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精品人教版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灾害》【教案+课件】

归纳
自然灾害
主要分布区
形成原因
洪涝 干旱
秦岭淮河以南 华北地区
该地区降水集中、丰富。 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
台风
东南沿海
从低纬度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 至消失。
地处我国高原、山地与丘陵、平原的过
泥石流、滑 地势第二阶梯 , 渡地带,坡陡谷深,破碎松散的岩石遇上暴
坡
以西南地区最集中雨天气或冰雪大量融化,就会产生滑坡、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灾害》 【教案 +课件 】(PPT 优秀课 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灾害》 【教案 +课件 】(PPT 优秀课 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灾害》 【教案 +课件 】(PPT 优秀课 件)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也是世 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阅读材料 2010年我国的自然灾害
2010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3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 7 844人,紧急转移安置1 858.4 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3 742.6万公 顷,其中绝收面积486.3万公顷;倒塌房屋273.3万间,损坏房屋670.1 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 339.9亿元。综合判断,2010年是近20年来 仅次于2008年的第二个重灾年份,其中青海、甘肃、云南、四川、陕 西、吉林、新疆、江西、湖南、贵州等省(自治区)灾情较为严重。
我国建设一大批救灾 物资储备中心,以保证自 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 供应救灾物资。图为山东 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的工 作人员在整理救灾物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灾害》 【教案 +课件 】(PPT 优秀课 件)
地震的预防
2019统编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全章节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及答案)

【2019统编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全章节教案6.1《气象与水文灾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介绍有关自然灾害知识,本章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感触较多的,每年度会有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但学生对自然灾害的了解只限于现象,而对灾害的形成、危害和防治没有系统的了解。
高一学生已经掌握部分地理基础知识,有了较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此阶段正是学生求知欲旺盛、参与意识强的时期。
通过认识发生在身边的自然灾害,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兴趣。
在教材中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对概念进行说明,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自然灾害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对本节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能增强他们的生活和生存能力。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核心要点:1.洪涝灾害的定义、影响因素、分布地区、主要危害2.干旱灾害的定义、影响因素、分布地区、主要危害3.台风、寒潮灾害的定义、源地、影响地区、主要危害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灾害发生原因、危害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区域的图文材料,分析区域内自然灾害类型,分析成因、危害地理实践力:结合当地图文材料,了解当地自然灾害类型,发生时间,并分析成因、危害人地协调观:掌握涝、干旱、台风、寒潮灾害发生原因和规律,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
2.难点:洪涝、旱灾、台风灾害、寒潮灾害成因分析。
课前准备:多媒体自制教具教学过程:导入[导入新课]《管子·度地篇》中提到,故善為國者,必先除其五害。
水,一害也。
旱,一害也。
風霧雹霜,一害也。
厲(瘟疫),一害也。
蟲,一害也。
此謂五害。
五害之屬,水最為大。
可以看到五害中,气象灾害占了很大比例,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气象灾害》。
教师板书:气象灾害教师补充: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ppt课件

•
低着头,心情就放松了,但那种放松对学习一点好处也没有,之所以会放松,就是因为觉得即便是自己开小差,老师也不知道。如果你往前看,不时地和老师眼神交会一下,注意力必然会集中起来。和老师眼神交汇的那种紧张感会让你注意力集中,并充
实地听完整堂课。
•
3、课前预习
•
课前预习新课内容,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标记下来。预习后尝试做课后练习题,不要怕出错,因为老师还没有讲,出错也是正常的。
一、自然灾害 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自然异变为自然灾害的诱因,是自然灾害发生的首要 条件,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导致的一种结果,但并非唯 一结果,其相互联系与区别如下表:
属性
衡量标准
自然 只具有单一的自 变化程度或强度
异变 然属性
自然 既具有自然属性,人类社会和自然
灾害 又具有社会属性 资源的损失
难读到老师的表情。认真听讲不单纯是指听老师说的话,把握老师的表情和语调之类的小细节也是很有必要的。说话比平时更用力,或者表情严肃地强调的那个部分几乎百分之百地会出现在考试中。但是如果坐在后面,那种重要的提示就全都错过了。
•
与此相反,如果坐在前面,首先心情就很不同,自己比别人靠前的感觉让你听课时的态度变得更积极。与老师眼神交会的机会增多,感觉就好像是老师在做一对一个人辅导。
的自然异常变化
灾害的承受体,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 受灾体
自然资源
灾情 因灾导致人的生命、财产、资源损失的情况
图解自然灾害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灾害的判断方法 判断一种事件或现象是不是自然灾害,要同时具备两个条 件:①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②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 失、社会失稳或资源破坏。也就是说必须同时具备自然属性和 社会属性。如果缺少条件②,那只可能是一种自然异变或自然 现象;如果缺少条件①,那可能只是一种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ppt人教版

会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摧毁城镇、工厂和矿山; 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破坏地表覆盖物等 。
滑坡
(3)泥石流
1)概念
发生在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 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松软土壤的特 殊洪流。
2)特点及危害
特点:暴发突然、来势凶猛。 危害:给当地村镇、道路、建筑物和矿山 等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地震灾害、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洪涝灾害 海洋(水文)灾害 生物灾害
分类的其他依据:灾害特点、灾害管理、减灾系统
地震 泥石流 滑坡崩塌 地裂缝 地面沉降 火山喷发
因异常地质活动引起的
地震及地质灾害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1)地震灾害
