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内功心法之秘要诀窍
太极宗师秘传的太极内功
![太极宗师秘传的太极内功](https://img.taocdn.com/s3/m/9d20c07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5.png)
太极宗师秘传的太极内功太极拳是我国古老而又传统的武术,纵观历史舞台,太极拳在其中是一枝独秀。
太极内功一直是现代人讨论的热点话题,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宗师秘传的太极内功。
欢迎阅读!太极宗师秘传的太极内功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武术便会涉及到内功修炼,太极内功如何修炼呢?修炼内功和丹田有很大的关系。
(一)丹田内转法是陈式太极拳的精华丹田内转,从武术和劳动角度来说,它是使人体产生松活弹抖型的爆发力的太极内功;而从养生健身角度来说,它又是“炼精化气”、“还精补脑”的重要养生功法。
古往今来,人类在不断探索健康长寿的方法。
那么养生大道最首要的问题是什么是“炼精”。
没有“炼精”的功夫,也就谈不上“化气”、“化神”和“还精补脑”。
炼精会带动真气,炼精、化气是相辅相成的,炼精是养生的基本功,男人练了此功可以达到补肾防肾虚的目的。
一些炼功的人往往只讲练气、养气、运气等等,而很少谈及炼精之法。
只讲“节流”,不讲或很少讲“开源”。
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何谓精这里讲的精是指人体的内分泌腺,即激素(荷尔蒙)。
这种激素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到身体各处,以调节身体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和组织器官的活动。
按“炼精化气”的原理,它可转化为真气,顺经络循环到身体各处,充盈周身,维持和增强人的生命力。
这种激素过多或缺乏,都会引起各种疾病。
产生这种生命要素的主要部位在丹田,即小腹。
丹田一直是人们养生的重要部位,道家认为丹田是练功的根,也因此设立了专门炼金丹的地方。
《黄庭经》的“黄庭”二字即指此处,认为此处是“积精累气”之所。
《胎息经》所言胎息的部位也指此处,认为此处为人体生命之源(人体力学家认为此处是人体重心、中心所在)。
前人讲:“抓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
太极拳家则把丹田称为“太极点”,系太极拳运动的轴心,故又称“太极核”。
由此可知,太极拳的创编人陈王庭遗词所云:“一卷《黄庭》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陈氏太极拳图说》)。
太极拳内功心法口诀大全
![太极拳内功心法口诀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ad685e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2.png)
太极拳内功心法口诀大全一、杨式太极松身五桩杨式太极松身五桩是一种活桩,此桩是杨式太极桩功中最为基础的桩法,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在练架子和推手前放松全身。
功法如下:一预备式两足立正,身正,两目向前平视,顶头悬,胸微含,两肩微沉,肘微弓,舌卷而轻抵上颚,重心落右腿,左腿跟微起,向左平开宽与肩齐,腰向右转,再向左转,把右脚尖扣回转正。
练习时要注意气沉丹田,背部有如贴墙,松腰,两髋骨微抱丹田,收尾闾,收小腹,两膝微屈而不过足尖,足底贴地,头部正直,凝神定意,眼向前平视,眼神宜敛,舌卷上颚,合口并唇,呼吸自然,自胸前整片松落,沉于丹田,而由足内侧达于脚底,两肘同时微弓,两腕背亦向前微弓,掌心向下微展,指尖微起向前,不张不并,自然而沉涨之感,直达指尖(这些内容其实就是杨式太极“十要”中的内容)。
太极拳内功心法口诀大全。
二转腰松胯两膝微沉,两臂分向两侧举起平伸开展,两肩微沉不动。
两肘微弯,弯曲以能容纳四个手指,两腕与肩平高,两掌心向下,十指尖微垂,松肩坠肘,坐实左足,腰胯向下微沉转动,腰胯向右旋转45度,牵引两臂,左手掌心朝内,随势甩至右上前胸,同时,右手掌背随势甩至身后尾闾,腰胯回正,两臂荡回,由下荡向两侧上方,腰胯微沉,牵引两臂由两侧下荡。
然后,坐实右腿,同时腰胯向左旋转45度,右手掌心向内,随势甩至左上前胸,同时,左手掌背随势甩至身后尾闾,腰转时保持中正,以腰为主宰,膝以下不动。
腰部一动,手也要贴着身体跟着动,腰停手也停,腰胯向右转45度时,要使鼻尖与左手腕对准右膝盖与右足尖,左肘尖向下对正左膝盖及左足尖,尾闾向下,对正左后足跟。
腰向右转,重心落于左脚,左脚涌泉穴有沉入地之感,右脚变虚,可轻松抬起。
同时,两肩微沉松开,有如骨头挂在肩上。
垂肘左右摆荡,手腕不过肩,两肩关节韧带有如橡皮筋,荡转自如,劲由脚底生直透手心劳宫穴。
(此势的关键是要使两臂象草绳一样随腰转而在身体前后摆荡,两臂一点力都不能用)三合气松身本法分为身体向下降,然后上升两个动作。
太极拳歌诀心法口诀集锦
![太极拳歌诀心法口诀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084e9af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71.png)
太极拳歌诀心法口诀集锦太极拳懂劲指明法歌诀懂劲就是明白力,化力发力力中庸。
首先受力卸人力,学会控制再进攻。
练出结构最佳形,练沉练整练放松。
松化松顺松即变,沉实沉稳沉上擎。
那处挨上那处照,不需强求用七星。
推手多时感觉灵,节节控制皮毛听。
一臂力量总有限,协调全动力难封。
力向对方无腿处,顺人加力效能增。
懂人必须规矩己,避免得机不能攻。
练出杠杆拨撬人,练出虚实再用空。
明白沾粘不丢顶,发挥动能悟静功。
快捷还须名师喂,真懂必须实践经。
经打经验经磨练,各家各劲铭骨中。
尝试一次又一次,反复多遍境界升。
先找力尾化人劲,再找化解在途中。
学会发人微有动,掌握化解同时攻。
初用往往四肢力,渐渐使用腰腿弓。
弯弓曲弓之字弓,周身一家六张弓。
初学用弓要如弓,弯曲四肢肾后撑。
增大幅度练耐力,一切渐回自然中。
化劲都有不同味,发劲人人有特征。
功夫与理要符合,技巧实用相适应。
人生有竟学无涯,蹬上高山更见峰。
