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课程
复旦汉语言考研书目

复旦汉语言考研书目摘要:1.引言:考研汉语言的重要性2.复旦汉语言考研书目的概述3.具体书目的推荐与介绍4.结语:合理规划备考时间与策略正文: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汉语言专业在国际间的地位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报考汉语言考研。
作为国内知名高校,复旦大学的汉语言专业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学术实力。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备考,本文为您推荐一份复旦汉语言考研书目,希望能为您的备考之路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引言考研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一次重要的人生转折点,而选择正确的参考书籍则是成功备考的关键。
在面对众多汉语言考研书籍时,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教材和辅导书成为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为此,我们筛选了复旦汉语言考研领域的经典书籍,以帮助您提高备考效率,顺利通过考试。
二、复旦汉语言考研书目的概述本文推荐的复旦汉语言考研书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语言学、文学、文化、翻译等方向的教材和辅导书。
这些书籍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全面提升考生的综合素质。
三、具体书目的推荐与介绍1.语言学类:(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本书对现代汉语语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对于掌握汉语语法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语言学纲要》:本书为复旦大学汉语言专业教材,内容涵盖了语言学的基本概念、方法论和重要理论。
2.文学类:(1)《中国现代文学史》:本书对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详细梳理,有助于考生深入了解现代文学的演变。
(2)《中国古代文学史》:本书对古代文学的演变、流派和代表作品进行了全面介绍,对于拓展考生的文学素养十分有益。
3.文化类:(1)《中国文化史》:本书以历史为线索,系统阐述了中国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有助于考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2)《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本书涵盖了古代文化的诸多方面,如礼俗、宗教、教育等,对于提高考生的文化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4.翻译类:(1)《翻译理论与实践》:本书对翻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有助于提高考生的翻译能力。
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课程

以上文学专业选修
课程名称
英语名称
学分数
周学时
总学时
主要内容
修读对象
外国文学史
History of Foreign Literature
3
3
54
本课程讲授欧洲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发展历史,评析著名作家作品和文学运动、思潮,以及欧美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著名的作家作品,注重史的线索和文学发展的规律
文学专业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in 20th century
2
2
36
本课程涉及二十世纪西方文论,时间跨度从二十世纪初一直到八、九十年代。对于在这一时期内的主要派别作简明扼要的介绍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西方文论的全貌加以概括。本课程主要介绍的西方文论流派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精神分析学、直觉主义与意识流、语义学与新批评派、现象学、存在主义、荒诞派、原型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解释学与接受理论、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文化唯物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等。在讲授中,可重点讲授五、六个流派,其余则扼要介绍。
文学专业
中国现代影视剧研究
Studies on Modern Chinese Film and Dra特点,及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和美学传统的嬗变;既结合名家名作进行具体的分析,又描述史的线索,介绍各种创作现象和思潮流派;并对当前的创作状况进行评述,对未来的创作发展进行预测。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of Chivalrous Men
2
2
36
游侠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人群,活动与整个封建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然而长期以来,学界的研究停留在唐代以前,由此造成对游侠生成历史的了解有残缺,对侠文学的认识也有残缺。本课程旨在系统介绍游侠的产生、发展、变化和沉潜的历史过程,游侠人群所裹挟的文化涵义,以及这种涵义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深刻印象。相信经由这种介绍,丰富绚丽的侠文学作品,会留给大家更深刻的印象。
中文系本科生必读书目

中文系本科生必读书目中文系本科生必读书目一、汉语言文学专业(38+94+45+32+60=269种)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计38种)对应课程:中国现代文学B1-2中国当代文学B1-2一级书目1、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2、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华民国史》3、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4、王光东等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导读》5、郭沫若:《女神》(1921)6、郁达夫:《沉沦》(1921)7、鲁迅:《呐喊》(1923)、《彷徨》(1926)8、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1928)9、茅盾:《子夜》(1932)10、沈从文:《边城》(1934)11、萧红:《生死场》(1935)12、艾芜:《南行记》(1935)13、曹禺:《雷雨》(1936)14、老舍:《骆驼祥子》(1936)15、张爱玲:《传奇》(1944)16、柳青:《创业史》(1960)17、陈映真:《将军族》(1964)18、《朦胧诗新编》(2003)19、张炜:《古船》(1986)20、王安忆:《长恨歌》(1995)21、余华:《许三观卖血记》(1995)二级书目22、赵家壁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1935-1936)23、周作人:《自己的园地》(1923)24、鲁迅:《坟》(1927)、《朝花夕拾》(1928)25、沙汀:《淘金记》(1943)26、沈从文:《长河》(1945)27、巴金:《寒夜》(1947)28、《穆旦诗选》(1986)29、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1956)30、赵树理:《三里湾》(1953)31、老舍:《茶馆》(1958)32、白先勇:《台北人》(1965)33、西西:《我城》(1979)34、张承志:《心灵史》(1991)35、贾平凹:《废都》(1993)36、阿城:《棋王》(1984)37、史铁生:《我与地坛》(19)38王朔:《动物凶猛》(1991)中国古代文学部分(计94种)对应课程:中国古代文学A1-5中国古代文论1-2一级书目1、《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0年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报录比