1)形成
构造地震原理示意
地震是指地壳 中长期积累的能量 急剧释放出来,以 地震波的形式传播, 引起地面震动。
南方雨季
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总结
夏
季
风
东部地区
的
雨带推移
进
退
华北、东北
7、8 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
9
6月
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10月
北方 雨季
开始迟 结束早 雨季短
南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雨季
开始早 结束迟 雨季长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3)泥石流发生的基本条件
①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利于水流汇集。
②有大量泥沙、石块和松软土壤。
③多暴雨或冰雪融水,多发生于山区雨季降雨 高峰期或连续降雨之后。
1. 陡峭的沟谷 2. 大量松散的堆积物 3. 充足的水源 4. 植被差
世界泥石流多发地分布示意
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精品课件

新课学习
(三)防灾减灾
1.防灾
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
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
修建了大量的防灾工程
热带风暴 卫星云图
防
护 林
新课学习
2.救灾
建设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以保证自然灾害发
生时,能够及时供应救灾物资。
山东省救灾物
资储备中心的 工作人员在整 理救灾物资
新课学习
自然灾害发生时,及时调动救灾人员,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
情景导入
资料:2012年5月10日,甘肃省岷县发生特大冰雹山洪泥石 流灾害,灾害造成47人死亡、12人失踪、132人受伤入院治 疗,35.8万人受灾。 你知道我国经常发生的灾害有哪些吗? 它们都会造成什么危害?
如何去预防和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
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
A.旱灾 B.水灾 C.台风 D.泥石流 3.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下列工程对于长 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起重要作用的是( C )
A.疏浚航道 B.发展灌溉
C.防洪 D.沿岸绿化
课堂练习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山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B. 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的不稳定 C.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干旱的多发区 D. 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新课学习
主要分布在东
分 布
南沿海地区 思考:
?
降雨量大; 河流汛期长;
多台风;
多平原,地势低
平,排水不畅。
新课学习
温馨提示
干旱和洪涝是影响我国的最主要 的气象灾害。它们发生范围广,
持续时间长,造成的损失巨大。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 章末整合提升6 第6章 自然灾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5.对该预警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运用GPS采集雨量信息
②利用BDS(北斗系统)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
③运用RS模拟滑坡动态过程
④利用GIS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D ) (B )
[解析] 第4题,滑坡是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 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属于地质灾害。 第5题,GPS主要应用于定位、导航,雨量信息采集与之无关;BDS作 为定位导航系统可监测滑坡体位移数据;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 支持下,对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 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模拟滑坡动态过程需要GIS。
第(2)题,本题要求回答的是泥石流防御的工程措施。山区公路多沿等高 线修建,泥石流顺坡流下会导致道路冲毁,防御措施可构筑护坡工程, 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 害。修建排导工程,建设排流、导流设施,以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 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修建拦水坝等 拦挡工程,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 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 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
(1)图中甲、乙、丙、丁是四艘轮船的逃生路 线,比较合理的是哪条路线,请说明理由。
(2) 台 风 普 遍 带 来 暴 雨 和 大 风 。 但 是 在 不 同 地 区,还会形成其他自然灾害,请举例说明。
(3)试分析广东、福建等地多台风的原因,并列 举两项预防台风的措施。
[解析] 第(1)题,台风的危害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组成,台 风的危害性极大。台风逃生应远离台风的控制区域,远离台风中心位 置,不能和台风的移动方向一致。图中台风移动的方向为自东南向西北 移动,丙沿着台风移动的方向,甲、丁向着风力最大的台风中心符近方 向,都极具危险;乙路线远离台风中心,比较合理。第(2)题,注意不同 灾害发生的关联性和具体条件。台风带来的灾害在沿海地区形成风暴 潮,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峻和暴雨的冲刷力强容易形成泥石流和滑坡,在 地势低洼处容易积水易形成内涝(涝灾)。第(3)题,广东、福建多台风的 原因,从广东和福建的位置进行分析。加强监测预报、及时远离台风区 可减轻台风灾害的损失。
[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素材第六章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素材第六章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60a13d40b4c2e3f572763fd.png)
[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素材第六章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概念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分布(1)气候因素: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地形因素: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3)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以及广大山区。
5.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1)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即水系特征(水系形状、流域面积等)、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方面考虑。
(以长江流域为例) 二、干旱灾害1.干旱与干旱灾害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旱灾频发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以非洲最严重。
