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概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概况
农业资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东经104°10 '至107 °39',北纬35°14'至39°23'之间。
境域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黄土丘陵,中部是台地、山地和山间平原,北部是黄土平原,六盘山山地和贺兰山山地耸立于南北两端。
一、土地资源
(一)地形地貌宁夏是个山地和丘陵较多的省区,土地总面积5.18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为81.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5.8%;山地大都分布于自治区中部和南部。
丘陵面积196.8万公顷,占38%,主要分布在银南、固原两地区,是黄土高原的组成部分。
台地面积91.2万公顷,占17.6%,主要分布于灵武、盐池两县,属于鄂尔多斯台地的一部分。
平原面积139万公顷,占26.8%,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中、北部。
沙漠面积9.2万公顷,占1.8%,主要分布中卫县西北部,属于腾格里沙漠的一部分。
宁南山区以水蚀黄土高原地貌为主,中、北部地区以干旱、风蚀地貌为主。
(二)土壤类型宁夏土壤面积494.9万公顷,占自治区总面积的95.6%,面积在10万公顷以上的有10个土类,分别是黑垆土32.8万公顷、灰钙土131.8万公顷、黄绵土120.5万公顷、新积土37.1万公顷、风沙土59.8万公顷、粗骨土21.2万公顷、石质土7.1万公顷、潮土13.1万公顷、盐土13.7万公顷、灌淤土27.9万公顷和灰褐土27万公顷。
二、水资源
宁夏水资源贫乏,量少且质差,时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夏季多冬春少,是全国水资源最少的省区之一。
(一)水资源总量宁夏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157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305毫米),平均陆地蒸发总量148亿立方米(年平均蒸发量1800毫米),天然地表水资源量8.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5.3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3.7亿立方米,宁夏水资源总量10.5亿立方米,加上每年国家分配给宁夏黄河过境水量40亿立方米,宁夏水资源总量为50.5亿立方米。
(二)可利用水资源量在宁夏水资源中,扣除高矿化度水量和泥沙及年径流量小于5毫米的水量,最大可利用水资源量(P=50%)为5.6亿立方米。
另外,在宁夏平原有浅层地下水资源量21.15亿立方米(绝大部分为引黄灌区渠系、田间渗水量),若按60%计算可开采量,即13.2亿立方米,综合黄河过境水量40亿立方米,宁夏可利用水资源总量58.8亿立方米。
(三)水能资源宁夏水能理论蕴藏量211.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90.2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42.6%。
宁夏水能资源由黄河干流水能资源(水能理论蕴藏量202.9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85.7万千瓦,
已开发利用27.7万千瓦)、黄河支流水能资源(水能理论蕴藏量4.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1.1万千瓦,已开发利用4671千瓦)、引黄灌区引水干渠水能资源(水能理论蕴藏量4.3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3.5
万千瓦,已开发利用0.3)。
三、气候资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属于温带(中温带至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气候。
由于深居内陆地势较高,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宁夏气候具有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气温较低、降水量少、蒸发量大、降水时空变率大等特点。
由于光热降水资源匹配很不协调,造成宁夏气候“南寒北暖、南湿北干”。
(一)光能资源宁夏年太阳总辐射量为4936--6119兆焦,由南向北,平均每10公里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米递减50兆焦。
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总辐射相同,南部小于中部和北部地区。
宁夏年日照时数为2194.9--3082.2小时,日照百分率50%--69%,由北向南递减。
