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驱症状而突然发病。
30
手-足-口病
• 常有1~3天的持续低烧,口腔和咽喉部疼 痛,或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特征。皮疹多在 第2天出现,呈离心性分布,多见于手指、 足趾背面及指甲周围,也可见于手掌、足 底、会阴及臀部。开始时为玫红色斑丘疹, 1天后形成半透明的小水疱,如不破溃感染, 常在2~4天吸收干燥,呈深褐色薄痂,脱 落后无瘢痕。
28
手-足-口病
•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
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 泡疹液而感染;
托幼单位是本病的主要流行场所,3岁 以下的幼儿是主要罹患者;
夏秋季最易流行。手-足-口病已纳入丙 类传染病管理。
29
手-足-口病
• (二)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3~4天,多数无前
23
(三)治疗
• 2.局部治疗 (1)口腔黏膜用药对原发性单纯疱疹
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龈口炎是不可缺少 的,常使用的制剂有溶液、糊剂、散剂及 含片。 • 0.1%~0.2%葡萄糖酸氯已定氯己定溶液、 复方硼酸溶液、0.1%依沙吖啶溶液漱口, 皆有消毒杀菌作用。
24
带状疱疹
• 二、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
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
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
快,易发生死亡。
32
口腔念珠菌病
四、口腔念珠菌病 1.念珠菌性口炎
(1)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可发生于 任何年龄的人,多见于长期使用激素、HIV感 染者、免疫缺陷者、婴幼儿及衰弱者。但以 新生儿最多见,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发生 率为4%,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雪口病。
33
口腔念珠菌病
•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
34
口腔念珠菌病
• 急性红斑型念珠菌口炎
35
口腔念珠菌病
• 慢性红斑型(萎缩型)念珠菌病:本型又 称为义齿性口炎
36
口腔念珠菌病
• 慢性增殖性念珠菌病:又称慢性肥厚型念 珠菌口炎、念珠菌性白斑。多见于颊黏膜、 舌背及腭部。
及无症状的带病毒者。
传播途径:飞沫、唾液及疱疹液直接接
触、食具和衣物间接传染。
原发感染:大多无临床症状或呈亚临床
感染。
复发。
18
(二)临床表现
• 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最常见的由Ⅰ型单纯 疱疹病毒引起的口腔病损,可能表现为一 种较严重的龈口炎——急性疱疹性龈口炎。 多数原发感染的临床症状并不显著。以6岁 以下儿童较多见,尤其是6个月至2岁更多, 因为多数婴儿出生后,即有对抗单纯疱疹 病毒的抗体,这是一种来自母体的被动免 疫,4~6个月时自行消失,2岁前不会出现 明显的抗体效价。
15
口腔黏膜病损的基本类型
• 结节:结缔组织团块。
16
口腔单纯疱疹
• 一、口腔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皮
肤黏膜病。临床上以出现簇集性小水疱为 特征,有自限性,易复发。
17
(一)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HSV)
特征:簇集性小水疱,有自限性,易复
发。
病因: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传染源:口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患者
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 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 (一)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侵犯儿童可引起水痘,在成年人及老 年人则引起带状疱疹。
25
带状疱疹
• 本病最常见为胸腹或腰部带状疱疹,约占 整个病变的70%;其次为三叉神经带状疱疹, 约占20%,损害沿三叉神经的三支分布。
26
手-足-口病
•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
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该病以手、 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 要临床特征。其病原为多种肠道病毒。
27
手-足-口病
• (一)病因 EV71、CoxA16;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
微生物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 奇病毒,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 (EV71),其中以CoxAl6及EV71型最为常见, 我国主要为前者,但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 的比例较大。
19
(二)临床表现
• (1)前驱期:潜伏期为4~7天, • (2)水疱期: • (3)糜烂期: • (4)愈合期:整个病程约需7~10天。
20
(二)临床表现
• 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原发性疱疹感染愈合 以后,不管其病损的程度如何,有30%~ 50%的病例可能发生复发性损害。一般复发 感染的部位在口唇或接近口唇处,故又称 复发性唇疱疹。
21
(二)临床表现
22
(三)治疗
• 1.全身抗病毒治疗 (1)核苷类抗病毒药:目前认为核苷类药 物是抗单纯疱疹病毒最有效的药物。主要 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和更昔 洛韦。 (2)利巴韦林:又称病毒唑,是一种广谱 抗病毒药物,主要通过干扰病毒核酸合成 而阻止病毒治疗。
31
手-足-口病
• 口内颊黏膜、软腭、舌缘及唇内侧也有散
在的红斑及小疱疹,多与皮疹同时出现,
或稍晚1~2天出现。口内疱疹极易破溃成
糜烂面,上覆灰黄色假膜,周围黏膜充血
红肿。患儿常有流涎,拒食,烦躁等症状。
本病的整个病程为5~7日,个别达10日。
一般可自愈,预后良好,并发症少见,但
少数患者可复发。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
口腔黏膜病
1
口腔黏膜病
口腔黏膜的结构:上皮层、固有层、粘膜下 层、基底膜
2
口腔黏膜病
上皮层: 1、角质形成细胞:基底层细胞、棘细胞层、 颗粒层、角化层 2、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 胞、梅尔细胞
3
上皮层:
口腔黏膜病
4
口腔黏膜病损的基本类型
斑:粘膜或皮肤较局限的颜色异常
5
口腔黏膜病损的基本类型
10
口腔黏膜病损的基本类型
• 糜烂
11
口腔黏膜病损的基本类型
• 假膜: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 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而成,常见于溃 疡与糜烂表面。
12
口腔黏膜病损的基本类型
• 萎缩:病变发红,上皮变薄。
13
口腔黏膜病损的基本类型
• 肿瘤
14
口腔黏膜病损的基本类型
• 皲裂:粘膜表面的线状裂口。
• 丘疹:粘膜上小的实体性突起。
6
口腔黏膜病损的基本类型
• 丘斑: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 实的病损,白色或灰白色。
7
口腔黏膜病损的基本类型
• 疱或大疱脓疱
8
口腔黏膜病损的基本类型
• 溃疡: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 或破坏。 糜烂:不损伤基底细胞层。
9
口腔黏膜病损的基本类型
• 溃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