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作文的高效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实现作文的高效教学
如何实现作文的高效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造成作文效率低下问题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课上只知做什么,而不知从中学什么和怎样学,致使学习迷茫;二是由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对习作教学目标的描述语言模糊。学校和教师对习作教学的具体要求难以说清。《课程标准》对习作能力结构及其培养序列阐述模糊。因此,教师在课上只知做什么,而不能正确指出所教和怎样教,致使教学迷茫。
系统论告诉我们,“结构合理的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相加”。这意味1+1并不一定等于2,它可以大于2。但审视作文教学的现状,学生的写作系统和教师的作文指导系统分布并不合理。单方面地重视作文的指导,而忽视对学生写作系统的研究,导致了1+1等于0,甚至小于0的作文教学低效现象。
我们主张:习作能力结构应该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连续统”,习作能力序列的培养也应该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连续统”。“连续统”是现代集合论的重要概念。教学科研领域中所谓的连续统,首先是指任何事物或教学任务,均可视为一个由其各个部分构成的相互联系和协调统一的整体;其次是指一种在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系统运筹方法。
我们运用微观“连续统”的观点进行作文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采取“整体——部分——整合”的系统运筹方法,构建“小学生习作能力结构及其培养序列”,出发点和落脚点皆着眼于整体,注重事物
之间密切的、显现的或隐性的联系,从而在实践中避免片面性和顾此失彼现象的发生,必然使作文教学更有效。
一.明确目标,系统构建作文教学训练序列。
教师要系统地制定训练计划,明确训练目的。教师要研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及小学全部12册教材,把一至六年级作文的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形式、训练次数有梯度地设计安排好,构建起作文训练的序列,就能克服训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作文训练,低年级段以说话写话完整通顺为目标,中年级段以生动具体为目标,高年级段以布局谋篇为重点。如,要达到课程标准写好记叙文的要求,可制定如下计划:一年级以识字组词为重点,进行口语和说话训练,要求用一两句话叙述一件事。二年级以词句为重点,进行“写话片断”训练,要求仿写人的外貌、语言、动作,抓住人物特点。三年级以片断为重点,练习写小短文,从模仿名篇,写人叙事、写景状物开始,以日记的形式,让学生自由表达。四年级以篇章为重点,进行习作的全面练习。学写观察日记、童话故事、简短的记叙文(三百五十字左右)训练观察、审题、选材的能力,练习写具体。五年级以综合训练为主,训练学生的立意、组材、表达的能力。六年级以全面提高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习惯,训练学生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学会用顺序、倒叙、插叙方式完整的交代事情,通过这样有序的训练,就可以达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
二.循序渐进,整体构建单元主题作文教学模式。
我们目前采用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这套教材采用
主题单元的编写形式,从读到写,突出整合,语言学习中自然渗透人文培育,是一套较为科学、人文的好教材,已经为“构建单元主题作文教学”提供了整体框架与丰富的资源。单元主题式作文教学,就是以单元为一个整体,根据单元主题指导读写、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设计习作训练。在训练时,根据学段的不同,达到的目标也不同,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步落实,到小学毕业时,写作达标也就水到渠成了。例如小语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主题是“金秋时节”,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整体设计:从课例中学习表现秋天的内容和表达方法,积累课文中描写秋天的语句;班级活动开展背诵课外阅读中所找的描写秋天的句子或语段;课外活动组织开展观察秋天的景物和相关活动;口语交际是“秋天的快乐”;习作训练是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运用积累的词句再写下来。这样的设计,具有阅读指导性,是单元阅读的整体性指导;这样的设计,具有写作指导性,是单元写作的整体性指导;这样的设计,具有学习综合性,整体读写、口语交际及语文综合实践相结合,采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有效有序训练,学生很容易就能完成较高质量的习作。再如,同样是写动物,二年级第四册五单元侧重写动物的外形特点,四年级第八册第四单元不仅写出外形特点,还要写习性特点,表达真情实感。而到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七单原则写有关动物的故事,要让读者从描述中体会到故事中动物的情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来看,我们千万不要急于求成,随意拔高,只要遵循教材设计,难度逐步增加,训练步步落实,习作能力自然就会形成。
三.研读课文,充分挖掘课文内在的读写因素。
人们常说:“成功之路在于模仿。”他揭示了感知对于人的认识及其思维发展的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样,阅读对作文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从阅读中我们可以获得思想认识和知识见闻,思维方式和写作方法,生活启示和词语积累。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他还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连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脉脉相连,密不可分。
从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系看,按一定程序进行读写训练在课本中是有所反映的(如“思考与练习”、“练笔”)。因此,我们要研读课文,充分挖掘课文内在的读写因素,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读写结合训练就是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写”的训练内容,将阅读、写作、思维训练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来实现作文教学的高效。例如三年级以段的训练为重点。教材中,最常见的构段方法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因果式、点面式、概括与具体式等多种形式。而这些方式也正是三年级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讲说和指点过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功夫,督促受教育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规格练习。”叶老的话充分强调了“讲”后之“练”对形成技能的必要性。因此,教师在段的教学中务必做到精讲多练,认真处理好读
和写的关系,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阅读教学时,在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如《翠鸟》一文第一自然段运用了总分式结构,描述了翠鸟的外形特点。通过引导点拨,学生很容易发现其规律,即条理清楚、内容具体,而且注意了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字里行间包蕴着作者喜爱翠鸟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得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的表达这一训练过程得以顺利实施。接着要学习模仿这种构段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段的内涵和习作框架。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逐渐形成一种能力。学生在认识和掌握了总分段式的形式和内容以后,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按这种段式要求去描述某一事物。只要在训练过程中,明确目标,指导得法,读写结合,强化训练,“段”的教学目标就一定能实现。再如,三年级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学习《燕子》一文后,练笔设计模仿第一自然段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外形;学习《咏柳》后,练笔设计“我爱柳树”;学习《荷花》后,想象如果我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什么;学习《珍珠泉》后,抓住特点写家乡美景。这样专项训练后,在单元习作时,把习到的方法进行整合,一定会收到良好效果。
四.形式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关写作的各方面的知识和技巧,比如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叙述的方式;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等等。在小学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