艺不得法行路远,学而不练空谈兵。
循序渐进适老弱,超强训练宜年青。
学来人家用成己,举一反三四五通。
用功还须用心计,熟知人时心不惊。
心平气舒胸有数,应对总在预料中。
太极拳劲好弹性,太极拳劲整长惊。
太极拳劲较圆活,太极拳劲虚幻空。
太极拳劲静待动,太极拳劲绵中钉。
太极拳劲阴与阳,太极拳劲灵和轻。
太极拳劲沾又粘,太极拳劲化又封。
太极拳劲变不尽,太极拳劲巧妙精。
懂劲就是知规律,懂劲练出明白功。
懂劲一般练有用,套路劲别随意更。
懂到动时再懂静,懂劲反复境界升。
万人千姓一百劲,难能劲劲都适应。
不懂劲时似神秘,真懂也觉很普通。
懂劲自认已明白,清楚背面有陌生。
太极拳练功解歌诀学拳无路练为径,拳劲有道用乃通。
十看百问终糊涂,生欲受用下死功。
死功练出灵活劲,规矩求得拳正宗。
死功就是不退缩,一步一步攀高峰。
百遍不如千遍熟,千遍巧后万遍精。
年年不如月月练,天天不如时时功。
拳法秘诀一字练,练被练化练进攻。
练松练沉练变易,练气练意练觉听。
练快练慢练定力。
练刚练柔练中庸。
太极拳心法口诀大全
![太极拳心法口诀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a416dace53a580216fcfe8f.png)
太极拳心法口诀大全
太极拳是一种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太极拳心法口诀大全,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行功法
太极行功,功在调合阴阳,交合神气,打坐即为第一步下手功夫。
行功之先,犹应治脏,使内脏清虚,不着渣滓,则神敛气聚,其息自调。
进而吐纳,使阴阳交感,浑然成为太极之象,然后再行运各处功夫。
冥心兀坐,息思虑,绝情欲,保守真元,此心功也。
盘膝曲股,足跟紧抵命门,以固精气,此身功也。
两手紧掩耳门,叠指背弹耳根骨,以祛风池邪气,此首功也。
两手擦面待其热,更用唾沫偏摩之,以治外侵,此面功也。
太极采气
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之,以清其火,此耳功也。
紧合其睫,睛珠内转,左右互行,以明神室,此目功也。
大张其口,以舌搅口,以手鸣天鼓,以治其热,此口功也。
舌抵上颚,津液自生,鼓漱咽之,以润其内,此舌功也。
叩齿三十六,闭紧齿关,可集元神,此齿功也。
两手大指擦热摺鼻,左右三十六,以镇其中,此鼻功也。
即得此行功奥窍,还须正心诚意,冥心绝欲,从头做去,始能逐步升登,证悟大道。
长生不老之基,即胎于此。
若才得此太极拳法,不。
张三丰太极拳内功心法口诀
![张三丰太极拳内功心法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a11b466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8.png)
张三丰太极拳内功心法口诀诀云,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太极之先,本为无极。
鸿蒙一气,混然不分,故无极为太极之母,即万物先天之机也。
二气分,天地判,始成太极。
二气为阴阳,阴静阳动,阴息阳生。
天地分清浊,清浮浊沉,清高浊卑。
阴阳相交,清浊相媾,氤氲化生,始育万物。
人之生世,本有一无极,先天之机是也。
迨入后天,即成太极。
故万物莫不有无极,亦莫不有太极也。
人之作用,有动必有静,静极必动,动静相因,而阴阳分,浑然一太极也。
人之生机,全恃神气。
气清上浮,无异上天。
神凝内敛,无异下地。
神气相交,亦宛然一太极也。
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
若不明此,非吾徒也。
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
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气既交,而太极之象成。
内敛其神,外聚其气。
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
意者,神之使也。
神气既媾,而太极之位定。
其象既成,其位既定,氤氲化生,而谓为七二之数。
太极拳总势十有三;棚、捋、挤、按、采、捩、肘、靠、进步、退步、右顾、左盼、中定,按八卦,五行之生克也。
其虚灵,含拔、松腰、定虚实、沉坠、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此太极拳之十要,学者之不二法门也。
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
故习此拳,亦须如此。
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
气不外聚,神必乱之。
心性不相接,神气不相交,则全身之四体百脉,莫不尽死。
虽依势作用,法无效也。
欲求安心定性,敛神聚气,则打坐之举不可缺,而行功之法不可废矣。
学者须于动静之中寻太极之益,于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然后混七二之数,浑然成无极。
心性神气,相随作用,则心安性定,神敛气聚,一身中之太极成,阴阳交,动静合,全身之四体百脉周流通畅,不粘不滞,斯可以传吾法矣。
《三丰太极拳歌诀及王宗岳歌解太极经论》张三丰太极拳,张三丰太极拳内功心法口诀,张三丰太极拳全套,张三丰太极拳教学歌诀一顺项灌顶两膀松束胁下气把裆撑威音开劲两捶争五指抓地上弯弓歌诀解(王宗岳):顺项灌顶两膀松虚灵顶劲,气沉丹田。
太极拳内功心法古武秘籍功夫
![太极拳内功心法古武秘籍功夫](https://img.taocdn.com/s3/m/2aa0c43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75.png)
太极拳内功心法古武秘籍功夫太极拳内功心法太极拳内功是检查一个拳手的考验,是衡量太极技击家功夫的重要标志。
一个太极拳手必须要精通一门太极拳,并且要融合多家拳术精华。
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太极拳家不只熟悉一门拳术,他触类旁通,把其他拳术都溶合在自己的拳技中了。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机械地把他划归为哪一类太极拳。
