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之除去心中的杂草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去心中的杂草作文
【篇一:材料作文“杂草,庄稼”分析】
材料作文“欲无杂草,必种庄稼”
写作导引
题目设计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们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
”乙说:“用火烧。
”丙说:“撒上石灰。
”丁说:“连根拔起。
”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
相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哲学家没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
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出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
种上庄稼:
把握材料的主旨,自行确定立意、角度、文体、标题,写一篇作文。
好的作文题目:《守护心灵的那方净土》《经营自己的心灵花园》《为心灵除草》《让心灵之地开满鲜花》《种知识树,开智慧花》《心灵,我们生长的土壤》《拔掉心灵的杂草》《耕耘心灵之地》
题目解析
本题是一道比喻性试题,指一个人不仅要关注和思考我们的外在世界,
而且要审视我们的内在心灵,与自己的精神对话,通过有意识的铸炼来
培育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精神更丰厚,心胸更高远,心灵更纯粹
“欲无杂草,必种庄稼”这句有着丰富寓意的格言,自有其辩证的思
想性:你不种庄稼,它就长杂草;反过来思考,你种上庄稼,它就
不长杂草。
所以,我们在立意方面,就应当从两方面――对立统一,一分为二地分析这个材料的寓意。
当然,“庄稼”的寓意就是一个人
的正面的追求:个人的修养、知识的丰富、正义的献身、为社会为
他人,真善美,等等。
那么,“杂草”,就是反面的东西,假恶丑、
极端个人主义、奢侈享乐、虚度年华,等等。
由此,作文时就可以
由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立意和论证。
这是最佳立意。
另外两个方面,
就是单纯从正面或从反面立意,即“种庄稼”或“长杂草”。
以上是从
三个立意的分析。
此类题目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如要使一个人没有贪心,就
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不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
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心灵;要
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脑;要使一个人不再
冷漠,就必须以爱心充斥他的心灵,等等。
关键是要把握生活的大网,以小见大。
错误立意
常见的审题立意失误有: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②换个角度看问题;
③竞争,适者生存;④做事必须讲究方法;⑤环境对人的影响,等等。
材料所交待的事件确实可作多种理解,如除草的关键和根本在
哪里,用什么样的方法除草更合适,但为了限制和引导同学们的思路,题目设计者明确给出了中心句:“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
从而使同学们只能从哲学家的做法中发现对生活的指导。
即用真、善、美取代假、恶、丑,作文题立意也就单一化了。
所以,审题出
错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抓住材料的中心句。
另外,同学们在行文中还
易出现若即若离,议论隔靴搔痒,事实论据不典型,观点基础不坚实,材料运用过多,详略失当,观点加论据,无因果分析,缺乏论
证过程等问题。
写作重心界定
材料中明确:“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强调“杂草”与“庄稼”两
者互相排斥的特点,即有庄稼则没有杂草,有杂草则没有庄稼。
这
也昭示我们,除掉杂草的办法是用庄稼来替代他;反之,在心灵的
土地里,没有庄稼,则会有杂草。
还原到生活中,就是用真善美来占领心灵的阵地,让假恶丑无处容身。
这就是文章的写作重点。
文章应交待清为什么用真善美取代假
恶丑,以及怎样用真善美取代假恶丑。
如果片面强调目标、信念、
理想、专注等,而不涉及杂念,不谈用它们来取代心中的杂念,或
对这些谈得极少,就会出现写作重心偏离的擦边现象。
【素材金库】
◎也许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一片长满杂草的荒野。
那些杂草
可能是懒惰,可能是贪欲,可能是自私,也可能是虚伪??我们竭尽
权利,想要将他们彻底清除,却往往力不从心。
其实,要除去心灵
的杂草,唯一的方法便是用美德将荒野占据。
美德可以播下真的种子,开出善的花,结出美的果,可以让恶习的
杂草彻彻底底地失去生存的空间。
如果你对这一片杂草置之不理,则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杂草的生命力顽强,稍不留意就会使我们心灵的田野变的一片荒芜。
放下失败后的悲观沉沦,放下嫉妒,放下骄傲,放下虚荣,放下懒惰,我们的心灵将会结出硕大的果,心中的庄稼将会使杂草知难而退,我们的心胸将变的宽广??
