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区域环境规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环境治理与保护方案
规划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生态屏障和消解 能力的建设,以及有序地调节产业的发展方向、完善 区域基础建设与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物种。
▪ 规划实施的对策与措施
在不同时空域规划目标和方案确立的基础上,从社会、 经济和生态调节机制与政策、法规、管理措施方面,探 索和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
– 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内容:自然、 社会、 经济基本状况, 土地利用、 水资源供 给、 生态环境、 居民生活状况, 以及对大气、 水、 土壤、 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等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详尽的调查, 收集相关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按照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和评价方法作出 相应的环境质量评价, 阐明区域环境污染的现状。
环境规划与管理 第五章区域环境规划
一、概述
• 区域环境:指具有独特结构和特征,占有特定地域空间 的自然或社会环境。
• 按功能和性质,区域环境可分成:自然区域环境(森林 、草原、荒漠、冰川、海洋、河流、湖泊、山地、平原 等)、社会区域环境(城市、镇、村、商业、工业、开 发区、经济区、文化区等)、农业区域环境(农田、畜 牧区、水产养殖区等)、旅游区域环境(旅游区、疗养 、度假等)等。
– 制定区域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 区域环境功能区划
划分功能区主要根据以下原则进行
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
•
区域环境规划应谋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护
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及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
,结合区域特点。
• 应特别注意:
• 1.注重宏观规划的合理性,将宏观规划与微观规划相结合。
•
区域是地域范围较大及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系统,区域环
境规划必须首先注重宏观的协调,如生产力布局的环境合理性
,产业结构与资源优势的配置,污染物总量的地域分布等。宏
观规划应特别注重环境区划或环境功能区划分。
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
•
2.坚持点、线、面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环境规划的方针
。区域内城、镇、村之间相互联系,河流、渠系、道路
等形成网络,它们又在国土范围内成为有机整体,城镇
人工生态、自然生态与工农业发展应得到均衡、协调、
❖ 区域环境规划类型
▪ 区域宏观环境规划 是一种战略层次的环境规划,主要包括环境保护策略 \污染总量宏观控制规划\区域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规 划等。
▪ 区域专项环境规划 包括区域环境分要素规划和区域子空间规划。
二、区域环境规划的内容(考点)
– 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区域环境预测 – 区域环境规划目标确定 – 制定区域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 区域环境功能区划 – 区域环境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 – 区域环境规划实施与管理
规律性及其损益,控制污染的有效途径等。
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区域社会要素分析:人口和社会意识。
•
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又是社会生产和消费的主体。人通
过生产和消费活动与环境间构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
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人口数量、分布、密度、结构、城乡人
口分布、行业人口分布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环境。
•
社会意识:是指区域内人们的思想、道德、哲学、美学、
文艺、宗教、风俗等社会意识形态,特别是人们的环境意识状
况,及这些意识对区域环境产生的影响。
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
• 6.突出区域环境要素分析
•
区域环境要素:气象、水体、土壤、生物、生态等
自然环境要素和化学污染物及噪声、电磁、辐射、振动
、放射性等物理污染。
结构,也决定环境的基本问题和环境规划的基本方向与内容。
•
资源形势分析一般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及其他资源的形势分析。
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
•
产业结构决定了区域环境污染特征。调整产业结构是区域环境
规划的重要决策内容。
•
生产力布局分析包括:投入产出损益分析;重大环境项目的环
持续发展。
• 3. 因地制宜原则。区域环境规划必须符合区域情况, 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环境目标切实可行,措施具有可操 作性,指标、工程项目具有可分解性,可落实到行政和 行业的环境计划中去。
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
•
4.在突出重点环境问题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
,体现环保政策的延续性。区域环境规划,必须坚持“
境影响分析;区域生产、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各生产部门、各生产
要素的空间组合方式,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区域内城市、乡村
、工业、农业及其它部门之间的协调程度及造成的环境影响与危害
等。
•
生产力发展水平包括:生产总值、收入;生产技术水平、设备
、工艺的先进程度;能耗水平,万元产值的能耗、万元产值排放废
水、固体废物量;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分析污染出现的可能性和客观
环境规划目标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 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 区域环境规划目标确定的原则
▪ 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 ▪ 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 ▪ 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 ▪ 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 ▪ 环境规划目标要求能作时空分解、定量化
• 区域环境规划:针对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环境特征及其 环境发展趋势,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建设所做的时间 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 区域环境规划任务
▪ 摸清“家底”
掌握生态环境的受损程度、污染的危害和根源、环境 未来的承载压力和容量、区域生态循环可调节的潜力, 以及污染治理、生态补偿的社会需求与经济、技术支 撑的能力。
重点分析区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发展演变趋势、 区域环境质 量变化的原因、 已经采取的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措施及其效 果。 分析区域环境质量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水、 气、 声、 固体废弃物等区域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主要障碍和症结所在。
– 区域环境预测
社会发展和经 济发展预测
污染产生与排 放量预测
– 区域环境规划目标确定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在区域内抓好城市、工矿等主要污染源和人群密集区的
环境规划,是区域环境规划的核心。
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
• 5.加强区域经济特征分析,是区域环境规划的必要基础。
•
分析主要集中于资源配置、生产布局、产业结构以及生产
力发展水平等方面。
•