在练习太极拳时各自会形成一个独特风格,这样就产生出陈、杨、吴、武、孙等多式太极拳,还包括现在整理的赵堡太极及武当太极。
太极拳的演变绝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互相溶合渗透,吸收变通以至改造创新。
正是如此,太极拳的发明是历史文化的精髓,它集合了古代中医治病原理及古代文明。
太极拳内劲在内不在外,它是在长期通过意识统率下,使呼吸与动作相结合锻炼,在精神意念贯注之中,体内形成的一种既沉重又轻灵,既刚硬又柔软的劲力。
也就是说,太极拳的内劲是通过技击性专项训练,即在技击攻防意识的指挥下,配合呼吸,全身做各种调和有序动作,动作曲伸有一定方向和作用点、线,在不同情况下,能快能慢,空间路线可长可短(通常是走圆弧形)。
动作幅度可大可小体位或正或斜,均可整劲骤发。
这种可刚可柔的太极内劲,练时运劲柔和,而发落到点则刚强。
练太极拳要求刚柔相济,而太极内劲则是刚的一面,太极拳内劲质量是刚,不是僵硬、蛮、呆的拙力。
正如《拳经》曰:“看似至柔,其实至刚,看似至刚,其实至柔。
”此“刚”是随机随势迅速地将隐蓄于体内的全身之力聚于一点,在刹那间迅如奔雷地爆发出来,这种力不是发后断劲的,而是变柔和之力继续运动。
太极拳的这种内劲是在内力松柔的基础上,经过有规律的长期训练获得。
当具有了一定的刚力基础,再把内劲功力过渡到动作自然、轻松的技巧之中。
长时间的习练柔化运动,久而久之便练得棚劲弹力随心用,胸腰叠化随气行。
我们再看看武术的一般劲力。
它也是通过肢体的运动表现出来的一种力。
这种力量也是在意识支配下,通过气息吐纳和肌肉舒缩有序化的配合而产生的。
意识支配是指神经呼吸和肌肉的控制,有序化的配合是指对气息吐纳和肌肉舒缩按照武术技击动作的一定顺序和规格,同时起动同步运行,同时到达一定部位。
练习太极拳的心法口诀汇总,简单易懂,学会可涨功力
![练习太极拳的心法口诀汇总,简单易懂,学会可涨功力](https://img.taocdn.com/s3/m/92b2bc6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0.png)
练习太极拳的心法口诀汇总,简单易懂,学会可涨功力1 、概要无思无虑静下来,平心下气沉丹田。
立身当中正,头颅不宜偏。
前后顶劲碰起,二目平视直前。
神送前手头忌动,呼吸深沉自丹田。
耳向后听心贴背,舌尖轻挑颚齿间,胸微含、肩里卷,屈臂泛臀裆开圆。
裆莫扭,亦莫涮,背丝扣形循环缠。
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平线。
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
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
腰如车轮左右转,虚实分明互相连。
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脚尖,内掌踏地偏重,大二足趾领先。
宁进不退,下在上先。
注阴不注阳,注后不注前。
无处不太极,缠丝劲当粘。
心意、气力、筋骨,手足、肘膝、胯肩,内外六合分明,上下周身关联。
腋腿四窝名“四”,左与左对右亦然。
运行结合呼吸,不丢不顶徐延。
静如山岳动如电,蓄若开弓发若箭。
捕鼠猫形搏兔鹘,聚精会神莫稍偏。
刚而不僵轻非浮,五阴五阳虚灵现。
着熟懂劲循序进,黏粘神明自通玄,谦虚谨慎重武德,急躁狂妄门外汉。
2、浅解无思无虑静下来,平心下气沉丹田练拳时要排除一切杂念,脑子里什么也不牵挂,思想沉静下来。
脐以上不准有气,气下沉至丹田(丹田在脐下二、三寸之间,个人的中指中节叫寸)。
初学时知道把气沉下就行,不能斤斤拘泥,否则,易于顾此失彼,挂一漏千。
立身当中正,头颅不宜偏:身躯当笔直,不得佝偻、凸胸、左倾右斜,头应端正,不得俯、仰、摇、扭。
前后顶劲碰起,二目平视直前:前后顶是指头部的前囟和后囱。
思想上体会这两处微微碰起就行,不能僵颈硬往上顶,颏须稍收敛,两眼直向前方平视,前后顶也就不易丢失。
低头便失前顶,容易精神不振,晕头转向;仰头便失后顶,容易呼吸紧张,横气填胸。
神送前手头忌动,呼吸深沉自丹田:神,指眼神。
就是说手向左右内外上下运行时,须以眼神瞟送前边或上边的手,不得摆头晃脑或抬头去看手。
眼神也是全部精神所贯注,须知收敛、收视之功。
呼吸深沉,也正是古人所说的“吐纳术”。
太极拳经心解 张三丰太极拳心法口诀
![太极拳经心解 张三丰太极拳心法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37739bcfbd64783e08122bb2.png)
太极拳经心解张三丰太极拳心法口诀太极拳经心解张三丰太极拳心法口诀一、张三丰太极拳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演式一概不用后天之拙力。
则周身自然圆活轻灵,内劲增焉。
贯串者,式式联络。
绵绵不断之谓也。
苟不贯串,意断势断,断则使敌有隙可乘。
故太极拳术尤戒断字。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气宜鼓荡者,呼吸顺其自然也;神宜内敛者,自净其意,思无邪也。
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
太极大病,即是断续之病。
有凸凹,则有断续,断续则不能圆满,致败之由也。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向前向后,乃得机得势。
未摄天根岂摄人,根者,基也,不可轻忽。
太极拳术根基全在于脚。
由脚而上至腿,由腿而上至腰,由腰而颈,次颅顶,至于手指臂腕,一气必须完整。
遇敌时任凭前进后退,上手中腰下足,无处不相应,自然能得机得势。
有不得机不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遇敌不能得机得势,必是上手中腰下足不能相随,故手愈用力,而身愈散乱,欲克此病,必留心腰腿也。
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
无论欲向何方,皆须先动腰腿,然后方能如意。
虽动腰腿,而意在势先,知己知彼乃得随机应变之妙。
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
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力,斯其根自断,损坏之速乃无疑。
与人交手之时,吾之虚实反复无端,随机应变令人不测,使其彼此不能相顾,趁其散乱,一发必克。
