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间艺术的剪纸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陕北民间艺术的剪纸文化
【关键词】陕北民间艺术;剪纸文化;地域特色
自古至今,陕北人一直生活在这山峦起伏的黄土地上,这片苍茫的黄土地孕育了浓厚的民间文化,陕北部分地区因交通的阻隔,经济的落后,很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因此在陕北剪纸的发展中,古老的民俗风情与传统文化创作意识保留完整,对现今陕北民间艺术剪纸的发展具有很大优势。
1 粗犷大气的延绥剪纸文化
延绥剪纸是延安剪纸和绥德剪纸的简称,延绥剪纸保留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粗犷、古朴、简明等特色,自由率性,粗犷大气,豪情满志,将安塞人的豪迈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作品中掺杂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展示人民生活的强烈感情色彩,不仅如此,延绥剪纸作品也有很多种包含着古老的风俗和文化传统样式,所以延绥剪纸不仅仅是一项艺术表现形式更是陕北人古巫的载体寄托,比如抓髻娃娃和扫天婆就是有着很强实用性的巫术剪纸作品,体现了当地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延绥剪纸在内容上具有强烈的中华传统艺术色彩,既有以表示吉祥的虎、狮、喜鹊、猴子、鱼等动物为创作原型,还有代表着祝福意味的植物如荷花、葡萄、梅花、石榴等创作原型。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延绥剪纸里有着大量的表现现实劳动生活的作品。
在抗战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里,中国共产党创建了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延安作为抗日救亡的中心,文学艺术作为宣传抗日救国主张、
动员群众参加抗战的重要工具,受到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也为延安剪纸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红色延安的特定环境下,延安的剪纸文化才有了丰厚的发展基础,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们,在抗日战争的紧要关头,在国家命运发生转折的重要时刻,有了与黄土高原文化亲密接触的机会,于是,黄土文化为红色延安剪纸提供着革命化、民族化的机遇,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条件、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
延绥剪纸具有的独特文化意义,丰富的条件造就了延绥剪纸,保留了延绥地区群众的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保持着自有的传统文化,象征着民族的返朴归真也代表着当地文化的欣欣向荣。
2 精致细腻的榆林三边剪纸文化
榆林三边(定边、靖边、安边)一代的剪融合了南方(江苏、浙江)的艺术风格。这是由于在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调拨大批南方军队戍边,大量军官士卒的家属也随军迁至三边。那些随夫戍边的剪纸作者将家乡剪纸纤细玲珑的艺术特点融入到了陕北剪纸之中。因此现在榆林三边一带的剪纸作品就呈现出一种细致锋利优雅风格,虽然也继承了陕北艺术的造型特点,但在装饰上精致细腻,小巧玲珑。
多文化融合之地造就了三边剪纸文化的特色文化,然而,地处西北边陲的三边,其剪纸的风格竟然比不得在其南部的延绥剪纸那么
粗犷有力,而表现出如同南方剪纸的细腻委婉若江南丝竹这与中国文化向来的北雄南秀恰好相反在现有的资料中,有一个共同的说法是,由于在戍边的将士中,有许多是来自南方江浙一带的,与他们随行的人员中有许多女眷,正是那些随夫戍边的女眷们将家乡纤细秀美的剪纸艺术特色融入到当地民间剪纸当中,其缘由也因古代屯垦移民所致:明洪武九年,诏山西汾平泽路之民于河西,任土垦田,也业其家,并置绥德卫指挥使司,迁江南上江之军于其地,立屯田法戍之延绥揽胜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呢?历史上,三边与宁夏河套平原的往来非常频繁,由于当地土地贫瘠,气候恶劣,三边人常常远走宁夏,从富足的河套平原带回的恐怕不只是用来养家糊口的钱粮,同时也可能把那里的文化带回了家乡。
三边地区的剪纸艺术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无论是人物的外观衣着还是富有特色的背景装饰,都使我们看到了这种剪纸艺术所特有的魅力。除以上专门提及的几种个性鲜明的表现题材之外,在其创作风格上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传承性该地区剪纸有别于陕北
其他地区粗犷、不拘小节的风格。它在保存了自身具有的北方少数民族遗留的文化之外,还融入了许多江淮地区细腻温柔的感觉,两种文化因素汇聚在一起,使得黄土高原的雄浑与江淮地区的阴柔结合而诞生出这样一个民间艺术的瑰宝——三边地区剪纸艺术。
综上所述,三边地区剪纸集历史性、生活性为一体不仅题材鲜明、个性突出,更重要的是它将不同地域的文化表现整合在同一画面中,朴素中兼具大气,同时洋溢着清秀典雅之感。
2 绥米剪纸文化和南部剪纸文化
2.1 南部地区剪纸
陕北南部县区(富县、洛川、黄陵)虽然行政划分属于陕北,但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化区域则属关中地区的渭北高原,人们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民间文化与陕北其他地区有所区别,而与关中文化相近,属于较为发达的农耕文化区域,受中原儒家文化的影响较大,因此,这三地的民间剪纸比安塞及其周边地区的剪纸风格细腻、工艺讲究,出现了染色剪纸和多色拼贴剪纸,且有很多反映儒家文化忠孝节义思想的戏剧、历史题材,如《二十四孝》、《三娘教子》、《劈山救母》等,是陕北剪纸中受中原儒家文化影响最为明显的区域与三边剪纸风格相比,二者虽然都属风格细腻的一类,但在题材内容上显然完全不同,三边剪纸更多动物题材,如狮、虎、鸡、猫、马、羊,或人与动物相处的题材,如人骑马、放羊、喂鸡赶牲口等等,而南三县剪纸的题材多戏剧人物、历史故事等,二者仅在题材上的区别,就反映出了发达农耕文化与农耕游牧文化交汇之地的鲜明不同尽管陕北南部县区的剪纸受关中儒家文化影响较大,但由于区域内部的交流更为便利,无论从风格还是题材内容上都脱离不开陕北文化的影响,因此,这一地区的民间剪纸既有陕北黄土高原特色,又有关中平原文化的影响,形成兼具二者特色的陕北南部风格。
2.2 绥米剪纸
绥米即绥德和米脂的史称,位于安塞与三边之间,绥米在过去属
陕北较为繁荣之地,是连接延安与榆林两个古代重镇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较为显赫,也是陕北地区东汉画像石和画像砖出土最为丰富的地区,其剪纸以外轮廓造型为主,中间较少镂空,充分体现出汉画像石的风格特征、内部纹饰变化不多,主要纹饰抖毛毛(锯齿纹)外形简练、粗拙,不如三边地区剪纸抖出的毛毛,细如针尖,但比安塞剪纸精细些,因此,总体风格就如同其地理位置一般,介于三边和安塞之间,粗中有细,细中有粗的题材内容也综合了南北两地之所有,既有古老的传统花样,又有新颖的现代内容。
总之,由于历史文化发展存在不平衡性,陕北剪纸作为文化类型之一,除了在大的方面有着共同的特点外,也在区域内部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差异,既表现出粗犷大气的一面,也有精致典雅的一面,二者共同构成了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粗而不简,细而不繁的风格面貌。
3 结语
陕北剪纸艺术之所以魅力四射,这些都与陕北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丰富的民俗活动和淳朴的民风息息相关。多姿多彩的社会风貌和思想感情造就了这里的民间剪纸艺术。至今陕北剪纸艺术分布范围之广、种类之多、作者队伍之庞大,为专家青睐。陕北民间剪纸作品琳琅满目、五彩缤纷,造型精巧、剪工繁杂;或用于祭祀,或作为窗花,或拿做绣样,形式各异,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说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丰富文化宝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