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种质资源学复习题

作物种质资源学复习题
作物种质资源学复习题

作物种质资源学(期末复习题)

1.简述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考察收集的取样策略。

(1)作物野生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要以“居群”为单位采集;

(2)居群内有亚居群分化的,每个亚居群都要取样,亚居群内随机取样;

(3)取样原则:在不影响该居群正常生长发育前提下,尽量多取样。但不同作物野生种取样居群数和单株数都有差别;

(4)野生资源的居群取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不能机械照搬理论,目的是能把该居群携带的各类基因都能包含在内。

2.简述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意义。

种质资源面临的问题:(1)遗传多样性丧失严重(老旧品种为新品种所取代,环境恶化,极端环境条件的危害,古老农家种正在丧失(生境的改变),城市、交通及水库等建设)(2)遗传一致性的危险(遗传基础单一造成的病害大爆发)(3)保存资源已发挥重要作用(拯救农业生产,促进了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培育未来新兴品种的物质宝库)

①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

②稀有特异种质对育种成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③新的育种目标能否实现决定于所拥有的种质资源

④种质资源是生物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

3.简述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主要途径及其原理。

原生境保存是指在原来的生态环境中,就地进行繁殖保存,如自然保护区等。

非原生境保存指种质资保存于原生长地以外的地方,主要有:

种质库保存,主要有长期库,中期库,备份库等

田间保存:主要为种质圃保存

离体保存:主要有试管苗种质库,超低温保存等

4.种质库的种子贮藏与一般农业上的良种贮藏有何不同?

种质库的种子贮藏:1)种子入库前处理技术包括生活力检测,破除种子休眠,种子干燥,种子的密闭包装技术。2)种子贮藏过程中安全保存技术包括生活力、活力检测,种子寿命预测及种子衰老预警,遗传完整性检测,繁殖更新技术。3)种子保存质量标准与管理技术。

农业良种贮藏:1)真空贮藏。把种子放在真空、密闭、低温的环境下。2)干燥器贮藏,把种子放在纸袋或布袋中,装入盛有干燥剂的干燥容器内,然后加盖密闭放在阴凉干燥处,只限于少量良种保存。3)仓库贮藏,种子数量较大时使用此法。仓库的类型有四种:一是普通贮藏库,不设空调只安装换气扇。二是干燥贮藏库,不调节温度只调节湿度。三是冷却除湿库,能调节气温湿度。四是低温干燥库,温度在0以下,空气相对湿度在30%。4)挂藏,成熟后不易落粒的荚果和鳞茎等成株捆扎成把,挂在阴凉通风处逐

渐干燥,至农闲时或使用时脱粒。

5.影响种质库种子贮藏寿命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种子贮藏寿命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一,内在因素有遗传因子;母株生长环境(温度、光周期、降雨量、土壤温度及无机元素);种子构造及成分;种子休眠及种子的硬实程度;成熟度;种子含水量;种子活力;

种子大小等因素。

二,影响种子的外在因素有贮藏寿命;贮藏环境的湿度;贮藏环境的空气成分;种传病原菌;昆虫;处理种子的化学物质等因素。

6.为何讲作物种质的表型鉴定是其他研究工作的基础?表型鉴定的要点是什么?可举例

说明。

基本表型鉴定---认识与利用作物种质的第一步,特性表型鉴定---利用作物种质的基础。作物种质资源表现性鉴定评价的的重要性有:(1)提供了不同资源种质的重要基础信息(2)通过鉴定评价,能够根据生产需要发掘有直接利用价值的资源(3)通过基本鉴定与评价,为深入研究(基因、功能、调节、转移)提供研究材料(4)构建各项研究所需要的精准鉴定的方法学和抗性评判指标体系

进行作物种质资源表现型鉴定试验重点考虑的要素有:第一、生态区的选择,选择尽可能多的生态类型。第二、设置重复,每个生态区内至少设置3个重复。第三、设置对照,根据不同的生态区不同的性状选择不同的对照品种。第四,环境,尽可能的满足均一,多年多点。另外还应注意,种质资源表现型鉴定与育种不同,鉴定包括大量的植株形态学性状与部分生产性状。要注意农艺性状表型与遗传和环境的作用,质量性状的鉴定要多次重复,解决群体内异质性的问题,数量性状的鉴定要多年多点,解决环境影响问题。数据的采集要标准化。

7.简述国外引种中植物检疫的重要性。

第一人类活动与病虫害传播。自然阻隔地里的屏障如高山、海洋、荒漠曾对植物病虫害传播起重要的阻隔作用,但是现在各种交通和运输工具的发展使这种自然屏障作用明显的减弱,是远距离的病虫害扩散加剧。

第二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风险。病虫害严重时绝产,引发粮食安全问题;许多病菌毒素对人畜健康产生威胁

第三病虫害通过植物材料的携带而远距离传播。具有生命力的种子、苗木或无生命的植物产品都可能携带有害生物。由于在新的环境中没有天敌或适宜的环境会引发大面的扩散和蔓延,从而危害引种国家的环境与经济。

第四,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有害生物的入侵会造成农林疫情,威胁人类健康,导致生态失衡,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8.试论作物种质资源基因型鉴定的主要技术途径和应用领域。

基因型鉴定主要技术途径:(1)蛋白质标记、DNA分子标记(SSR、AFLP、SNP等)(2)重测序、简化基因组测序、基因测序

基因型鉴定的应用领域:(1)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起源进化研究、种质资源保护与收集等(2)核心种质构建基因发掘(重要性状鉴定评价、基因作图、精细定位、基因克隆)(3)种质创新、作物育种(分子标记育种、分子设计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转基因育种等)、品种测试等

9.简述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建立的目的?

(1)全面掌握和了解作物种质资源的情况

(2)促进种质资源的保护、共享和利用

(3)为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提供优良种质信息

(4)为社会公众提供科普信息

(5)为国家提供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决策信息

10请简述民族植物学概念并阐述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村社保护的相关研究内容。

民族植物学是研究人与植物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其学科基础是植物学、生态学和人类学。它利用多学科手段研究人类利用和保护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经验,揭示在不同环境下民族社会与自然界的植物类群相互作用的历史规律和演变趋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农作物种质资源村社保护工作的相关主要研究内容:

(1)调查和了解当地村社生物多样性,并根据作物或品种种植的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多样性保护方式:原生境或非原生境方式,并举例说明。

(2)结合农作物品种多样性展示,评价和发现多样性和有用特性。

(3)建立村社种子库,完善当地的种子传播系统。

(4)收集并汇编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相关的传统知识。(5)开展参与性作物育种研究,提高农民保护和利用种质资源的能力

11作物三级基因源的特点与利用策略?

