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
(社会学课件)第5章初级社会群体
四、家庭关系的处理
2.善待对方的家长和亲戚
正确处理婿岳与婆媳关系,妯娌关系。与双方的家长衔 接融合。善待对方家长,包容看不惯的方面。
四、家庭关系的处理
3.建立教育子女的模式
夫妻对子女教育口径要一致,角色要分工,培育出健康 聪明的孩子。
四、家庭关系的处理
4. 渡过婚姻危险期
孩子对婚姻维系有重大作用;要渡过婚姻的危险期,防止 婚姻解体。新婚适应期,防止“婚姻成为爱情的坟墓”; 结婚7年时,易出现“七年之痒”;子女长大,夫妻社会 地位差距加大,处在危险期。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概念特征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类型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概念特征
1.定义
初级群体是最早出现,自然形成的原发性的社会群体, 是由面对面交往形成的,具有密切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实质是情感、友谊与爱,而不是利益;由同情心和情感来 维系的。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概念特征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3. 业缘群体
业缘群体是由职业和劳动的原因而形成的,是劳动分工 专业化的产物。业缘群体是正式社会成员必须参与其中, 获得社会财富分配权力的基础,是如企业,军队。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4. 情谊趣缘群体
情谊缘群体是由共同的情感,爱好,趣味而形成的。 如集邮具有个人的选择性。
第五章 思考题之一
1.初级社会群体与次级社会群体有哪些差别? 2.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有哪些? 3.农业社会的血缘、地缘、业缘群体各有什么特征,相互之
间有什么样的分合关系? 4.工业社会的血缘、地缘、业缘群体各有什么特征,相互之
间有什么的分合关系?
第五章 社会群体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 (五)根据成员的身份归属,将社会群体分 为两种类型 1、成员群体(所属群体):是个人所在、 所属的群体。 2、参考群体(参照群体):是相对成员群 体而言的,它一般是指个人没有加入但又接 受其规范来比较、评定及指导自己行为的群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四、社会群体的作用过程
社会群体作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其内部因成员之间 的相互作用而产生一定的结构模式。
(一)群体凝聚力 1、群体凝聚力的含义
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群体吸引力及其成员对吸引力的觉察。
(2)群体利益的一致性与否。 (3)成员是否遵循一致性原则和互补性原则。 (4)群体对领导的了解与信任程度、领导资格获取是否合 法。
俗和道德等非正式控制手段组成的群体。如:临时性调 查组、旅游伙伴、朋友群、“沙龙”等。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八点 十一分。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三)根据群体形成原因,将社会群体分为多种类型
1、血缘群体 :是因婚姻和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群体。如家庭 2、地缘群体:是因长期居住在一起而结成的群体。如邻里 3、业缘群体:是因某一职业或工作的联系而结成的群体 。如作业班组
(六)根据人数特征,将社会群体分为两
种类型
1、小群体:通常指有两个人以上到20个人以 下参与共同活动的群体。 如:家庭、兴趣 小组、生产小组等。
2、大群体:20个人以上的群体可称大群体。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八点 十一分。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七)根据群体的社会功能,将社会群体分为多种类 型
1、生产性群体:是直接与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相关的社会群体。 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群体等。 2、服务性群体:是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的各种群体。 如:
社会学(杨刚)第5章 初级社会群体
5、功能
(1) 正向 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场所 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 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要 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2) 负向 抑制个人发展 对群体忠诚可能会损害社会利益→家庭本
位、小集团
6、变迁
功能外移(娱乐、教育、养老) 成员关系松散(社会活动的参与) → 名存实亡(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 初级群体衰落 人文关怀减少 生存和发展机会增多
(1)一般原因
外在压力
合作
(2)群体凝聚力 涵义(P97)
① 人际吸引
层级结构 ② 群体规范的形成与遵从
③内化群体目标
(3)群体过程→人际过程 (群体的形成和运行过程)
行为
情感
规范
目标
价值
(4)群体中权力(权力运用)
二.初级社会群体
1.涵义:初级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 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
1、涵义:是指人们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某
种社会关系连接起来的,具有共同身份和意识 的共同体。 2、特征 ①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具有直接、明确和持久的社会 关系。 ②群体成员之间具有共同身份和群体意识。 ③有一定的群体边界 ④群体成员有某种共同的期待与行动能力
