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城市、交通(专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 (3)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原因 • (4)中国“民工潮”现象 • ①成因: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经济收入低。
B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大。C农村劳动艰辛,文 化落后。D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就业压力 大。E城市吸引力大,城乡或地区生产力发 展不平衡,经济收入差距悬殊。F国家户籍 制度改革为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提供了机会。
6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增长过快、过慢,人口老龄化、性 别比失衡等。 理解应用几种人口统计图表。
7
• 3、国际人口迁移
• (1)19世纪以前 • ①特点: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 ②流向:旧大陆(欧、亚、非)迁向新大
陆(美洲、大洋洲) • ③影响因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
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殖 民主义者招工开发东南亚和美洲
• (3)不同历史阶段的增长状况不同。 • (4)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20世纪以来
3
(5)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 ①大洲之间的差异:亚洲人口数量最多,非洲人口 自然增长率最高。②国家之间的差异
自然增 长率水
平
发达 保持较 国家 低水平
发展 中国 家
水平较 高
人口 增长
原因分析
今后变化趋势
缓慢 很快
15
悟真题
考向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2015·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 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1~2题。
16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D )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人口结构图的含义。比
出地区主要是辽宁、山东、上海和四川等 省市,西藏为迁出和迁入持平地区,其余 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区。 • ③影响因素:A计划经济; B严格的户籍 管理制度; C政策限制农民进城
11
•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 ①特点:A人口迁移日趋活跃;人口流动主要是 自发性的;
•
B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目的:务工、经商、
14
• ③影响: • A利: a有效调整了劳动力资源的地区配置,促进
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 缓解了农村的就业压力和人地矛盾,推动了农村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 B弊: a民工盲目无序的流动增加了社会治安和城 市就业压力;b导致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和生态环 境恶化。
• 5、环境承载力
• (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 • (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较a方案和c方案两图可知,a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小,而c方
案少儿人口比重大,故D选项正确。
17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B )
大家好
1源自文库
第12讲
《人口》
2
• 1. 人口自然增长
• (随生产力水平发展而变化) • (1)人口的增长:是指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
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 (2)人口自然增长决定因素:由人口基数及自然
增长率决定
•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 ②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 增长率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 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较稳定,一些国 家的人口还会逐 渐减少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 人口增长开始趋
经济的发展,医疗卫 于缓慢(由于很
生事业的进步,人口 多国家实行控制
死亡率下降
人口的措施)
典型国 家 举例
俄罗斯、 德国和 日本
中国、 印度和 巴基斯 坦
4
2、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决定因素: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
9
从两种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提供廉价劳动力;推动
对迁入
增加了公共设施负担,
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地
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促进资源开发
加强对外联系,利于社 对迁出
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 地
矛盾,保护当地环境
人才、劳动力外流
10
• 4、国内人口迁移
• (1)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 ①特点:A人口迁移规模小;B频率低 • ②迁移方向:这一时期我国人口的净迁
5
(3)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
全世 界
发达 国家
发展 中国
属于“过渡型”,正处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现代型” 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 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大多发达国家 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
多为“过渡型”,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 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4)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 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 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
学习)
• ②迁移方向:一是从农村到城市,二是从内地 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 ③影响因素: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 力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 B.1984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 策,为我国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提供了契机。
• 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我国 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
人口发展模式 原始型(“高 高低”) 传统型(“高 低高”)
过渡型
现代型(“三 低”)
人口特点
极高的死亡率,平均寿命短,极低的自然 增长率,人口增长慢。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代 表:尼日利亚)
死亡率低,出生率高但开始下降,人口压 力大(代表:巴西)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 口老龄化(代表:德国)
13
• ②特点: • A流动的经济定向: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
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 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地 农业人口多的省是民工主要的输出地,上 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 地区,是民工主要的输入地。B季节性流动 以成年民工为主体,“外籍工人”以年轻 人居多。C流动不稳定。D文化素质偏低。
8
• (2)二战以后 • ①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 ②流向: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 入地区;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 出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 欧。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 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 ③影响因素: • 经济因素:世界各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