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史——那些曾经的曲折与辉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理工大学史——那些曾经的曲折与辉煌
一、学校发展沿革
山东工程学院创办于1956年,当时校址在山东济南东郊桑园,也就是今天山东轻工业学院所在地。

1956年6月21日,省农业厅发布农教(56)第1377号文件,决定成立“山东省济南农业机械化学校”,学校印章自7月1日起启用。

1956年9月1日,学校首届中专学生举行开学典礼,241名学生成为学校的开山弟子。

从建校到改革开放前的20年时间,学校经历了“两下三上四次搬迁”,走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1958年4月,遵照省农业厅的指示,学校迁往德州,更名为山东省德州农业机械化学校。

这是学校历史上的第一次搬迁。

同年8月25日,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学校升格为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成为当时山东省13所本科院校之一。

1959年7月,在全省高等学校调整中,学校又降格为专科学校。

1962年6月,省高教会议确定,山东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从1962年暑假起停办专科,保留中专。

这一决定,引起了师生员工思想上的混乱。

面对当时的局面,校党委一方面对师生员工加强教育,正确对待上级决定,一方面向上级建议:撤销专科、中专,改为本科,学制4年,规模400人,设农业机械化1个专业。

这份建议于1962年7月12日上报省农业厅和省教育厅。

8月4日,经国家农业部批准,山东省人委以急件形式发出《学校调整方案》,决定将山东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升格为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

并将山东农学院和莱阳农学院的农业机械化本科专业,合并到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学校再次升格为本科学院。

8月13日,学校向省农业厅和教育厅提出迁校到淄博市张店区的报告。

10月29日,省人委批复,同意学院由德州市迁往淄博市。

随后开始了学校第二次搬迁工作。

自1963年元旦起正式在淄博市张店新校址办公。

1963年初到1966年“文革”前,学校在淄博经历了稳步发展的短暂时期。

“文革”期间,学校蒙受了巨大损失。

1970年,山东省进行了建设莱芜钢铁厂、山东拖拉机制造厂等十大重点工程会战项目。

为集中人力物力打歼灭战,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实习工厂与兖州农机学校实习工厂合并,成立山东拖拉机制造厂发动机分厂;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将校址迁到兖州,与兖州农机学校合并,更名为山东拖拉机厂农业机械化学校,参加“山拖”会战,学校又进行了第三次搬迁,并降格为厂办中专。

在此期间,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为恢复农机学院做了大量工作。

学校搬迁兖州后,原校舍已被淄博市大小14个单位及100多户职工家属占用。

1972年8月,学校向省委和省机械工业局写了报告,要求收回学校淄博市张店原校舍。

1974年3月,省委、省革委同意恢复山东农机学院,并上报国务院审批。

1975年8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正式恢复。

10月,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学院性质为省属大学,面向全省招生,迁回淄博原校址。

学校又开始了办学历史上的第四次搬迁。

1975年12月底,迁校工作基本结束。

校史中这样写道:“大型农机具包了3节火车车皮,包括教职工的私有财产在内的所有物资用汽车装运,共装运了196车次。

实习工厂的人员、设备全部划归山拖。

总算起来,共留弃在兖州49节车皮的财产。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学校发展也获得决定性的转机。

当年,学校招收本科生334名,设有农机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工艺、拖拉机设计与制造、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和拖拉机汽车修理6个专业。

1982年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成为全国首批授予学士学位的高校。

之后,学校逐年增设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在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和校园基本建设等方面得到了较快发展。

1990年9月,省政府决定,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改为省教委主管,不再隶属省农机公
司。

11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山东工程学院。

随后,学校提出了“推倒学院四堵墙、迎来社会八面风”的开放式办学思想和“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三上目标。

1998年9月18日,党委书记张复信在庆祝成为硕士授权单位大会上宣布:学校以姚福生院士出任院长、办学规模突破5000大关,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为标志,“三上目标”已阶段性实现。

至2001年,山东工程学院设有17个二级学院、6个系和1个教学部,25个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拥有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研究所,在校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8068人,成人教育在校生2778人。

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实力的普通本科院校。

淄博学院是1998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淄博师范专科学校、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分院、淄博市职工大学、淄博广播电视大学四所高校基础上合并组建的综合性本科学校。

至2001年,淄博学院设有5个二级学院,14个系,19个本科专业,27个专科专业,15个高职专业;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8个研究所;全日制在校生10181人,成人教育在校生3748人。

淄博师范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周村师范学校。

1978年开始大专招生,1984年被正式批准为淄博师范专科学校,淄博教育学院与之合署办学。

至1998年,学校设有10个系、14个专业。

山东建材工业学院分院是1987年3月学院本部搬迁济南后,在原博山校址建立的。

至1998年,分院设有5个系、1个教学部,4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6个中专专业。

