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卫生保健

合集下载

第一章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卫生保健

第一章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卫生保健

第一章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卫生保健学前儿童是指3-6岁之间的儿童,这个阶段是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了解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以及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是他们的身体机能还不完全发育,特别是内脏器官。

例如,他们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还不如成年人成熟,对于环境中的病菌更加敏感。

此外,学前儿童的骨骼和肌肉系统也在不断发育,需要更多的营养和运动来促进生长。

为了确保学前儿童的健康,卫生保健十分重要。

首先,定期接种疫苗是预防儿童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百日咳、麻疹、流感等疾病的发生,保障儿童的健康。

另外,儿童的营养摄入也要得到重视,他们需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来促进身体发育。

合理的膳食安排和多样化的食物选择是确保儿童获得充足营养的关键。

除了合理的营养摄入,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还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疾病预防。

个人卫生是指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刷牙、洗澡等。

这些习惯可以帮助儿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并培养良好的卫生意识。

同时,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能够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疾病的预防也是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

学前儿童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肠胃疾病和传染病,如感冒、腹泻、水痘等。

在预防疾病方面,家长和保育人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长可以加强儿童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育人员可以对孩子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此外,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定期消毒和隔离患病儿童也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对于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及卫生保健,我们应该关注他们身体机能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运动,以促进健康成长。

我们还需要注重疫苗接种、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疾病预防。

通过全面的卫生保健措施,我们可以保障学前儿童的健康,为他们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演示文稿

第一章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演示文稿

第一章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演示文稿学前儿童是指3-6岁的儿童,是儿童发展阶段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儿童身体和脑部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

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和卫生保健需要我们重视和关注。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

首先,我们来介绍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

一、身体发育特点:1.身高和体重增长较快,快速发育。

2.肌肉、骨骼和关节的发育较为脆弱,容易受伤。

3.儿童腹部的肌肉和内脏器官比例较大,消化功能较弱。

二、脑部发育特点:1.脑部神经细胞的链接和发育是最为迅速的时期。

2.脑部皮质神经元的增长和分化进一步促进了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3.脑部的发育对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环境刺激对脑部形成和功能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感觉器官发育特点:1.儿童的视力发育不完善,对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观察能力较低。

2.听觉器官的功能逐渐成熟,可以对声音进行辨别。

3.触觉和嗅觉器官的敏感度较高。

了解了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卫生保健措施,以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一、饮食保健:1.合理安排儿童的饮食结构,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2.多给儿童适量的蔬菜和水果,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3.避免给儿童食用过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过多的糖分和盐分。

二、睡眠保健:1.保证儿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至少10小时以上。

2.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空气清新,避免儿童吸入有害气体。

3.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三、运动保健:1.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加儿童的运动量,促进肌肉和骨骼的发育。

2.为儿童提供安全的运动场所和器材,避免受伤。

3.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合理规划运动项目。

四、个人卫生:1.教会儿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洗手、刷牙等。

2.保证儿童的环境卫生,定期清洗被褥、玩具等。

3.避免与有传染性疾病的人接触,保持室内通风。

通过采取这些卫生保健措施,可以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和脑部的发育,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提高学前儿童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小儿学龄前幼儿儿童生理解剖

小儿学龄前幼儿儿童生理解剖
(三)幼儿耳的卫生保健 1.不要用锐利工具给幼儿掏耳朵。 2.预防中耳炎。 3.减少环境中的噪音。
● ●
第三章 运动系统
一、概述 运动系统由骨骼、肌肉和骨连接构成。可以活 动的骨连接叫关节。肌肉跨过关节,由两端的肌腱 与骨相连,并包围着骨骼。肌肉收到脑发出的信号 而收缩,通过肌腱牵拉骨骼,以关节为支点,产生 相应的动作。此外,骨骼还起着支持人体、保护内 脏器官和造血等功能。

