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北极航线开发利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

中国工程科学 2016年 第18卷 第2期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北极航线开发利用

Analysis on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Arctic Sea Rout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One Belt One

Road’ Strategy

刘惠荣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青岛266100)

Liu Huirong

(Law Politics Schoo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Shandong, China)

摘要:为了研究北极冰融加速环境下我国开展北极航线商业通航的价值意义,本文通过对传统航线与北极航线的成本效益比较分析,运用制度分析法考察了北极航线利用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出北极航线开发利用应当纳入“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之中,北极航线可以成为延伸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海上通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航线、对外经贸网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战略不应忽视开发利用北极航线的战略价值。关键词:一带一路;北极航线;成本优势;战略价值中图分类号:DF96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the commercial navigation through the Arctic sea rout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l-lenges of the utilizing the Arctic sea routes through various analytical modes, including 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cost benefit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sea routes and the Arctic sea routes.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One Belt One Road’ Strategy should develops and utilize the Arctic sea routes. These sea routes could extend the connections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become an expansion for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network. Therefore, the strategic value of the Arctic sea routes should be prioritized as a key part of the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Key words: One Belt One Road; Arctic sea routes; cost advantage; strategic value

一、“一带一路”通道建设与北极航线的关联

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前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开展商贸往来。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自改

革开放初期发展至今,我国已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遍布世界的许多国家建立了紧密的经贸关系,经济互补性空前加强,亟须打造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自2013年9月以来,

收稿日期:2016-02-10;修回日期:2016-02-29

作者简介:刘惠荣,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法;E-mail:liuhr@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Ⅱ期)”(2014-ZD-5);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际法视角下的中国北极航线战略研究”(13AD084)本文参考了刘惠荣,李浩梅:北极航线的价值和意义:“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解读,《中国海商法研究》2015年第2期本刊网址:

专题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北极航线开发利用

党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与各国人民共建“一带一

路”的战略构想①。在中央部署的“一带一路”战

略规划中,“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在加强基础

设施互联互通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侧重于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拉紧各国之间相互

利益的纽带②。规划的全球经济贸易网络横贯亚欧

非大陆,两侧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和具有先发优势、

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颇具后发潜力的广大腹

地国家。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源起于我国中部,

串联三个方向的沿途国家:一个从我国中西部地区

经中亚、俄罗斯连接欧洲波罗的海沿岸;一个经中

亚、西亚抵达波斯湾、地中海;南下方向则把我国

与东南亚、南亚国家连接在一起,直达印度洋。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简单延续,而且是从沿海地区发挥海运优势,与沿线国家开展互联互通,一个方向是从沿海各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另一个方向则南下穿过赤道直达南太平洋地区。“一带一路”统筹规划我国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格局,使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借助于通道建设得以与世界经济发展密切关联。

就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之时,位于北半球的欧亚和北美国家开始关注连接北冰洋三条航线的商业价值。历史上影响北极航道通航的关键因素是北冰洋的海冰覆盖情况,近年来北极海冰正在经历重大的变化。北极理事会2004年发布的北极气候影响评估报告(ACIA)指出,北极海冰范围在过去50年间在缩减,海冰厚度在下降,北冰洋中央的多年冰也在减少③。图1显示的是美国国家冰雪中心(National Snow & Ice Data center)发布的1979—2016年1月份北极海冰面积变化的情况。其中,2016年1月份由于发生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导致1月的气温异常高,海冰面积异常小,甚至低于史上的最低纪录(2005年1月最低值为1.425×107 km2)④。

卫星观测数据显示,1979—2006年,海冰范围年均下降4.5×104 km2,每年下降3.7 %,其中夏季海冰减少幅度(每十年下降6.2 %)要大于冬季(每十年下降2.6 %)。图2的卫星照片显示了2007年、2008年北冰洋的冰情,除西拉普捷夫海域小块地区外,俄罗斯北极沿海出现大面积无冰海域,加拿大群岛间出现多条无冰通道,北冰洋中央也出现从未观测到过的大片开放水域⑤。

海冰消融使得北冰洋地区的航行期变得更长,阻碍航行的多年冰也大面积减少,北极航道的通行量近年来增长迅速。其中东北航道方向,过境船舶逐年增加,货物量增长迅速,2010年只有6艘船舶通行,货物总量为1.11×105 t,而2011年过境船舶增加到34艘,运输货物达8.2×105 t⑥。在北美,西北航道和波弗特海沿线的目的地运输也不断增长,2009—2010年约有430艘船只通行白令海峡,较之前的船舶通行量几乎翻了一番[1]。连接东亚与北欧、中欧方向的北极航线商业运营的通航前景明朗。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永胜号”分别于2013年和2015年两次航行东北航道,开启了我国商业运输利用北极航道的新纪元。

“一带一路”建设是实现我国与亚欧非等沿线国范

/

×

1

6

k

m

2

缺失的海水面积

16.0

15.5

15.0

14.5

14.0

13.5

197819821986199019941998

时间/年

20022006201020142016图1 1979―2016年1月份北极海冰面积的变化

①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勾画具体的建设方案。

②参见《愿景与行动》。

③ Arctic Climate Impact Assessment, Arctic Council, 2004.

④图表来源:美国国家冰雪中心/arcticseaicenews, 2016年2月26日访问。

⑤ Arctic Marine Shipping Assessment, Arctic Council, 2009.

⑥具体统计数字和情况参见Willy Ostreng et al. Shipping in Arctic waters, a comparison of the Northeast, Northwest and Trans-Polar Passages, 2013, 185.

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