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虚实篇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交学院
2013 — 2014 学年第 2 学期期末考试
论文题目《孙子兵法》虚实篇初探
课程名称世界战争史
课程号及课序号 11901019
学号 *********
姓名庄晓旭
班级一班
提交时间 2014-6-30
《孙子兵法》虚实篇初探
唐太宗说得好:"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唐太宗这几句话道出了《孙子兵法》虚实篇在军事学上的价值。我人为《孙子兵法》的意义不限于战争价值,俗话说:读书、做人、做学问的道理都是相同的。这样看来真理在某种程度上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相同的。因此《孙子兵法》在生活、学习、社交上都有很大的指导价值。本文将从对《孙子兵法》虚实篇初探中得出其生活、学习、社交、竞争等方面的价值。通过学习兵法提高自身对于生活中各项事务的理解与应对能力。
一、虚实的辩证关系
虚实是孙子提出的古代军事术语,是一对对立统一的范畴。它不仅指实力的大小,配备的强弱,还包括主动与被动,有备与无备,勇敢与怯弱,整治与混乱,饱佚与饥劳等诸多方面。即:一切有利的方面都是实,一切不利的方面都是虚。孙子用“虚实”这一对矛盾作命题,是因为处理好这对矛盾关系到用兵成败的大局。虚实篇主要论述通过对虚实关系的认识和把握,在战争中竞争中争取主动地位,即“致人而不致于人。”作战要懂得避实击虚。冲击敌人难以抵御的空虚之处。这条兵法是教导人们在办事的时候抓住重点抓住主流,找到最容易突破的地方去进攻则可以获得胜利。在学习应考时当抓住知识考查的重难点,在交际时应当考虑到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而在工作竞争上更要考虑到问题能被击破的核心点,然后全力击之。
这正如《孙子兵法》虚实篇中所讲:前进而使敌人无法抵御的,是冲击它空虚的地方;后退而使敌人无法追到的,是迅速得使它来不及追赶。所以我军想要决战,敌人尽管高垒深沟,却不得不同我军打仗的,是进攻它必然要救援的地方;我军不想决战,即使画地来把守阵地,敌人也无法来同我军打仗的,是把它牵引到别的方向去。
出兵要指向敌人无法救援的地方,行动要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方向。行军千里而不疲困的,是因为行进在没有敌人及其没有设防的地区。进攻必然得手的,是因为攻击敌人不注意防守或不易守往的地方;防守必然巩固的,是因为扼守敌人不敢攻或不易攻破的地方。
上述为目标上的避实击虚,在方法上也要做到避实击虚。在生活中要将最主要的经历放在最重的事情上面。而不能本末倒置。
如虚实篇中所讲:要使敌人暴露它的原形却不让敌人察明我军的真相,那么,我军的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人就不能不分散;我军集中在一处,敌人分散在十处,这就是用十成兵力去打它的一成,那么,我军就成为多数而敌人就成为少数。如果我军能够用多数兵力去打少数敌人,那么,当前同我军打仗的敌人,它的兵力就相对减少了。
二、胜可为
我对虚实篇的胜可为的印象特别深刻,也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主要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竞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胜可为与美国政治家威廉布莱恩的“命运不是概率事件,它是一种选择;它不是等来的,而是要你去成就”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只有在承认胜可为的基础上,才能对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即在生活、
学习工作的过程中,要坚定的相信主观努力的重要性,相信胜利是可以通过计划努力来实现的,这样才能在生活中有足够的信心去努力取得胜利。
《孙子兵法》的战争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填密完整的体系,其核心是一个“胜”字。它以“胜”为总纲,分为三部分:先胜、全胜、战胜。先胜是关于战争力量准备的理论,全胜是关于战争力量威慑的理论,战胜是关于战争力量使用的理论。虚实篇主要讲述了战胜,即胜的方法。
虚实篇中称:“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人们可以动用智慧,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先机,创造胜利的条件。《孙子兵法》虚实篇说:“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讲的是关于战争的主动权问题,或者说是军队的自由权、对战事的驾驭权、对局势的控制权问题。强调了先机对于战胜的重要性。在学习、生活、工作的过程中要学会强的先机,这样可以增加继续前进取得胜利的信心,切实做到好的还是等于成功的一半。并且要学会跳出事端,不让别人的思想观念控制自己,而是自己有自己独立的一套思维体系。
得胜的方法再如虚实篇中踢到的测试双方虚实:“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在竞争、交往中,要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心灵,在与人交锋交往之时,思考足与不足之处,对局面有一个全局的把握,增加胜算的几率。在竞争中学会用各种方法来增强自身与对方的相对力量,从而得到战胜。
三、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意思是说,河水在不停地流动,当人们第二次踏入这条河流时,接触到的已经不是原来的水流,而是变化了的新的水流。
智者所见略同,中国的孙子运用和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相同的观点,把战争看成是“液态”的“流动体”,而不是“凝结着的固体”,并因此提出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哲理。他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斗转星移,四时更替,一切客观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战场上的情况更是经常变化的,不能墨守成现,只能根据敌情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取得胜利。又如,虚实篇有云“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强调致胜的方法要不定变换,不能不变换方法。这样便可以:“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同理,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当中,也不能拿够死板教条,固守一套方法不放,要根据变化的事实,灵活的采取不同的方法。
总之,在通过对《孙子兵法》虚实篇的学习中,我获益匪浅,并分别总结出虚实篇主要战争竞争处世理论,即事物间辩证关系、胜利可以认为得到以及得到的方法与方法的变换。我要通过相同的方法(即学习、总结、参考文献、思考)学习《孙子兵法》其余各篇,切实提高自身各项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武《孙子兵法》,华文出版社2009-1
2.于汝波试论《孙子兵法》以“胜”为核心的战争理论体系,《南开学报》1994-6
3.姚振文《孙子兵法》与大学生竞争能力的培养,《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4.纪洪波《孙子兵法》战略管理思想的普世意义滨州学院学报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