6.骨盆是由髋骨与脊柱下部的骶骨和尾 骨围成的骨性腔。婴幼儿时期,髋骨由髂 骨、坐骨和耻骨借软骨连接起来,一般在 18~25岁左右才骨化成为一块完整的骨。
(二)肌肉 ● 1.幼儿肌肉中水分较多,蛋白质及储存的糖原较 少,因此肌肉柔嫩,收缩力较差,力量小,易疲劳。但 由于幼儿新陈代谢旺盛,疲劳后恢复较快。 2.婴幼儿时期,支配大肌肉群活动的神经中枢发 育较早,故大肌肉动作发育较早,躯干及上下肢活动能 力较强;支配小肌肉群活动的神经中枢发育较晚,手部 腕部小肌肉群活动能力较差,难以完成精细的动作。
一、概述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循环系统。血 液循环指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再从全身回到心脏的 过程,该系统包括血液、心脏和血管。淋巴循环是指 全身淋巴液进入血管、参加血液循环的过程,淋巴系 统包括淋巴液、淋巴管和淋巴结。
● ●
(一)血液循环系统 1.血液 血液存在于心脏和血管中,由血浆和血细胞 组成。 血浆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它是血细胞生 存的环境,并起着运送血细胞、养料、细胞和代 谢废物等作用。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一)骨骼 人体有206块骨。骨的基本构造包括骨膜、骨 质和骨髓三部分。骨的成分主要包括无机盐和有机 物。无机盐丰要是钙、磷化合物,使骨坚硬;有机 物主要有骨胶原等蛋白质,使骨有韧性和弹性。

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与卫生保健

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与卫生保健

神经系统
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1)神经系统发育迅速
细胞的突起就好像自树干长出的枝杈,它们相互搭接,建立起 复杂的联系,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 (2)神经纤维的髓鞘化 神经纤维外层髓鞘的形成,表明神经传导通路和神经纤维形态 发育的成熟程度。 (3)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 婴幼儿高级神经活动的抑制过程不够完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 程,兴奋占优势,且易扩散,往往形成较大的大脑皮层兴奋区。
肾上腺髓质激素
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和水分,以维持其稳态 糖代谢:促进糖原异生 蛋白质代谢:促进分解 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分解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的保健
保证婴幼儿有足够的睡眠,以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
为婴幼儿提供科学合理的膳食,常食含碘的食物;
婴幼儿的膳食中使用加碘盐;
不盲目服用营养品,防止婴幼儿性早熟。
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
感觉是人认识世界的最初阶段. 感觉器官包
括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
感觉器官--眼

泪腺 上眼睑 睫毛 瞳孔 虹膜 下眼睑
眼-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眼-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巩膜:白色,坚固,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外膜 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虹膜: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 脉络膜:营养眼球 眼球 内膜: 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 能感受光的刺激 房 水:透明 内容物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皮肤
代谢
促进同化作用,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 糖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即
神经元)。
每个神经元包括一个细胞体和与其相连的突起构成 .

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为系统。
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 和卫生保健
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 和卫生保健
人体的基本结构


生内神泌呼消循运
殖 系 统
分 泌 系 统
经 系 统
尿 系 统
吸 系 统
化 系 统
环 系 统
动 系 统
各种器官

肌结上

肉缔皮

组组组

织织织
细 胞 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
和卫生保健
系统
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 功能的多个器官构成。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 低症 (呆小症)
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
不足
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 和卫生保健
曾金莲,1964年出生在湖南,出生后4个月
开始不正常生长,不到四岁时,身高已有
1.56米,当她13岁时,身高2.17米,16岁
时达2.40米,她手掌长31厘米,足穿60码的
大鞋,每餐要吃1.5—2斤大米。在她1982年
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 和卫生保健
• 第一章 • 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与卫生保健
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 和卫生保健
人体概述
小朋友,起得早,大家快来做做操,
张开小嘴深呼吸,揉揉鼻子吸吸气,
洗洗小脸提提神,脖子脖子扭一扭,
手臂伸一伸,小手拍一拍,
腿儿踢一踢,膝盖蹲一蹲,
小脚跳一跳,天天锻炼身体好,
脑袋更聪明,做个新世纪小主人。
泌之王”。在4岁以前和青春期,脑垂体的生长最为迅速,机能也最活跃,
能分泌多种激素。