3、形成原因
2、特征 (1)规模较小 (2)持续的全面而直接的交往 (3)人际关系亲密 (4)非正式控制 (5)情感色彩浓 (6)成员不可代替
3、类型 (1)家庭 (2)儿童游戏群体→ 年龄相仿、性格相同、规模较小 (3)邻居 → 居住地域相邻,家庭交往密切 (4)朋友圈子→志同道合、趋向相同 4、形成与维持的动因 非利已的动机 开放与宽容 经常性交往
目标明确 关系相对疏远 成员的可替代性
就社会组织的问题,以
现代社会学第五章 社会群体
7
4.社会学家的观点 以F. Ma ill为代表的社会学家认为,社会规范是由历 史沉淀下来的行为与活动的标准,是人们以交换为目的 建立的行为准则。在人类社会历史中,人们需要一系列 规范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们与社会之间各种错综复杂 的关系,规范就是人类为了满足需要而建立或自然形成 的,是价值观念的具体化。比如,约定俗成的风俗,明 文规定的法律条文、群体组织的规章制度。各种规范之 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共同调整着人们之 间的各种社会关系。
9
(三)社会规范的基本特征 根据社会规范的控制手段和产生的历史顺序,可以 将社会规范划分为习俗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纪 律规范和法律规范。但无论是哪种规范,都有其共同的 特征: 1.标准性 社会规范规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哪些行为是可取的、 必不可少的和应予以鼓励的,哪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有 害的和应予以禁止的界限,它为人们的社会行为提供了 模式和标准。
11
3.导向性 规范对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这种引导作用是在 人们将他人的行动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的过程中实现的。 人们在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中,都会以他人遵 守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后果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通 过与他人行为的比较,估计自己行为与社会要求行为的 偏差,同时预见社会和团体对自己行为的评价和态度, 预见到对自己行为所承担的责任。通过这种方式,人们 不断地将与自己有关的社会规范内化为一种信念,当人 们运用规范时,就会不自觉地根据积累的关于规范的奖 惩知识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种导向性有一定的灵 活性,它可以使人们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发挥出自 己的主动性、创造性。
2
(二)社会群体的特征 那么,群体是如何形成的?它与一般的聚集有何区 别? 街上一些人偶然站在一起,或者同一机舱的旅客是 群体吗?回答是否定的。但如果这些人或这些旅客是同 一单位的,他们就可视为一个社会群体。这是因为,偶 然相聚在公共场所的人,没有任何明确的目标,从心理 学意义上说,根本不能算是一个群体。而一个单位出去 旅游的人们,却有共同的目标。可见,群体目标是群体 构成的前提条件。
社会学初级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社会学初级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群体及其类型一、社会群体的涵义与特征1.什么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而言,社会群体包括社会组织,指人类一切社会共同体。
从狭义而言,社会群体仅指那些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某种社会关系连接起来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待。
2.社会群体的特征(1)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具有直接的、明确和持久的社会关系(2)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身份和群体意识(3)有一定的群体边界(4)群体成员有某中共同的期待与行动能力二、社会群体的类型1.内群体与外群体这一划分是由美国社会学和人类学教授萨姆纳在其著作《民俗论》(1906 年)中首次提出来的。
他认为,内群体就是某些人们所属的群体,这些人们经由群体取得自己的“利益”和“感情”,群体中的人们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和较强的同类意识。
外群体就是人们所不属的群体,这些群体对于另外的人来说,没有与他们相关的密切的利害关系,因此,人们对这些群体往往抱以冷淡、怀疑、蔑视甚至敌视的态度。
2.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这一划分方法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其著作《社会组织》(1909年)中首次提出来的。
所谓初级群体,就是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而结成的群体,其成员交往频率高,相互关系具有“直接性”,具体形式有家庭、邻里和游戏娱乐群体等。
次级群体就是人们通过间接的社会联系而结成的群体,其成员很少甚至没有直接交往,相互关系具有“匿名性”,其具体形式有社团、政党等。
我们所说的社会组织就是次级群体。
3.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这种划分方法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提出的。
所谓正式群体,是指那些被人们规定好的成员的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都很明确;并有固定的编制的群体。
如工厂车间的班组、科室等。
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无正式规定的、自发产生的成员的地位与角色,权利和义务都不明确,也无固定编制的群体。
4.成员群体与参照群体这一分类法是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提出的。
第五章社会群体