当我们误解朋友的时候,要冷静。
不能使误会一开始便只想到对方
的千错万错,否则会使误会越陷越深,让杂草生根发芽,将你们之
间的真诚的果实驱除出你们的心灵,让你们从而疏远真诚??
如果你待任何人都是真诚的,那么善的种子将会落在你的心中,结
出硕大的果,使你的心灵明净。
如果你待任何事都是平等的,那么美的种子将会扎在你心里,开出
最美的花,使你的心灵芬芳。
如果你对世间万物都是友好的,那么真的花朵会跟随着你,永远都
是那么美丽,你会觉的生活是如此的美好,人们是如此的可爱,世
上的万物都是美丽的。
那么你心灵中的杂草不再跟随着你,它们会
另定新居。
同时,你心中的庄稼会越长越好??
用真诚去做肥料,用纯真去当作阳光,用善良去充当新鲜空气,你
会得到一个心灵中的美丽芳香的大花园,从而将杂草的位置占据。
除掉心灵的杂草,需要美德,真诚,纯真,善良??
◎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不是用手拔,不是用锄锄,也不是用火烧,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让庄稼占据这片旷野。
面对人生、事业、爱情,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过彷徨,有过迷惘,
如果迷离的纷华遮住了我们的望眼,纷乱的声音笼罩住我们的耳膜,苦苦的求索而找寻不到心灵的净土,此时杂草变很容易侵占我们的
心灵,若不能及时的作认真的自我审视与剖析,则我们的心灵很快
就要荒芜;拔、锄、烧,都不能彻底除掉心灵的杂草,即便是一毛
不剩,可我们所期望的并不是光秃秃的心田,每个人都希望在生命
的画板上涂上斑斓的色彩,所以我们应让心灵浸淫在春风化雨中,
让金色阳光遍洒心灵的每一处角落,只有这样,我们的灵魂才不受
纷扰。
◎心灵世界可以包藏着很多,美与丑,善良与邪恶,贪婪,
名利,金钱??这些心灵的影象有的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却时
刻左右着你的行为。
心灵世界上的那些美好的、坦诚的、善良的苗,心中的真、善、美
在时时呵护着苗地茁壮成长,有一天会结出来绚丽的果实。
而那些
丑恶的、贪婪的苗我们就不得不把它称之为草。
自然界中的一个简
单的例子,当一片田野中的杂草横生的时候,那其中的苗将也难以
生长得茁壮。
它对苗构成了一种威胁,甚至是一种挤压。
那么心灵世界上的苗与草也和自然相似。
◎贪婪是心灵中的杂草。
一个沙漠中的寻找宝藏的人,在饥渴威胁生命的时候,上帝给了他
一次新生的机会,赐与他甘露。
可是,当他吃饱喝足之后,继续来
寻觅他心中的宝藏,他寻找到了许多的奇珍异宝,他贪婪地将他装
满自己的整个口袋。
可是,当他再次返回的时候,他没有了维持生
命的食物和水源。
最后,他不得不扔掉了所有的东西,可是,他仍
然没有走出沙漠。
当他在弥留之即,上帝再次问他需要什么的时候,他说:“我要食物和水。
”上帝回答他:“该给你的你已经用完,现在
等待你的结局就是一个。
”
贪婪,让他最终以付出生命为结局。
那么在这个物欲狂飙的时代,
人们的贪婪在节节膨胀,这贪婪的心灵杂草使人性迷失,没有了自我。
那最终的结局也就成了沙漠中寻宝人的结局。
◎卑劣是心灵中另外的一株杂草。
