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二)

合集下载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说课材料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说课材料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教学目的: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法治道路的精髓。

准确把握法治思维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正确理解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理解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含义与特征及其关系。

培养法治思维方式,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

树立法治思维和行为方式,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关系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培养法治思维;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教学难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如何培养法治思维;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启发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导入新课:从这周开始,我们进行法制观的学习,这是本课程的最后一个版块。

先关注一个焦点事件——复旦投毒案问:谈谈你对“复旦投毒案”的认识?(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该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

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一、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一)法律的一般含义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从法律发展史来看,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1.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国家创制、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区别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方式和途径:制定、认可2.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

表现在两个方面:(1)国家对公民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2)国家对公民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案例:谁有权制定法律?有一个典型案例,说的是某村有一公共果园,常有村民饲养的牲畜进入果园吃树叶和果实。

村委会为此召开村民大会,提出今后若再有此类事件发生,村委会有权任意处置这些牲畜。

2018版思修第六章教案

2018版思修第六章教案

复习提问:(略)导入新课:托马斯·潘恩:“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

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

”——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讨论)第五节培养法治思维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讲解、举例)(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1. 法律至上:法律至上性,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举例、图片展示)2. 权力制约:权力制约原则可以概括为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

3. 公平正义: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

(讲解、举例)4. 权利保障:权利的保障包括公民权利的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

(讲解)5. 正当程序:通过正当程序追求实体公正的结果。

正当程序具有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和时限性等基本特征。

(讲解、举例)二、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一)法律权威的含义(二)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理论讲授)(三)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三、怎样培养法治思维(讲解、举例)(一)学习法律知识(二)掌握法律方法(三)参与法律实践(四)养成守法习惯(五)守住法律底线(讲解)课堂小结: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能否顺利推进,在一定程度上要看社会主义法治思维能否深入人心。

我国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不仅包括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而且包括努力培养公民的法治思维方式。

大学生要准确把握法治思维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正确理解法治建设的基本关系,逐步培养法治思维方式,形成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置作业:课后思考题复习提问:(略)导入新课:“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老威廉·皮特:《论英国人个人居家安全的权利》。

(讲解、讨论)第六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讲解、举例)(一)法律权利的含义与特征案例:小周维权。

思考:小周可以行使什么权利?(举例、提问)(二)法律义务的含义与特征(举例、图片展示)(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讲解、举例)二、依法行使法律权利(一)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理论讲授)(二)行使法律权利的界限1. 权利行使的目的2. 权利行使的限度3. 权利行使的方式(讲解、举例)4. 权利行使的程序案例:某遗产继承案。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六章 尊法 学法 守法 用法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第四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第五节 培养法治思维 第六节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课堂小结: 1.法律的含义。 2.法律的历史发展。
思考: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实现了对历史上各种类型法律 制度的超越?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一)法律的含义
《说文解字》:“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灋” 有三层含义:神明裁判、强制性、公平性。
(一)法律的含义
这位司法女神是古罗马神话中的正义女神叫朱 蒂提亚,是四大美德之1——正义的守护神。英语中 的“justice”一词就是来自拉丁文正义女神的名字。 司法女神是裁判之神,用天平衡量诉讼双方提出的 证据,哪一方的证据充分就胜诉;哪一方的证据不 足就败诉,用宝剑加以处罚。她的职责是“裁断” 而不是发现;所以,要蒙上眼睛耳朵,避免外界的 声响扰乱理智的独立运行。她不会因为看见诉讼双 方而有主观上的倾向性,也不会因为受到干扰而难 以实现正义。这样,就能对不同种族、阶级、性别 的人都能一视同仁、公平对待。
封建主 义法律
封建制法律是封建地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农民 阶级的工具,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共同利益。
封建制法律的基本特征有:一是确立农民对封建地主的人身 依附关系;二是实行封建等级制度;三是维护专制皇权;四 是刑罚严酷。
奴隶制五刑是指起于夏 朝的墨、劓(音易)、 膑、宫、大辟。到了西 周,膑变剕,加流、赎、 鞭、扑合为“九刑”。 到了封建制五刑演变成 了笞、杖、徒、流、死。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章节题库-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章节题库-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法律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法律为()。

A.原始社会法律B.封建制法律C.奴隶制法律D.资本主义法律【答案】C【解析】奴隶制法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早的剥削阶级法律类型。