第五章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群体概述一、概念1、社会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群体。
2、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第一、群体成员必须是通过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
第二、群体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持续的相互交往活动。
第三、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按照群体中社会关系的性质:血缘群体;地缘群体;趣缘群体;业缘群体。
按照群体成员关系的亲密程度:基本群体;次级群体。
按照群体内部社会关系的规范化程度: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注意基本群体与次级群体的区分。
第二节基本群体一、什么是基本群体(初级群体、首属群体)?(Primary group)由经常面对面的直接交往所形成的具有紧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
基本群体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学家 C ·H ·库利提出来的。
库利所说的基本群体(First group),是指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与合作特征的初级群体。
主要是指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最初加入的群体,如家庭、邻里、儿童游戏伙伴等。
这些群体对人的个性和个人理想的形成起到了最初的作用。
后来社会学将基本群体的概念进行了延伸。
二、基本群体的特征1、规模较小2、面对面的互动3、群体成员难以取代4、非正式控制5、聚合力和持久性强三、基本群体的作用1、基本群体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单位2、基本群体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3、基本群体是社会的稳定力量四、一些重要的基本群体:邻里、工作群体等五、初级群体的衰落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一)初级群体的衰落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人类无论是同自然的斗争还是其他社会活动,其规模和范围往往都受到极大的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形成的初级群体即最早的基本群体就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
2 、但是,人类社会在近代特别是现代的飞速发展,结束了初级群体的黄金时代。
3、现代社会中初级群体衰落的主要表现第一、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外移第二,初级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日益松懈第三,一些初级群体已经解体(二)初级群体的衰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初级群体的衰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具有两重性:1、消极影响由于在传统社会中社会的许多基本功能都是由初级群体来承担的,因此初级群体的衰落必然引起社会生活的紊乱。
《社会学》第五章
LOGO 第五章 • 第二节
二、邻里
初级社会群体
(一)邻里的互动特征 首先需要住在左邻右舍的地缘 条件,其次基于地方性的共同承认 的文化规范。
第 15 页
(二)邻里的功能 相互支持功能、社会化功能和 社会控制功能。
LOGO 第五章 • 第二节
三、工作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
第 16 页
(1)
具有业缘群体的一般特点,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完成组织目
社会群体概述 三、社会群体的分类 • (一)按群体成员的亲密程度分
按群体成员的亲密程度分,社会群体可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初级群体
关系的性质 私人情感导向的 关系的持久性 通常是长期的
关系的广度 广泛的,通常共同参与许多活动 对关系的认知 群体本身就很重要
次级群体
目标导向的
可变的,通常是短期的 狭隘的,通常共同参与的活动 很少 群体是达到目标的手段
(一) (二)
家长制
权力高度集中 组织管理的随意性 任人唯亲 终身制
LOGO
第 27 页
第 10 页
LOGO 第五章 •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四、社会群体的结构• (五)按群体形成的基本缘由分
第 11 页
指群体吸引其成员, 指在某一特定群体活 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 动中,被认为是合适 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的成员行为的一种期
望,是群体所确立的 一种标准化观念。
指成员间彼此交流与 群体领导是指在群体内部 作用的状态和过程。 关系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 我们可以从群体规模、 并能对群体其他成员进行 “社网图”两个方面 引导和施加影响的角色。 分析群体内部关系。 群体决策是指针对群体活
社会群体并不是偶然聚集起来的一群人。 统计群体也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群体。
第五、六章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九、组织的管理模式
(一)家长制
1、特征
(1)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之手。 (2)分工不明,责任不清。 (3)任人唯亲,因人设位。 (4)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5)终身制。
2、存在的条件 (1)传统手工作坊式组织活动。
(2)最高领导人有绝对权威。 (3)组织成员的臣民意识较浓。
(二)科层制
二、家庭的类型
①核心家庭:由父母及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 的家庭。