淄博市职工大学是一所成人高校。

1980年淄博市总工会决定筹建职工业余大学,1985年更名为淄博市职工大学。

淄博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于1979年1月,招收电大普通专科、成人专科学生。

二、历届毕业生风采
李殿魁,1960级农业机械化专业,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东营市原市委书记,黄河研究会高级技术顾问。

从调东营工作至今,潜心研究黄河治理,亲自领导治理河口,把约束论和能量平衡原理引进治黄,提出了“三约束”理论,发表了数篇专论,为长期稳定黄河现行流路,根治黄河水患,指出了正确方向和具体的工程方案。

付桂云,1960级农业机械化专业,东营市外经委主任兼市委候补委员、市政协常委、东营校友会会长,学校校友会理事长。

李昌富,1965级农业机械化专业,1995年9月到国家开发银行工作,历任国家开发银行电力信贷局局长、能源水利评审局局长,1998年8月至今任国家开发银行党委委员、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翟乃社,1976级汽车拖拉机修理专业,上海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员,中国影协上海分会会员,上海青年演员联谊会会员。

在多部电影、电视剧、话剧中扮演主要和重要角色,如《夜半歌声》(重拍、饰宋丹萍)、《水浒传》(饰杨志)、《霍桑探案》(饰霍桑)、《屠城血证》(饰展涛)、《太阳帝国》(饰杨司机)、《T省的84、85年》(饰利煌)、《大渡河》(饰陈营和)、《密探》(饰潘非)、《缉私队长》(饰郑华)、《神探十案》(饰张祥)、《第三个女人》(饰王少男)、《有朋自远方来》(饰港客)、《幸福交响曲》(饰海生)、《兰色的路》(饰欧阳磊)等。

《屠城血证》和《T省的84、85年》获广播电视部1986—1987年优秀影片奖,个人荣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第二届学会奖。

李基恒,1976级拖拉机设计与制造专业,研究员,高级经济师,现任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泰山学院兼职教授。

付健,1977级农机设计制造专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

徐同文,1977级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临沂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袁俊平,1977农业机械化,滨州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毕宪顺,1978农业机械化,山东工商学院党委书记。

王金玉,1977级汽车设计与制造,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姚强,1977级农业电气化,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梁言顺:1979级农业机械化专业,1997年获中央党校经济学博士学位。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主任,低代价经济增长理论的创立者,因在理论研究上的突出贡献而被评为2004年中国时代十大新闻人物。

他的《低代价经济增长理论》一书在国内外学界和舆论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被推荐为中共省部级官员“科学发展观”培训班的学员参考用书。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信息不对称”理论创立者迈克尔·思朋斯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填补了现代经济学增长理论的“代价”空缺。

陈先运,1979级汽车设计与制造,章丘市委书记。

杜昌文,1980级工业企业管理,山东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赵正平,1980级工业企业管理济南市委副书记。

张宏森,1981级中文,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创作出版长篇小说《阳光与蛇》、《狂鸟》、《车间主任》、《大法官》等六部著作;创作电视剧文学剧本《西部警察》等百余部集。

《车间主任》、《大法官》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作品曾八次获得全国“飞天奖”、“金鹰奖”。

焦波,1983级中文教师进修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艺术总监、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执委。

近百次获得国际、国家级、省级摄影比赛奖、新闻奖。

1998年8月,组照《俺爹俺娘》获首届国际民俗摄影比赛最高奖——“人类贡献奖”;1998年12月1日摄影展《俺爹俺娘》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媒体评论:“感动京城,轰动全国”,“是近年来惟一让人落泪的影展”,已在10多个省市、1000多所高校巡回展出,观众达百万人次,被称为“一百年都不过时的思想教育教材”。

孔祥君,1984级工业企业管理,哈尔滨海关关长。

薛泰安,1987级农业电气化,山东奥柯玛集团副总裁。

三、影响深远的几件大事
(一)更名改制
“改制”:山东省农机局——山东省教育委员会;
更名: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山东工程学院。

到1990年,学院实力不再是单一的为农业机械化服务的学校,学院的名称和归属体制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科专业的发展口径,制约了学院发展,更名改制,势在必行。

但当时正值治理整顿期间,国家对高校一律不升格,也不改名。

面对横亘眼前的难关,校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辗转颠簸,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终于在1990年岁末取得更名改制的胜利。

事隔5年后,党委书记张复信感慨地撰写了一篇纪念文章——《柳暗花明》:“1990年12月26日,我院隆重召开了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更名为山东工程学院庆祝大会。

宋法棠、丁方明、王怀远、崔惟琳等省市领导在锣鼓和鞭炮声中,在校门口挂上了以毛泽东笔迹镌刻的崭新的山东工程学院校牌,此时校园内一片欢腾。

从此我院揭开了发展史上新的篇章,步入了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二)实施“一号工程”
1990年前,由于发展环境等种种原因,学院的师资状况、管理水平、学科结构、办学规模等有许多难如人意之处。

