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熟语高考语文重要专题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 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3.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4.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5.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注:谚语大多反映的是人民的生活经验 和劳动经验,是生活的“大百科全书”
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 句。
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事实胜于雄辩。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 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古今中外 的名人名言。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
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 在后半部分。
如不坐春足风为登:久训堂原假:入义不室为归值:“:得比像长作喻坐期在为学和借标问煦去准或的不或技春归典能风还范由里。,浅”“并入,假引非深申”, 开循“来是序不,“渐比吸借进喻取”,“教,达受训不到到”是高良。“师深请的教假育境与”界感。。化”。此处“春 风”指“良好的教化”,已非自然界的春风。
家“容上不 ,不文,能有文一刊不““削错思点大之加除就大敏,论方, 削点方”捷即之不 去”指,不”可 。家指不下用删 “不写可”改不笔修可磨文指;刊成 改灭理章古”精章 ,或一解人不通。 不不把能气为能“ 能某文理写“更不 理种字解成改慷加解写为学,的在“慨点为言问不竹 不”“大论须或简 可指不。方修或 刊技不加不”改木 登艺刊需标牍 ”。。,的涂点上 。形专
1、望文生义 2、 误用褒贬 3、对象错误 4、重复累赘 5、搭配不当 6、谦恭错位 7、自相矛盾 8、形近混淆 9、轻重失当 10 、不合习惯 11 、理解片面
1、望文生义
(1)在导游的率领下,一批参观者登堂入室, 津津有味地欣赏起博物馆的文物来。 (2)生产这么忙,他只请了五天假却久假不归, 实在可气。 (3)张成屡教不改,上午王老师找他谈过话, 下午就和同学打架,实是不足为训。 (4)七月的江城武汉暑热如火,我们坐在室 内,打开电扇,却如坐春风,十分惬意。
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
熟 谚 语 的语句。

惯用语 是有特定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 (多贬义)。
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
歇后语 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寓意、谐音)。
三个突出特点:(1)结构上的稳固性——定型; (2)意义上的整体性——完整; (3)各自有特殊形式——独特。
成语:成语是人们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经
极其贫穷。名:占有,不能理解为“人格低下”。
(16)“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不可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17)“吊民伐罪”指慰问受苦的民众,讨
伐有罪的统治者。不能理解为“治老百姓 的罪”。
(18)“细大不捐”指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捐:抛弃,不可理解为“捐款,捐献”。
(19)“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小
例如: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 3.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4.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5.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注:歇后语一般分为①比喻类,前半部分是一 个比喻,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②谐音 双关类,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者音近现象来表 达意思;③故事类。
第二,高考对熟语的考查重 在正确使用的能力,更要提高考 生的基本语言素养和综合运用能 力。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 悉、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
成 语 语(词组),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

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具 有简洁有力、凝练深刻、生动传神等特点。
成语来源有四个方面:
1.古代神话、寓言故事,如叶公好龙、滥竽充数、 守株待兔等。
2.历史故事,如破釜沉舟、完璧归赵、四面楚歌等பைடு நூலகம் 3.古代诗文,如勾心斗角、闻过则喜、祸起萧墙等。 4.民间的口头俗语,如七上八下、狼子野心、千方
(12) “危言危行”指正直的言论和行为。
危:正直,不能理解为“危险”。
(13)“三人成虎”是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
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不能理解为 “团结起来力量大”。
(14)“不可理喻”指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
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不能理解为 “不可理解”。
(15)“不名一文”指一个钱也没有,形容
高考语文重要专题复习:
《考试大纲》对词语方面的考 查内容作了修改, 把“正确使用 词语(包括成语)”改为“包括 熟语”。这一考点的调整,扩大 了“词语”的覆盖面,给我们如 下启示:
第一,高考语文命题更加贴 近生活,广大考生必须进一步走 向生活;按照语文的学习规律做 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 生活实际,要活学活用所学知识。
百计等。
注:了解成语出处,对于把握其意义有重要
作用。
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 用语。
例如:铁公鸡、戴高帽、一锅端、 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 罪羊、跑龙套、拍马屁、小心眼、耍嘴 皮、眼中钉等等。
注: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几 乎都是俗的,雅的极少数,而且贬 义的较多。
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简 练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巷子里出来,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不可理解为“人都在家里,空着巷子”。
(20)“因人成事”指依赖别人的力量办成
事情。因:依靠,不可理解为“因为”。
2、误用褒贬
2、现在我们单位领导上下班或步行,或 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尤为可 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2010年全国卷1)
错误色彩:褒义。 正确色彩:贬义,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
制的俑人。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 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2、误用褒贬
(1)在婚礼上,本来巧言令色的他却紧 张得话也说不出来了。
(2)当普天弹冠相庆时,我们不得不佩 服蔡振华在用人上的眼光和胆量。
(3)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 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 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 人叹为观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