3.旱灾的危害(1)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产;(2)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4)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4.我国旱灾的成因及分布(1)成因: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2)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尤以华北地区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5.我国旱灾的类型及成因三、台风灾害1.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结构由内至外可分为: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
3.危害(1)狂风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2)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人教版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人教版下面就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人教版(共含17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自然灾害》的教学设计《自然灾害》的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知道自己家乡常见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危害,了解我国曾经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
2.学会用调查访问等方法搜集资料,学会归纳整理资料。
活动准备:1.搜集有关自然灾害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并进行分类。
2.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家乡曾经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及其带来的损失,并写好调查笔记。
活动过程:一、课前初探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媒介,了解我国自然灾害情况,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
为学习《可怕的自然灾害》做好充分准备。
二、课中探究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我国自然灾害的课件:从年初的雪灾,到四川汶川地震。
请学生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由于这两次灾害发生的时间离同学们较近,所以学生的感受比较强烈,发言也比较积极)师:是啊,多么可怕的自然灾害。
灾害一旦发生,人类的家园可能在瞬间被毁灭,生命可能被无情地夺走……(板书课题)(2)展示图片,认识灾害师:课前大家搜集了表现各类自然灾害的图片,并做成了剪报或者手抄报,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个“灾害图片展”。
学生展示图片,作简单的介绍(可以结合具体的背景事件)。
(3)设计图标,了解灾害师: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可怕的自然灾害,不同的灾害有不同的特征,下面我们仿照教科书第71页的图例给这些灾害画画像吧!教师示范图例。
教师画一幅太阳照射着大地,大地都干裂了的图,并告诉学生这表示“干旱”。
教师给图编一首顺口溜:太阳高高挂,滴雨也不下,大地快冒火,渴坏了庄稼。
学生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交流,展示(可以先说说顺口溜或谜语,让其余同学猜一猜)。
2.感悟深化,提升认识(1)小小主播,讲述灾害教师:课前很多同学不仅搜集了自然灾害的图片,还了解了许多发生过的自然灾害,下面就进入我们的“新闻会客厅”,由小主播们播报新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灾害》

抢险救灾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我国政府能及时调 动救灾人员,从而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图 为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在废墟上搜救。
我国建设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 以保证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供应 救灾物资。图为山东省救灾物资储备中 心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救灾物资。
拓展提升
气象灾害
洪涝
思考:我国哪里洪涝最频繁? 东南沿海地区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都可 能形成洪涝。
洪涝的危害
气象灾害
寒潮
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 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
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 初春时节。我国气象部门规定:若 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 到10 ℃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 5 ℃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 一次寒潮过程。可见,并不是每一 次冷空气南下都称为寒潮。
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 技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 报台风、寒潮等灾害。
灾害工程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 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 北、华北和东北)建设 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 程。东起黑龙江省的宾 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 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 560—1460公里,总面 积406.9万平方公里, 占中国国土面积的 42.4%。
常见的自然灾害
一场突如起来的冰雹, 把田地里很多西瓜砸烂了。
化工厂废水泄漏,水田被污染, 有刺鼻的臭味。
游客在林区吸烟,乱扔烟头,引发火灾。 广告牌被大风刮落,砸到楼下的汽车。
一、自然灾害分类: 气象灾害
干旱
洪涝
寒潮
台风
气象灾害
干旱
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 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说课稿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主要介绍了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灾害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图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相对较浅,对其成因和预防措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灾害的知识,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成因;学会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预防和减轻灾害的影响。
2.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讲解: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预防和减轻灾害的影响。
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灾害的知识。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案例,分析案例中的自然灾害成因和预防措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轻措施,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5.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PPT

1.自然灾害两大条件
自然环境发生异常变化 对人类造成破坏性影响
自然环境 异常变化
长时间降水异常 偏少甚至无降水
蝗虫爆发性繁殖
自然属性
对人类有 不利影响
农作物减产 人畜饮水困难
农业严重受损
人文属性
活动
以下项目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为什么?