虚实宜分清楚。
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彼我虚实不分,无益于己。
前辈千言万语,虽然道得分明,自家尚须思量体察,如人吃饭,方知滋味。
贯串之说,不必多言。
但熟参“譬若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背则首尾俱应之语,而实行之,则所谓贯串,无间断,自然不费安排,而首尾相应,内外如一矣。
二、张三丰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十三势者:�、捋、挤、按、采、�、肘、靠、进、退、顾、盼、定也。
太极拳内功修炼告诉你一个秘密“命门与尾闾是练功的根本”
![太极拳内功修炼告诉你一个秘密“命门与尾闾是练功的根本”](https://img.taocdn.com/s3/m/51b7bbe8eefdc8d377ee3275.png)
太极拳内功修炼告诉你一个秘密“命门与尾闾是练功的根本”太极拳内功修炼,告诉你一个秘密“命门与尾闾是练功的根本”!一、内气外气都是真气。
练太极时要纵松将内气卸到脚下(不是涌泉),横散形成气罩,空出身体,内气与外气相合。
这时我的气库不是像李和生老师所讲的在腹部,而是在脚下。
脚下是什么,是宇宙间的真气啊!宇宙间的真气都是我的。
怎么用?就是用意呀!意到气到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气都为我所用。
李老师讲的身体是炮筒,内气是炮弹,这样内气打出去了,收不回来就会伤身体。
你有多少真气?能打多少炮呀?因此,身体是空的,是炮筒,在脚下的真气是炮弹,一想“根松催,中通顺,梢发透。
”轰!打出去,会伤身体吗?不会!宇宙间的真气是在由脚至手冲洗你的身体,疏通你的经络呢!你是在练大周天功呀!用意不同,得出的效果就不同。
太极拳“腰为第一主宰”,说说命门说说尾闾,具体操作就是...说说命门说说“尾闾”!意撑大腿内侧有响动,说明尾闾已经开了。
【第374期】练太极有不得不来说说命门说说尾闾两肾、命门及其太极练法,附一个小功法,用来对两肾及命门进行锻炼。
呼吸连命门《命门九法》讲义,对于太极拳命门锻炼很有指导意义,值得初学者研读!第932期 | 练太极拳需要“命门后突”吗?现在的事实,确实有人对“命门后突”发生了误会,所以,“命门后突”这一说法应该废弃!顾留馨 | 练习太极拳命门后撑和腰隙虚实转换的文章,感到很好,分享给拳友!第861期 | 体会命门:时刻留意在腰间!只有做到命门后撑才能理解“主宰在腰,一动无有不动”的真正含义。
要想练好太极拳“松腰,开跨,垂尾闾”一样都不能少!好话只说三遍!第970期 | 尾闾中正就是要将尾椎骨收至人在母胎中的位置,3D动画图示(附“尾闾中正”相关内容15篇文章)第838期 | 不懂尾闾中正的拳很难练出太极功夫!练杨氏拳的人是不懂什么叫尾闾中正,练陈氏拳的人是根本放弃尾闾中正!太极拳的'尾闾内收' !有许多习练者不知【尾闾内收】具体怎么做。
太极拳心法口诀
![太极拳心法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ff879e1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d.png)
太极拳心法口诀太极拳24句心法口诀学太极拳,初学的学员不能要求太高,也不能操之过急。
下面是太极拳24句心法口诀,为大家提供参考。
“太极拳”秘传之心法24句口诀太极阴阳玄理明,万变千化不离宗。
不偏不倚守中和,悟透松紧功始成。
松紧本是一根绳,松紧紧松刚柔用。
骨撑筋伸肉要松,松撑圆沈臂如弓。
头领足蹬中间空,坠肘松肩两手挣。
吸胯开裆膝自挺,虚腋坐胯必起胸。
呼吸以喉入心腹,直落丹田涌泉通。
捧劲不离贯始终,周身似簧遇力应。
意不紧来又不松,不即不离不离中。
道法自然自然法,勿求勿追悟中行。
心松形松神亦松,似松非松松松松。
臂撑膝撑意亦撑,不撑自撑撑撑撑。
太极拳修炼五字诀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
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
我郡南关杨君爱而往学焉。
专心致志十有余年,备极精巧。
旋里后,市诸同好,母舅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彼不肯轻以授人,仅得其大概。
素闻豫省怀庆府赵堡镇有陈姓名清平者,精於是技。
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过而访焉。
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
予自咸丰癸丑时年二十余,始从母舅学习此技。
口授指示,不遗余力,奈予质最鲁,廿余年来仅得皮毛,窃意其中更有精巧,兹仅以所得笔之於后,名曰五字诀,以识不忘所学云。
一曰心静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
起初举动,未能由己,要息心体认,随人所动,随屈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
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
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
要刻刻留意,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
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於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
二曰身灵身滞则进退不能自如,故要身灵。
举手不可有呆像。
彼之力方碍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内。
两手支撑,一气贯串,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
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
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不得力,其病於腰腿求之。
