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高速绵阳至成都段扩容项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昆高速至段扩容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项目概况

为缓解G5京昆高速至段交通压力,提高国家高速公路大通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需要,加快省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步伐,推动“成、德、绵”协同创新战略进程,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XX—2030年)》,省交通运输厅目前正组织开展京昆高速公路至段扩容工程前期工作。

根据现有至高速公路沿线发展及规划情况,经充分研究论证,原路已不具备原路扩容建设条件,拟采用新建复线方式。新建复线起于市城镇附近,与拟建至苍溪至高速公路相交,经游仙区至三台县镇与绵遂高速公路相交,并对接南环线高速公路,之后利用既有南环线高速公路原路改扩建至涪城区关帝镇附近,之后路线在既有成绵高速公路东侧新建复线,经涪城区、中江县,在旌阳区新中镇附近上跨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后经旌阳区、广汉市、金堂县至青白江区上跨第二绕城高速公路,沿市规划预留廊道布线,经青白江铁路港、新都区至止点与绕城高速公路交叉,接市二环~三环城市干道。主线全长127.66公里,共设置互通立交19处,同步建设服务区等沿线设施。另设连接线37.42公里。

项目涉及市游仙区、三台县、涪城区,德阳市中江县、旌阳区、广汉市,市金堂县、青白江区、新都区。

1.1 建设方案环境比选

本项目拟定了多方案比选。

综合来看,原路扩容方案主要存在着“现状交通量大(服务水平三~五级),货车占比多,已错失最佳扩容时机(施工保通压力大),且建成时间早,位于经济最为活跃的成德绵地区,两侧建筑物密布,征地拆迁协调难度大,社会稳定风险性较高、地方政府不支持,报废新建大型十字形互通易造成负面影响、社会影响大”等问题,加宽改扩建方案不易实施、较难落地建设;即使采用原路拓宽,在未来成绵高速公路通道交通量高达20.7万pcu/d的情况下(需要16个车道以上方能满足通行能力需求),成绵之间也还需要新增一条通道(经测算,原路扩容8车道+新建复线4车道投资就已经高于本项目投资,如考虑到成德绵一体化的发展功能定位,在通道资源有限情况下,新建4车道技术

标准相对较低,应采用更高标准,则投资增加会更多),与交通运输部关于集约节约利用通道资源的“绿色公路”建设理念不相符合(即使要原路扩容,从建设时序上来说,为有利于保通组织方案的实施,在交通量支撑一个新通道方案建设的前提下,也应该是先实施复线方案)。因此,京昆高速公路至段现阶段扩容采用新通道新建复线方案方式更为合理。本项目推荐采用新建复线走廊方案C7+C1+L+C4+C+K线。

1.2 技术标准及工程数量

主线全长127.66公里。分段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起点城枢纽互通~枢纽互通新建段,采用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41.5米、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改造利用路段采用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41.0米、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关帝枢纽互通~经济区环线(三绕)新建段,采用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41.5米、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经济区环线(三绕)~成青枢纽互通止点新建段,采用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42.0米、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另设连接线37.42公里。共设置互通立交19处,同步建设服务区等沿线设施。

推荐方案(新增)占用土地20703.5亩,设置桥梁61837.26米/176座,其中特大桥45832.26米/5座,大桥10260米/31座,中小桥5745米/140座,桥梁占路线长度的48.5%;设置隧道6030米/8座,其中短隧道1533米/4座,中隧道1553米/2座,长隧道2944米/2座,隧道占路线长度的4.7%;互通式立体交叉19座(其中:枢纽6处),连接线长37.42公里。全线共设置服务区2处、停车区1处、各普通互通设置匝道收费站;起点、连接线分设主线收费站。

1.3 建设工期和投资估算

本项目计划2018年开工,2021年建成,工期3年,投资估算331.8亿元。

1.4 法律法规及规划相符性

1.4.1 产业政策相符性

根据中华人民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XX 年本)》(修正)(20XX年5月1日),本项目属“鼓励类二十四”中“国家高速公路网项目建设”,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1.4.2 路网规划相符性

本工程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首都放射线G5京昆高速公路和G93成渝地区环线的共用路段,也是省高速公路网中放射线“至至”的组成部分。路线走向与国家及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相符。项目设计阶段基本落实了国家公路网规划环评及其审查意见中相关要求。

1.4.3 项目涉及环境敏感区法律、法规相符性

拟建项目沿线涉及的环境敏感区主要有:省崴螺山省级森林公园、青白江工业区市级森林公园、金堂县北河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不涉及省生态红线围,不涉及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建设区域。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鈞。

2环境现状、影响及保护措施

2.1生态环境

2.1.1 生态现状

工程沿线以耕地和林地为主,为省经济发达的地区,沿线涉及的环境敏感区主要有省崴螺山省级森林公园、青白江工业区市级森林公园等。

2.1.2 主要的生态影响及保护措施

⑴植被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工程建设影响的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是评价区常见类型,工程建设不会导致评价区植物物种消失和植被种类发生改变。工程施工占地最大的植被类型是耕地,其次为林地。设计阶段应尽量减少对地表面积的侵占,将地表生物量损失量控制在最小的畴,工程建设完工后大部分临时占地的植被得以恢复,工程建设不会对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植被产生持久性的影响。

为减轻工程施工对评价区造成的不利影响,工程设计中应尽量减少施工影响面积,以便把施工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降至最低。施工完成后,应立即恢复施工区永久和临时占地被破坏了的植被。根据破坏地的地类,恢复为相应的耕地、林地和园地,在人工恢复时需重视各区域间生长的植物差异性。

⑵对陆生动物及重点保护动物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工程建设区域以农耕地和林地为主,且农耕地面积明显大于林地面积,不是保护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和活动区域。工程建设不会对评价区重点保护动物带来实质性影响。

施工期应加强对评价区现有植被的保护,严格限定施工围,避免造成大的水土流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