他是一种低下人格的体现,一种扭曲变态的心态。
人前好言语,背
后放冷箭。
时刻标榜
自己,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骗取朋友的信任而利用后抛弃。
这样的人的情感世界是苍白的,心地晦暗而狭窄。
是伪善,卑鄙小
人的代表。
◎嫉妒又是心灵中的一块杂草。
它是对美好的亵渎,人类心灵中的一颗时刻都能爆炸的炸弹。
如果
自己的利益被威胁,或者是别人比了自己强大了,自己往往自惭形秽,在心底产生叹息,甚至是暴怒,片刻之间点燃了心灵的炸弹,
不择手段地报复,就是由于嫉妒的心灵杂草在作祟。
这种最后的结局往往不但得不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反而会离自己
的目标越来越远,最终落入罪恶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心灵的杂草,归结为一点那是凝结在你心底的痛。
我们摈弃它,在我们的心灵中彻头彻尾地清除,才能给这个世界一
方洁净的空间。
让我们将功名利禄看透,将胜负成败看穿,将荣誉
得失看破,心灵的杂草才没有了一丝的生长的空间。
◎人的心灵原本犹如一片肥沃的处女地,撒上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变
成什么样的土地。
如果人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得到的都是暴力、色情、拜金主义、利益争斗等不良信息,这片沃土不自觉的就会杂草重生。
而除去杂草最好方法就是在头脑中大量播种真诚、善良、宽容的种子,这片土地才会欣欣然,其它任何人为的强制方法都行不通。
由
此看来,要想铲除自己头脑中不好的思想与恶念,唯一的方法就是
用善念与美德去充实自己的心灵,除此之外,别无良方!人的行为
都是由大脑来支配的,心存善念才能造就一个好人。
◎是的,每个人的心灵也是一片田野。
因为世界的五光十色五花八门,我们的心就生出了数不清的欲望,有些欲望是杂草。
它们来自
于原始的生物本能,不用浇水施肥也能疯长,稍不留心就会荒芜,
如果我们只一门心思除掉它会事倍功半;有些欲望是庄稼,需要栽种,需要精心呵护,庄稼越多,杂草的生存空间就越小,庄稼越茁壮,杂草就越孱弱,同时我们再清除杂草,田野就干净如初,这些
庄稼的名字叫美德。
优秀作文赏析
给心灵种上庄稼
秋风起,秋叶落,久违的秋雨终于降临,雨点敲打着窗棂。
我静静
地伫立在窗前,聆听这久违的旋律,任灵魂伴着缤纷的落叶随风飘舞。
刹那间,那些过往的岁月,那些难忘的记忆,那些人,还有那
些事如同电影画面,一幕一幕在心头上演。
十七年前那个秋天,背起行囊,沿着湘江北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身在异地他乡,没有什么别的想法,
一心只想以书为伍。
或许因为自己是一个优秀毕业生,或许是因为
自己喜欢胡乱涂鸦,在一个1300多人的单位里,一个外地游子竟然深受信任,领导器重有加、厚爱非常。
终日埋头苦干,一晃就是九载。
看着流逝的时光,看着别人飞黄腾达,看着自己依旧是个老二的身份,看着同事异样的目光,本无“官”场情结的我,心里的杂草也在渐渐生长。
寻梦,去寻找新的绿洲?