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区域生产力布局和产业
规划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生态屏障和消解 能力的建设,以及有序地调节产业的发展方向、完善 区域基础建设与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物种。
▪ 规划实施的对策与措施
在不同时空域规划目标和方案确立的基础上,从社会、 经济和生态调节机制与政策、法规、管理措施方面,探 索和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
– 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内容:自然、 社会、 经济基本状况, 土地利用、 水资源供 给、 生态环境、 居民生活状况, 以及对大气、 水、 土壤、 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等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详尽的调查, 收集相关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按照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和评价方法作出 相应的环境质量评价, 阐明区域环境污染的现状。
环境规划与管理 第五章区域环境规划
一、概述
• 区域环境:指具有独特结构和特征,占有特定地域空间 的自然或社会环境。
• 按功能和性质,区域环境可分成:自然区域环境(森林 、草原、荒漠、冰川、海洋、河流、湖泊、山地、平原 等)、社会区域环境(城市、镇、村、商业、工业、开 发区、经济区、文化区等)、农业区域环境(农田、畜 牧区、水产养殖区等)、旅游区域环境(旅游区、疗养 、度假等)等。
– 制定区域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 区域环境功能区划
划分功能区主要根据以下原则进行
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
•
区域环境规划应谋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护
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及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
,结合区域特点。
• 应特别注意:
• 1.注重宏观规划的合理性,将宏观规划与微观规划相结合。
•
区域是地域范围较大及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系统,区域环
境规划必须首先注重宏观的协调,如生产力布局的环境合理性
,产业结构与资源优势的配置,污染物总量的地域分布等。宏
观规划应特别注重环境区划或环境功能区划分。
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
•
2.坚持点、线、面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环境规划的方针
。区域内城、镇、村之间相互联系,河流、渠系、道路
等形成网络,它们又在国土范围内成为有机整体,城镇
人工生态、自然生态与工农业发展应得到均衡、协调、
❖ 区域环境规划类型
▪ 区域宏观环境规划 是一种战略层次的环境规划,主要包括环境保护策略 \污染总量宏观控制规划\区域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规 划等。
▪ 区域专项环境规划 包括区域环境分要素规划和区域子空间规划。
二、区域环境规划的内容(考点)
– 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区域环境预测 – 区域环境规划目标确定 – 制定区域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 区域环境功能区划 – 区域环境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 – 区域环境规划实施与管理
规律性及其损益,控制污染的有效途径等。
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区域社会要素分析:人口和社会意识。
•
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又是社会生产和消费的主体。人通
过生产和消费活动与环境间构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
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人口数量、分布、密度、结构、城乡人
口分布、行业人口分布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环境。
•
社会意识:是指区域内人们的思想、道德、哲学、美学、
文艺、宗教、风俗等社会意识形态,特别是人们的环境意识状
况,及这些意识对区域环境产生的影响。
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
• 6.突出区域环境要素分析
•
区域环境要素:气象、水体、土壤、生物、生态等
自然环境要素和化学污染物及噪声、电磁、辐射、振动
、放射性等物理污染。
结构,也决定环境的基本问题和环境规划的基本方向与内容。
•
资源形势分析一般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及其他资源的形势分析。
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
•
产业结构决定了区域环境污染特征。调整产业结构是区域环境
规划的重要决策内容。
•
生产力布局分析包括:投入产出损益分析;重大环境项目的环
持续发展。
• 3. 因地制宜原则。区域环境规划必须符合区域情况, 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环境目标切实可行,措施具有可操 作性,指标、工程项目具有可分解性,可落实到行政和 行业的环境计划中去。
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
•
4.在突出重点环境问题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
,体现环保政策的延续性。区域环境规划,必须坚持“
境影响分析;区域生产、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各生产部门、各生产
要素的空间组合方式,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区域内城市、乡村
、工业、农业及其它部门之间的协调程度及造成的环境影响与危害
等。
•
生产力发展水平包括:生产总值、收入;生产技术水平、设备
、工艺的先进程度;能耗水平,万元产值的能耗、万元产值排放废
水、固体废物量;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分析污染出现的可能性和客观
环境规划目标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 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 区域环境规划目标确定的原则
▪ 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 ▪ 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 ▪ 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 ▪ 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 ▪ 环境规划目标要求能作时空分解、定量化
• 区域环境规划:针对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环境特征及其 环境发展趋势,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建设所做的时间 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 区域环境规划任务
▪ 摸清“家底”
掌握生态环境的受损程度、污染的危害和根源、环境 未来的承载压力和容量、区域生态循环可调节的潜力, 以及污染治理、生态补偿的社会需求与经济、技术支 撑的能力。
重点分析区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发展演变趋势、 区域环境质 量变化的原因、 已经采取的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措施及其效 果。 分析区域环境质量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水、 气、 声、 固体废弃物等区域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主要障碍和症结所在。
– 区域环境预测
社会发展和经 济发展预测
污染产生与排 放量预测
– 区域环境规划目标确定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在区域内抓好城市、工矿等主要污染源和人群密集区的
环境规划,是区域环境规划的核心。
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
• 5.加强区域经济特征分析,是区域环境规划的必要基础。
•
分析主要集中于资源配置、生产布局、产业结构以及生产
力发展水平等方面。
•
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区域生产力布局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