作物的基因源是指与作物遗传关系较近,通过遗传操作可以向作物转移基因的一群植物及其基因所编码的遗传信息。这群植物包括该作物的各类品种和品系、野生种、杂草种、野生近缘植物等全部种质资源。

具体说来,根据与作物物种的遗传关系远近将基因源分为三级:一级基因源,包括该栽培种的各类品种品系及与之具有相同基因组的一切野生种、杂草种和原始种。它们与作物杂交能正常结实并产生生育能力正常的杂种后代向作物转移基因容易。二级基因源包括具有与该作物相似基因组的物种、以及多倍体作物中有一部分基因组与该作物相同的物种。当其与该作物杂交时产生部分可育的后代,向作物转移基因不很容易。三级基因源不具有与作物相同的基因组并难与作物杂交,杂种不育,需回交甚至需幼胚拯救,向作物转移基因困难或

极难。从各级基因源利用的难易看,三级基因源难于二级,二级基因源难于一级。因此,能利用一级基因源解决的问题就优先利用一级,能利用二级基因源解决的问题就先不用三级基因源。来自野生种的品系遗传多样性丰富,且常常带有某些特异性的抗性基因,可以通过主推品种与其杂交,获得特异性的抗性基因,以达到改良的目的。三级基因源的利用常用的方法有远缘杂交和通过分子连锁图研究数量性状位点(QTL)。前者用于转移显性单基因控制的性状(如抗病性),后者用于转移多基因控制的农艺性状(如丰产性抗旱性等)。此外,还可以利用远缘杂交获得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易位系,用于育种。

12.试述作物种质资源创新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必要性:

1 狭窄的遗传基础不仅限制了产量和品质的进一步改良,而且使得作物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胁迫的脆弱性增加。

2、育种目标新需求:营养与加工品质、产业化发展

3、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要求发掘和创造具有综合抗性、有效利用水土资源的农作物新种质主要途径:(1)常规杂交,主要在形态层面上;(2)远远杂交与细胞工程,主要在细胞层面上;(3)标记辅助选择与基因工程,主要在基因组层面上

13.核心种质的内涵是什么?核心种质的特性是什么?

内涵:核心种质是保存的种质资源的一个核心子集,以最少数量的遗传资源最大限度地保存整个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代表了整个群体的地理分布。

特征:①核心种质组成应包括和体现当前植物的主要变异类型。②核心种质彼此间要有异质性,最大限度地避免遗传上的重复。③核心种质存在动态交流和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④包含生产实践所需要的优异农艺性状或基因。

14.遗传工具材料对于作物种质资源创新的价值?

①异源二体附加系和代换系,端体,缺体;②基因组的起源、演化研究

③基因定位与功能表达研究④绘制遗传图谱

15.作物种质创新如何应对种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系统挖掘关键农业生物资源,提升生物技术原始创新与竞争力

2)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高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整体水平。提高农业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

3)研制一批创新产品,将资源优势转变为技术和产业优势。培育基于资源高效利用的新型产业

种子学复习试题(第2次)

种子学复习题 三、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指种胚(最幼嫩的植物原始体)从生命活动相对静止状态恢复到生理代谢旺盛的生长发育阶段。 吸胀:是种子萌发的起始阶段,一般成熟种子在贮藏阶段的水分在8%-14%的范围内,各部分组织比较坚实紧密,细胞内含物呈干燥的凝胶状态。当种子与水分直接接触或在湿度较高的空气中,则很快吸水而膨胀(少数种子例外),直到细胞内部的水分达到一定的饱和程度,细胞壁呈紧张状态,种子外部的保护组织趋向软化,才逐渐停止。 萌动:是种子萌发的第二阶段,当种胚细胞体积扩大伸展到一定的程度,胚根尖端就突破种皮外伸,这一现象称为种子萌动(露白)。 发芽:指种子萌动后,种胚细胞开始或加速分裂和分化,生长速度加快,胚根、胚芽伸出种皮并发育到一定程度 种子萌发的一般过程(理解种子发芽过程与水分吸收的关系;子叶出土型和子叶留土型幼苗形态建成的特点) (1)吸胀阶段 (2)萌动阶段:农业生产上将种子萌动俗称为“露白”,表明胚部组织从种皮裂缝中开始显现出来的状况。种子萌动时,胚的生长随水分供应情况而不同:当水分适宜(或较少)时,则胚根先出--(旱长根);当水分过多时,则胚芽先出--(湿长芽)。原因是:胚根对缺氧的反应比胚芽敏感。绝大多数植物的种子萌动时,首先冲破种皮的部分是胚根。 (3)发芽阶段:种子萌动后,胚根、胚芽迅速生长,当胚根、胚芽伸出种皮并发育到一定程度, (4)幼苗形态建成:根据种子发芽后其子叶出土的状况,可分成两种类型的幼苗。 ①子叶出土型——90%的双子叶植物(棉花、油菜、大豆)。优点:保护幼芽,子叶出土后能进行光合作用,继续为生长提供能量;某些植物的子叶与后期生育有关,如棉花的子叶受到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1、作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 作物育种学的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物育种学的任务:(1)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2)搜索、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3)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简述作物品种的概念和作用 4、基本概念:自然进化、人工进化 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演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其中也包括有意识的利用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三大要素:变异、遗传和选择 相互关系: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基本方向。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 作物遗传方式的种类:一类是有性繁殖,凡是由雌配子(卵子)和雄配子(精子)相互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称为有性繁殖。第二种是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 (1)自花授粉是指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代表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不超过4%。 (2)异花授粉是指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等。异花授粉的天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3)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代表作物是棉花、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高粱、蚕豆等,常异花授粉的天然异交率在5%-50%之间。 2、论述作物品种的类型和各类作物的育种特点 作物品种的类型: (1)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结合群体。

