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图文全解(含故事典故)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贤明的妻子
•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婴有位车夫,有一次车夫
回家后,妻子表示坚决要离开他。车夫很吃惊,忙问
为什么。妻子说:“你看晏婴虽然身为相国,名扬天 下,可是今天我见到晏婴坐在车上,样子安然,态度
谦恭。再看你相貌堂堂的男子Baidu Nhomakorabea,只是一个车夫,却
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这是不知进退。相国都那 么谦恭,你又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难道只是因为给
孔融让梨—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 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 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 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 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 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 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 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 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 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 “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陆绩六岁作客,怀橘二枚献母
• 在我国东汉时,有一位年纪才六岁的小孩,名字叫陆 绩。有一次,在九江遇见当时的守袁术,袁太守认为 他的相貌不凡,就拿出橘子请陆绩吃。陆绩就多拿两 粒藏在衣服里,等到要告辞回家的时候,橘子突然掉 出来。袁太守以为是陆绩贪心,就问他原因。陆绩回 答说:"橘子是我母亲吃,并非自已贪心,还请太守 原谅!"袁太守觉得这孩子太难能可贵了,肯定这孩 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同学们!陆绩时时想着母亲, 希望母亲和他一起分享甜美的橘子,这般孝心,多令 人感动!我们对父母亲不仅不私藏东西,更要能体贴 亲心啊!
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
•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 者七篇止——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 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 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 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 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 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 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 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 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 大师。
相国驾车吗?”听完妻子的批评,车夫很惭愧,从此
变得谦虚了。
圯yí 桥 进 履
• 张良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年轻时非常尊重长辈。在辅佐刘邦之前,有一天,他正在下 邳(今江苏睢宁北)的圯桥边散步,旁边有一个老者坐在桥边,这位老者就是著名的 学者黄石公。他故意把鞋丢到桥底下,看着张良说:“年轻人,你去帮我把鞋捡起 来!”张良看到这个老人故意把鞋丢下去,非常气愤,真想揍他一顿。后来又一想他 是长辈,气就消了,到桥底下把鞋子捡起来。捡上来之后,老者又说:“帮我把鞋穿 上吧!”张良见此情景,心中暗暗惊奇,知道其中必有缘故。他恭恭敬敬地长跪在地 上为老人穿上鞋。老人穿上鞋,哈哈一笑,扬长而去。张良很惊异地目送老者离去。 没想到老者走不远又回来跟张良说:“孺子可教也!五日后天明桥上见。”张良按时 来见老者,想不到老者已经在桥上了,老者见到他来迟了,不高兴地说:“五天后再 来吧!”又过五天,张良鸡鸣即起去见老者,没有想到老者又已经在桥上了,老者又 很生气地说:“怎么可以比我还晚到呢?”对张良又说:“五日后再来吧!”第三次 张良半夜就起来,赶快到桥上等候老者,不一会老者就来了,从袖子里取出一本书, 对张良说:“读了这本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年之后,你辅佐的主人将来可以称 王天下。”说罢转身离去,张良从此再没有见过这位老人。 张良回到家中已是清晨,把老人送的这本书拿出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 得到此兵法后,夜以继日潜心研究了十年之久,掌握了许多设计用兵的韬略,可是在 当时没有人赏识他,后来遇到了刘邦,刘邦屡屡接受张良的建议,所以屡建战功,张 良也因此获得刘邦的肯定和器重。果然十年之后刘邦建立汉朝,封张良为留侯,但是 张良抛弃了功名利禄,归隐学道。 张良当初遇到老人时,如果不能忍耐、谦虚、卑下受教,黄石公就不会把兵书给他, 张良也就不会有那样的成就并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
婴很了不起,对他肃然起敬,并马上向他致歉。
晏婴使楚(行高者……非貌高)
•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但长相很普通。一次,齐王
派他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婴来了,想羞辱他,于是就在
城墙下开了一个又低又小的门。晏婴知道这是楚国人故意 羞辱他,就说:“我是前来访问的,这是狗洞,不是国门, 如果我访问的是狗国,我就从这个门进去。”楚国人一听, 马上打开城门让晏婴进去了。晏婴见到楚王,楚王故意问 他:“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了。”晏婴回答说: “我国派人出访有一个规矩,上等国家派上等的人物,我 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国来了。”楚王听后,觉得晏
苦心劝父
• 从前,有个叫孙元觉的少年,小时候就十分懂事,可他 的父亲对祖父却非常不孝敬。有一天,父亲要把病弱的爷 爷扔到深山里去。孙元觉哭着跪倒在父亲面前,恳求他不 要这样做。可是父亲却哄骗他:“爷爷年老了,年老不死 会变成妖怪的。”来到了山里,父亲把爷爷放下就要离开。 这时,孙元觉对父亲说:“扔了爷爷把筐子拿回去吧。” 父亲不明白他的意思,孙元觉说:“等到你老了,我好用 它来装你,把你扔到山里来呀。”父亲一听,大吃一惊, 最终改变主意,又把爷爷接回了家。
郯子鹿乳奉亲(亲所好力为具)
• 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国君。古代的一位大孝 子,父母年纪大了,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 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 皮,去深山想尽办法混入鹿群之中,终于有一 天,他得到鹿乳,带回家让父母喝了。在取得 鹿乳的过程中,有一次,一个猎人误认披着鹿 皮的郯子是鹿,正要射他,郯子赶紧大叫,并 将实情相告,猎人被他的孝心感动,护送郯子 出山,并且将这件事告诉了大家。从此国君鹿 乳奉亲的孝顺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董遇巧用三余 (有余力则学文)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
•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 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 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 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 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 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 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 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 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 水平。
诚实守信——宋濂:顶风冒雪不失约