从师资而言,1990年仅有教授1人,副教授29人,硕士37人,没有博士以上的高学历人才。

国家教委以教师职称比例不合理、高职人员少为由,曾经对学校示以“黄牌”警告。

针对学院的实际情况,1992年初,院党委提出了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号工程”,以优惠条件,在全国招引人才。

1993年,张
建博士决定从名校西安交通大学举家迁居山东工程学院,成为学院引进的第一位博士。

1995年,学院又将留英博士、民营企业科汇公司经理徐丙垠在“不离公司”的前提下,破格聘为学院电气工程系教授,成为跨校园内外的“两栖教授”。

1995年底,学校又把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后出站的饶明忠引进学校,担任院长助理、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成为学院第一个博士后。

最让全院师生引以自豪的是中国工程院姚福生院士被聘为学院院长。

1998年2月23日,山东省政府发文聘任姚福生院士为学院院长。

姚福生院长一上任,就提出了“高质量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办学思想,指导了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组建了由32名正副教授和19名博士担纲,62名科研人名参与,下设生物质利用、燃料电池、技术基础、工厂化农业、模具、虚拟现实、电气测控七大技术研究中心的工程技术研究院,向世界先进科技水平进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三)四十周年校庆
1996年10月5日,庆祝校庆40周年大会在学校体育场隆重举行。

全院师生、校友代表以及省内外来宾近7000人参加了庆祝大会。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山东省委书记赵志浩等省领导、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等为校庆题词,国家教委等领导机关、清华大学等兄弟院校发来贺信、贺电,数千校友欢聚一堂,喜庆母校40华诞。

校庆留给我们最深刻的记忆,就是突然而降的大雨。

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山东理工大学史》中这样写道:“上午9点30分,突降大雨,但操场上依旧秩序井然、气氛热烈。


(四)合并组建山东理工大学
2001年3月21日,省政府研究决定,由山东工程学院和淄博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大学。

3月29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两校合并组建新大学动员大会,会上成立了两校合并联席会议,下设两校合并筹备小组。

组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山东工程学院院长姚福生担任,副组长由原淄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范跃进担任。

当天下午,筹备小组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组长姚福生提议,合并后的新大学名字为“山东理工大学”。

2002年1月9日,两合并组建山东理工大学顺利通过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审议,3月21日,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山东理工大学。

4月25日,山东理工大学领导班子正式成立,范跃进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姚福生任校长。

5月30日,山东理工大学成立庆祝大会隆重举行,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山东省委副书记王修智为学校揭牌。

(五)50周年校庆
2005年11月15日下午,我校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第二次全委会议在鸿远楼九楼会议室召开,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关于确定山东理工大学建校起始时间和校庆日的决议》。

根据各代表团讨论的情况,依据山东理工大学发展的历史和合并建校的实际,会议确定将山东理工大学建校起始时间定为1956年,山东理工大学校庆日定为每年5月26日。

2006年5月26日,学校隆重举行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来自国内外兄弟院校的领导、国际友人以及市直有关部门、各区县党委政府、各新闻媒体、大企业等单位的领导、来宾和学校历任老领导代表、校友代表等共2000余人,在校学生20000人,汇聚在学校第二体育场,共同庆祝山东理工大学建校50周年。

现在回首50周年校庆,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可能一是庆典大会上校友梁言顺的发言,一句“对母校的任何敬意,都是对我的最高奖赏。

”赢得了全场上下经久不息的掌声,就像有位同学在他的博客中所说的:“完完全全是涌自心底的真挚话语,就像一个孩子在向自己的母亲倾诉感恩之情,虽是只言片语却最容易触动每一个在校学生的心坎——该怎样去面对自己的母校,该怎样去爱自己的大学,校友们的言行举止就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二是风雨中的文艺演出,5月26日晚,庆祝我校建校5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在第二体育场隆重举
行。

全校师生冒雨用真情和歌声表达了对学校的祝福。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校长姚福生致词,他说,广大校友和师生员工冒着大雨观看晚会,热情高涨,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理工大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相信在这种精神鼓舞下,我们的学校一定能够早日实现省内一流、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

雨越下越大,现场观众的热情却更加高涨。

在主持人的带动下,同学们齐声高呼:“山东理工大学,生日快乐!”这种发自内心的祝福把晚会推向新的高潮。

四、校史带给我们的思考与感悟
今天,学校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天地,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经为学校发展付出心血、做出贡献的所有人。

(一)事物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要清醒分析形势,正视困难挫折
(二)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
——要树立坚定信念,始终勇往直前
(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要丰厚基础知识,力求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