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的计价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工程造价的计价特征
单件性特征主要是由工程项目的个体差别性决定的。

而多次性计价特征则是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受干扰因素多,项目从策划到竣工验收经历不同的阶段,而且是逐步深化的过程。

(1)单件性计价特征。

(2)多次性计价特征。

①投资估算,指在项目建议书和可研阶段对拟建项目所需投资,通过编制估算文件预先测算和确定的过程。

也可表示估算出的建设项目的投资额,或称估算造价;
②设计概算,指在初步设计阶段,根据设计意图,通过编制工程概算文件预先测算和确定的工程造价;
③施工图预算,指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施工图纸通过编制预算文件,预先测算和确定的工程造价。

(3)组合性计价特征
(4)计价方法的多样性特征
(5)依据的复杂性特征
二、基本建设程序各阶段的工程造价
{⎪⎪⎪⎪⎪⎪⎪⎪⎪⎩
⎪⎪⎪⎪⎪⎪⎪⎪⎪⎨⎧⎩⎨⎧⎪⎩⎪⎨⎧----⎪⎩⎪⎨⎧------⎩⎨⎧----竣工决算竣工结算竣工验收中间结算施工阶段合同价企业定额
报价预算定额或概算定额标底施工准备预算定额施工图预算概算定额技术设计修正概算概算定额初步设计概算设计阶段估算指标中的分项指标
算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估算指标中的综合指标项目建议书投资估算建设前期建设程序
三、工程量清算计价概念及意义
概念: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指投标人完成由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所需的全部费用,包括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和税金。

工程量清算计价的意义:
1、工程量清单均采用综合单价形式,综合单价中包括了工程直接费、间接费、管理费、风险费、利润、国家规定的各种规费等,一目了然,更适合工程的招投标。

2、工程量清单报价要求投标单位根据市场行情,自身实力报价,这就要求投标人注重工程单价的分析,在报价中反映出本投标单位的实际能力,从而能在招投标工作中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选择最优秀的承包商。

3、工程量清单具有合同化的法定性,本质上是单价合同的计价模式,中标后的单价一经合同确认,在竣工结算时是不能调整的,即量变价不变。

4、工程量清单报价详细地反映了工程的实物消耗和有关费用,因此易于结合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变以预算定额为基础的静态计价模式为将各种因素考虑在单价内的动态计价模式。

5、工程量清单报价有利于招投标工作,避免招投标过程中有盲目压价、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不规范行为。

6、工程量清单报价有利于项目的实施和控制,报价的项目构成、单价组成必须符合项目实施要求,工程量清单报价增加了报价的可靠性,有利于工程款的拨付和工程造价的最终确定。

7、工程量清单报价有利于加强工程合同的管理,明确承发包双方的责任,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担,即量由发包方或招标方确定,工程量的误差由发包方承担,工程报价的风险由投标方承担。

8、工程量清单报价将推动计价依据的改革发展,推动企业编制自己的企业定额,提高自己的工程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四、工程造价控制
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以内,对工程建设前期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到设计施工再到竣工交付使用前所需全部建设费用的确定、控制、监督和管理,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保证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够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最终实现竣工决算控制在审定的概算额内。

工程建设各阶段工程造价的关系
各阶段的控制重点
(1)项目决策阶段
项目定义和投资估算。

(2)初步设计阶段
运用设计标准与标准设计、价值工程和限额设计方法等,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被批准的投资估算为工程造价目标,控制和修改初步设计直至满足要求。

(3)施工图设计阶段
以被批准的设计概算为控制目标,应用限额设计、价值工程等方法,以设计概算为控制目标控制和修改施工图设计。

(4)招标投标阶段
以工程设计文件(包括概、预算)为依据,按照招标文件的制定,编制标底价(招标控制价),明确合同计价方式,初步确定工程的合同价。

(5)工程施工阶段
以施工图预算或标底价(招标控制价)、工程合同价等为控制依据,通过工程计量、控制工程变更等方法,按照承包人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严格确定施工阶段实际发生的工程费用。

以合同价为基础,合理确定进度款和结算款,控制工程实际费用的支出。

(6)竣工验收阶段
编制竣工决算,积累技术经济数据和资料,不断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关键控制环节
(1)决策阶段做好投资估算(对造价有决定性的作用)
(2)设计阶段强调限额设计(造价控制的重要依据)
(3)招标投标阶段重视施工招标(造价控制的重要手段)
(4)施工阶段加强合同管理与事前控制(纠偏防止索赔)
五、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程历史沿革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政府的计划模式。

建设产品价格通过计划分配建设工程任务而形成的计划价格,概预算定额基价是量价合一的价格。

1984年,建设工程招标制开始施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开始突破传统模式,但形式虽变,内容实质照旧。

概预算定额的法定地位没有改变。

90年代初,国家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政府宏观指导,企业自主报价,竞争形成价格,加强动态管理。

”和“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

”的改革思路,但改革进程十分缓慢,改革也迟迟不见成效。

90年代中后期以来,《建筑法》《价格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的相续出台,定额体系开始出现一系列变化。

部分材料价格渐渐放开,工程结算时的材料价格调整已经允许,但仍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001年初,国家宣布年内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将逐渐改制,面向市场,全国大多数省市的定额管理模式将出现历史性的改变,量价分离,单项报价提上日程,使材料价格有望走向市场化,定额的法定性地位也将降低,变为指导性。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6个阶段:
1.实行国家计划下的工程预算制度阶段
2.建立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概预算制度阶段
3.概预算制度被削弱的阶段
4.概预算制度遵到严重破坏的阶段
5.概预算制度重建和发展阶段
6.工程造价管理体制进入改革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