明代名臣宋濂lián小时候很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没钱买书,只好向 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所以人们都乐意 把书借给他。 有一次,他借到了一本书,越读越爱读,就想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 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当时正是隆冬腊月,滴水成冰。母亲见小宋 濂这么辛苦,就劝他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 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扬起头来,一本正经地对母亲说:“不管人家等不 等这本书看,到了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 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有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求教,因为找这位学者求教的 人很多,所以事先就确定好了见面的日期,谁料到出发那天,下起了鹅毛大 雪,但宋濂就好像没有看见一样,挑起行李就准备上路。母亲惊讶地拦住他 说:“孩子啊,这样的天气怎么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巳经大雪封 山了,路肯定不通。你就这一件旧棉袄,怎么能抵御得住深山里的严寒呢?” 宋濂耐心对母亲解释道:“娘啊,我也知道天冷雪大路不好走,可是今天要 是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是失约。失约,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冒着严寒出现在老师面前时,老师由衷地称赞道:“这样守信好 学的年轻人,将来必定有出息!”
汉文帝侍母

西汉时,汉文帝虽然贵为皇帝却很孝顺自己的母 亲。虽然每天都要处理很多公务,他从没忘记到母亲 的房间去问候。后来文帝的母亲病了,他日夜精心服 侍,甚至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 每天母亲吃药时,他都要先亲口尝尝。常言道:久病 床前无孝子。汉文帝侍奉母亲,却从不懈怠,长达三 年之久,实在难能可贵。后来,汉文帝侍奉母亲的故 事,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
孝感动天 •
汉代有个叫董永的人,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 母亲去世后和父亲相依为命。后来父亲也不幸去 世,由于家里穷,董永连葬父亲的费用也凑不出 来。为了埋葬父亲,他只好把自己典押给有钱人 家当佣工。相传,董永的孝行感动了上天,九天 仙女下凡,帮助董永还清了债务。戏剧《天仙配》 的故事就由此演变而来,后来人们便把仙人下凡 的地方命名“孝感”(即今河北省孝感市)。这 个故事教育我们要善待父母、孝顺双亲。


晏婴使楚(行高者……非貌高)
• 访问的是狗国,我就从这个门进去。”楚国人一听, 马上打开城门让晏婴进去了。晏婴见到楚王,楚王
故意问他:“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了。”
晏婴回答说:“我国派人出访有一个规矩,上等国 家派上等的人物,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国 来了。”楚王听后,觉得晏婴很了不起,对他肃然 起敬,并马上向他致歉。
母在一子寒 母去三子单 闵子骞谏父[亲有过谏使更 亲憎我孝方孝]
• 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叫做闵子骞。他是孔子的学生。生他的母亲,早已过 世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后母很厌恶闵,冬天的 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给闵穿的衣裳却是只装 着芦lú花的。 • 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 个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他的父亲起初以为儿子太粗 心很生气,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衣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芦花,才 知道大儿子是穿了芦花的缘故。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 暖和的棉花。父亲的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 走后母。这时闵子骞 跪下来衰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母 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这 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而变成了慈母。 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不管父母对他是疼爱或是憎恶,他始终都是用 心尽孝的,安顿了一家人的心,让一家人世间各安其分,因而保全了一个濒 临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学时,还特别称赞闵子骞说:"真是难能可贵的 孝子啊!" • 解: 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 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利的环境中!家如果 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的其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 们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汤堡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