奴隶制法是建立在奴隶制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2.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A.依法治国B.公平正义C.执法为民D.为人民服务【答案】A【解析】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提出来的,把依法治国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们党提出来的,而且党一直带领人民在实践中推进依法治国。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C.公平正义D.党的领导【答案】D【解析】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4.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C.具有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D.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答案】A【解析】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答案】A【解析】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6.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

A.平等B.民主C.公正D.人人参与【答案】A【解析】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坚持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PPT教学课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PPT教学课件

2020/10/16
2
我们(大学生)都懂法吗?
★大学生现在的社会里也算是学历知识
水平比较高的群体,那么是不是大学生群 体都拥有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呢?
2020/10/16
3
案例一:我没有偷东西
卢某系北京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2000年 6月,从网上下载了黑客软件,破译并盗取某公司 上网帐号与密码。并且向好友与同学广泛传播此 帐号与密码,还得意得告诉他们“这帐号是黑下 来的,不付钱就可以上。”。
2020/10/16
5
案例三:清华学子伤熊事件
2002年1月29日、2月5日和23日,22岁的清华 大学机电系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先后用硫酸 泼伤了5只熊。刘海洋面对民警的审问时也说: “我觉得好奇……不是存心想伤害它或怎么 着……”这种对法律的麻木无知无不令人震惊。
2020/10/16
6
从以上事件可见,并非所有大学生都懂基 本的法律常识,从而做了如此荒唐的事情。
2020/10/16
20
三、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奴隶制法律
◆法律产生的原因
阶级原因:奴隶主与奴隶两大对立阶级出现; 阶级关系取代血缘关系
文化原因:文字的出现及其广泛使用
奴隶制法律通常采用最极端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方式,其
主要特征有:一是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二是否认奴
隶的法律人格;三是存在严格的等级划分;四是刑罚方式极其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L/O/G/O
2020/10/16
1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法治兴则国家兴,法 治衰则国家乱。建设法治中国,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 和推动。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大 学生肩负着重要责任。大学生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不 仅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要努力提高法治素养。这 就需要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深刻理解社会 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整体把握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法 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成,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 务,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努力做尊法学法 守法用法的模范。

2018版思修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二节

2018版思修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二节

2018版思修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二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法律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规范着社会的秩序,保障着我们的权利和自由。

而 2018 版思修第六章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这一主题,尤其是其中的第二节内容,对于我们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法律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尊法,是对法律的敬畏和尊重。

这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表态,更是内心深处的认同。

法律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而是社会运行的基石。

当我们尊法时,意味着我们承认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明白法律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

学法,则是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

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了解法律的规定,明白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

如今,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新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旧的法规也在不断完善。

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学习,跟上法律更新的步伐。

比如,在网络时代,关于网络安全、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涌现。

如果我们不学习,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触犯法律。

学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违法,还能让我们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比如,当我们在消费过程中遇到欺诈行为时,通过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我们就能知道如何依法维权。

守法,是对法律最基本的遵循。

守法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义务。

我们要将法律的规定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人抱着侥幸心理,试图挑战法律的底线。

比如,一些人在交通出行中闯红灯、超速行驶,认为只是一时的方便,却忽视了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还有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进行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这些行为都是对法律的漠视,最终也会给自己带来法律的制裁。

用法,是尊法学法守法的升华。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在面对他人的违法行为时,也要敢于挺身而出,通过合法的途径进行举报和制止。

比如,在劳动领域,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或者违反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依据劳动法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PPT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PPT

