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情商的培养

学生情商的培养
学生情商的培养

学生情商的培养

《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改变一个人体验方式的内在力量表现为各种形式的爱和恨”,一个人的行为“不仅由脑袋里的知识性智能,而且也由心中的情绪作为向导”。因此,要使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就必须在学校进行情商教育和培养。

商即情绪智慧或情绪智商,包括: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2、妥善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

3、自我激励的能力;

4、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

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些内容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认识自身的情绪是情商的基石。这种认知感觉的能力非常重要。不了解自身真实感觉的人,必然沦为生活的奴隶;而只有了解自身真实感觉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主宰,面对学习、工作、就业等人生大事才能有明智的抉择。情绪管理必须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只有妥善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激励是取得事业成功的一大动力,成就任何事情都要保持高度的热忱,都要靠情感的自制力,这样才能将情绪专注于一项目标之上,集中注意力,充分挖掘出人的潜能,发挥创造力。认知他人的情绪,既建立在认知自身情绪的基础上,也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无视他人的感受,缺乏利他精神和同情心,都难以做好工作。人际关系的管理,是认识管理自身情绪与他人情绪的一门艺术。一个人的人缘、领导能力、人际和谐程度都与这项能力有关。

情商理论认为,智商并非是成功的唯一法宝,情商才是人生制胜的关键。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大力提高自己的情商,它对决定人生取得成功的公式是:20%智商+80%情商=100%成功。情商本质上属于心理学范畴,它所探讨研究的是人类的情绪智慧。情绪智慧占据了人的核心位置。人在面临危险、选择工作的时候,甚至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也都是情绪与理智一起承担并作出指令,采取相应的行动。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吴三桂“冲天一怒为红颜”、岳飞“尽忠报国”、鲁迅“弃医从文”等,均是情商起了主要作用。

瑞士心理学家和系统论专家陆克。西翁匹指出:“一套纯粹的思想(或者一份纯粹的感觉)并不存在,而是人类两个心理的基本功能彼此密不可分的相连。”他还认为,“情绪可组织并整合认知的功能,因为情绪有如认知结构中的胶水,授予整个网络所需的内容,心理自此成为复合式系统,具有冲动和认知两级,两者不可分地互相包含于另一方,而且共同建构所有有意识及非意识的复合组织。”所以,一个人情绪智慧的高低,对其人生的成功与否,对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道德行为规范等,均不亚于理智所起的作用。

如何有效地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绪,使自己自始至终精神饱满、积极向上地搞好工作;如何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处理好人际关系,使自己与外界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如何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存在矛盾时做出正确的抉择......所有这些,都要依赖人的情商。在学校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而且能使德育和文化教育的效益得到有效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满足

于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记忆知识,而不使知识教育深入到教育领域,不使传授与学习知识的过程,同塑造个性、培养信念、意志、感情等相结合,便不是成功的教育。”情商制约着智商的发展,学校教育必须关注关学生的情商培养。情商培养在国外已受到重视,有的发达国家已将它与语文、数学并列为基础课程。

基于青少年情商发展的规律,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加强情商培养。

一、以爱心唤醒学生的爱心,做到以情育情

情商的作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不能低估。积极的情商,如热爱、快乐、兴奋,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驱使人积极地行动;而消极的情商,则能削弱人的活动能力,阻碍人的行动。要培养学生具有增力性的积极情商,教师最好的办法是示之以爱。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心灵深处的愉悦激发出来,经常鼓励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尽力避免他们产生不愉快的情感。《教师法》第八条第四款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首先是施爱;只有满怀爱心才能唤醒爱心,达到以情育情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当每一位校长、教师“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时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时,才能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善良、同情、愉快、乐观等情感”。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师用挚爱换取学生的敬爱,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产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积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