这种家庭规模小,权力集中,只有一
个权力中心,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因
此较为稳定。
②主干家庭:由父母或父母一方和一对已婚 儿女组成的家庭。
这种家庭由核心家庭演化而来,但比
核心家庭多了一个权力次中心。因此
稳定性较差。
③联合家庭: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组成 或兄弟姐妹结婚后仍不分家而组成的家庭。
社会组织的非正式结构指组织中存在的 各种非正式关系的总和。
非正式结构产生的途径
①依靠血缘、地缘或故旧关系及共同兴 趣而形成的各种小群体。 ②由于日常工作中经常性的交往而形成 的熟人关系结成的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结构产生的原因
第一,正式结构难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 需求。 第二,正式结构难以应对突发情景。 第三,利益相同的成员局部或短期利益 受损。
负功能: 1.从微观心理角度看,初级群体可能压 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限 制个人的社会发展。 2、从宏观结构角度看,正规组织中初级 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 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 组织目标的实现。
四、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
005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
2、建国后民间择偶标准的历史变迁(1)
五十年代: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每月三十元生活费。政治可靠, 出身贫农,丈母娘在居委会; 六十年代:成分是工人,收入支 出能平衡,房子两大间,粮票二 十九斤半;
社会学 第五章 27
2、建国后民间择偶标准的历史变迁(2)
七十年代:一表人才,二老双亡,三转 一响,四季衣裳,五官周正,六亲不认, 七十块以上,八面玲珑,烟酒不沾,十 分听话; 八十年代:八大件,三套间,存款不少 于一万元,有文凭,坐机关,父母最好 是大官,经常出差四处转,外贸部门有 内线,看报可以看“内参”,看病都进 军医院,坐小车,玩电话,屋里还有大 28 社会学 第五章 彩电;
2、建国后民间择偶标准的历史变迁(3)
九十年代:电脑要上网,要有
别墅要有厂,汽车最孬是桑塔 纳,出门不带钱只带卡,出国 出到加拿大,最孬也是澳大利 亚。
社会学 第五章 29
3、当代社会婚姻现象
彩旗飘飘与红旗不倒 第三者与第四者 老年人“走婚” 单身节 父母在公园给子女相亲 闪婚 同性婚姻/无性婚姻 丁克族 离婚潮 假离婚/假结婚 家庭暴力
社会学 第五章 22
2、家庭功能的变迁
宏观:家庭制度、社会的发展
变化对家庭制度演化的影响 微观:家庭生命周期的阶段性 变化而发生的改变
社会学 第五章
23
三、家庭的变迁
1、含义:家庭制度、社会
变迁 家庭生命周期
社会学 第五章
24
2、家庭变迁的趋势
(1)古德:母系制衰落、亲戚群体影响下降、 近亲结婚减少、离婚增多、妇女独立等。
3、中国家庭的变迁及其与社会变迁 的关系
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与家庭
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与家庭湖南电大经管部丰云[教学要求]:重点掌握: 1、社会群体的特征和功能2、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3、中国传统婚姻家庭的特征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家庭制度的进步一般掌握:1、社会群体的类型2、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条件3、家庭的结构及类型一、社会群体群体性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本质特征。
荀子:“人,力不如牛,走不如马,而牛马为其用,何也?曰,能群,彼不能群也。
”社会学最初引入中国时被称为“群学”1、含义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小至家庭,在大到民族和国家。
2、特征(1)社会群体具有直接、明确、持久的成员关系。
(2)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
(3)群体成员具有某种共同的行为期待与行为能力。
3、类型(1)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primary group vs. secondary group)按照成员之间的互动特点,分为初级社会群体和次级社会群体(即社会组织),初级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它对个人的理想和个性的形成起着首要的、基本的作用。
这种首要的社会组合雏形,反映着人们最简单、最首要的社会关系,即初级社会关系。
如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等。
次级社会群体指由成员的共同兴趣或利益组成的群体。
它的活动仅包涵成员生活的一部分。
多数的次级社会群体具有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构成一个独立单位又称为社会组织。
次级社会群体,反映着人们较间接的次要的社会关系,即次属社会关系,如机关、政党、军队、学校等。
(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formal vs. informal)(3)内群体和外群体(4)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5)大群体和小群体二、初级社会群体1、含义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亦称首属群体、直接群体或基本群体。
初级群体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C.H.库利提出。