生长激素是脑垂体分泌的影响生长发育的一种最重要的激素,在
一昼夜间,分泌并不均匀。一天中白天分泌少,幼儿入睡后,生长激素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第一章1.1.1人体的基本形态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第一章1.1.1人体的基本形态

• 课堂检测与作业
学海领航 当堂练习 练 习 册 当堂练习
学海领航 课后巩固 练 习 册 课后巩固
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学习人 体的基本形态、 基本结构,掌握 幼儿八大系统和 生长发育的特点 及卫生保健措施。 这部分内容《幼 儿卫生保健》的 重要理论基础。
人体概述
学前儿童各大系统 特点及卫生保健
基本形态 基本结构 基本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调节
运动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排泄系统 内分泌系统 神经系统 生殖系统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学习目标
1、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基本结构 2、掌握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调节 3、掌握学前儿童八大系统级感觉器官的生理解剖特点 和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 4、掌握幼儿园常见活动对幼儿各大系统和感觉器官进 行保育的要求
本章导言
人体从出生至成熟, 在解剖生理方面,有很 多明显的变化。人一出 生虽然就已经具有人体 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 正如俗语所说:“麻雀 虽小,五脏俱全”。但 幼儿并不“成人”的缩 影,他们有其独特的生 理特征。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第一节 奇妙的人体 一 人体的基本形态
学习目标
• 1.知道人体的基本形态 • 2.掌握人体的内脏组成 • 3.感受人体的精密性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人体的基本形态 • 教学难点:人体的内脏结构
活动与思考:
1、简笔画,画一个人。 2、“五脏六腑”指的是什么?
一、人体的基本形态
人体从外形上可 分为头、颈、躯干和 四肢四部分
由表及里可分为 皮肤、肌肉、骨骼等
图1-1 人体的基本形态
视频:人体的内部器官
图1-2 人体的内部器官

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课件

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课件

适量运动
定期体格检查
通过定期体格检查,监测学前儿童的 身高、体重、视力、听力等指标,及 时发现生长发育异常。
鼓励学前儿童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和体 育游戏,促进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 的发育。
预防疾病
免疫接种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及时为 学前儿童接种各类疫苗,提高其
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个人卫生
教育学前儿童养成勤洗手、不随地 吐痰、不乱摸鼻子和眼睛等良好的 个人卫生习惯,降低感染疾病的风 险。
需注意饮食卫生
详细描述
学前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 发育成熟,容易感染消化道疾 病。家长应保持孩子的手部卫 生,定期清洗餐具和玩具,避 免交叉感染。
02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重要性
促进生长发育
合理营养
提供均衡、多样化的食物,确保学前 儿童获得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维 生素等营养素,以支持正常的生长发 育。
溺水、窒息
溺水、窒息的预防
家长应确保儿童在水中或使用口鼻呼吸时得到有效监护,并教育孩子不要在无 人看护的情况下单独游泳或玩水。
溺水、窒息的处理
如果孩子发生溺水、窒息,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就医。在等待急救人 员到来之前,应保持孩子呼吸道通畅,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06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
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及 卫生保健课件
• 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 •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重要性 •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措施 • 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及预防 • 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 •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
01
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
骨骼系统
总结词:脆弱、易变形
01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学前儿童的骨骼系统尚未完全骨化,骨骼 相对较软,易发生弯曲和变形。因此,需要避免长时 间维持同一姿势,如长时间写字、看电视等。