冰雹砸烂了田地里的西瓜
化工厂废水泄露,污染水田
乱扔烟头,引发森林火灾
个人避灾
地震避灾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 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 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流避灾
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 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 坡上跑。
A B
400m
300m
C
200m
发生泥石流,A、B、C哪个是正确逃生方向?
梳理归纳
害自 然 灾
②原因 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③表现 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发生各种灾害。
同一地区,连续发生各种灾害。
次生灾害 ——自然灾害连续发生的原因之一
思考:台风、洪水会引发什么地质灾害?
滑坡 台风 暴 雨
泥石流
洪水
崩塌
泥石流
读图思考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56页图2.48: 概括我国各种气象灾害分别主要分布 在哪里,分析为什么。 阅读课文57页图2.49: 概括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哪 些地区,分析为什么。
我结国合处在板环块太构平洋造地说震,带和解地释中为海—什喜么马我拉雅国地多震发带交地界震处?。
2.我国自然灾害分布规律
自然灾害 主要分布区
形成原因
干旱
洪涝 台风 寒潮 滑坡、 泥石流
西北、华北地区
降水较少,尤其是春季;人口稠 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第六章自然灾害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

自然界的异常变化 对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自然灾害
洪涝灾害
干旱灾害 气象灾害 台风灾害
寒潮灾害
地质灾害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一、洪涝灾害
1.概念: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 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危害: 直接影响 ①破坏基础设施(交通、管道、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②冲毁农田、聚落,造成城市内涝 ③人员伤亡 间接影响 ①生态问题: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 ②瘟疫、疾病多发,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 3.分布: 世界:亚热带及温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沿河、 沿海地势低洼地带 中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及广大山区
2017台风“天鸽” 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四、寒潮
1.定义: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 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及以下, 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影响 不利:①大风、雨雪、剧烈降温使农作物和畜牧业损失
②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等 有利:寒潮带来的雨雪缓解旱情、低温减轻病虫害 3.在中国的分布 空间分布: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可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时间分布:冬半年(深秋到初春)
图为美国伊利诺伊州Edwardsville一亚 马逊仓库及周边遭遇龙卷风前后卫星对 比图,上图为2021年9月24日所拍,下
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NSS)
1、概念: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 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NSS
2、组成: 空间部分——卫星星座(24颗) 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部分——信号接收机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社会阶段 中 较强
中 中等 中
后工业化阶段 高 较弱
大 多样化 高
整合教材: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历史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自然条件比较 自然资源 好,自然资源 对产业布 相对丰富的地 局的影响 区农业文明才
得以发展
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 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 影响。矿产资源的储存 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 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布 局的重要因素
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 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西藏 南部一线以西、以北地区
能量集中、巨大,地区适应性强; 运转费用低,收益大;但投资大、
我国已建成的核电站有秦山和大亚
通解教材:资源问题产生原因
通解教材: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 ①“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
不同自然带内热量、水分差异及生 物资源变化 金、银、铜、铁等内生矿多在岩浆 岩地区,煤、石油等外生矿多在沉 积岩地区 河流既有发电、灌溉功能,又有航 运、旅游的用途
所有自然资源
整合教材:不同时期能源结构的变化
时期
主要能源
前煤炭时期(木柴 时代)
木柴(居首位)、水力
煤炭地位 开发利用程度很低
煤炭时期(煤炭时 代)
6、7月份 B江淮地区 C华北、D东北地 区
7、8月份 西南地区
8、9月份 A东南沿海
准静止锋影响,锋面雨带徘徊, 形成梅雨 锋面雨带移来并控制本地,出 现盛夏暴雨 受西南季风影响,暴雨时有发 生 热带气旋和台风影响,多狂风 暴雨