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后身能从心。
汪永泉传太极内功“炼气、炼意、炼神”要诀
![汪永泉传太极内功“炼气、炼意、炼神”要诀](https://img.taocdn.com/s3/m/47acd5c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a.png)
汪永泉传太极内功“炼气、炼意、炼神”要诀炼气歌诀两臂落时身散空,无我无为入化境。
正气沉降意气起,手擎内气两旁升。
两手虔接承天露,丹球出现顶凌空。
两手拢合丹入腹,浩然之气留正中。
修炼方法1、两手内翻至手心朝下,意想浩然正气透胸下沉,边松沉边向四外松散,内气在纵横松散的循环中层层散开。
意与气相连,意不能松,气就不会散,气不散就不能通,内气通不出便无法与自然界之大气融合,交流,也就无法企及空灵无滞的境界。
两臂随着浩然正气的下落而运行,不要有意的呼气,吸气,更不要憋气,而应毫不管呼吸。
两手落至大腿肚旁入地,待进入化境后,时时处处“无我无为入化境”的着落处。
2、浩然正气沉入地下与地气交融后自然由足下生发,沿身两侧向上升腾,柔和地催促两手擎托内气翩然环举,身体有随之升腾的轻松惬意感。
此为“手擎内气两旁升”的着落处。
3、两手升至齐肩,胸中十字中心“一定”,似有点滴雾露降至掌心,心存一片虔诚去接纳它并与之相融。
此刻在头顶前上方自然现出一淡橘黄色的气团,双手拢向头前欲抱气团,不待手至,气团便自行斜下入腹而贯通周身,呈现出浑圆的磅礴气势。
此为“两手虔接乘天露,丹球出现顶凌空,两手拢合丹入腹”的意境体现。
4、浩然正气从上丹田穿经中丹田,下丹田落至两脚大趾旁入地。
与此同时,浩然正气缕缕不断地向身中返升,身体渐感充盈,舒适。
要将内气贯通的充实感受意识地存留在体内和心中。
此为“浩然正气留正中”的所在。
练气与养生本文中所讲的正气、内气,前人称之为真气、元气。
至今科学尚未证明这种蕴藏在人体内的内气之实质。
在探索练气方法之奥秘时,不要片面的追求内气充足,亦不要用意识调控阴阳之气的增减,以免步入歧途。
功中所练之气是自然平衡的,靠人的思维是捕捉不到的。
日久功深后,人们才会领略到内气在内功理法的运用上所具有的超长的威力。
在养生方面,以气润身可令周身血脉畅通无滞,从而促使血液循环正常,无微不至地滋养周身。
炼意歌诀身空背融内气生,双手意沿山字行。
太极拳内功心法的秘要诀窍
![太极拳内功心法的秘要诀窍](https://img.taocdn.com/s3/m/1b19422a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3.png)
太极拳内功心法的秘要诀窍千百年来,太极拳的内功心法之秘要很少形成文字,形成文字的东西永远表述不清身心的感觉和身心的独特体验。
这些感觉和体验是内向*运用意识引起的内气催姿势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就是拳家们所说的内功心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太极拳内功心法的秘要诀窍,欢迎阅读。
一、周身一家。
周身一家是传统太极拳家最为推崇的太极境界之一。
周身一家就是时刻保持周身的整体*,不顾此失彼。
任何动作都是有前就得有后,有左就得有右,不能光想到一个方面。
如何做到周身一家呢?太极拳老前辈们留下了许多方法。
第一,身如钟鼎。
要求不管坐着还是站着,都要意念像一口钟一样把整个身体都罩起来,这样周身的气也会整起来。
第二,内外相合。
传统的养生法要求周有一动无不动,如何做到呢,主要的方法就是有内三合和外三合。
内三合要求把神意气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外三合主要是用意念把肩和胯连上,把肘和膝连上把手和脚连上。
意念这样一连,百会再一提,感觉就不一样了。
此外,内外相合的方法有3圈相摞等。
第三,一身备五弓。
身备五弓”的五弓是:脊柱一张弓,上面弓梢是大椎到枕骨,下面弓梢是尾阎,弓背是脊中到阳关(这个弓背较长一点);上肢一张弓。
肩到脊柱和手分别是弓梢,肘关节是弓背;下肢是张弓,胯骨到骰骼骨和脚源分别是弓梢,膝关节是弓背。
每个弓梢都不是一点,而是展开的。
如何做到“一身备五弓”呢?关键是用五弓之意来代替躯体。
二、内外相合。
随着功夫境界的提升,“外三合”和“内三合”有了基础,还必须做到内外相合。
如何做到内外相合呢?可以用意念造型的办法,假想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大圆气球,在球内有一个水平线和垂直线相互交叉的十字,十字交叉处在圆心,好比是自己的中心点。
练拳时要求的“四梢平”就是指十字横竖线的四个端要保持平衡。
找平的要领是:十字的横线标志着两肩相平,保*人体不致倾斜;十字的坚线垂直在百会穴与尾阎之间,从而就能体现出“虚领顶颈”和“尾阎松垂”的内涵。
胸椎前侧的十字线交叉点即是身体的中心点,这是练习太极拳必须注意的关键之处。
太极拳内功修练方法
![太极拳内功修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dec25b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5.png)
太极拳内功修练方法太极拳被誉为中国武术之宝,内功修炼是太极拳的核心。
内功修炼包括身体力量的培养、呼吸调整以及心境的修炼。
下面将介绍太极拳内功修炼的方法。
首先,身体力量的培养是太极拳内功修炼的重要环节。
太极拳强调从内而外的力量,所以要先从内部调养身体。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修炼。
1.站桩:站立直立,双脚与肩同宽,保持身体放松,感受身体的重力。
用意识沉入丹田,腰部自然下垂,推动腿部肌肉用力,稳定身体。
2.蹲马步:挺直背部,略微前倾,眼睛平视前方。
分开双腿,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外展,膝盖微微弯曲。
保持这个姿势,练习身体的稳固性和力量。
3.缠丝功:双脚微微张开,双手抬起,一字形伸展至头顶。
同时蹲下,将手臂缠绕到身体后方,再伸直手臂回到头顶。
这个动作既能锻炼上肢力量,也能调整呼吸。
接着,呼吸调整是太极拳内功修炼中的重要一环。
太极拳注重以气贯通全身,通过正确的呼吸方法,能帮助调整体内能量。
1.腹式呼吸:放松身体,站直站桩。
慢慢吸气,使腹部慢慢鼓起;然后慢慢呼气,收腹。
练习时尽量深呼吸,使气息通过腹部的力量运动而不是上呼吸道。
