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总复:第五章 第2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一、选择题(
1.右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
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
法,正确的是
()。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四川盆地,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丙地位于珠江三角洲,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答案 D
(2014·盐城调研)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

据此回答2~3题。

2.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民工流动B.道路建设
C.水利工程建设D.输气管道建设
3.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丹江口水库向四周迁移,即水利工程建设是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第3题,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人口迁移与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无关,所有的居民必须全部迁走;
图中的人口迁移以短距离为主,从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答案 2.C 3.D
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

读图回答4~6题。

4.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5.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6.该国可能是()。

A.中国B.巴西C.德国D.泰国
解析第4题,从总人口年龄结构看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外来移民以青壮年为主,因此移民缓解该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第5题,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为发达国家,经济因素是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

第6题,选项中只有德国为发达国家。

答案 4.D 5.D 6.C
下图为某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与空间转移的流向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该年中国农村劳动力
()。

A.主要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B.主要向服务业转移
C.以县外、省外转移为主
D.主要向沿海省区转移
8.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

A.缓解流出区人口压力,加强地区间联系
B.弥补流入区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
C.易出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D.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解析第7题,注意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以乡镇内转移为主。

第8题,农村劳动力在乡镇内转移有利于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答案7.A8.D
(2014·莆田质检)人类迁移行为决策的产生,是由于迁移者认为在目前自己
居住区位以外的某一区位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意愿。

下图示意某区域境内的移民迁移情况。

据图完成9~10题。

9.在不同迁移类型中,受距离远近影响最小的是
()。

A.移民B.农业或家务职业
C.非农业职业D.政府或管理职业
10.有关移民迁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B.只能逐级流向高一等级城市
C.只能就近流向较高等级城市
D.受特殊因素影响出现偏移现象
解析第9题,从图中看出随着距离的变化,政府或管理职业迁移所占比重波动最小。

第10题,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移民主要迁移方向为从中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但并不全是逐级流动、就近流动,受某些特殊因素(如婚姻、家庭等)影响,移民可能向中小城市迁移。

答案9.D10.D
11.(2011·福建文综,3)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

读表完成下题。

()。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解析从图表及题干信息中可知,该特大城市人口以低等学历迁入为主;因此不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A项不正确;人口迁入为主,该城市的环境人口容量压力增大,B项不正确;外来迁入人口增多,城市加工工业及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加速该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故C项正确;人口迁入以中青年为主,人口老龄化进程减缓,故D项错误。

答案 C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3·上海地理,40~43)读关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9分)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捷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

1982年、2010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
(注: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
(1)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划分,归纳该地区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

(3分)
(2)据图归纳1982年至20l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口级别的变化差异。

(4分)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6分)
(4)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主要依靠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分析该地
区这类人口增长的正负效应。

(6分)
解析第(1)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根据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

根据图示图例分析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最大,人口分布最稠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

回答本题需要认真读图。

第(2)题,根据图示:西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变化较小,而东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变化较大。

具体讲是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

第(3)题,考查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

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增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迁入。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

第(4)题,考查人口增长的分类、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珠江三角洲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外来人口的迁入,属于机械增长。

人口迁入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应该分为有利和不利影响。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是: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能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

答案(1)人口分布中部最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

(2)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

(3)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任答一点即可)。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

(4)机械增长
正效应:提供充足劳力;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任答两点即可)。

负效应:资源供给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剧;产生社会、治安等问题(任答两点即可)。

13.(2014·山东烟台一模)读关于中国人口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7分) 材料一:我国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报告称,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3亿,同比上年年末增加828万人,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

材料三: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

年龄中位数是一种位置的平均数,它把人口分为两个数目(按年龄)相等的部分,一半在中位数以上,一半在中位数以下。

下表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1)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7分)
(3)请预测我国年龄中位数未来的变化趋势,并说出原因。

(12分)
解析第(1)题,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但是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口总量仍在逐年增长。

第(2)题,受经济、就业等条件的影响,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迁移。

第(3)题,随着经济发展,人的寿命延长,老龄人口增多,同时由于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降低,
少年儿童比重降低,因而年龄中位数会变大。

答案(1)总人口数逐年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总人口数逐年增加,其原因是中国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自然增长率降低是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

(2)我国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条件、生活水平、就业机会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3)年龄中位数将会变大。

由于我国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低龄人口数量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人口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