第一章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及卫生保健

第一章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及卫生保健
1、幼儿骨骼发育特点及保健 (1)新生儿颅骨尚未完全骨化,留有结缔组织膜,称囟门,可分为前卤 和后卤。 前囟,出生后1~2 岁闭合 后囟,出生后2~3个月闭合。 (2)成人脊柱有4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这些弯曲 的形成可保持身体平衡、减少走路与跳跃时对脑的冲击和震荡。 新生儿的脊柱仅骶骨有弯曲,其他弯曲是随小儿的生长发育逐渐形成 的。 (3)胸廓是由胸椎、胸骨、肋骨及其骨连结共同围成的。 如果婴幼儿缺钙,易使胸廓前后径扩大,胸骨突出形成鸡胸。
2、生长和发育 生长一般指生命个体的生长,从生物学意义上说,当受精卵开始发育 时,即意味着生命开始了其生长的过程。 发育是生命个体在生长的过程中,各系统、器官和组织都要经历从简 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直至机体各部器官系统功能的完善和成熟。 一般性的成熟即表明该个体发育的成熟,具有了生殖的能力。 3、生殖 生命体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后,能够产生和自己相似的子女,称为 生殖。 通过自我复制延续种系的过程,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2.
骨连结
骨与骨之间的连结称骨连结。骨连结有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种。
(1)直接连结
直接连结是骨与骨之间以结缔组织膜或软骨直接连结。 (2)间接连结 间接连结称为关节,是骨的主要连结方式。 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构成
关节的特点是活动幅度大,婴幼儿关节的伸展性及柔韧性超过成
人,故关节的活动范围大于成人;但关节的牢固性理功能的调节
机体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几种方式 进行的。
1、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建立了一种相对独立活动的组织形式,它能够将信息从一个 部位传到另一个部位而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通过神经系统而实现的调节机制,不仅使机体内部联系起来,而且使 机体与外部环境联系起来。 神经调节主要是通过反射来实现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 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反应。

课件 幼儿卫生保健 第一章 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课件 幼儿卫生保健 第一章 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三、循环系统
表4 不同年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百分比
年 龄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新生儿
26.0
60.5
2~3岁
36.5
51.5
5~6岁
43.5
46.5
成人
62~72
21~23
三、循环系统
(2)心脏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由于它 的收缩、舒张,才把血液送至全身(见图15)。
图15 心脏的结构示意图
二、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组成(见图12)。
图12 呼吸系统模式图
二、呼吸系统
(一)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1. 鼻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也是嗅觉器
官。 2. 咽 咽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3. 喉 喉既是呼吸道的一部分,也是发音器
官。 4. 气管、支气管 气管上接喉的下方,下端
基本单位。100多年前,德国著名的病理学家微耳和留 下一句名言:“人体是细胞的王国 ”。组成细胞的化
学 元素共有 60多种。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
这些化合物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两大类。上述化合物构成原生质(见图2)。
图2 细胞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
存在于细胞间的物质称为细胞间质,是细胞与细胞 之间的联系物质,也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内环境。细 胞的大小差异也很大,如成熟的卵细胞直径在100μm 以上,而淋巴细胞直径只有6μm。
三、循环系统
幼儿心脏体积比例相对地较成人大。婴幼儿 心排出量少,而新陈代谢旺盛,所以幼儿心脏每 分钟跳动的次数多即心率快(表5)。
表5 不同年龄的心率
年龄
平均心率/ (次·min -1)
新生儿 140
1~2岁 3~4岁 5~6岁 7~8岁 成人 110 105 95 85 72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学前儿童是指3至6岁的幼儿,这个年龄段是身体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期。

了解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对于他们的保育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并提供相应的保育要点。

一、学前儿童的身体特征1. 头部学前儿童的头部相对于身体来说较大且重量较重。

他们的颈椎和颈肌肉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在抱起和放下儿童时要特别小心,避免对颈部施加过重的压力。

此外,由于儿童的颅骨和脑容量仍在增长,他们的头骨比成年人更为脆弱,需要特别注意头部的保护。

2. 骨骼和肌肉系统学前儿童的骨骼和肌肉系统还在不断发育壮大中。

骨骼强度较成年人低,容易受伤。

儿童的肌肉相对较弱,尚未完全发达,体力相对较差。

因此,保育人员在照顾学前儿童时,需要小心翼翼地处理他们的身体,避免造成意外伤害。

保育过程中要注意提供适当的运动和活动,促进他们的骨骼和肌肉发育。

3. 呼吸系统学前儿童的呼吸系统较为脆弱,尚未完全发育。

他们的肺容积较小,气道较细小。

因此,对于学前儿童的保育要注意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封闭的空间、烟雾和尘埃的存在。

儿童在呼吸时易受到污染物的影响,保育人员需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和洁净,确保儿童的呼吸道健康。