整合教材:夏季风的强弱与降水
整合教材:我国洪水形成的主要因素
因素
影响
举 例
地 水 的 域 河 都 文势源黄、谷出明平丰河两地现坦沛流河、了、、域流尼辉气土、域罗煌候壤长、河的温肥江印谷古暖沃流度地代、以营市枝城个工资大为,花市旧业源庆代以为,为城富、表鞍代以代市集克的山表金表,的拉石、的昌的都地玛油本钢、有靠区依工溪 铁铜色近、业、工陵金矿东城攀业、属产
后工业化阶段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 用下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 上升,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 的依赖性逐渐减小,自然资 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 影响日趋弱化
矿产资源
整合教材:自然资源的属性
属性
含义
举例
有限 性
相对人 类需求 不足
绝对数量将随人类的开发利用不断 减少
各种矿产资源
资源的再生、更新、循环总有一定 生物、土地、水、气候资
周期
源
整体性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 热带雨林地区由于水热资
机的整体,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突 源充足,因此动植物资源
出
丰富
整合教材:我国洪水多发的原因
因素
影响
人为 原因
破坏植被
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 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
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
整合教材:防御洪水的措施
类型 具体措施
生物措 施
中上游植树造林
工程措 施
①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②修筑堤坝,防止洪水 漫溢;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④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 水水位
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新 兴电子工业主要分布在高等 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
整合教材:自然灾害的判定
整合教材:自然灾害的分类
分类 地质地貌
种类
备注
地震、火山喷发、滑坡、 在各种地质灾害中,地震造成的生命和
泥石流
财产损失最为严重
气象灾害 生物灾害 海洋灾害
洪涝、干旱、暴雨、寒潮、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干旱造成的受灾面
煤炭
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建立了 煤炭工业和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
后煤炭时期(石油 时代)
石油和天然气
煤炭优势地位逐渐被取代
整合教材: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整合教材: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资源的依赖程 度
强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范围与规模
小
利用方式 利用率
单一 低
图解教材:自然资源的分类
图解教材:自然资源利用程度
图解教材: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图解教材:世界各大洲主要灾害分布图
图解教材: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整合教材:自然资源的分类
按自我再生性质
按自然属性
关系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 源、生物资源
是相对的,当对可再生资源 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可 能转化为非可再生资源
非工程 措施
①增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②严格控制乱砍滥伐,减少水土流失;③建 立统一的防灾减灾管理系统;④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⑤加 强灾前水利建设与减灾科研投入,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和抗灾等
通解教材:中国主要的能源资源
能源 煤炭 石油 水能 太阳能 核能
主要特点
分布
非可再生能源;分布广、储量大, 开发和利用难度不大,发热量和燃 烧效率不高,输送和使用方便,灰 渣、粉尘多,易污染环境
流域 状况 自 然 原 因
水系 状况
降水强度
地面坡度 土壤含水率 植被覆盖率 支流多少 河道曲直 河谷坡度 入海口宽窄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水量大,水位高
地面坡度大 土壤含水率大 植被覆盖率低 支流多,特别是扇形水系 河道弯曲 纵向坡度小 入海口狭窄
汇水速度加快, 利于洪水形成
排水速度减慢, 容易形成洪水
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以山西、内 蒙古、陕西、河南等省区分布较丰 富
非可再生能源;发热量高,开采、
运输、使用方便,属于高质量的能 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
源;会产生污染
可再生能源;不污染环境,为清洁 能源
主要分布在西南、中南(长江三峡 、珠江中上游)和西北黄河上游地
区
能源比较分散;投资大、效率低、 占地广、储能难,但利用前景广阔
台风
积最大
虫灾、鼠灾 海啸、风暴潮
整合教材:自然灾害的危害
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 各种间接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主要 影响因素:灾害强度、经济水平和人口密度等。
整合教材:我国洪涝灾害与夏季风的关系
时间
强降水集中地区 原因
示意图
4、5月份 A华南一带
夏季风开始盛行,锋面雨带控 制本区,多暴雨天气
整合教材:自然资源的属性
属性 含义
举例
空 数量或质量上的地域差异
间
地分
域 布 可再生资源分布具有地域分异规律
性不
均 衡
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域规 律
多用 性
社会 性
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 途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源加工 成有价值的物质财富
北方平原多、热量少、水分少;南 方山地多、热量多、水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