(二)热能资源宁夏年平均气温较低(5-9℃)、平均年较差和平均日较差较大(22-33.5℃和10.9-12.4℃)、平均有效积温较少(≥10℃积温2000-3300℃)、无霜期短(日最低气温≥2℃表示的无霜期为113-161天),均呈由南向北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
中、北部灌溉区,年太阳辐射总量140-145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10℃积温3200-3500℃,平均无霜期150-195天,是我国光能资源高值地区之一;南部山区,年太阳辐射总量118-128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2200-2700小时;≥10℃积温1900-2400℃,平均无霜期127-155天。
(三)降水资源宁夏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8-680毫米,南多北少。
南部固原地区多在400毫米以上,中部为300毫米左右,北部宁夏平原在200毫米上下,贺兰山、六盘山是宁夏南北两个多雨中心,年降水量分别为421.9毫米和680.3毫米。
(四)风能资源宁夏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风速一般为每秒2-3米,银南地区、固原地区北部为每秒3米左右,贺兰山、六盘山年平均风速每秒高达7.3米和6.5米,宁夏的风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40亿千瓦时。
四、资源利用情况
据统计部门1998年调查,宁夏耕地面积127.5万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4.6%。
其中,旱地占耕地面积占84.7%,主要分布于南部山区,旱地中的水浇地占17.8%,主要分布在山区川道及引黄新灌区。
全区水田19.5万公顷,为耕地面积15.3%,主要分布在宁夏平原引黄灌区。
林地面积36.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9%;园地面积2.7万公顷,草地面积260万公顷。
淡水面积5万公顷,可养殖面积2.3万公顷,已养殖1.2万公顷,占可养殖面积的52.3%。
宁夏宜农荒地资源有限,但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全区现有宜农荒地828万亩,宜渔荒地200万亩,宜牧荒地180万亩。
宜农荒地大部分分布在光热条件较好并可引(扬)黄河水灌溉的中北部,多数集中连片;引黄灌区有257万亩的中低产田,中部有大面积可发展灌溉的旱耕地,这些土地增产潜力都很大。
农业结构
宁夏回族自治区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光能资源和大面积的引黄灌区,使农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宁夏农业历来以种植业为主,随着粮食自给有余,产业结构的调整,林牧渔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按1998年现行价格计算,宁夏农、林、牧、渔业产值比为68.6:1.2:28.2:1.9。
一、种植业宁夏栽培的农作物有80多种,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作物为主。
在粮食作物中以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占主要地位。
1998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504.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占81%,产量达到29亿公斤。
在粮食作物中,小麦475万亩,占38.8%,产量达到9.5亿公斤;水稻近100万亩,占8.2%,产量达到6.2亿公斤;玉米214.8万亩,占17.7%,产量10亿公斤;马铃薯146万亩,占12.1%,产量2亿公斤;糜、谷、荞、豆等小杂粮290万亩,占23.7%,产量1.7亿公斤。
在经济作物中,油料166.5万亩,产量8234.6万公斤;蔬菜50万亩,产量83万吨。
二、林业宁夏林产品除少量的木材及核桃、花椒等外,处于优势地位的是果品。
果品树种达到12种以上,主要以苹果、梨、红枣、酿酒葡萄、枸杞、桃、李、杏、仁用杏为主。
其中苹果以金冠、红富士为主;梨以酥梨、锦丰为主;葡萄以大青为主;枣以中宁枣、灵武长枣为主。
1998年,果品面积为99万亩,总产量达20万吨。
其中,苹果16万吨,占81%;梨0.7万吨,占4.5%;枣0.3万吨,占1.9%;葡萄0.6万吨,占3.8%。
三、畜牧业宁夏畜牧业主要以猪、牛、羊、禽肉、羊毛等大宗产品生产为主。
1998年全区牛存栏数88万头,其中奶牛6.1万头;生猪存栏数121.1万头;羊只存栏数358.9万头;肉类总产量15.6万吨;禽蛋6.5万吨;蜂蜜652吨。
四、渔业宁夏水产品种类较多,有土著鱼类20多种,加上引进鱼类总数达到30多种。
另外还有螺、虾、蟹、水禽等数十种。