2、特征(1)初级社会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2)初级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3)初级社会群体一般是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4)初级社会群体的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人际关系密切(5)初级社会群体把满足其成员需要放在首位(6)初级社会群体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3、功能(1)初级社会群体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2)初级社会群体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社会需要(3)初级社会群体是人走向社会的桥梁(4)初级社会群体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指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之上的成员之间的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群体。
社会学 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
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 主干(直系)家庭:三代或四代同堂,每代至多只能有一对夫妻 但最小一代上面那一代的一对夫妻必须健全。(或由一对已婚子 女同其父母、未婚 子女或未婚兄弟姐妹构成的家庭。)
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 联合家庭:同一代中有两对夫妻在一起生活的家庭;
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第一节 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 2、社会群体的特征(王95) • (1)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具有直接、明确和持久的社会关系 • (2)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身份和群体意识 • (3)有一定的群体边界 • (4)群体成员有某种共同的期待与行动能力
第一节 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 1、按照群体的规模分类:小群体(2-3人,5-6人等)、大群体 • 2、按照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分类: • 成员之间关系亲密的成为初级群体(或首属社会群体,如家庭、
第一节 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 三、人类结合成社会群体的原因(王98-99) • 1、人类结合成群体的一般原因:共同对付外在压力和合作的需
要。 • 2、群体凝聚力:人际吸引---群体规范的形成与遵从---成员把群体
的目标自觉地作为自己的目标,群体规范内化。 • 3、群体过程(群体形成和运行的过程):勒温的群体动力学观点;
•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功能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家庭仍承担
了3种功能:社会化、提供情感和性规范。
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家庭的三种功能 • 社会化:儿童在家庭的熏陶中学会认识自己,学习如何生存,如
何获得关心、安全、爱,怎样去期望生活,怎样对待别人。
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家庭的三种功能
家庭是一组相对的概念。原生家庭即指父母的家庭,儿子或女儿 并没有组成新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泛指原生家庭。新生家庭就是 夫妻自己组建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不包括夫妻双方父母。
初级社会群体与家庭
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与家庭教学辅导基本概念:1、社会群体: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2、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之上的,成员之间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群体。
3、家庭结构: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关系状态。
4、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它反映着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论述1、初级社会群体涵义、特征及功能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它反映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初级群体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来的。
有时也被翻译成首属社会群体或基本社会群体。
库利使用这一概念时,指的是对人性的形成起着基本作用的那些群体,比如家庭、邻里和儿童游戏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它是自然形成的。
所谓自然形成是说不是靠外力有目的的去组织,而是自然地形成。
家庭的建立是要履行一定的手续,但子女的加入却近乎是自然的。
②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
在长期交往中成员之间形成多种角色关系,淡化了角色间的界线,打破了角色间的严格分工。
个人通常将自己的个性全部投入,表现全部人格。
在初级群体中,成员是作为一个具有完整个性的人而存在的。
③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在初级群体中,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而靠个人的自觉性来维持关系。
④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人际关系亲密。
这是初级群体最重要的特征。
亲密是指情感上的依赖,这种依赖使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具有不可替代性。