于是我风雨兼程,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没料到“此”和“彼”是一样的五彩缤纷,一样的五光十色斗,关系层层叠叠,让我艰于
呼吸视听。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犹可追。
”重新审视自己,发觉心灵的田野
里杂草太多太多。
虽然,尝试过各种方法,但心灵里的那些杂草依
旧苍翠郁然,让我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
“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先哲休谟的话,似醍醐灌顶,令人豁然开朗。
人行于世,其实书是最好的“庄稼”,古人云:“书,饥之以当食,寒之以当裘,忧患以当安乐,孤寂以当金石琴瑟”。
用书滋润灵魂,那么杂草就会遁迹,生命也会得到延续。
翻开书卷,走进浩瀚的文化史册。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屈原沿着字里行间向我走来,面对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他以死
明志,让我明白什么是浩然正气;“觉今是而昨非”的陶渊明向我走来,他看透了官场尔虞我诈,引领我走向南山,走向田园,我品味
着“复得返自然”的闲适;饱经风霜的苏轼向我走来,面对变法派的
打压,没有报仇的阴暗,没有抑郁的切齿,他引领我体味那“一蓑烟
雨任平生”的旷达??用心品读,昨日的不快随风而逝。
翻开书卷,有山有水也有风云。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的春景朦胧而又生机盎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迷
人的夏天令人陶醉;“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
秋光绚丽多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冬景分外妖娆;此情此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眼前的迷雾淡淡而去。
翻开书卷,走进百花争艳的世界。
沐浴孔孟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
辨析老庄的清静无为,感受策士们的纵横捭阖,重读墨子的兼爱非攻??用心聆听智者们那深邃睿智的话语,我感到心中的杂草早已遁迹,明天的田野充满希望。
“吾生也有涯,吾知也无涯”,书中小文字,书外大乾坤,不断学习,不断阅读,在心灵的旷野里种上知识的“庄稼”,让我们有知,让我
们充实。
不惮风雨,踏浪前行,我想:心中的杂草定会消失在葱茏
的庄稼之中!
守护心灵花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
有的人
园中百花争艳,有的人园中却杂草丛生。
心灵不会是一块闲置的空地;你不种庄稼它就长杂草。
唯有我们细心地播种,辛勤地耕耘才
能收获属于我们的接受果实累累??
庄子,这个一心想要飞离尘世的人,总是带给我们莫名的感动。
在
那个文化屈从权势的时代,在那个利欲熏心的时代,庄子用一份淡
定和对自由的追求守护了心灵的净土。
他不断地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不断地追问,不断地完成对人生的思考和解读。
人是一棵树,一棵
在深夜中孤独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是庄子对绝对自由的追求,让庄子的心灵花园是碧潭清澈,又如大
海般深沉广博。
陶渊明,那个“采菊东篱下”的诗人,那个“种豆南
山下”的农夫,那个挂印辞官的彭泽县令。
在我心中,他就是一朵淡菊,一杯清酒,一阵微风。
在那泥淖般黑暗的官场中,他没有让贪
婪的杂草进入心中,只因那份对自然的热爱与坚守。
他不断地扫除
心灵的尘土,种下保持真我的种子。
他用躬耕垄亩坚守着心灵的净
土或许他的庄稼只是“草盛豆苗稀”但他的心灵却是久违地自由与欣喜。
只因这才是他的心灵所追求的。
是对自然的热爱,让陶潜的花园是那么纯净、自然。
那里没有杂草,那是他的桃花源。
庄子和陶渊明告诉我们心灵的花园需要我们用心
去守护,播洒希望的种子,让杂草无处丛生。
可也有很多人因没有播种,只能让心灵花园荒芜。
比如方仲永,少
有才学的他不懂得用知识守护心灵花园,结果使骄傲和自负爬上心
头最终留给世人伤仲永的感叹!比如当今许多行政官员,不能坚守
生产自救和法律的底线,贪污受贿,强取豪夺,他们的心灵花园早
已不堪入目,甚至已是臭气熏天??
