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黄河发展历程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黄河发展历程和理解
2011311530019 城市设计学院
殷振秦摘要:
黄河(Yellow River),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世界第
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几”
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
及山东9个省区,最后流入渤海。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
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都与黄河有关,古时所称中原大地就处黄河边上,所传
有关黄河的传说与故事也不绝入耳,我认为要说最代表中国的和不能是长江只能
是黄河。
一、传说
1.大禹治水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
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止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
鲧接受任务后,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
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即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止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
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
顺地形把堵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
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高低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
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成为“神禹”而传颂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
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
使喝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
没工夫去照顾,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或许这
些故事经过漫长的时间后被夸张了不少,但是大禹治水的故事至今仍在中国广为
流传,可见大禹以及黄河对华夏子孙的影响至深。
2.鱼跃龙门
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之南,就是
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
发生很大变化。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
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
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
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沿
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古代人们对龙门峡这种自然奇观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议,便想象为大禹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
小时候常听的床边故事,当时又怎么知道原来说的河就是黄河呢?
二、中原大地
中原一词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它是指以河南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被古代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曾长达五千年居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古人常将“中国”、“中土”、“中州”用作中原的同义语。一般认为,中原地区在黄河中下游流域,是古代华夏族的发源地,即今天的河南省。中原地域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有所蔓延。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族自称中国,以别于四夷。一些夏、商时期的河南周边地区,随着中原文化的传播,也被纳入中原文化区。
在中华文明肇始时期,因“天下之中”和“河洛”的地域称呼专指洛阳一带,这里因夏商周三代奠基,河洛文化的繁盛而成为中原地区的心脏地带。先秦时期已有雒邑(今洛阳)为天下中心的说法。随着华夏族向周围迁移,其活动范围扩大,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的概念延伸至华夏各诸侯国,与秦、吴等边远地区相对应。秦代开始,中原一词的含义进一步拓展,可以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大片地区,包括今河南、山西和河北南部、山东西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部。《宋史·李纲传》:“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之“中原”即指黄河中下游流域。偶尔也指黄河流域,诸葛亮《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之“中原”即指淮河以北。今天的中原,以党中央国务院下达的纲领性文件《中原经济区规划》为准,基本包含河南全部及河北、山东、江苏、安徽、陕西、山西等部分区域。
三、文化意义
中国古代进入封建时期的历史阶段,自秦汉开始直至北宋,一千多年来,河洛地区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帝都文化推动着全国科学文化大踏步前进。秦始皇统一六国,废封建,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汉承秦制,对这一重大文明创造进一步规范、完善和推广。先秦时期的儒家、道家等学说,在历代王朝都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汉学是汉代学者创立的一个重要学派,源远流长,影响很大,他们对经学研究的成果,一直被后世学者奉为经典。宋代的理学,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中国最早的最高学府太学,设在东汉首都洛阳,学生最多时达三万人以上,历经曹魏、西晋,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人才,出现了不少出类拔萃的人物。天象历法、农学、地学、医学、水利、机械、建筑、冶炼、陶瓷、酿造、纺织、造纸、活字印刷等科学技术,都创造了历史奇迹;汉赋、唐诗、宋词以及书法、绘画、雕塑等,都攀登上文化艺术的高峰;留传后世的各类史书浩如烟海,记载了古往今来王朝兴替以及社会发展的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西汉时始于西安,东汉至隋唐时始于洛阳,西安、洛阳在当时是对外文化交流、商业贸易的国际大都市,由此,中国历史上的汉唐文明享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