⑤把满足成员需求放在首位.对于那些在正式组织中得不到满足的需求,初级社会群体总是想方设法加以满足。
⑥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
同正式组织比较,从满足个人需要的角度来看,初级群体的满足手段是多方面的.初级群体的功能①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
人的社会化首先是在家庭、邻里之中进行的,这种社会化不但是进一步社会化的基础,而且对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
第五章 社会群体
生理需求满足功能
社会延续功能
社会化功能
经济协作功能
家庭问题
家庭问题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夫妻关系、 代际关系以及核心家庭问题等几个方面。
夫妻关系问题
代际关系问题
核心家庭问题
夫妻关系问题
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关系的核心,其关系的和谐与否,有其外因和内 因,但根本上取决于夫妻双方。
首先,他是取决于当事者婚姻观的一致程度。 其次,夫妻关系的问题有其外因,在当代主要是由于社会转型和变迁 导致的复杂文化冲突。 但是,外因毕竟是条件,并非是婚姻和夫妻关系的决定因素,其决定 作用的还是双方的互相调适和理解。
第五章 社会群体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社会群体概述 初级社会群体 家庭 择偶与婚姻
第一节 社会群体的概述
一、社会群体的含义
所谓社会群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
广义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活动或社会关系结合 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二、家庭关系与家庭结构
◆ 家庭关系的概念 家庭关系是指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
父母儿媳关系、祖孙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等。 ◆ 家庭结构的概念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关系的整合状态与程度。 ◆ 家庭的类型划分
其一,核心家庭;其二,主干家庭;其三,联合家庭。
三、家庭功能与家庭问题
保障功能
内群体和外群体
◆ 划分依据 主要依据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来划分。
◆ 具体概念 所谓内群体是指成员对其有团结、中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
是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 所谓外群体,反之内部群体成员之外的其他任何“别人”的结合。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社会群体概述解析
• 理解: • 1.家庭以婚姻关系为基本特征,婚姻是 家庭的起点和基础,是连接家庭的第一 纽带。 • 2. 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是连接家庭 中的第二纽带。 • 3.家庭以其成员的共同生活活动为存在 条件。 • 4.家庭是正式群体。
• (二)家庭的建立的基础——婚姻 • 1.定义 • 婚姻是男女之间依照社会风俗或法律的 规定结为夫妻关系的一种社会制度。 • 2.婚姻的属性 • 自然属性:两性差别、性本能。 • 社会属性:克服主观随意性、符合社会 规范
• 3.婚姻的动机 • 自然因素:生理要求、延续后代。 • 社会因素:经济、政治、职业、感情精 神需求等各有侧重。 • 4.择偶标准 • 自然标准:年龄、相貌、身体。 • 社会标准:经济、政治、职业、文化、 宗教等。 • 一般是双重标准
• • • • • •
5.婚姻限制条件 血缘关系限制——近亲 民族限制——异族 宗教信仰限制——异教徒 阶级、阶层限制——门不当户不对 身体限制——某些疾病
二、家庭的类型 • 按照家庭婚姻和血缘关系以及家庭规模等综合 指标分: 1.核心家庭 • 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 特点:只有一对夫妻关系、 • Double income on kids——丁克家庭 • 形成原因: • 追求生活享受、不愿受孩子拖累。 • 为事业 • 女性独立意识增强 • 减轻负担
2. 按照群体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分为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 主要划分标准是看成员之间是否有经常的 面对面直接交往。 (1)初级群体:又称作基本群体、首属群体, 是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 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 • 如家庭、邻里、游戏伙伴等。
(2)次级群体:又称作次属群体,是人们为 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 • 如学校、职业群体、社团等。
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
按群体规模分
小群体
大群体
按成员间关系 的亲密程度分
初级社会群体 (首属社会群体)
次级社会群体体
按群体内部行为规范 的的基本缘由分
血 缘
地 缘
业 缘
志 缘
按群体成员对自己人 与他人的感情分
内群体
Page 4
外群体
人类结合成社会群体的原因
结成群体是人类 共同对付外在压 力、寻求安全感 和相互支持的需 要
是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 关系的社会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 的特征
一是规模较小; 二是持续的直接而全面的交往; 三是人际关系亲密,因而,成员具有 不可替代性; 四是非正式控制。
Page 9
常见的 初级社会群体
1.家庭 2.儿童游玩群体 3.邻里 4.朋友圈子
初级社会群体 的形成与维持
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与维持是群体 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些努力主要包括:经常性交往、 非利已的动机、开放和宽容。
