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我国的政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政府
(2010 全国卷1、江西卷、湖北卷)32. 温家宝总理在2010 年新春团拜会上提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人民的尊严”被首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表明①人民的尊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②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
③政府工作重心正逐步转移④政府要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32.D
【解析】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①观点错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府工作重心
是经济建设,③观点错误,②④正确且符合题目意思。
(2010 福建卷)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
增收。回答33-34 题。
33.为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各级政府切实履行职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以下体现我国政府履行这一职能的是
①2010 年修订的《选举法》变城乡居民的“同票不同权”为“同票同权”
②某省气象局利用自身的网络技术建立“农网”,为农民免费提供信息咨询
③2010 年我国政府加大对圈地不建、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④从2009年10月1日起,我国在320个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A.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4.在我国,抗虫棉的推广不仅使农民累计增收了760 亿元,而且节约了1亿公斤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
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这表明农业科技创新
A.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农业劳动对象
B.带来了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深化
C.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D •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34.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心意思:农业科技创新一方面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完善了农业
科技服务体系。A在题干没有体现,BC二项容易因题干教育培训等字眼误选,题干中的内容并未体现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理论创新
【考点定位】涉及考点有生产实践、理论创新。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和发展,考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科技的进步等长效
热点。
2010 江苏卷)13、2010 年1 月22 日,江苏省宣布自2 月1 日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其后,许多省份陆续提高了最
低工资标准。这表明了政府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 通过再次分配提高劳动者收入
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②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②② B②②C②③D②②
【解析】体现江苏特色。综合考查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学生解题时有一定难度。需要综合知识的运用、比较。本题采用排除比较容易。分开比较解答。题目设计有陷阱。
【答案】C
(2010 江苏卷)15 2010 年3 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住建部和科技部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相继在网上“晒账本” ,公布本部门预算。这表明,建立健全权利制约和监督机制主要依靠
A 民主和法制
B 检查和审计
C 提高公务员办事效率
D 简化政府办事程序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学生普遍能答对。背景材料引出问题。
【答案】A
(2010 山东卷)2010 年3 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正和谐。”回答17-18 题。
17.对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公民权益的保障更加完善
②社会利益的分配更加公平
③公民义务的履行更加全面
④政府权利的行使更加规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选C。本题选择关键在于抓住“更有尊严”,强调的是对人民的尊重,是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以及政府
为民服务即政府权利的行使更加规范,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
(2010 广东卷)28.2009 年颁行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要求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失职行为实施问责。这一举措表明
A.政府执政必须符合法律程序 B •我国已建立完整的行政监督体系
C.每个公民都有监督权和质询权 D .党政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是统一的
解析:A “政府执政”表述错误,排除;B错误,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排错,材料也无体现,排异;C正误相混,公民有监督权,但材料没涉及,人大代表才有质询权,故排除。D正确且符合题意。
(2010 安徽卷)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回答6—7 题。
6.我国政府制定《纲要》做到了
A.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B.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C.依法执政,行使国家立法权
D.保障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7.《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和无限性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分析:试题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过程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6 题从政治生活角度考查考生对“政府依法行政”这一知识的理解。《纲要》的制定过程是我国政府科学
民主决策的过程,A项正确。“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间接行使国家权力,故BCD 项错误,不选。
第7 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考查考生对“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知识的解读能力。《纲要》的制定过程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纲要》要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体现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
在的反映,故①④正确。②③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选。本题正确选项为C。
(2010四川卷)31.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意味着
①政府的一切行为都要对人民负责
②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