佛语有言:“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心灵的杂草往往是心灵的杂念,让我们撒下希望的种子,细心呵护心灵花园,摒除杂念。
相信我们
的花园定是如“江天一色无纤尘,皎洁空中孤月轮”般。
【评语】本文如上一篇文章一样在题目上就比别人略胜一筹,紧紧
扣住材料去写。
另外小作者也是一个活学活用的能手,庄子的内容
其实就在课本上,但许多同学视而不见。
陶渊明和方仲永的例子论
证得也很深刻。
特别是方仲永的例子是反而的论证,从而使方便增
加了说服力,也使本文在众多的文章中脱颖而出。
占领心灵的高地
我们在没有硝烟的现实中冲锋陷阵,或许有杂草的羁绊,或许有藤
萝的纠缠。
但只需要占领心灵的高地,插上信仰的大旗,繁华尽现。
如果要除尽杂草,哲人不用铲子,不用火把,不用石灰,甚至不去
碰它,只是种上庄稼,杂草不除自灭。
杂草占领土地,是由于土地闲置;杂念占领心灵,是由于心灵空虚。
杂草争不过庄稼的根系,杂念斗不过信仰的崇高。
人心复杂,又易空虚,是我们短暂的麻木与疏忽,让欲望、阴险、
粗俗、放纵等等一切杂念乘虚而入,占领了我们的心灵。
于是我们
消沉堕落,放任自流,于是我们呼唤心灵的净土,渴望灵魂的纯洁。
如果杂念占据了我们的心灵,我们应该怎么办?是默许,还是挣扎?是接受,还是拒绝?是沉默,还是爆发?不要着急,静下心来,听
哲人说:“欲无杂念,必须种上庄稼。
”是的,要让美好的品德和崇
高的信仰占据心灵,罪恶的防线不攻自破。
拳王泰森用理想占据心灵,终成辉煌。
泰森作为一名典型的生活在
贫民窟里的黑人孩子,青少年时不学无术,沾染了许多恶习,打架、抢东西、交女朋友、伤害无辜弱小,还险些磕药。
就在他心中杂草
丛生时,一位老人出现了。
老人耐心地教育开导他,告诉他男人应
站在最顶端,告诉他人要为理想而活,告诉他尊重生活,并教他拳击。
泰森树立了夺取拳王的梦想,终于取得成功。
是远大的理想占
领了泰森的心灵,让原本充满杂念的心变得纯净。
泰森为理想而奋斗,而梭罗为淡泊而生活。
梭罗用对生活的热爱占领心灵高地。
看吧,瓦尔登湖上轻轻泛舟的是他,湖边潮湿泥土上缓行的是他,木
屋里伏案疾书的是他。
人世间的一切杂尘纷扰,与他无关。
并非环
境的恬静使梭罗心无旁骛,而是内心对生命的热爱使梭罗一生淡泊
安恬。
这颇有些“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释然。
我们看到有太多太多的心被杂念占据,我们也看到太多太多的心被
信仰与道德夺回。
我们可以让美好战胜丑恶,让正义战胜邪恶,让
信仰战胜杂念,让那一面舞动的猎猎作响的大旗占领我们心灵的高地。
美德让灵魂无纷扰
心灵不会是一块闲置的空地,你不种庄稼,它就长杂草。
其实,要
想除掉旷野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爱因斯坦说:“在所有世界著名的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
名宠坏的人。
”因为居里夫人心里装着科学,装着对科学的崇敬与热爱。
美德已经占据了她的内心。
面对那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
个名誉头衔,她能够鄙弃名利,不为所动,她视名利如粪土,将奖
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女儿当
玩具。
正是因为美德占据了她的心,名利的杂草才无处生根,让她的灵魂
无纷扰,使得她曾连续两次获诺贝尔奖。
被誉为“浙大保姆”的竺可桢,是可敬的、可爱的。
他心装学生,在
曾经动荡的时代中,他没有想过自己的生死,而是心系学生的前途,命运。
面对费巩的嘲笑,“我们学校的校长只会看天,不会看人”,
他毫不生气,仍聘其为教授,因为他赏识费巩的才华。
他用那温厚
光辉照亮着浙大,照亮着中国的教育事业。
他的内心被美德装满了,狭隘、自私、报复等杂草都已连根拔除,
他的灵魂不被外界纷扰。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他:“他的人格亦如他老
家绍兴的白墙黑瓦,一派日月山川般的明净。
”确实,他用他的美德
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100位艺术家中唯一
的女性——莱妮丽劳斯塔尔,她前半生因为美貌被某军官看中,导
致半生失足,但是她的心仍充满美德,灵魂没有被纷扰。
当她摆脱
军官,获得在自由之后,仍保持一份自信,一颗不息的奋斗雄心。
因此,生命的硕果就如影相随。
在人生的旅途中,到处都充满诱惑,到处都充满荆棘,要想在这旅
途中,能够抵挡住诱
【篇二:材料作文“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材料作文“欲无杂草,必种庄稼”
写作导引
题目: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们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
”乙说:“用火烧。