Page 12
家庭主要功能
一是生物功能; 二是经济功能; 三是抚育功能; 四是赡养功能; 五是休息与精神满足功能。
家 庭 的 功 能
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
一是家庭生命周期; 二是国家和社会发展阶段; 三是民族文化、社会政策等因素。
含义:是指在社会影响下,家庭功能所出现 的变化,包括功能替代、功能内涵的改变、 功能外移、旧功能的消失与新功能的出现, 以及家庭的主要功能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阶 段性变化而发生的改变。 家庭功能的变迁
Page 10
初级社会群体 的功能 (包括正、负功能 )
正功能主要表现在: 第一,是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场所; 第二,是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 第三,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要; 第四,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笔记(初级社会群体)【圣才出品】
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一、社会群体及其类型1.社会群体的含义与特征(1)什么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某种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待。
其具有以下界定:①社会群体并不是偶然聚集起来的一群人。
偶然聚在一起的,没有由互动形成的社会关系的群体被称为偶遇群体。
②统计群体也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群体。
统计群体是社会对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甚至相同身份的众多社会成员的称谓。
(2)社会群体的特征①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具有直接、明确和持久的社会关系a.一定的社会关系是社会群体存在的基础;b.社会群体内的社会关系是直接的和持久的,它具体地反映于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之中,这种关系也是稳定的。
②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身份和群体意识a.共同的身份是指在某种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身份是相同的;b.群体意识是指群体成员对该群体的认同感,即他认为自己属于该群体并对之负有责任,他与这个群体利益相关;c.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也包含了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并且意识到他们共同属于这个群体,即群体成员获得了一致的身份感。
③有一定的群体边界a.群体边界是不同群体之间互相区分的界限,群体边界由具体的人员反映出来,即某人属于或不属于该群体;b.群体边界是由群体认同感和相互依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确定的。
④群体成员有某种共同的期待与行动能力a.群体成员的共同期待是指这些人聚集起来,结合成一个群体抱有某种共同的期望,希望达成某种共同的目的;b.群体具有行动的能力是说成员们能够作为一个群体去行动,当群体利益需要成员为之做出努力时,他们可以去行动。
2.社会群体的类型(1)按群体的规模分类①齐美尔的二人群体与三人群体;②社会学通常划分的小群体和大群体。
(2)按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分类①初级社会群体(或首属社会群体)是指群体成员之间有持续的互动,导致的成员之间的关系亲密的群体,是人们生活必须依靠的群体形式,因此在社会学研究占有基础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初级群体的类型与维持
(一)类型 1、家庭 2、 儿童游玩群体 3、邻居 4、朋友圈子 (二)形成与维持 ❖ 经常性的交往 ❖ 非利益的动机 ❖ 开放和宽容
三、社会初级群体的功能与变化
❖ (一)功能 ❖ 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场所 ❖ 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 ❖ 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要 ❖ 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 初级群体的负功能 ❖ (二)变化 ❖ 某些功能外移 ❖ 成员关系趋于松懈 ❖ 某些初级群体名存实亡
抑制个人发展 损害社会利益
第三节 家 庭
一、家庭的涵义和结构
(一)家庭的涵义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基础上的,其
三、人们结合成社会群体的原因
(一)人类结合成群体的一般原因
(二)群体凝聚力
对付外在压力 合作的需要
❖ 人际吸引
❖ 群体规范的形成与遵从
❖ 把群体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群体过程
(四)群体中的权力
第二节 初级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一、初级群体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
(二)家庭功能的变迁
❖ 部分功能的外移。受产业分工以及生活服务设施发展 的影响,现代社会日益发达的工业、教育、福利、服 务组织,把家庭的经济、教育、生育、赡养与抚养功 能不断吸收过来,并把这些功能提高到新的水平。
❖ 部分功能的增强。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在社会上 满足的同时,还要在家庭中得到满足,而且是更高程 度的满足,从而,导致了现代家庭的感情与性爱功能 的增强。
(三)家庭的结构
1.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构成状况,是家
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模式。 家庭结构包含了两方面的要素:
➢ 家庭人口要素,相关的问题是:家庭由多少 成员组成?家庭规模大小如何?