2.定神观气:闭目静坐,呼吸平稳。
用意识感受气息在身体内部的运行轨迹,培养观察气息的能力。
通过观察和调整呼吸,达到调节身心状态的目的。
最后,心境的修炼是太极拳内功修炼中的关键。
太极拳注重内外一致,对于心境的修炼要求和身体动作同样重要。
1.内观:呼吸调整后,静坐放松身体。
闭目专注于内心,观察自己的思维和情绪,以及身体的感受。
通过逐渐调整观察的焦点和深度,提升心境修炼的效果。
2.内觉:练习太极拳时,内觉是一种重要的修炼方式。
通过观察自身动作和力量的流动,培养对身体感觉的敏锐度。
同时,随着练习的深入,逐渐扩大内觉的感知范围,体验和调整内外力的流动。
以上是太极拳内功修炼的方法。
通过身体力量、呼吸调整和心境修炼的综合训练,可以提高内力的积聚,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进而更好地领会和练习太极拳的内在奥妙。
太极拳心法及要领
![太极拳心法及要领](https://img.taocdn.com/s3/m/670eb77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9.png)
太极拳心法及要领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被誉为“拳中之王”。
它不仅具有较高的武术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养生价值。
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特点而著称于世。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主要包括太极拳套路和太极拳心法,在实际的练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要领。
其次,放松身体。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身体的放松是至关重要的。
放松身体可以有效减少肌肉的压力,提高拳法的灵活性和力度。
太极拳的动作要求身体柔软而有弹性,通过放松身体,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并且也能够降低受伤的风险。
再次,合理调节。
太极拳的练习不仅仅是运动,更是一种调理身心的方法。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注重合理调节自己的身体,包括呼吸状态、肌肉力量以及精神状态等方面。
只有合理调节,才能使太极拳的练习效果最大化,达到身心的平衡。
另外,要注重内外兼修。
太极拳练习的目的是通过内外兼修,实现身心的统一,提高个人的修养和境界。
在拳法的练习过程中,内功的修炼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内力的积累和锻炼,才能使拳法的力量更为凝练,更为强大。
同时,太极拳的练习也有助于增强身体的耐力和灵活性,使身体更为健康。
最后,要持之以恒。
太极拳是一门高深的武术,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练习。
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充分发挥太极拳的潜力,获得良好的身心修养。
同时也要注重分阶段的训练,不要急躁求成,一步一步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技术水平。
总之,太极拳心法及要领主要包括自然呼吸、放松身体、合理调节、内外兼修和持之以恒。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悟道、领悟其中的奥义,才能真正理解太极拳的精髓,并从中受益。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强身健体,提高身心修养,同时也能够体验到太极拳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太极内功心法(老六路)
![太极内功心法(老六路)](https://img.taocdn.com/s3/m/95992a9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e.png)
太极内功心法(老六路)从字面上看,太极拳前加上“内功”二字,似乎有些牵强。
因为太极拳(包括吴、武、孙、陈在内)均属于内家大家拳。
不言而喻。
内家拳是以练内功为主的拳种,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那么为什么要强调“内功”呢?对此,我在“太极松功”里已有所论及。
这里可简要说之。
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十年来,特别是从以门派为核心的民间组织向“官办”转化以后,从形式上太极拳的影响确实很“热”,然而在“内功”作修上都不如从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长此以往会使太极拳走向异化,失去其“国粹”、“瑰宝”的地位。
故而,我在传播杨式老六路时,突出强调内功训练。
一、何为内功?内功修练包括哪些内容?内功是相对于外家拳以练筋、骨、皮为主要标志的腿脚功夫而言的。
太极拳所强调的是内功,是通过特殊的训练使神、意、气三者相互化合,形成一种气势,即内功或称之内劲。
在内功或内劲的理解上,要排险三种误解:其一、不能把人身“三宝”精、气、神或者称之为神、意、气的有机化合,看成是三种物质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质的飞跃,有机化合,产生一种新的物质——能量流。
也可以把它说成是生物电场;;其二、不能认为三者的最终结合落实在力上,这容易形成拙力;其三、更不能把内功训练的结果看成是对肌肉弹力训练形成的腿脚功夫,那样会失去太极拳的真谛,发挥不了内功的作用,最终落入旁门。
太极内功在修练过程中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练内功首先要懂理知法。
太极拳近于道,游于艺它取“易经”之理,名曰“太极”,又循阴阳之道、易变、变易之义为行功走架之法则。
太极拳是道家拳,并融儒、释思想为一炉。