”丙说:“撒上石灰。
”丁说:“连根拔起。
”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
相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哲学家没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
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出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
种上庄稼:
把握材料的主旨,自行确定立意、角度、文体、标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解析:
这是一个很有哲理的作文材料,它给了写作的主题:欲无必有,欲
有必无。
提示“无”与“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草地上要“无草”,则
要“有庄稼”,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
稼喻真、善、美。
此类题目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如要使一个人没有贪心,就
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不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
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心灵;要
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脑;要使一个人不再
冷漠,就必须以爱心充斥他的心灵,等等。
关键是要把握生活的大网,以小见大。
错误立意:
常见的审题立意失误有: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②换个角度看问题;
③竞争,适者生存;④做事必须讲究方法;⑤环境对人的影响,等等。
材料所交待的事件确实可作多种理解,如除草的关键和根本在
哪里,用什么样的方法除草更合适,但为了限制和引导同学们的思路,题目设计者明确给出了中心句:“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
从而使同学们只能从哲学家的做法中发现对生活的指导。
即用真、善、美取代假、恶、丑,作文题立意也就单一化了。
所以,审题出
错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抓住材料的中心句。
另外,同学们在行文中还
易出现若即若离,议论隔靴搔痒,事实论据不典型,观点基础不坚实,材料运用过多,详略失当,观点加论据,无因果分析,缺乏论
证过程等问题。
写作重心界定:
材料中明确:“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强调“杂草”与“庄稼”两
者互相排斥的特点,即有庄稼则没有杂草,有杂草则没有庄稼。
这
也昭示我们,除掉杂草的办法是用庄稼来替代他;反之,在心灵的
刚地里,没有庄稼,则会有杂草。
还原到生活中,就是用真善美来占领心灵的阵地,让假恶丑无处容身。
这就是文章的写作重点。
文章应交待清为什么用真善美取代假
恶丑,以及怎样用真善美取代假恶丑。
如果片面强调目标、信念、
理想、专注等,而不涉及杂念,不谈用它们来取代心中的杂念,或
对这些谈得极少,就会出现写作重心偏离的擦边现象。
佳作示例一
以美御丑
怎样深刻的道理让哲学家留在最后压轴?怎样精辟的至理须待一年的躬身而行?茁壮的庄稼默然无语,摇摇焕发着生机……
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当弟子的铲、烧甚至连根拔起都宣告失
败之后,满地的庄稼令他们心中豁然开朗,而从此间体味出的真谛
必会使他们刻骨铭心,这就是哲学家的目的吧?
由此我想杂草者,乃无用,乃邪念,乃心灵之丑陋:当空旷的心灵
遇到诱惑,不设防的心便会长出恶之花,妄图抑制只会是猴子捞月
的另一版本,我们能做的且最为有效的便是让心灵的美丽永驻其间。
用美丽来抵御丑陋,去除心灵的杂草。
孟夫子也如是认为。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揭示的不正是这个道理吗?腹有诗书气自华,愚昧野蛮在此怎可有栖身之所?盈盈的书香轻
而易举地就驱散了蒙昧的阴霾。
心中进驻书香,便把无知的丑陋从身上革除,成就雄辩如排山倒海
的孟轲。
只想出去游玩怎么办?歌德把衣柜的钥匙扔进了湖里。
闲
适的诱惑使他无法专心于写作,于是歌德用坚决和毅力帮自己征服。
湖边的举手投掷之间,歌德的心中满是坚决和高歌猛进,而那猥琐
的诱惑之念则无影无踪了,三个月后大作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