作物育种学模拟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模拟题(五) )20分小题,每小题2分,共一、名词解释(共101.品种 2.种质资源 3.诱变育种 4.特殊配合力 5.杂交育种 6.杂种优势 7.生理小种 8.白交系品种 9.二环系 10.垂直抗性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纬度相近地区之间的引种 ( ) A)较易成功 B)较难成功 C)不可能成功 D)肯定成功 2、小麦杂交育种配制三交种时,作为第二次杂交的亲本是( ) A)任何一个亲本 B)综合性状最好的亲本 C)具有特殊优良性状的个体 D)表现一般的亲本 3、在[(AXB)XC]XD的杂交方式中,C的遗传成分在其中占 ( ) A)1/2 B)1/4 C)1/8 D)1/16 4、与91—1—2—5—4—3亲缘关系最近的系统是 ( ) A) 91—2—3—5—4—3 B) 91—1—2—5—3—3 C) 91—1—3—5—4—3 D) 91—1—2—5—4—5 5、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称为 ( ) A)测验种 B)测交种 C)杂交种 D)单交种 6、在防变育种中,经过诱变处理的种子或营养器官所长成的植株或直接处理的植株称为 ( ) (A)诱变一代(M1) (B) 诱变二代(M2 (C) 诱变三代(M3 ) (D) 诱变四代(M4) 、组合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7. A)基因重组与基因积累(B)基因积累与基因互作 C)基因重组与基因互作(D) 基因积累与基因连锁 8、染色体组成为AAAABB的生物体 A)同源六倍休 B)异源六倍休 C)同源异源六倍体 D)节段异源六倍体 9、隐性核不育一般无法通过测交找到 A)不育系 B)保持系 C)恢复系 D)广亲和系 10、现代生物技术比传统育种技术的优越性主要在于能更好地( )

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期末复习题

园艺植物栽培学总论一、请根据描述选择相应的名词术语。 园艺学:研究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生长发育规律、繁殖、栽培、育种、贮藏、加工、病虫以及造园等的科学。 园艺:是指种植蔬菜、果树、花卉等植物的生产技艺。 园艺植物:包括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 园艺植物栽培:是园艺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园艺植物的栽培管理技术以及原理,是园艺生产的主要理论基础。 年生长周期:植物在一年随着气候变化呈现出有一定规律性的生命活动过程称为年生长周期,也称为季节周期性。 物候期:在生长期植物生长发育有规律的形态变化与季节性气候变化相适应的时期称为物候期。 童期:实生繁殖的植物从种子播种后萌发开始到实生苗具有分化花芽潜力和开花结实能力为止所需要经历的这段时期。萌芽期:是指从芽开始膨大至第1片幼叶形成为止。 主根: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而形成的根称为主根。 不定根:植物的茎、叶或芽在一定条件下生长出根,这种根的发生部位不固定称为不定根。 顶端优势:活跃的顶端分生组织(顶芽或顶端的腋芽)抑制下部侧芽的发育。 生命周期:植物从生到死的生长发育全过程叫做生命周期。 生长期:是指植物各部分器官表现出显着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时期。 叶面积指数:指园艺植物叶面积总和与其所占土地面积的比值,即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 花诱导:茎端分生组织部发生成花所必须的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也称为生理分化。 花芽分化:从叶芽的生理与组织形态转变为花芽的生理和组织形态的过程。 果实的生长曲线:是用来描述果实生长发育过程的两维平面图,有果实累加生长曲线和生长速度曲线等。 受精:指雌、雄性细胞即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融合的过程。 两性花:同一朵花中同时存在雌雄两性发育完全的性器官。 开花期:植物从第一朵花开放到最后一朵花开毕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开花期。 果实:是植物的花经传粉、受精后由子房或子房与花的其他部分参加而形成的具有果皮和种子的器官。 授粉:是指成熟的花粉从花药开裂散出花粉传到柱头上的过程,是开花植物有性生殖的一个必要过程。 单性结实:未经过受精而形成果实的现象,叫做单性结实。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一种发育完全的性器官,如黄瓜、核桃、板栗 生理落果:从开花到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落果,除了机械外力、病虫害、风害、高温、冷害等环境因素引起的落花落果外,由树体部养水分失衡或其它生理因素引起的落果称为生理落果。 有效积温:在一年中能保证园艺植物生物学有效温度的持续时期为生长期(或生长季),生长期中生物学有效温度的累积值即为(生物学)有效积温。 土壤化学性质:是指通过进行化学反应才会显示的土壤性质,以及对植物提供营养物质的能力,如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酸碱度等。 春化作用:低温对植物开花的诱导作用称为春化作用。 需水临界期:是指植物对水分供应不足最为敏感、最易受到伤害的时期,大多数园艺植物开花结果和叶面积增长最迅速时期,一般是最需要供水的时期。 适宜温度:植物体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一定的温度围。 需冷量:果树通过或解除自然休眠所需的低温(≤℃)的总和即为需冷量,多以低于℃的小时数为标准。 千粒重:一千粒种子的重量(g/千粒)。 无性繁殖:又称营养器官繁殖,即利用植物营养体的再生能力,以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培育成独立的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种子含水量:是指种子中所含水分的重量(即在100℃~105℃下所能消除的水分含量)与种子重量的百分比。 层积处理:是部分园艺植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完成后熟,解除休眠的一种方法。 芽接:凡是用一个芽作接穗的嫁接方法称芽接。 有性繁殖:又称种子繁殖或实生繁殖,是利用植物种子培育幼苗的一种繁殖方式。 繁殖:指植物以(一种或多种)自然的或人工的方法产生更多个体的现象。园艺植物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种子生活力:是指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一般用发芽试验法来测定。 发芽势:指在规定时间供试样本种子中发芽种子的百分数。反映种子发芽速度和发芽整齐度的指标。 种子净度:又称种子纯度,指纯净种子的重量占供检种子总量的百分比。 亲和力:砧木和接穗经嫁接能够愈合、生长、发育的能力 嫩枝扦插:采用当年生的嫩枝或半木质化的枝条做插穗,常用此法繁殖园艺植物茶花、杜鹃、柑橘、虎刺梅等。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等)、组织(如花药组织、形成层、胚珠、胚乳、皮层等)、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花粉等)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含有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统称为植物组织培养。 扦插繁殖:利用植物营养器官(茎、叶、根)的再生能力或分生机能,将其从母体上切取,在适宜条件下,促使其发生不定芽和不定根,成为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就是把某些植物的蘖芽、球茎、块根、匍匐茎等生根后,或者植物营养器官的一部分(变态茎等),将其与母体切离成为独立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栽培制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所采用的作物种植结构、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综合体系。 轮作:即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时间轮流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轮作是克服连作弊端的最好方法。 复种指数:复种指数即一年中种植园整个面积上各种作物种植和收获的次数。 套作:又称套种,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或架下栽植后季作物的一种种植方式。 间作:指在一块土地上有次序地种植两种或几种作物,其中以一种作物为主,其它为间作物。 带状定植:又称宽窄行定植。两行或三四行密植,为一带,带行距、株距小,带与带之间的带距较大,大于带行距,大于株距的定植方式。 计划定值:又称变化定植。为了充分利用土地面积,一些多年生果树,幼树时树冠还不大,栽植密度大,待树长大,果园出现郁闭情况时,有计划地疏除一些株(或行)。 正方形定值:行距、株距相等的定植方式。