所以太极之理能圆融万事万物。
诸子百家无所不包。
太极拳经典拳谱更是字字诛玑,句句拳决。
是太极内功修练的灵魂,指导思想。
(二)、放松是修练内功的基础,是太极拳行功走架的基本要求。
“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末事耳!”对此,在”太极松功”一章里,已作详细论述。
(三)、依据道家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三步功法,太极拳也分三步功法即:“以身变手”、“以气变手”、“以意变手”。
太极拳内功修炼秘诀
![太极拳内功修炼秘诀](https://img.taocdn.com/s3/m/7de66c0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2.png)
太极拳内功修炼秘诀太极拳内功修炼秘诀关于太极拳活与不活,全在于裆的运作。
裆不活,动作必然呆滞。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太极拳内功修炼秘诀,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领架太极拳内功之修炼法,这对我们练太极拳者都十分重要。
究竟太极拳功夫有多高,有多深,如何修炼,谁都讲不清楚。
对这种博大精深的学问,数百年来,既困惑,又有人追求,因为这个题目太大了。
有人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其实“十年”并不算太长,如果没有掌握太极拳的正确修炼方法,就算是练几十年也出不了门。
我想关键是方法,所谓“引门入路须口授,功夫无息发自修”。
这两句名言,道出了练功的要旨。
有人说古人功夫好,近人理论好。
其言确实。
自杨家的杨露禅,人称杨无敌,驰骋天下无敌手。
吴式的吴全佑、吴鉴泉,武式之武禹襄、李亦畲武功独厚。
古代太极拳各家都有过硬的功夫,在各家各派的传人中颇有轶闻详述,这里不赘。
这些功夫皆来自真传和苦练,没有什么捷径。
首先要有正确的练法,也就是引路入门的口授方法。
所谓“领架”即是学练老师的架子,领悟架式的真蒂。
架子正确与否关系到太极拳的质量。
如不得太极拳之神形,则练一辈子也是茫然,不成大器。
当然锻炼身体,活动筋骨,还是可以的,这叫普及太极拳。
若想精其技,趋大成者,非得老师拳架之神形不可。
性能形动而神静,意会而势灵。
练太极拳练的就是神、气、形三者,三者为太极拳之含金量。
“神者能轻灵,气者有刚柔,形者可纵横。
”登此门堂者,方许为初成。
所以学练老师的架子,这只是迈出第一步,如何走架运作,这里不妨作一些比喻。
我们要知道,一个裆是二个胯的组合,当我们在走架、推手时,两个胯的左旋右转,它的运作不完全相同,一个虚胯则另一个是实胯,一个是上提转则另一个是下落旋。
例如金刚的最后一个动作,在捣捶时它是前后上下的旋转,也是由裆胯的组合来完成。
所以两个胯并非是同一个方向运作的,整个裆胯的运作,以及配合技击的打法,千变万化,我们把它叫作变裆。
二、运裆练太极拳功夫主要的就是练“裆”。
太极拳的内功练习方法
![太极拳的内功练习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559893e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9.png)
太极拳的内功练习方法太极拳的内功练习方法太极拳内功常常给人感觉很神秘,那是因为有的老师太保守,没有传授;有的人则是没有内功,自己没有体会,却编出许多练法,有的多达数十种,真是误己误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太极拳的内功练习方法,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内功练习方法 1其实练习太极拳内功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秘,我总结出来的太极拳内功修炼方法只有三个步骤。
按照这个方法训练,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
这三个步骤是:第一步是“以身变手”,要求练习太极拳时“忘掉手,意想腰上手”;第二步是“以气变手”,要求练太极拳时“忘掉手,丹田气运手”;第三步是“以意变手”,要求练习太极拳时“忘掉手,意念指胯肘,劲源自上手”。
这三步功法,每个步骤练习一年,三年就能达到初步的内外相合、意气相合。
长期修炼,不仅锻炼了腰肾,本固气足,精神饱满,获得健体强身的功效,而且还能在体内产生一种能量。
这种物质我现在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暂时称它为能量流。
在推手时,意念一动,这种能量流就自然而然地灌注到手上,产生巨大的力量。
太极拳是运动的哲学,是人身心运动对太极哲学的体现。
宇宙之中,小到原子粒子,大到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其运动形式无不呈现太极之模式。
每每立于天地间,如行云流水运起太极拳时,恍兮惚兮,引宇宙混沌真气于胸中,运阴阳造化之机于丹田,感天地之悠悠,悟人生之融融,实在是一大快事呀!太极拳的功力进程分为三个境界:以身变手,以气变手,以意变手。
以身变手,就是把腰劲(丹田功)练到手上,浑身是手。
手上绝不能用力,稍一用力,即落旁门,因为太极拳是心意所至,气血灌输,久练不辍,内劲蓬生。
太极拳的行拳走架的原则是:根松催,中通顺,梢发透。
全身的虚灵之意向下松催,引根之反作用力上行,由脚到腰、脊、肩、肘、腕而行于手指,太极拳的意境就开始出来了。
太极拳的意境:拳势打圆,肢体松透,意念轻运,劲道通畅,神清气爽,其乐无穷。
太极拳的内功练习方法 2一、脚呼吸法,又称'踵提呼吸法',简称'踵息法'。
太极拳内功健身功效及要领
![太极拳内功健身功效及要领](https://img.taocdn.com/s3/m/e8e2e56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c.png)
太极拳内功健身功效及要领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谈起武术,人们便会联想到武侠电视剧中所说的内功心法,太极拳内功心法与其他武术不同。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内功健身功效及要领。