1998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2.6万吨,养殖水面达20.7万亩。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农业机械、电力、农药、化肥、农用薄膜等工业品的大量使用,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标志。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现代化水平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促使农业生产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1998年全区农业机械动力达到316.2万千瓦,比1978年的66.3万千瓦增长4.8倍;拥有各种型号的拖拉机13.6万台,比1978年的1.7万台增长8倍;农用运输机械51514辆,比1978年的552辆增长93.3倍;机械排灌动力15.5万千瓦,比1978年的11.4万千瓦增长11.9%;机耕面积551.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8.8%;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80.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4%;其中机电排灌面积83.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
1998年全区农村用电达到73474.1万千瓦小时,比1978年增长6.9倍。
1997年全区通电的行政村达到2542个,占全部行政村的98.1%。
1998年全区使用化肥实物总量达到74.5万吨,比1978年增长3.3倍;平均每亩化肥施用量为39公斤,比1978年增长2.3倍。
农用薄膜使用量1998年为449万吨,比1990年增长2倍。
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1998年达到42%。
农业发展20年成就
农业是宁夏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
改革开放20年来,宁夏党委、政府始终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领导全区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就辉煌。
1998年宁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下同)达到78.7亿元,比1978年的4.8亿元增加16.4倍;其中农业产值54亿元,比1978年的3.8亿元增加14.2倍;林业产值1.0亿元,比1978年的0.2亿元增加5倍;牧业产值22.2亿元,比1978年的0.9亿元增加24.7倍;渔产值15492万元,比1978年的21.6万元增加了717倍。
1998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56元,比1978年增长15倍。
引黄灌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灌区已有三分之二的村基本实现小康;南部山区贫困面大幅度下降, 贫困面由71%下降为13.2%。
一、种植业
粮食: 实现了由调入省区至调出省区的历史性转变。
粮食总产连续跨上150万吨、200万吨、250万吨三个台阶,由1978年的117万吨,提高到1998年的294.6万吨,人均占有量556公斤,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居全国第五位。
全区粮食自给自余,年调出量超过百万吨,结束了粮食靠调入,吃粮靠返销的历史。
油料:1998年油料产量达到8.6万吨,比1978年增长3.3倍,满足了本区城乡居民的生活需要。
蔬菜: 1998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2.5万亩,比1978年扩大了2.6倍,总产量突破110万吨。
特别是以日光温室为主要形式的设施蔬菜栽培从无到有发展到了3万余亩,蔬菜种植品种由过去的十几个发展到了目前的50多个,基本形成了周年生产、花色品种丰富、淡旺季均衡上市的格局。
二、畜牧业
在保证农业生产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了役畜比重,大力发展了以肉、乳用为主的产品畜,使大牲畜的经济价值得以提高,畜群结构得以优化。
宁夏现有天然草场3593.7万亩,占总面积的46.3%,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良条件。
1998年全区大家畜存栏数达到88万头,比1978年增加1.6倍。
其中牛增加近3倍;马减少4.7倍;生猪存栏数达到120万头以上,增加1.7倍;羊只存栏358.9万头,增加1.2倍。
全区肉类总产量由1978年改革前不足3万吨增至1998年的15.6万吨,其中猪牛羊肉增加了12.1万吨;奶类产量由0.4万吨增到18.2万吨;禽蛋产量由1万吨增到6.5万吨,不仅满足了本区人民生活所需,还销往周边省区。
三、林业
宁夏广大人民群众克服风大、干旱、少雨、病虫危害、树木不易成活等困难,坚持每年进行春秋两季植树造林、果园修建。
20年来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的一、二工程造林保存面积670多万亩;治沙新增林地40多亩;灌区二代林网累计完成骨干林带植树600余万株;西吉防护林造林79.2万亩,工程范围内减少土壤侵蚀量下降了62%;六盘山及其外围水源涵养、建材、用材林基地总面积已达到50多万亩。