种子学试卷A及答案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种子学(A)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胚乳和胚的发育顺序() (1)胚乳早于胚(2)胚乳晚于胚(3)胚乳和胚同步 2.临界水分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那种类型的水分的含量() (1)自由水(2)束缚水(3)化合水 3.禾谷类作物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 (1)皮层不透气性(2)皮层不透水性(3)皮层的机械束缚作用 4.鉴别品种种子纯度时可主要依据的性状() (1)千粒重(2)种子厚度(3)种子色泽 5.下列作物属于双子叶有胚乳的作物为() (1)大豆(2)玉米(3)烟草 6.什么存在于禾谷类作物种子稃壳果皮中以及豆科种皮中,随种子成熟度消失() (1)色素(2)胡罗卜素(3)叶绿素 7.长粒种子中混有少量短粒种子最好选用的清选工具() (1)圆孔筛(2)长孔筛(3)窝眼筒 8.品种纯度检验方法中目前认为最可靠最准确的方法() (1)同功酶电泳法(2)田间种植鉴定法(3)幼苗鉴定 9.下列叙述属于假种子的为() (1)种子种类、品种、产地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的; (2)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3)杂草种子的比率超过规定的 10.送检样品发送和包装中下列那种情况需选用密闭容器包装() (1)种子批水分较低,并已装入防湿容器中(2)发芽试验(3)净度分析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种子: 2.淀粉糊化: 3.硬实: 4.种子半活期: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三、简答(每题8分,共32分) 1.种子成熟需具有的标志。 2.禾谷类作物种子各部分化学成分的分布的共同特点。 3.控制种子休眠的“三因子”假说的基本点。 4.假种子和劣种子含义。 四、论述(18分) 1.种子化学成分、结构特点与种子干燥的关系,

作物育种学各论复习题

作物育种学各论复习题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1、按作物的繁殖方式,品种群体类型大致可分为、、异交群体和杂种品种群体四种。 2、作物分子育种的研究与应用目前集中在和两方面。 3、60多年来,我国的水稻育种经历了3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品种的整理与评选利用、、。 4、是籼粳杂交育种的最大障碍,克服其最好的途径是利用。 5、水稻花药培养中,通常取小孢子处于的花药进行培养最为适合。 6、玉米小斑病的生理小种目前已确定2个,即小种和小种。 7、依据玉米子粒形状、胚乳淀粉的含量与品质等性状,将栽培玉米亚种分为有稃型、爆裂型、粉质型、甜质型、甜粉型、糯质型、、和半马齿型9种类型。 8、在自交系间杂交种的选育中,世界各国玉米育种工作的重点是选育。 9、在油菜3个栽培种类型中,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类型是。 10、油菜的品种间杂交育种中,对自交不亲和性的白菜型油菜,和育种法最为常用。 11、我国3大主棉区是、和西北内陆棉区。 12、棉花单倍体育种中,最有前途的方法是的应用。 1、下列水稻雄性不育类型属于孢子体不育的是。 A 野败型和冈型 B 冈型和红莲型 C 冈型和BT型 D 红莲型和BT型 2、下列野生稻类型中,为普通栽培稻的祖先的是。 A 药用野生稻 B 普通野生稻 C 疣粒野生稻 D 颗粒野生稻 3、水稻花药培养中,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通常采用培养基。 A B5 B White C MS D N6 4、在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类型中,育性败育彻底且稳定的类型是。 A T群 B C群 C C群和T群 D T群和S群 5、在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类型中,其遗传属于配子体不育的是。 A C群 B S群 C T群 D T群和C群 6、玉米抽丝期是指小区至少以上的植株雌穗花丝抽出苞叶的日期。 A 5% B 10% C 50% D 80% 7、在油菜的栽培种中,一般来说,熟期最短的是。

作物育种学试题5_作物育种学

专业《作物育种学》课程试题5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品种的主要类型包括自交系品种、、群体品种和。 2.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是作物品种的变异现象和学说。 3.作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是根据自然异交率高低而定的,一般自然异交率在4%以下的是典型的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50%-100%的是典型的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介于二者之间,一般为4%-50%。 4.引种的基本原理是指相似性原理,生态条件和相似性原理。 5.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育种,另一种是育种。 6.在回交育种中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亲本,因为他是有利性状(目标性状)的接受者,又称为受体亲本;只有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称为亲本,他是目标性状的提供者,故称供体亲本。 7.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遗传系统的破坏,包括核质互作不平衡; 不平衡; 不平衡和组织不协调。 8.按照雄性不育花粉败育发生的过程,雄性不育可分为 不育和不育两种类型 9.作物群体改良是通过鉴定选择、人工控制下的自由交配等一系列育种手段,改变基因、基因型频率,增加优良基因的重组,从而达到提高 和的频率。 10.普通小麦是倍体,有42条染色体;玉米是倍体,有20条染色体。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作物育种学的涵义是() A)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B) 一门人工进化的科学 C)研究选育和繁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D)一门综合性强的应用科学 2.选择育种中选择的基本方法有() A) 系谱法和混合法 B) 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 C) 一粒传和混合选择 D) 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 3.稳定不分离的株系称为( ) A) 品种 B) 株行