欢迎阅读!太极拳内功健身功效及要领太极拳主张用意念运动,要求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练习,做到心静体松的状态,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健身功效。
1.内功就是意气运动,不以形体手势演示动作,完全依赖意念运动演示。
是开发神意气潜能的高成次练法。
2.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促进人体机能增强,益寿延年。
人们常说的腹式呼吸,也就是太极拳内功,练太极拳内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新陈代谢,加快淋巴毒素的排出。
3.如何修炼。
1、必须坚持长期松、稳、慢、匀,盘拳走架,循序渐进修炼。
2、必须坚持明理练拳,悟七分,练三分,内外双修。
3、必须坚持心静、意专,用意不用力、以气运身。
务令顺遂修炼。
习练太极拳贵在坚持,长期坚持练太极拳能达到良好的健身功效,太极拳不仅能增强抵抗力,还能辅助治疗疾病。
4、必须坚持抓住丹田炼内功补充后天之气,滋养扶持先天之气,做到心肾相交刻苦修炼。
太极拳整劲内劲的修炼,内劲是太极拳技击的精髓。
没有内劲,太极拳就成了空架子、成了好看不好用的功夫、。
太极拳自古以来就是御外抗敌的拳法,它也和其他拳法一样有一定的练习步骤和程序,由简入繁,再由繁入简,法虽不同,但万法归宗。
练内功要有三心一,恒心,诚心,信心。
二,练内功具备三个条件,松,静,自然。
三,练内功三个基本要素,调形,调息,调心。
太极拳的内功是指以“调形”“调心”“调息”为主要形式修炼;调形,就是调身、调拳架,是练习太极拳中的核心。
调形与调息、调心是太极拳术中的核心要素,被称之为“三调”。
调心是调节人的意念,入静入定,最终实现以意领气、以意行功。
调息是运用意识调整呼吸。
习练太极拳内功,如果没有人指导或不得要领,那将在很长的时间内,是练不出东西来的。
但是我们只要抓住五大要领,很快就能切入,五个要领就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内功心法之秘要诀窍
太极拳内功心法之秘要诀窍
太极拳的内功心法很少有文字的记载,对于很多的言论,永远都无法表明太极拳内功的真正意思。
这些感觉和体验是内向性运用意识引起的内气催姿势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就是拳家们所说的内功心法。
现在,我们择其要地简述其中的部分内容。
太极拳内功心法之秘要诀窍一、周身一家
周身一家是传统太极拳家最为推崇的太极境界之一。
周身一家就是时刻保持周身的整体性,不顾此失彼。
任何动作都是有前就得有后,有左就得有右,不能光想到一个方面。
怎么样才能在练拳的时候,做到周身一家呢?其实,先人就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方法。
第一,身如钟鼎
要求不管坐着还是站着,都要意念像一口钟一样把整个身体都罩起采,这样周身的气也会整起来。
第二,内外相合
传统的养生法要求周身一动无不动,如何做到呢?
主要的方法就是有内三合和外三合。
内三合要求把神意气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外三合主要是用意念把肩和胯连上,把肘和膝连上,把手和脚连上。
当你的意念和百会穴相联通,你自然就会觉得自己的气息和内力变得不一样。
此外,内外相合的方法有3圈相摞等。
第三,千身备五弓
“一身备五弓”的五弓是:脊柱一张弓,上面弓梢是大椎到枕骨,下面弓梢是尾闾,弓背是脊中到阳关(这个弓背较长一点)。
上肢一张弓,肩到脊柱和手分别是弓梢,肘关节是弓背;下肢是张弓,胯骨到骶髂骨和脚分别是弓梢,膝关节是弓背。
每个弓梢都不是一点,而是展开的。
如何做到“一身备五弓”呢?关键是用五弓之意来代替躯体。
太极拳内功心法之秘要诀窍二、内外相合
随着功夫境界的提升,“外三合”和“内三合”有了基础,还必须做到内外相合。
如何做到内外相合呢?可以用意念造型的办法,假想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大圆气球,在球内有一个水平线和垂直线相互交叉的十字,十字交叉处在圆心,好比是自己的中心点。
练拳时要求的“四梢平”就是指十字横竖线的四个端要保持平衡。
找平的要领是:十字的横线标志着两肩相平,保证人体不致倾斜;十字的竖线垂直在百会穴与尾闾之间,从而就能体现出“虚领顶颈”和“尾闾松垂”的内涵。
胸椎前侧的十字线交叉点即是身体的中心点,这是练习太极拳必须注意的关键之处。
内外相合要求把身形和内劲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太极拳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但是,这种结合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只有通过认真钻研和刻苦磨练才有可能实现。
太极拳内功心法之秘要诀窍三、松散通空
有的老师讲松散“就像十三层塔层层叠叠”,有的老师比喻松散“像烟灰一样松散”,而汪永泉所传扬式太极拳老六路的秘法就是练“三道气圈”——这是直接练习松散通空的保密之法。
经常进行三道气圈的训练,逐渐就会“气遍周身不稍滞”,不光能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三道气圈,甚至能感到对方的三道气圈(这还只是初级的神明),揉手时可以运用这三道气圈。
比如,用自己的气圈或者自己的意念非常快地碰对方的肩圈或者胯圈,则对方会被弹到拙力所远不能及的距离等。
当然,我们现在练三道气圈主要还是为了养生。
如何进行三道气圈的训练呢?用“意念造型”的方法——用意念道出一个三道气圈的形象来——等练得有了基础,自然就会有感觉。
刚开始只能是想像(意识导引的意识圈),然后是气的因素强化,到最后自然而然形成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弥漫圈。
还看了:
1.太极慢练心法诀窍
2.太极内功心法修炼的四大方法
3.太极拳内功心法最基本的要求
4.杨式太极拳的内功心法和见解
5.松是太极拳内功心法最基本的要求
6.太极拳内功速成的方法
7.太极内功心法
8.太极拳的内功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