扩展,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培训持续推进,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万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8):56-58.
[2]国家教育部2004年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试行[S].
[3]何建武.中小学师生网络交流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7):37-40.
注释:
①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晓芜《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的思考》[J]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