最新种子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1. 基本概念: 真种子:植物学上所指的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 农业种子:农业生产上可直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 人工种子:将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胚状体包裹在含有养分和具有保护功能的物质中形成的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发芽出苗长成正常植株的颗粒体 ISTA国际种子检验协会 AOSA美国官方种子分析家协会 FAO联合国粮农组织 IPGRI国际种质资源研究所 UPOV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 2. 农业种子的含义及一般包括哪些类型?各列举2~3种作物种子。 答:指各种播种材料的总称,包括真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繁殖孢子、人工种子。 ⑴真种子。就是植物学上的种子。包括:农作物中的豆类、油菜、棉花、亚麻、烟草等;蔬菜作物中的茄子、番茄、辣椒、萝卜等;林木种子中的银杏、松柏类、苹果、柑桔等 ⑵类似种子的果实。在植物学上称为果实,是由子房甚而包括花器的其他部分发育而来。如:禾本科:颖果,如小麦、水稻、玉米等;瘦果:大麻、向日葵、荞麦、苎麻等;双悬果:胡萝卜、芹菜;小坚果:甜菜;核果:核桃、李、杏、枣等;坚果:板栗、榛子、麻栎等。 3. 种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以种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为指导,探索在保持良种优良种性前提下,实现各类种子田稳产、高产的种子生产技术;阐明以提高种子种用品质、贮藏品质和商品品质为目的的各种加工原理与方法;揭示经济、有效地保持种子活力的技术条件、贮藏技术;掌握种子品质优劣的正确评价技术与标准;根据以法治种的原则,加强对种子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实现为农业生产提供数量足、质量优的良种种子的最终目标。 4. 何为种子工程?何为种子产业化? 答:1种子工程是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新品选育和引进,建立良种繁殖体系和种子质量认证制度,发展种子加工和包衣技术,完善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规范种子经营和加强种子法制管理等互相配合和互相制约的系统工程。2种子产业化是指将新品种选育、引进、种子生产、加工、包装、贮藏、推广、销售和售后服务管理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育繁推销一体化的产业化体系。 第二章 第一节种子的形成和发育成熟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 玉米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玉米自交系:单株玉米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和选择,最后育成的基因型相对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群体。 2、一环系:从异质杂合的群体品种或综合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4、顶交种:选用一个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而成。 5、三交种:选用一个自交系与一个单交种杂交而成。 6、双交种:先选用四个自交系分别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杂交而成双交种。 7、S型雄性不育系:育性不稳定、配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3表现显性、抗玉米小斑病 8、T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1和Rf2 表现显性互补、高感玉米小斑病 9、C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4和Rf5 表现重叠作用、抗玉米小斑病 10、孢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的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所决定。 12、测验种:在测定配合力时,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称为测验种。 13、测交种:测交所产生的杂种。 14、轮回选择:轮回选择是反复鉴定、选择、重组的过程,每完成一次鉴定、选择、重组过程便称为一个周期或一个轮回。 15、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

16、普通甜玉米:以su1为基础。在乳熟期,纯合su的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增加,尤其是水溶性多糖(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增多,使支链淀粉变为水溶多糖。 17、超甜玉米:以sh2和以bt1,bt2为基础,sh2突变体子粒的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10倍,其作用是在胚乳发育过程中阻止蔗糖向合成淀粉底物的转化,故使胚乳中蔗糖含量增加,淀粉减小。能较长期地保持高糖分水平。 18、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有利基因、较高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是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活基因库,从中可不断分离出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 19、杂交种:指基因型不同的两个植株个体通过雌雄配子融合所产生的后代,作物育种上的杂交种是指基于杂种优势培育原理生产的高产优质作物品种。 20、马齿型玉米:植株高大,耐肥水,产量高,成熟较迟。果穗呈筒形,子粒长大扁平,子粒的两侧为角质淀粉,中央和顶部为粉质淀粉,成熟时顶部粉质淀粉失水干燥较快,子粒顶端凹陷呈马齿状而得名。凹陷的程度取决于淀粉含量。食味品质不如硬粒型。 21、硬粒型玉米:又称燧石型,适应性强,耐瘠、早熟。果穗多呈锥型,子粒顶部呈圆形,由于胚乳外周是角质淀粉。故子粒外表透明,外皮具光泽,且坚硬,多为黄色。食味品质优良,产量较低。 22、甜玉米:是由于一个或几个基因的存在而不同于其他玉米的一种类型。甜玉米是菜用玉米的一个类型。 23、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自交系在一系列的杂交组合中,对杂种后代的某一性状所产生的平均影响。 24、特殊配合力:是指亲本自交系在特定的杂交组合中对杂种后代某一性状平均值产生偏离的情况. 25、雄性不育系:雌雄同株植物中,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并能将雄性不育性遗传给后代的植物品系。26、雄性不育恢复系:雄性不育恢复系是指与雄性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

作物育种学复习题及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复习题及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剩余变异:自交后代群体中残留的杂合基因所引起的变异。 2.轮回选择 3.QTL 4.增效基因:在基因定位时,特别是QTL定位时,有的遗传效应是正的, 即为增效基因,相反,记为减效基因。如果作图亲本涉及两个亲本,对一个性状(如垩白)而言,一个亲本可能存在增效基因,也可能存在减效基因。 5.减效基因:在基因定位时,特别是QTL定位时,有的遗传效应是正的, 即为增效基因,相反,记为减效基因。如果作图亲本涉及两个亲本,对一个性状(如垩白)而言,一个亲本可能存在增效基因,也可能存在减效基因。 6.优势指数:F1与两个亲本平均值的比。 7.等位基因 8.两系杂交稻 9.分子农业 10.孢子体不育 11.Rf-1 12.三系配套 13.系谱法 14.种质资源 15.基因库 16.育性 17.理想株型 18.遗传改良 19.目标性状 20.Match 二、简答题 1.试述比较基因组学在育种中应用。 2.简述杂种优势预测的技术与方法。 3.如何固定杂种优势? 4.如何实现高新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 5.如何鉴定水稻花粉的典败,圆败,染败?把花粉败育分为典败,圆败, 染败有何意义? 6.简述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 7.简述sd-1基因利用。 8.为什么育性是重要的农艺性状? 9.简述稻米垩白的遗传与基因决定。 10.简述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鉴定方法。 11.简述基因定位的方法学新进展。 12.简述作物品种有哪些群体类型。 13.作物基因组研究对作物育种有意义? 14.育种学的突破在于关键种质的利用。试举例说明。 15.简述水稻雄性不育的主要类型,并说明为什么利用野败细胞质培育的三 系杂交稻推广面积最大?