此外,引黄灌区四个水果商品生产基地,彭阳县百里生态经济型林工程,宁南山区“两杏一果”扶贫开发工程等都取得较大进展。
据第一次农业普查,1996年全区森林覆盖率约5.1%;林地394万亩。
1998年全区拥有果园55.8万亩,产量由1978年的1.8万吨增加到1998年15.6万吨。
四、渔业
宁夏渔业生产从80年代后得到较大的发展,已由自然捕捞转为人工养殖。
基本建成了银川、银北、银南鱼种基地,建立起以名、特、优、新为主的银川郊区养殖基地;以大水面围垦精养、围栏养殖的银北养殖基地;以生态渔业为主的银南养殖基地;利用宁南山区水库塘堰大面积养殖虹鳟鱼等冷水性名贵鱼类及开发大银鱼移植、增殖的生产基地。
1978年仅仅248吨的产量全部为自然捕捞,发展到1998年的2.64万吨。
养殖品种从传统的鲤、草、鲢、鳙“四大家鱼”扩展到鲤、草、鲢、鳙、鲫、鲳、鳜、鲶、鳖、蟹、虾、蛙等30多个品种。
目前已成为西北最大的集散地。
全区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居西北各省之首。
水产品不但可满足区内市场需要,而且有70%以上的水产品销往陕、甘、青、蒙、新、藏等周边省区。
名优产品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宁夏得贺兰山之钟情,受黄河之厚爱,历史悠久,特产丰实。
著名的特产有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发菜,被誉为红、黄、蓝、白、黑五宝。
此外还有珍珠米、红瓜子、水果等特产。
这些特产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一、宁夏五宝
红宝---枸杞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常服枸杞有清肝、润肺、滋肾、益气、生精、助阳、补虚劳、强肋骨、明目、抗癌之功效。
宁夏栽培枸杞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多年来,宁夏枸杞一直以品质纯正、产量丰盈而居全国之冠。
宁夏生产的枸杞系列品,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珍贵礼品。
黄宝 ---甘草既是中药,又是食品和印染工业的原料,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功效。
宁夏素来就是甘草之乡,所产甘草色红皮细、骨重粉足、条干顺直、名盖西北,国际市场上俗称“西北甘草”,自古就是向皇宫进献的贡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蓝宝---贺兰石贺兰石是一种名贵高档的工艺雕刻石料,制成石砚,具有发墨、存墨、不臭、护毫等奇效。
尤为突出的是,在深紫色的底色上有绿色的斑点,似云,似月…雅趣天成。
我区在祝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时赠送的礼品,就是用贺兰石雕刻而成的名为“牧童”的艺术品。
白宝---滩羊二毛皮滩羊羊羔出生三十天左右、宰杀取皮、经过精细加工成“二毛皮”,皮细薄如纸,质地坚韧、柔软丰匀、非常轻便,以“轻裘”著称。
毛穗晶莹洁白,弯曲柔软,波浪起伏。
用“二毛皮”制作的男女皮衣,穿着舒适,美观大方,保温性能极佳,是国家的传统出口商品。
黑宝---发菜发菜系藻类植物,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于20%,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有助消化、解积腻、清肠胃、降血压之功用。
宁夏是著名的发菜产地,宁夏发菜以其色泽乌黑、丝长柔韧、质地纯净而久享盛名。
二、宁夏珍珠米,即宁夏大米,产量丰盈,以品优质佳而著称。
清朝曾被列为朔方贡米。
珍珠米具有“粒圆、色洁,油润、味香”四大特点,其蒸煮品质、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均达到了我国部颁的一级标准。
三、宁夏水果也是我区的一大特色。
由于宁夏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光合产物的积累。
宁夏生产的苹果、西瓜、甜瓜不但产量高,而且含糖量也高于全国其它地区,具有风味好,耐储藏等特点。
金冠苹果以其果大、果皮光洁、果肉细腻、酸甜味浓被农业部评为优质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贺
兰山东麓百万亩半荒漠土地在气侯和土壤质地两个方面,可与著名的法国葡萄产区波尔多相媲美,生产的葡萄酿成葡萄酒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具有野性的风味和宝石红的颜色。
四、红瓜子红瓜子是宁夏的传统特产,以其片大厚实、籽仁肥腴、色泽红润、鲜艳喜人而荣居全国之冠,蜚声海外。
由于红瓜子种植受气候、水土及栽培技术等方面原因的局限,唯宁夏红瓜子品质纯正,被誉为独一无二的土特产品。
五、荞麦荞麦是宁夏传统农作物之一。
其品质优良、营养价值高,并具有降血脂、泻火之功能,近年多出口日本等地。
此外,宁夏华丰面粉厂生产的“塞北雪”牌面粉以其面白、筋度强、质量优而行销全国各地;宁夏西吉县傻傻集团公司“银鸥”牌淀粉,其产品质量可与享誉世界的荷兰“风车”牌淀粉相媲美,成为我国南方许多客户争购的俏货;宁夏夏进乳制品厂年加工“夏进” 牌奶粉、灭菌奶、系列冷饮,产品畅销区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