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备课参考 我国的干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气象灾害是影响面最广的灾害。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风雹、冷冻、雪灾、热浪、干热风、连阴雨、沙尘暴、浓雾等气象灾害,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

一、旱灾

1.旱灾的三大特征

(1)出现的次数多

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2155年间,我国发生较严重的旱灾1056次,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

(2)持续时间长

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旱灾,并经常出现季节连旱,时间长达数月。

(3)影响范围广

1950年-1995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平均每年农田干旱面积达2000万公顷,因旱灾每年粮食减产达100亿千克。

2.旱灾的危害

旱灾的危害:河流断流、水库干涸;作物歉收,有的甚至绝收;人畜饮水困难等。

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3.我国四大旱灾多发区的自然、社会条件及成因

(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

(3)江淮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2.我国各地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

(1)降水方面的因素----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季节变化

(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水土资源不平衡

(3)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

二、我国洪涝灾害

1. 洪水的成因

锋面雨带、热带气旋→降雨(尤其暴雨)→洪水

2. 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南方地区

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南方雨季时间长

冬夏季风间形成的锋面雨带就会在我国东部地区产生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正常年份,锋面雨带的移动是北进慢、南撤快,所以造成:

1、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多而且比较均匀;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少而且集中。

2、我国东部地区各大河流自南往北相继入汛,而且汛期一般也越往北越短。

3、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月中旬至七月中旬,因锋面雨带的徘徊停留出现梅雨;七、八月份盛夏时节又因雨带北进出现伏旱。

我国东部地区在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北挺快,则会出现北涝南旱;若在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北进偏慢,则又会出现南涝北旱。

3. 洪涝灾害的发生季节—春夏秋,以夏季最为集中

4. 洪涝灾害发生的人为原因

上游地区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重,造成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为什么七大江河流域是我国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

我国的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七大江河流域的中下游,这里农业和工业发达,人口和城市集中,洪涝可以导致严重的灾情,因此是防洪的重点地区;七大江河的中上游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状况,使得下游泥沙淤积,河道堵塞,直接影响中下游的排洪泄洪情况,因此七大江河流域也是我国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也可以认为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七大江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三、影响我国的寒潮

1.概念: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温度较低的冷空气侵蚀现象

2.特点:降温快、温度低、来势猛、风力强、规模大、范围广

3.源地: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

侵入我国的寒潮都是北冰洋的极地冷气团向南爆发的结果。有时,在西伯利亚西部和蒙古等地区也会有堆积的冷气团向南爆发,形成寒潮。

4.入侵我国的主要路径

影响我国的寒潮大致有三条路线:一条是西路。

这是影响我国时间最早、次数最多的一条路线。

强冷空气自北极出发,经西伯利亚西部南下,

进入我国新疆,然后沿河西走廊,侵入华北、

中原,直到华南甚至西南地区。第二条是中路。

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和蒙古人民共

和国一带,经过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进入华

北直到东南沿海地区。第三条是东路。冷空气

从西伯利亚东北部南下,有时经过我国东北,

有时经过日本海、朝鲜半岛,侵入我国东部沿

海一带。从这条路线南下的寒潮主力偏东,势

力一般都不很强,次数也不算多。

5.寒潮的危害

由寒潮带来的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给工农业生产和民众的生活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四、影响我国的台风

1.台风的形成

热带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容易蒸发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这种空气因温度高而膨胀,致使密度减小,质量减轻,而赤道附近风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发生对流作用,同时周围之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环不已,终必使整个气柱皆为温度较高、重量较轻、密度较小之空气,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热带低压」。然而空气之流动是自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就好像是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四周气压较高处的空气必向气压较低处流动,而形成「风」。在夏季,因为太阳直射区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向成西南季风侵入北半球,和原来北半球的东北信风相遇,更迫挤此空气上升,增加对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方向不同,相遇时常造成波动和旋涡。这种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相遇所造成的辐合作用,和原来的对流作用继续不断,使已形成为低气压的旋涡继续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气加快向旋涡中心流,流入愈快时,其风速就愈大;当近地面最大风速到达或超过每秒17.2米时,我们就称它为台风。

2.台风的发生时间

每年的5-10月,尤以7-9月最多

3.台风的路径

其移动路径大体有三条:

①西进型:台风自菲律宾以东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最后在中国海南岛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这种路线多发生在10-11月,2006年就是典型的例子;

②登陆型: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登陆,并逐渐减弱为低气压。这类台风对中国的影响最大。近年来对江苏影响最大的“9015”和“9711”号两次台风,都属此类型,7-8月基本都是此类路径;

③抛物线型:台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接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向东北,向日本附近转去,路径呈抛物线形状,这种路径多发生在5-6月和9-11月。

4.台风造成的影响

有利:减轻干旱、缓解高温酷暑

不利:大风、暴雨、风暴潮

读下列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已有21年出现断流现象,断流的时间和断流河段的长度逐年增加。70年代平均断流河段的长度是242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多千米。90年代以前,一年之内断流的月份不超过3个月。进入90年代,一年内断流最多达227天。据统计,1992-1996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8亿元。”

(1)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近年来黄河发生断流现象的主要原因。

(2)黄河除了断流以外,还存在哪几方面的严重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