作物栽培学_复习题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瓦维络夫(1935年)将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分为() A 8个 B 3个 C 13个 D 12个 2.以下为日照长度变长时开花的作物是() A 水稻 B 玉米 C 大麦 D 烟草 3.薯芋类作物的产品器官是() A 籽实 B 生殖器官 C 营养器官 D 种子 4.种子萌发过程中,无活力的死种子也能完成的过程是() A 萌动 B 萌发 C 出苗 D 吸胀 5.干燥环境下形成的绿豆种子,其休眠的原因是() A 胚的后熟 B 硬实 C 发芽的抑制物质 D 种子小 6.有利于提高作物的根冠比是() A 土壤水分充足 B 干旱 C 增施氮肥 D 剪根 7.玉米的需水临界期为() A 拔节至孕穗 B 孕穗至开花 C 开花至乳熟 D 乳熟至完熟 8.以下属喜氮作物的是() A 棉花 B 大豆 C 小麦 D 油菜 9.油菜的收获指数大致为() A、0.15 B、0.28 C、0.47 D、0.66 10.间套复种模式小麦/玉米/(甘薯+大豆)表示()。 A、一年四熟 B、四熟四作 C、三熟四作 D、二年三熟 11.四川等区域稻田的最主要轮作方式是() A 冬季作物年间轮换,夏季连作水稻 B 夏季水旱轮作 C 冬季作物和夏季作物均轮换 D 冬季和夏季均不轮换 12.作为播种材料的种子,一般发芽率不低于() A 60% B 70% C 90% D 100% 13.水稻群体叶面积系数在以下哪个生育时期最大() A 拔节期 B 抽穗期 C 成熟期 D 移栽期

14.属于自花授粉的作物有() A 水稻 B 玉米 C 棉花 D 高粱 15.以下器官是“库”的为() A 功能期内的叶 B 开花前作物的茎鞘 C 根系 D 开花后作物的茎鞘 16.作物群体内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部位为() A 近地面层 B 中层 C 上层 D 顶层 17.以下属喜磷作物的是() A 水稻 B 高粱 C 花生 D 烟草 18.薯类作物的收获指数为() A、0.15 B、0.28 C、0.7-0.85 D、0.9 19.积温为3500-5000℃可() A 一年一熟 B 一年二熟 C 一年三熟 D 一年四熟 20.以下种植模式属于一年三熟的模式是() A小麦+蚕豆-玉米B油菜+马铃薯-水稻C小麦/玉米-水稻 D 小麦-玉米玉米 21.能均衡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的种植方式是() A 连作 B 复种连作 C 单作 D 轮作 22.甘蔗适宜收获期在() A 工艺成熟期 B 生理成熟期 C 叶片成熟期 D 开花期 23.大麦的花序属于() A 圆锥花序 B 穗状花序 C 总状花序 D 聚伞花序 24.小麦的需水临界期为() A 拔节至孕穗 B 孕穗至抽穗 C 开花至乳熟 D 乳孰至完熟 25.禾谷类作物稻、麦的收获指数大致为()左右。 A 0.1 B 0.5 C 0.9 D 0.8 26.千粒重25-30克的农作物为()。 A 玉米 B 小麦 C 水稻 D 油菜 27.二氧化碳补偿点较低的作物为()。 A 水稻 B 玉米 C 小麦 D 大麦 28.玉米起源于()起源中心。 A 印度 B 中亚 C 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 D 南美 29.属于异花授粉的作物是()。 A 白菜型油菜 B 棉花 C 小麦 D 大豆 30.玉米的种植密度一般为()株/亩。 A 1千左右 B 2万左右 C 1万左右 D 4千左右

植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植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 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持续农业——指既能保证食物安全,又能保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加速 走向市场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农业。 3.引种——指从外地(包括国外)引入当地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 4.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 变过程。 5.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质的变化。 6.S形生长进程——指作物的器官、个体或群体的大小、数量和重量随时间延长而表现出的变化曲 线呈S形。S形生长进程即“慢-快-慢”的生长进程。 7.作物的物候期——即人为制定的用于判断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作物形态特征,或者说~就是 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一个人为标准。 8.种子寿命——指种子从生理成熟到生命力丧失的生活期限。 9.休眠——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停止萌发的现象。 10.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11.自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的作物(水稻、小麦、大麦、大豆、花生等)。 12.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作物(白菜型油菜、向日葵)。 13.常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但异交率在5%以上(甘蓝型油菜、棉花、高粱、蚕豆等)。 14.作物的感光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 特性。 15.作物的感温性——是指一些二年生作物(冬小麦、冬油菜、冬黑麦等)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 温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特性。 16.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如大豆、烟草、晚稻等。 17.长日照作物——日照长度长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小麦、油菜等。 18.中性作物——对日照长度没有严格要求,四季开花的作物,如荞麦。 19.定日性作物——只在一定的日照长度下才能开花的作物,如甘蔗12.75h。 20.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期——这种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 的营养生长期。 21.生物学起点温度——即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温度。 22.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 23.生殖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 24.叶龄余数——即总叶数减去已抽出的叶数。 25.叶龄指数——即已抽出的叶片数占总叶数的百分比。 26.经济系数——即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 27.相对生长率——单位重量的植株在单位时间增加的重量。 28.净同化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干物质。 29.比叶面积——也叫比叶重,即叶面积与叶干重的比值,用于衡量叶片相对厚度。 30.作物生长率——即群体生长率,表示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增加的干物重。

种子学作业题

种子学作业题(一) 一、填空 1、虽然胚均由四部分构成,但胚的形状、在种子中的位置,在不同作物中差别较大,一般可分为直立型、弯曲型、螺旋型、环状型、折叠型、偏在型六种类型。 2、呼吸作用是种子储藏期间最重要的生理特性,一切有效安全储藏手段的出发点都在于在不损坏种子生活力的前提下,把种子的呼吸作用控制到最低水平。 二、选择 1、胚乳和胚的发育顺序(1) (1)胚乳早于胚(2)胚乳晚于胚(3)胚乳和胚同步 2、临界水分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那种类型的水分的含量(2) (1)自由水(2)束缚水(3)化合水 3、禾谷类作物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1) (1)皮层不透气性(2)皮层不透水性(3)皮层的机械束缚作用 4、鉴别品种种子纯度时可主要依据的性状(3) (1)千粒重(2)种子厚度(3)种子色泽 5、下列作物属于双子叶有胚乳的作物为(3) (1)大豆(2)玉米(3)烟草 三、名词解释 1、种子凡是在农业生产上可直接被利应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称为种子。 2、淀粉糊化淀粉粒是具有局部结晶的网状结构,直链淀粉构成了淀粉粒的外膜和骨架,直链淀粉在支链淀粉的分支上平行排列,成微晶束状,在水分子存在的条件下,直链淀粉会溶解,部分从淀粉粒中渗透出来,使水分子进一步渗入淀粉粒内部,进一步水分可以使微晶束互相分离,把淀粉粒变成一种间隙很大不规则网状结构,形成粘性很大淀粉糊。 3、硬实硬实是由于皮层不透水性而不能吸胀发芽的种子。 4、种子半活期从收获到半数种子存活所经历的时间或种子成熟至发芽率降至50%的时期。 5、发芽最低需水量发芽最低需水量是种子萌动时所含最低限度的水分占种子原重的百分比。 7、种子呼吸强度一定时间内,单位重量种子放出的二氧化碳量或吸收的氧气量。 10、种子活力种子或种子批在发芽和出苗期间其内在活性及表现性能的潜在水平的所有特性的总和。 四、简答 1、种子成熟需具有的标志。 (1)种皮坚硬,呈现出该品种固有颜色,或局部的特有色泽。如玉米子粒基部的褐色层。

