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实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校长
• 学校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机构,学校在课程开发、 实施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校长是学校课程实施 的领导者,校长的影响实际上涉及了课程实施 的方方面面。
• 三、文化背景因素 • 课程实施的文化背景一般包括课程改革 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人们对课程改 革的价值判断和学校社区的文化资源等。
•
第三节 课程实施的策略和模式
• 课程是动态的,从理想课程到体验课程要经历若 干个转化的环节,这个过程就是课程实施与教学 过程。课程与教学就在这一过程中融为一体。课 程实施与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视角。 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 入而凸显出来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不论理想课 程多么美妙,正式课程多么规范,都不能“自然 在实施过程中达到预期结果”。必须关注课程实 施与教学过程,要弄清楚课堂上什么在变,以及 哪些因素对变化的程度有影响。这是课程与教学 问题的关键所在。
• 3.中间策略 • 中间策略主张由学校发起变革,通过学校向内
外拓展进行课程改革。这一策略认为学校是发
起改革最适当的机构,学校应成为课程实施的
主体:一方面学校可以联合校外人士推广课程
改革;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创造有利条件发动教 师参与变革。中间策略也被称为从中间向上策 略。
• 二、课程实施的模式 • 1.研究—开发—推广模式 • 即由国家组织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针对具体的 学科或课程问题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设 计出新的课程方案,然后再到学校中推广使用。 • 2.变革阻力消除模式(ORC模式) • 这一模式认为消除变革阻力的一个方法是,课 程领导者和组织者要让实施者(主要指教师) 共同参与课程决策,避免教师对新课程方案的 抵制。课程领导者将课程权力与教师共享,让 教师参与课程方案的制订和实施。
• 四、课程行动研究
•
第四节 我国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实施
• 一、新课程实施的主要策略与优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一)新课程实施的主要策略
• 教学目标:
• 1.掌握课程实施的概念;
• 2.理解制约课程实施的因素;
• 3.掌握课程实施的策略; • 4.能运用课程行动研究的方法; • 5.能分析我国新课程的实施。 • 教学重点: • 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策略;课程行动研究。
第一节 课程实施概述
一、课程实施的本质
1.课程实施是将预期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
• 一、课程实施的策略
• 1.自上而下策略
• 自上而下策略主张课程变革由国家或地方一级
的教育机构发起,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自上而 下的推行改革。这种策略以国家和地区为中心, 要求学校中的其他因素要与课程改革相一致。
• 2.自下而上策略
• 自下而上策略主张课程变革由教师为主发起, 通过教师探索学校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改革。 尽管这种自下而上的策略是由教师发起的, 但实际上也包含着课程专家帮助教师识别问 题、分析问题和采取行动的工作,同时变革 本身也涉及到学校和其他机构,因此,这种 策略也被认为是一种整合发展的策略。
• 三、研究课程实施的意义
• 1.有利于及时发现课程方案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有效指导课程实践
• 2.有利于完善课程理论 • 3.有利于检验已有的课程方案和设计新课程方案 • 4.有利于解释学生的学习结果
• 5.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
第二节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 一、课程方案本身的特点
• 成功的课程实施来自于切实的课程方案。设计 课程方案时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实施 课程时所需要的资源,方案的制定要先于课程 的启动和推广。课程方案本身的特点对课程实 施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课程方案设计 自身的合理性,对课程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
• 2. 相互调适取向
• 相互调适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 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际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 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 的过程。既包括量的研究,又包括质的研究。 在具体方法上,它认为个案研究、参与式观察、 访谈、自陈式问卷调查以及文献分析是了解实 施过程的有效手段。
• 3.领导—障碍过程的模式(LOC模式)
• 这个模式可以被看作是“消除抵制模式”的
进一步的延伸。这个模式认为,课程实施的
主要问题在于教师对新课程计划的抵制,所
以,一定要搜集各种材料以确定教师抵制的 程度和性质。对于课程领导和组织者来说, 关键在于使这些障碍变得无效。
• 4.兰德变革动因模式(Rand 模式)
2.课程实施就是教学。
二、课程实施的取向 1. 忠实取向
忠实取向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 行课程方案的过程。预期课程方案的实现程 度,就是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 符合程度越高则课程实施越成功。它提倡以 量的研究作为基本方法论,认为问卷调查、 访谈、观察以及文献分析等是进行此类研究 的有效方法。
• 3.课程缔造取向
• 课程缔造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
联全缔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是在具体 教育情境中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在缔造 过程中,设计好的课程方案仅仅是一种课程资 源,借助这种资源师生来发展建构教育经验。
它以质性研究为方法论基础,在具体方法上提
倡个案研究、访谈、行动研究。
• 这个模式是由兰德社团在对美国联邦政府资助 的70年代四项主要课程计划的评价过程中形成 的。研究人员根据他们的调查结果得出结论: 在学校决定采纳新的课程计划之后,课程变革 的主要障碍存在于学校的组织动因之中。困难 在于人们已经习惯于原来的一套做法。根据这 一原因,兰德模式强调在课程编制过程的各个 阶段(尤其在课程实施阶段)中的组织变量, 无论是支持性的还是抵制性的,都要予以注意
• 二、课程实施的主体
• (一)教师
• 教师是直接的课程实施者, 教师参与课程实施
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课程实施的成败起着重要
作用。任何课程理论与方案,都需要教师的充 分理解和转化,才能被合理有效地运用于教学 实践,体现其理论与实践价值。
• (二)学生
• 学生对于课程方案的态度同样也影响着课程实 施。每一位学生可能都有着不同的人生规划和 学习目标,对于课程改革,他们可能有着与课 程专家或教师不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