4. 循环系统学前儿童的循环系统正在发育,心血管功能尚未完全成熟。

他们的心脏相对较小,血液循环速度稍慢。

因此,保育人员需要确保学前儿童的运动量适中,并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以促进他们的循环系统健康发展。

5. 消化系统学前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消化功能较弱。

他们的胃容量相对较小,对某些食物消化吸收能力较差。

因此,在给学前儿童提供饮食时,保育人员需要合理安排营养摄入,提供易消化和丰富多样的食物,避免过度进食和消化不良。

二、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1. 注意力和记忆力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尚未充分发展。

他们的注意力难以持续集中,容易分散。

保育人员需要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因素,通过游戏和其他活动培养儿童的专注力。

在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式和多次重复的方式,帮助他们巩固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卫生保健
③牙的结构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卫生保健
2、流涎 3、漾奶 4、容易发生脱肛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卫生保健
(三)保育要点 1、保护乳牙和六龄齿 A保证充足的营养和阳光。B给予适宜的刺激,促进牙齿生长。 C避免牙齿受外伤。D经常漱口和刷牙,保持口腔清洁。 2、减少婴儿漾奶。不要躺着喂奶,喂过奶后,让婴儿伏在大人的肩头,轻 轻拍他的后背,让他打嗝排出咽下的空气,可以减少漾奶。 3、培养儿童定时排便的习惯。 胃结肠反射:进食后引起的胃充盈反射性的引起结肠运动增加的现象。 人的排便是一种反射活动,对于婴幼儿来说我们要尽早的训练,并让他 们养成定时排便的条件反射。 4、预防脱肛。要减少脱肛的发生,应该做到:预防腹泻;多吃蔬菜、水果, 养成定时排便的愣头愣脑,预防便秘的发生;不久坐便盆。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卫生保健
食物在消化道内是怎样消化的? 口腔
牙、唾液 腺、舌

胃壁、 胃液
十二指肠
胃的排空
小 肠
存储食物残 渣并排出
是消化、 吸收的 主要场 所
直肠、 肛门
无消化作用 有吸收作用

大肠
小肠、胰液、 胆汁、小肠 液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卫生保健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卫生保健
消化系统 (一)概念 1、消化:食物通过消化管道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 程。(分为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蛋白质 氨基酸 淀粉(糖类) 葡萄糖 脂肪 甘油、脂肪酸 2、吸收:经过消化的食物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3、消化系统: 结构: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十二指肠、 小肠、大肠(包括盲肠、结肠、直肠)、肛门。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 肠腺、肝脏和胰腺等。消化腺分泌消化液,通过导管进入消化道。 功能:完成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卫生保健
(二)婴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 1、牙齿 ①乳牙 萌出:一般婴儿在6-7个月 时出牙,2岁半左右出齐, 共20颗。 功能:A咀嚼食物,帮助消化 B促进颌骨的发育 C有助于口齿伶俐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卫生保健
②六龄齿及恒牙 儿童6岁左右长出的第一恒磨牙。 7岁左右乳牙脱落,恒牙逐渐长出,即换牙。 12岁长出第二恒磨牙。至此共计28颗牙。 18-25岁第三恒磨牙长出(又叫智齿 或尽头牙),也可终生不出, 所以,人的恒牙28—32均为正常。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卫生保健
知识链接:
正确的刷牙方法。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卫生保健
作 业 3: 1、什么叫消化、吸收? 2、什么是消化系统(组成和功能)? 3、乳牙有哪些生理功能?如何促进乳牙的健康? 4、婴幼儿的消化系统有哪些特点?
功能:A分泌胆汁,帮助脂肪的消化;B肝糖原可分解进入血液,维持血 糖的恒定;C还具有屏障及解毒作用。 婴幼儿肝的特点及保健:功能不健全,胆汁分泌少,对脂肪的消化力差, 过多摄入油腻的食物,易至消化不良而腹泻。肝糖原储存小,饥饿时易 发生低血糖。因此小孩要少摄入不易消化的食物,并应在三餐中有适当 的零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