05 部、委、行、署规章
06 地方政府规章
法律执行
广义
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及其 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 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 活动。
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 为行政执法。
狭义
法律适用
国家司法机 关依照法定 职权和程序 适用法律处 理各种案件 的专门活动。
A
封建制 法律
B
一是确立农 民对封建地 主的人身依 附关系; 二是实行封 建等级制度; 三是维护专 制皇权; 四是刑罚严 酷。
法律的历史发展
一、私有财 产神圣不可 侵犯原则; 二、契约自 由原则; 三、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 原则; 四、人权保 障原则。
D
社会主 义法律 资本主 义法律
C
一是以公有制为基 础; 二是以消灭剥削、 消除两级分化、实 现共同富裕为历史 使命; 三是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
案例导入 2 药家鑫交通肇事并故意杀人案 药家鑫是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在一 个深夜,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把伤者刺 杀8刀致死,此后驾车逃逸再次撞伤行人,
后来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投案自首,但
是法院依法判处药家鑫死刑,年仅21岁。
执行死刑,年仅21岁。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01
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具有科学性和 先进性 体现了党的主张 和人民意志的统 一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 文化繁荣兴盛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
科学立法 法律适用 公正司法 法律执行 严格执法 法律遵守 全民守法
法律制定
01 法律
02 行政法规 03 地方性法规
04 单行条例、自制条例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六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六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第六节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法律义务的特征
• 第一,法律义务是历史的。
• 第二,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 • 第三,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 • 第四,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
第六节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分析:罪刑法定原则
第六节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 在法治国家中,不存在只享受权利的主体,也不存在只承担义务的
(二)行使权利的界限
• 权利行使的目的: 正当性。 • 权利行使的限度: 依照法律规定的限度来行使权利。
• 权利行使的方式: 口头、书面和行为,或口头和书面兼用。
• 权利行使的程序: 程序正当原则
三、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一)公民应履行的基本法律义务
(二)违反法定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公民应履行的基本法律义务
• 法律权利是指反映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行为自由,
是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
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法律手段。权利的产生、发展和实现,都必 须以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即“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 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第六节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教学 目录
一 .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二 . 依法行使法律权利
三 . 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第六节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一)法律权利的含义与特征
(二)法律义务的含义与特征
3
(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第六节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一)法律权利的含义与特征 法律权利的含义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六节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2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2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 由现行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叫做法
律体系。
法律部门 又称部门法,指的是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
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的总称。
①党的领导原则。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最大优势。 ②人民主权原则。 主权:指国家的最高权力。 人民主权: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人权:指人作为人享有和
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它包括 生存权和发展权。
③基本经济制度。 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所有
制(集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个体、私营等形式。
法律体系的分类: 根据内容,划分为:
①实体法律:
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或者 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如 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 等。
普通法律的内容必须符 合宪法的规定,不得与宪法 相抵触。
讨论
“孙志刚案”
2003年3月17日晚,27岁的武汉青年孙 志刚因未携带任何证件,在广州市后转送广州 市收容遣送中转站。
第二天晚上,孙自称有心脏病被送至 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治站诊治。
1954年宪法
1993年修正案
2018年修正 案
1975年宪法
1988年修正案
1978年宪法
1982年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的四部宪法:
1954年
1975年

政治考研思修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政治考研思修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o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

•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法律意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纪律观念等都是▪法律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具有整体性,不是统治阶级内部个别人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统治阶级不仅迫使被统治阶级服从和遵守法律,而且要求统治阶级的成员也遵守法律•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o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o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制定•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o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宪法和法律o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o······▪法律执行(行政执法)•原则o合法性o合理性o信赖保护o效率•主体o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o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o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社会组织▪法律适用(司法)•主体o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审判权o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权•基本要求o正确、合法、合理、及时•原则o司法公正o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o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o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法律遵守•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o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1982,五届五大通过,2018年第五次修改宪法▪宪法的地位•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居于统帅地位,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点及习题(第六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点及习题(第六章)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产生于特定社会()基础之上。

A.物质生活条件B.文化生活条件C.政治权力D.统治阶级意志2.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仅仅是上升为()的那部分意志。

A.全民意志B.国家意志C.党的意志D.工人阶级意志3.关于社会主义法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集中体现B.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证C.有着与以往剥削阶级类型法律制度相同的经济基础与阶级本质D.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4.法律制定是指()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B.人民确定C.人民组成D.有立法权5.国务院有权根据()制定行政法规。

A.宪法和法律B.宪法C.法律D.党的决定6.我国立法贯穿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表达()的共同意志和诉求。

A.各政党B.人民C.各阶级D.全体社会成员7.我国现行宪法于()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A.1954B.1975C.1982D.20188.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

我国现行宪法经过()次修改,共有()个修正案。

B.4;31C.5;31D.5;529.“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指的是()。

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10.“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指的是()。

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11.“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指的是()。

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12.“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法治。

