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概述 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分凝序列模型
在此要说明一件有趣的事,形成太阳系的原始 星云物质如果再多一些的话,太阳系中就可能出 现两个“太阳”。今天人们研究木星发现,组成 它的主要物质是氢和氦,与太阳极为相似,若它 的质量再大一些体积再大一些的话,那它的收缩 所引起的内部温度增高,就会达到氢氦聚变反应 所需的温度,那样的话,地球就有两个太阳,地 球上的生命可能也将不会存在,这又一次说明了 地球行星是多么幸运。
三、地球的演化
从地球形成,到有最古老的岩石记录(约40亿 年)之前的演化,可以称之为天文演化阶段,从有 岩石记录起的演化可以称之为地质演化阶段。具体 如下:
1、初始均一化的凝聚作用
初始地球形成可以看作一种无分选的凝 聚作用(大部分为硅化合物、铁镁氧化物、以 及少量天然化学元素)。
三、地球的演化
2、收缩增温阶段
3、加热、翻转、和分异地球形成阶段
随着放射性衰变热的积累,地球内部温度持续升高 ,使其在一定深度内达到物质的熔点。其中熔融的铁 由于比重大形成大的下垂体,并向中心下沉,置换那 里的物质,逐渐形成液态地核。
同时释放出大量重力能,估计这种重力能转化的热 能可使地球温度平均上升2000度,从而引起地球大部 分熔融。这时全球性分异开始,地球由均质的转化为 分带或分层的。内部为致密铁质的内核,外部为低熔 点轻质外壳,中间为过渡物质。导致地壳和大陆形成 ,也促使地内气体逸出,最终形成大气圈和大洋。
三、地球的演化
随着大规模分异作用的进行,地内热逐渐散失 掉,分异规模和强度逐渐变弱。热的传递也由对流 占主导转变为传导作用为主,这时地球由剧烈的天 文演化阶段,进入相对缓慢的地质演化阶段。
天文演化阶段的认识是一种理性思考,而到达 地质演化阶段后,地球便逐渐开始其它地质历史的 记录,从而使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分析这些记录, 得出认识,这就是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
可以得出结论,到今天地球演化还没有结束, 并且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而且由于其大气圈和 水圈的存在,使地表利用太阳光能进行的各种地质 作用成为可能,地球的演化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
空间探测技术——地球的全貌 (一个以蓝色为主的、色彩丰富的星球)
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实际形状 是夸大的梨形,北极 凸出约10m,南极 凹 进约30m;赤道一带 稍 微凸出;表面凹凸不 平,是一个不规则的 旋转椭球体。基本上
二、地球的大小
最早测定地球的大小的是古希腊亚历山大里亚 学派的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公元前284-192), 它测量的方法是几何学的。
A、弥散的、大致为球形的、缓慢旋转的星云开始收缩; B、因收缩和旋转,形成一个快速旋转的扁平圆盘,物质向中心聚集; C、继续收缩,形成原始太阳,留下物质环; D、各个环的物质凝聚成行星,沿轨道绕太阳旋转。
化学分凝序列模型
太阳系起源于一团热的星云团,起初大多数物质处于 气体状态,当旋转的星云冷却时,由气体凝聚出各种固 态化合物,形成颗粒,逐渐群集在一起,结合为细小块 体和微行星。这种微行星出现聚结,较大的具有较强的 引力,会吸引所有几乎已凝聚的物体。
原理:地球是一个球体,则太阳光线与地平线的夹角不一样, 只要测出夹角差和两地的实际距离,地球周长就可以算出来。 埃拉托色尼听说埃及阿斯旺附近的塞思在夏至阳光可直接射 入井底,表明阳光垂直于地面,他又测出夏至亚历山大城垂 直旗杆的杆长和影长,得出太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九十度 减去这个夹角,即为塞思和亚历山大的圆心角,再测得两地 的距离,即可算出地球的周长。他算得的值约为40200公里, 这与今天的观测值极为相近。
第一章 地球概述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二节 行星地球的形成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是一颗独特而又幸运的行星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但它同时又是 一颗特殊的行星,最为特殊之处就在于它适 于、并存在有生命现象——生物。
地球同太阳适当的距离,使其温度适中, 而生命恰恰只能在这很狭窄的温度范围内存 在。
地球的大小也恰好适当,它不至于小得失 去空气,同时也不太大,太大就会有相当厚 的大气圈,使很多有害气体也大量保存。
二、地球的诞生
有关太阳系成因的假说中,几乎都认为太阳 及地球等行星应具有相同的成因。
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的星云说认 为:太阳系最初是一团灼热而旋转的星云,因冷 却而收缩,收缩造成旋转加快,并形成扁平状, 赤道部分突出,当离心力超过引力时,逐次分裂 出环状物,最后,星云中心部分凝聚成太阳,环 状物碎裂,凝聚为围绕太阳运行的地球和其它行 星。
第一章 地球概述
第一章 地球概述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二节 行星地球的形成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天圆地?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世界各地人们最初都有类似的错觉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如果行星在离太阳近的地方生长,某些物质要凝聚就 太热了,会因太阳辐射和物质流动而呈气体远离太阳。 在太阳近的地方具有高沸点的金属和岩石可以聚集,形 成类地行星(金星、地球、水星、火星),水星最靠近 太阳,因而也是最富铁的。而低沸点的气体在太阳系的 冷的外围形成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 星),并保持原始星云的成分——大部分为氢和氦。
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协会于1975年公布 了修订的地球参数如下:
极半经: 6356.8km
赤道半经: 6378.2km
平均半经: 6371km
扁率: 1/298 质量: 5.9×1010克; 赤道周长: 40075.7km; 表面积: 510100934km2; 重力加速度:980.62cm/s2
当地球体积和质量增至一定程度后开始收缩,引 起温度升高。
热源有两个,一是微星体的冲击转化来的热能, 另一种是压缩作用转化来的热能。大多数物理学家 认为:增积和压缩作用会造成新行星内部温度高达 摄氏1000度。
当增积和压缩作用基本结束后,地球中的放射性 元素衰变所产生的热成为地球内部的主要能量。
三、地球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