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考试答案 一、选择与填空(30分,每空1分) 1、根据种质资源的类型与性质,可以将种质资源分为地方品种、主栽品种、 原始类型、野生近缘种等。 2、常用的植物遗传转化方法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介导法。 3、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能定向的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基因频率与 基因型频率是群体遗传组成的标志。 4、“先杂后纯”和“先纯后杂”分别是指组合育种、优势育种育种途径。 5、只改善某一品种的1~2个缺点,常采用回交或诱变育种途径。 6、亲本性状互补是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重要原则,它的含义是①不同性状互补,②同一性状不同单位性状互补。 7、回交育种对非轮回亲本的要求是输出性状特别优良,并是质量性状。 8、多倍体育种时常用的诱变剂是秋水仙素,它的作用原理是作用于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能抑制纺锤丝的形成, 而不抑制染色体的复制,从而使细胞的染色体加倍;多倍体的鉴定方法有形态鉴定、染色体计数、流式细胞仪鉴定等。 9、根据遗传,园艺作物雄性不育系可分为:核雄性不育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基因 工程雄性不育系等。 10、根据品质测定的方法,可将果树、蔬菜的品质分为感官品质和化学品质。其中化学品质又可分为营养品质、 卫生品质和药用品质。 11、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亲本的后代群体的平均值与最初原始群体平均值之差,称为 C 。 A、遗传力 B、选择差 C、遗传进度 D 、选择强度 12、母系选择法常用于 A 的选择。 A、异花授粉作物 B、常异花授粉 C、自花授粉作物 D无性繁殖园艺作物 13、在杂交育种中只对F1进行选择的园艺作物是 D 。 A、异花授粉作物 B、常异花授粉 C、自花授粉作物 D无性繁殖园艺作物 14、单子传代法最适用于 C 杂交后代的选择。 A、行株距大的自花授粉园艺作物 B、行株距小的自花授粉园艺作物 C、行株距大的异花授粉园艺作物 D、行株距小的异常花授粉园艺作物 二、名词解释:(2分×10=20分) 1、驯化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分布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窄,只有改变其遗传性才能适应新环境或必需采用相应的农业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性的称作驯化引种。 2、母系选择法:与系谱法的区别主要是在入选株不进行隔离,对花粉来源不加控制,选择只是根据母本的性状进行,所以称为母系选择法,又称为无隔离系谱选择法。 3、播种品质:与种子播种成苗相关的性状,包括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等指标。 4、异源多倍体:来源于不同亲本的基因组进行融合获得的多倍体称异源多倍体。 5、新品种保护: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6、特殊配合力:也称组合配合力,是指某两个亲本所配特定的杂交组合与所涉及的一系列杂交组合平均值相比,其生产力高低的指标。即指某种特定组合的实际观察值(如产量或其它性状值)与根据双亲的普通配合力所预测的期望值的离差。 7、自交不亲和系:系统内植株雌蕊正常,授予外来的花粉能正常结籽,但系统内花期自交不结籽或结籽率很低的系统。 8、临界剂量:受辐射处理后材料的存活率或生长量是对照40%的剂量。 9、体细胞杂交:也称原生质体融合,是在离体条件下将同一物种或不同物种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培养并获得杂种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作物 2.经济系数 3.生育期 4.作物需水临界期 5.生育时期 6.小麦分蘖 7.蒸腾系数 8.叶面积系数 9.双低油菜 10.衣分 11.双低油菜 12.棉花邻位蕾(花) 13.马铃薯退化 14.叶龄指数 15.光能利用率 二、填空题 1.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对象为、与。 2.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的分类方法,可将作物分为、、 和。 3.作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进程呈现出形生长曲线。 4.禾谷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有、和。 5. 根据不同小麦品种对低温的要求可以分为、和。 6.小麦分蘖时出蘖位与主茎出叶数呈的对应关系。 7.粮食作物的品质主要包括、、和商品品质。 8.小麦的根系为根系,由和构成。 9.确定小麦播量的四定原则是:、、、。 10.玉米适宜的播种深度为 cm,适宜的播期为5-10㎝土层的温度稳定在时即可播种。 11.玉米根据茎叶角度和叶片的下坡程度分为、、三种株型。 12.世界上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棉种有、、和 四种。 13.根据大豆主茎分枝多少,主茎荚数和分枝荚数比例可分为、 和三种结荚类型。 14.棉花产量的构成因素有、和。 15.油菜的需水临界期是,油菜收获的适宜时期是。 16.在棉花整个生育期中,依据各器官建成的顺序和形态特征划分为、、和四个时期。

17.马铃薯播种要求10cm深的地温稳定在℃。 18.马铃薯的产量构成因素有、、。 19.大豆人工和机械收获适宜期分别为和。 20.油菜适宜的播种深度为 cm。 21.玉米的“三攻追肥”是指、、。 22.大豆种子应在含水量降到以下时才能入仓贮藏。 23.油菜主茎从下到上分为、和三个茎段。 24.油菜的三大栽培类型包括、、。 25.小麦的田间播种方式主要有、、。 三、判断题 1.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严格的地域性。() 2.长日照作物南种北引,生育期会延长,甚至不能正常开花结实。() 3.我国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玉米、马铃薯、大豆均起源于我国。 () 4.小麦拔节前的分蘖一般都能成穗结实。() 5.适当延长小麦的春化阶段有利于形成较多的叶片、茎节、分蘖和次生根数。 () 6.玉米是长日照作物,小麦是短日照作物。() 7.玉米大喇叭口期是指抽雄前10—15天,其特征是棒三叶开始露处而未展开,心叶与未展开叶之间能摸出发软而由弹性的雄穗。() 8.玉米的雄花序属于肉穗花序,雌花序属于总状花序。() 9.玉米“棒三叶”对子粒的贡献最大。小麦旗叶和倒二叶、倒三叶对子粒的贡献最大。()10.同为收获籽实的作物,产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比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的作物经济系数高。() 11.油菜的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角果数是影响产量高低的次要因素。() 12.棉花的开花顺序为以第一果枝第一果节为中心呈螺旋型由内向外、由下向上依次现蕾开花。()