”指的是()。

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1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关于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表达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表达自己对国家公共生活的看法、观点、 意见的权利。典型的表达方式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等。 表达权利的前提是思想自由。
1.言论自由 是指公民享有通过各种语言形式表达、传播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自 由。
一、政治权利和义务
言论自由的限度
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时必须遵守 以下义务:(1)不得以造谣、诽谤或者其 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 义制度; (2)不得捏造事实诬告陷害其 他公民;(3)不得用言论侮辱、诽谤、诋 毁其他公民的人格尊严;(4)不得泄露国 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5)不得 教唆他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6)不得发 表猥亵性、淫秽性的言论;(7)不得编造、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
一、政治权利和义务
4、集会、游行、示威是公民表达政治意愿的重要方式。 集会是指聚集于露天公共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活动; 游行是指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达共同意愿的活动。 游行自由与集会自由一同被视为集体行动的自由,具有强烈的实践行动性质,为此往 往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也容易给社会稳定增加不确定因素,因此必须对其进行 一定的限制。 示威是指在露天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 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动。
3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第二节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节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第一节
1、法律权利 2、法律义务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3、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一、 法律权利 一、法律权利 p191 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作出某种行为或 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 特征: 1、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 生活条件的制约。 2、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 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的差异 3、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 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4、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 法律权利

《思修》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思修》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等其他社会规范首要在于( B )。

A、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C、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D、法律是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2、法律由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其中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 C )。

A、人口的素质和密度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地理环境3、法律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法律为( C )。

A、原始社会法律B、封建制法律C、奴隶制法律D、资本主义法律4、以下不属于奴隶制法律的基本特征的是( D )。

A、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B、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C、存在严格的等级划分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5、以下不属于封建制法律的基本特征的是( D )。

A、确立农民对封建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B、实行封建等级制度C、维护专制皇权D、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6、( C )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A、法律的制度B、法律的执行C、法律的运行D、法律的适用7、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法律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 B )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 、国务院C、中央及地方各级的立法机关 D 、中央军委8、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C )。

A、法律执行B、法律适用C、法律制定D、法律遵守9、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 B )。

A、行政法规B、部门规章C、地方性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10、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 C )。

A、行政法规B、部门规章C、地方性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11、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 D ),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后施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法治和德治的实现方式和实施载体不同。法治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 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实行法有禁止不得为,体现的是规则之治。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 径来推进和实施,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以价值、精神和理念等形式表现出来,引导人们自觉地在行动上符 合道德才可为,违反道德不可为。
•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依托。
•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
•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针,展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 科学立法。立法是法治的龙头环节。科学立法以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
•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 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是法治国家、法治政 府、法治社会的制度基础。
•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能够有效推进党、国 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能够有效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必须从依法治 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方面,对法治中国建设作出 战略部署和总体安排。
•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点。深化司法体 制综合配套改革,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指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建立的有效的法治化权力监 督网络。它以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等为 主要任务,是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是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迫切要求。
的法治文明成果。
• 2019.31(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 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这是因为法治和德治

A.发挥作用方式不同

B.调整范围不同

C.所处地位不同

D.实现途径不同
•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 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必 须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之中,保证人民的广泛参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 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保证了人民依法民主选举、民主协调、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国 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协商民主保证了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包括了政党 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其中人民政协协商是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 同富裕,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依 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民幸福,尊重和保障人权。
设为目标。
• 第四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法 用
第四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坚持走社会 主义法治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它可以充分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二,它鲜 明地反对法外特权、法外开恩,对掌握公权力的人形成制约,从而有利于预防特权思想和各种潜规则的侵 蚀。第三,它鲜明地反对法律适用上的各种歧视,有利于贯彻执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 法原则。第四,它要求人人都严格依法办事,既充分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又切实履行法律规定的各 项义务,有利于维护法律权威、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确保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方面要求违法必究,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另一方面要求 非歧视,即无差别地对待。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 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 只有让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做到法安天下,德 润人心。

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 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
•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法实施为目标。 • 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严格执法以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
治政府为目标。 • 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
防线。要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 全民守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民守法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
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不能把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二者对立起来。 •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
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 强调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 坚持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的口号,必须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
•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法治具有根本性、决定 性和统一性,它强调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以德治 国就是通过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道德要 求。
•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法治和德治对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作用,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也都具有必须 遵守的性质,但约束作用的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不同,行为人违反两种规范以后承担的后果也不相同。法 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主要依靠法律的预测作用、惩罚作用、威慑作用和预防作用对公民和 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约束,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德治发挥作用主要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 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等进行道德教化,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道德谴责。
• 推动法治和德治的相互促进。 • 一是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 二是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 • 三是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
• 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 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 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要突出法治道路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 从我国实际出发,不等于关起门来搞法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