➢ 家庭代际要素,相关的问题是:家庭成员的 代际分类是怎样的?
家庭结构的类型
➢ 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妇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 庭。
核心家庭结构图
家庭结构的类型
➢ 主干家庭:由父母与一个已婚子女及未婚兄 弟姐妹所组成的家庭。
主干家庭结构图
家庭结构的类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联合家庭:至少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同代夫妇 及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联合家庭结构图
2.其他的家庭结构类型
❖ 按照配偶的人数,家庭可以被分为一夫一妻制 家庭、一夫多妻制家庭和一妻多夫制家庭。
2.子女教育方面的问题 3.老年人问题
❖ 以结婚后的居住地为标准,家庭可以被分为从 妻居家庭和从夫居家庭。
❖ 按照决定家庭事务的权力来划分,家庭可以被 分为父权家庭、母权家庭和平权家庭。
二、家庭的功能及其变迁
(一)家庭的功能 ➢ 生物功能:包括性生活的满足和生育。 ➢ 经济功能:家庭的经济功能在于组织生产与消
费两个方面。 ➢ 抚育功能 ➢ 赡养功能 ➢ 休息与精神满足功能。
三、家庭的变迁
(一)家庭变迁的涵义 (二)家庭变化的趋势 (三)中国家庭的变迁及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1.当前中国社会变迁的特点 2.社会变迁对家庭变迁的影响
三、家庭的变迁
(四)社会变迁的家庭问题 1.婚姻方面的问题 ❖ 买卖婚姻问题 ❖ 大龄青年婚姻问题 ❖ 离婚率上升
(二)社会转型中的家庭问题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一)按群体的规模划分 ❖ 小群体 ❖ 大群体 (二)按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划分 ❖ 初级群体 ❖ 次级群体 (三)按照群体内部行为规范的正式程度分类 ❖ 正式群体 ❖ 非正式群体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四)按群体形成的基本缘由划分 ❖ 血缘群体 ❖ 地缘群体 ❖ 业缘群体 (五)其他分类群体 1.内群体和外群体 2.参照群体
❖
所谓家庭“功能”的讨论就极端荒诞。我
们常常听到说,家庭在社会中履行着重要的功能:
它保证人类的延续和对青年的培养,它履行着经
济的功能等等。我们差不多受到鼓励去相信,人
们要结婚和养育子女是因为他们急于履行这些所
需要的社会功能。事实上,人们结婚是因为他们
相爱,或者因为不那么浪漫的但仍然是个人的原
因。
——沃勒:《家庭》
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
❖ 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 初级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 家庭
第一节 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一、社会群体的含义与特征 (一)社会群体的涵义:人们通过社会互动而形
成的、由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的共同体。在 这个共同体中,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 感以及共同的期待。 (二)社会群体的特征 ➢ 具有直接、明确和持久的社会关系 ➢ 具有共同的身份和群体意识 ➢ 有一定的群体边界 ➢ 有某种共同的期待和行动能力
成员具有共同的社会生活活动和存在着稳定性特征的初 级群体。 ❖ 家庭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个人。 ❖ 家庭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婚姻关系是家庭 的本质关系,血缘关系则是从婚姻关系派生出来的,是 婚姻关系的延续。 ❖ 家庭成员以共同生活为前提
(二)家庭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 血缘家庭 ❖ 普那路亚家庭 ❖ 对偶家庭 ❖ 一夫一妻制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