种子学试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试题库辑者:白杨树(一)名词解释 1.真种子:指整个籽粒由受精的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 2.农业种子:泛指用于农业播种的植物器官。 3.种脐:指种子成熟后从种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 4.发芽口:又称种孔,是胚珠时期珠孔的遗迹。 5.脐条:又称种脉、种脊,是倒生、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到合点的维管束遗迹。 6.内脐: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位于脐条的终点部位,稍成突起状。 7.种阜:靠近种脐部位种皮上的瘤状突起,是外种皮细胞增值或扩大而形成。 8.外胚乳:由珠心细胞发育而成的贮藏组织。 9.内胚乳:由极核受精发育而成的贮藏组织。 10.糊粉层:种子胚乳的最外层组织,含有较多蛋白质颗粒和结晶。 11.合子:雌雄配子经受精形成的二倍体细胞。 12.盾片:禾本科植物的外子叶发育不全,只有内子叶发育,着生于胚轴的一侧,形状如盾,称为盾片。 13.自由水:不被植物细胞内胶体颗粒或大分子所吸附、能自由移动、并起溶剂作用的水。 14.束缚水:被细胞内胶体颗粒或大分子吸附或存在于大分子结构空间,不能自由移动,具 15.次生胚根:后于初生胚根突破种皮的胚根,位置一般与初生胚根相对。 16.无胚现象:一批种子中,发现外形似乎正常但内部无胚的种子。 17.多胚现象: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或成熟种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胚的现象。 18.无性种子:凡通过无融合生殖产生胚而形成的种子的统称。 19.种子败育:胚珠能顺利通过双受精过程,但却不能发育成具有发芽能力的正常种子的现象。 20.无融合生殖:在植物中不经过配子融合而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1.临界水分:临界水分是种子的结合水达到饱和程度并将出现游离水时的水分。 22.安全水分:指种子的水分在临界水分以下,可以安全储藏的水分含量。安全水分受温度的影响而不同。 23.平衡水分:指在规定温度与规定相对湿度相平衡时的水分。 24.脂肪酸价:指中和1克脂肪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25.脂肪碘价:指每100g油脂所能吸收碘的质量(以克计)。 26.油质酸败:指天然油脂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引起变质的现象。 27.种子毒物:由生物或环境引起,种子中存在的有毒物质。 28.内源性毒物:种子本身固有的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因植物种类品及种不同而异,可遗传。 29.外源性毒物:种子在生长发育及贮藏过程中,由于外界生物的入侵或有毒物的侵入而产生的有毒成分。 30.种子休眠: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内在原因,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仍不能萌发的现象。 31.种子休眠期: 32.硬实:豆科、锦葵科、藜科、樟科、百合科等植物种子,有坚厚的种皮、果皮,或上附有致密的蜡质和角质,被称为硬实种子或石种子。 33.种子发芽力:种子在实验条件下发芽并长成正常幼苗的能力。 34.种子生活力: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或中种胚具有的生命力,通常指一批种子中具有生命力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作物育种学各论(水稻)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 水稻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垩白质:是松散的淀粉,易碎,外观差 2、糊化温度:即在米饭蒸煮时,稻米淀粉粒加热吸水膨胀至不可逆时的温度。此时淀粉粒在偏光显微镜下失去双折射现象,所以也称双折射终点温度。 3、糙米率:稻谷去除果皮后的% 4、精米率:糙米去除种皮、胚后的% 5、整精米率:去除碎米后的整米% 14、短日高温生育性 15、雄性不育系 16、雄性不育保持系 17、雄性不育恢复系 18、孢子体不育 19、配子体不育 20、光敏核不育性 二、填空题 1、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面积和总产仅次于小麦。全世界种植水稻的国家和地区有112个之多,但栽培面积集中在亚洲,占世界水稻总栽培面积的90 %以上。 2、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总面积、总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 3、我国是水稻原产地之一,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分布极广:南起海南三亚,北至江西东乡,西起云南盈江,东至台湾桃园。 4、我国水稻分布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五个气候带,世界上种稻最北点在我国黑龙江省漠河,53°27’N 。 5、我国水稻育种史上水稻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两大事件被誉为水稻的绿色革命。 6、50年代标志着我国水稻矮化育种新纪元的3个里程碑式的矮杆品种是 矮脚南特、广场矮、台中在来1号。 7、我国水稻区划分华南双季稻稻作区、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

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等6个稻作区。 8、江苏属于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按照本省的水稻区划又可分太湖稻作区、 镇宁扬丘陵稻作区、沿江稻作区、里下河稻作区、沿海稻作区、徐淮稻作区等6个稻作区。 9、根据江苏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适合本省种植的粳稻品种为、 、、等4个熟期类型。 10、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主要有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11、生产上栽培的水稻品种千粒重一般为18 至34 g。 12、稻米品质具体包括外观品质、蒸煮和食用品质、加工品质和 营养品质。 13、根据国家优质稻谷标准,稻米的外观品质指标主要有胚乳的半透明性和 垩白质2项,籼稻还包括粒型指标,用长宽比衡量。 14、根据胚乳的透明程度,可将稻米分为两类,糯稻米为不透明,普通稻米为不透明、模糊和半透明。一般直链淀粉含量低于 2 %的称为糯稻。 15、国家优质稻谷标准衡量稻米蒸煮品质的指标有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2项。 16、与粳米相比,通常籼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高。 17、糊化温度常用胚乳碱扩散值来表示,糊化温度越低,胚乳碱扩散值越高。 18、胶稠度用米胶冷后的凝胶长度来衡量,凝胶长度越长,则胶稠度软。 19、水稻的最重要的两大病害是指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20、近年来生产上逐年扩展、发生严重的水稻病害有条纹叶枯病和纹枯病,它们均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 21、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籼稻品种株高多由矮秆基因sd-1控制,矮秆表现为半矮生型。 22、水稻生育期的长短与水稻的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特性和感温性有关。? 23、水稻花青素着色遗传是受C 、A 、P 所构成的一个互补系统控制。 24、稻米的胚乳是3倍体组织,正反交WX(或wx)基因的剂量效应对杂种F1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影响很大。 25、水稻的学名是Oryza sativa L.,属禾本科稻属(Oryza)。 26、稻属中有两个栽培种,即亚洲\ 普通栽培稻和非洲\ 光身栽培稻。 27、普通栽培稻分籼亚种、粳亚种2个亚种。 28、普通栽培稻为2倍体,染色体组为AA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或性细胞染色体数为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