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抗风湿 病联盟(EULAR)及亚太风湿病学学会联盟(APLAR) 等多个国际风湿病领域的学术组织分别制订或修订了各 自的RA诊疗指南。国际RA指南的质量良莠不齐,推荐 意见间常存在不一致性,并且极少纳入有关中国人群的 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据。为此,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 分会按照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的方法和步骤,基于当 前的最佳证据,结合临床医师的经验,考虑我国患者的 偏好与价值观,平衡干预措施的利与弊,制订了"2018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本文是对该指南分析解读,供同行学习
推荐意见一 RA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 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 (1A)。建议临床医师使用1987年ACR发布的RA分类 标准与2010年ACR/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做出诊断 (2B)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4
意见描述
调查显示,我国RA患者从出现典型的多关节肿痛及晨僵等症状至确诊为 RA的中位时间长达6个月,25%的RA患者经1年以上才能确诊。诊断时机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9
意见描述
影像学检查是协助临床医师诊断 RA 的有效手段。各种影像技术对 RA 的 诊断和疾病监测价值及优劣见。EULAR于2013年发布了针对RA选择影像
10
学检查的循证推荐意见,对临床医师正确做出恰当选择有重要的指导作
用。应注意,我国RA患者的就医环境与国外差别较大,不同地区影像设 备和技术存在差异,临床医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恰当选用影像诊断技术
一经确诊,应及时给予规范治疗。研究显示,不规律使用改善病情抗风
湿药(DMARDs)是 RA 患者关节功能受限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14
个人解读
治疗风湿疾病的目标:早诊断、早治疗,早期干预可有效控制,甚 至完全缓解症状。
15
推荐意见四 对RA治疗未达标者,建议每1-3个月对其疾病活动度监测1 次(2B);对初始治疗和中/高疾病活动者,监测频率为 每月1次(2B);对治疗已达标者,建议其监测频率为每 3-6个月1次(2B)
损害进展,建议监测频率为每月1 次。对治疗已达标者,其监测频率可调
整为每3~6个月1次。
17
个人解读
抗风湿药物短期应用效果并不明显,所以对于抗风湿治疗效果不明 显的病人,需观察1-3个月,再决定是否调整治疗方案。如甲氨蝶呤
18
需要使用1-2个月才有较好的效果。
推荐意见五 RA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关节疼痛、肿胀数量,ESR、 CRP、RF及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的数值等实验室 指标(1B)。同时要考虑关节外受累情况;此外还应注 意监测RA的常见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恶 性肿瘤等(1B)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年版
兵团分区霍尔果斯医院
前言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自身免疫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RA 的全球发病率为 0.5%~1%,我国大陆地区发病率为 0.42%,男女患病比率约 为1∶4。我国RA患者在病程1~5年、5~10 年、10~15 年及 ≥15 年的致残率分别为 18.6%、43.5%、8.1%、61.3%。RA 不仅造成患者身体机能、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下降,也给患 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推荐意见三 RA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范治疗,定期监测与随访 (1A)。RA的治疗目标是达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 度,即达标治疗,最终目的为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B)
பைடு நூலகம்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13
意见描述
RA关节病变是由炎性细胞浸润及其释放的炎性介质所致。尽早抑制细胞 因子的产生及其作用,能有效阻止或减缓关节滑膜及软骨的病变。故RA
5
6
7
注:①受累关节数:指评价时压痛和肿胀的关节数但不包括DIP、第一腕掌关节、第一跖趾关节;②关节大小的定义:中 大关节指肩、肘、膝、髋、踝;小关节指MCP、PIP、第一指间关节、跖趾关节2-5及腕;③滴度的定义:高滴度阳性指 RF或抗CCP抗体中至少1项高于正常上线3倍或以上;低滴度阳性指RF或抗CCP抗体中至少1项高于正常上线但不超过正常 上线3倍。
个人解读
对于风湿性疾病,越早诊断、越早治疗,预后越好;需要通过临床 症状、结合影像学指标(关节彩超、X片、核磁共振以及CT等)以
8
及实验室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以及抗CCP抗体
等),尽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干预,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推荐意见二 建议临床医师根据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条件允许 的情况下,恰当选用X线、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 (MRI)等影像技术(2B)
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早期诊断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
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目前国际上有两种分类标准来帮助诊断 RA,1987年ACR的分类标准,其敏感度为39.1%,特异度为 92.4%;
2010年ACR/EULAR发布的分类标准,其敏感度为72.3%,特异度为
83.2%。1987年和2010年的分类标准在敏感度和特异度方面各有优势, 临床医师可同时参考,结合我国患者的具体情况,对RA做出准确诊断。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16
意见描述
对初始治疗的RA患者,考虑到DMARDs起效时间长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 况,建议每个月监测1次;对确有困难的患者,每3个月监测1次。随机对
照试验显示,每个月监测1次并调整用药,相对于每3个月进行1次监测,
可进一步降低疾病活动度,延缓放射学进展,提高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中/高疾病活动度患者 3 个月内即可出现明显的关节
以协助确诊。
11
个人解读
各种检查需要根据病人病情和经济情况决定 1)X片检查,方便、便宜、患者容易接受;缺点:有辐射、早期诊
12
断敏感性差;
2)彩超:方便、便宜,可对多个关节评估,可评估滑膜、骨、软骨 结构,可监测炎症活动情况;缺点:彩超的操作和医师个人因素关
系很大。
3)CT:可检测到骨侵蚀样改变,大关节检查方便,还可以三位重 建;缺点:辐射大,无法评估炎症活动情况,成本较贵。 4)核磁共振(MRI)诊断敏感性高,没有辐射;缺点就是:昂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