2020年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报录比本文将系统的对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招生情况,专业介绍,近三年复试分数线,本专业报录比介绍,考研参考书目及复旦大学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新祥旭考研聂老师xxx-nls将详细的为大家解答:一、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招生情况:专业代码050104 专业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学术学位)招生人数 5研究方向07中国文献学史08古文字学09古文献与古文字10文字学11敦煌学考试科目07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1法语(或)242德语;③705文学语言综合知识;④810目录版本学08-10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1法语(或)242德语;③707古汉语与上古史;④812古文字学11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1法语(或)242德语;③735敦煌文献学;④891古代汉语备注含“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3人,其招生方向为08-11。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3人。
二、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介绍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1.古籍整理、2.古籍专书研究、3.中国学术史专题、4.目录版本学。
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1.中国文献学史、2.中古文献研究、3.中国学术史专题近年来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全唐文补编》、《唐代文学丛考》、《全唐诗补编》、《唐诗书目》。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目录学、中国古籍版本学、古籍整理实践、文史考据方法、中国文学史料学、唐代文学史料学等。
毕业生主要去向: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图书馆、博物馆、出版社、新闻单位及各级机关从事专业教学与科研、图书文物的鉴定与研究、书刊报纸的出版与编辑以及行政管理等工作。
三、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复试分数线年份单科(满分=100分)单科(满分>100分)总分2018 55 90 3452017 55 90 3402016 60 90 350四、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报录比年份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其中推荐免试人数报录比2017 32 9 2 3.56 2016 17 7 3 2.43 2015 23 7 4 3.29五、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参考书目韦勒克《文学理论》;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陈惇《比较文学》;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叶蜚声《语言学纲要》;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胡裕树《现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郭锡良《古代汉语》六、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备考指导1、零基础复习阶段(6月前)本阶段根据考研科目,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
复旦中文系参考书目

复旦大学中文系2006年以前的参考书目
复旦中文系2006年以前考研参考书目
030304民俗学: ①至④同050101①至④ ⑤《世界民俗学》 邓迪斯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⑥《民俗学原理》 乌丙安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⑦《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段宝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⑧《文艺民俗学导论》 陈勤建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⑨《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 高丙中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⑩《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 马尔库斯等 三联书店1998 ⑾《生态人类学》 唐纳德·L·哈迪斯蒂 文物出版社2002 ⑿《中国民间信仰》 乌丙安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⒀《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10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①《中国文学史》(新著)章培恒主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②《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王运熙等 复旦大学出版社③《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④《文学理论》[美]韦勒克等 北京三联书店⑤《现代西方美学史》朱立元 上海文艺出版社⑥《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⑦《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 复旦大学出版社或《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050120中国文学批评史: 同050105专业
050121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 ①至④同050101① 至④ ⑤《艺术人类学》 罗伯特·莱顿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⑥《文化的解释》 格尔兹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⑦《社会如何记忆》 保罗·康纳顿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⑧《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 马尔库斯等 三联书店1998 ⑨ 《文化与艺术人类学译丛》 郑元者主编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⑩ 《文学研究的合法化》 托托西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⑾《文学与人类学》 叶舒宪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⑿《影视人类学概论》 张江华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⒀《视觉艺术思维》廖军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⒁ 《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简介

中国语言文学系简介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前身为私立复旦大学国文部,正式成立于1925年,当时的名称为中国文学科。
经陈望道、郭绍虞、朱东润、刘大杰、赵景深、陈子展、蒋天枢、王欣夫、张世禄、吴文祺等前辈的辛勤耕耘,为中文学科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更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目前的中国语言文学科涵盖了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古籍研究所、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四个单位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等三个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民俗学等教育部规定的二级学科以及中国文学批评史、文学写作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现代汉语语言学、影视文学等自设学科,学科齐全,于2007年通过教育部审定的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成为复旦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科之一。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目前共有教职员工128人,其中高级职称将近一百人,有强大的学术队伍,而各学科也都有深孚众望、成就卓越的学科带头人,如中国古典文学的章培恒、王水照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陈思和教授、汉语言文字学的游汝杰、刘钊教授、文艺学的朱立元教授、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张汉良教授、杨乃乔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裘锡圭、陈尚君教授、文学写作学的王安忆教授。
各学科都有较好的学术梯队和良好的学术布局,目前拥有3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思和、张涌泉、刘钊,1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王德威,6名新世纪优秀人才陈引驰、傅杰、陈广宏、陈正宏、张新颖、陈剑教授。
中国文学学科的教师在教学同时也完成了大量的科研任务,出版了大量著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进入新时期以来,如王运熙、顾易生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获得了多种奖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十五”期间,有更多的研究专著获奖,如蒋孔阳、朱立元教授主编的《西方美学通史》、许宝华教授等主编的《汉语方言大辞典》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王运熙、黄霖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游汝杰教授的《西方传教士汉语方言学著作书目考述》、陈尚君教授的《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分别获上海市第六、七、八届哲学社会科学奖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陈思和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复旦中文系 语言学白

复旦中文系语言学白
复旦大学中文系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其语言学专业在
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包括语音学、
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多个分支。
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学专
业的学习中,学生将深入学习语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语言的起源、发展和变化规律,掌握语言分析和研究的方法论,培养对语言现象
的敏锐观察和批判性思维。
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学专业的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丰富的
语言学理论,如结构主义、生成语法、认知语言学等,同时也会学
习到相关的实证研究方法,如语料库语言学、实验语言学等。
学生
将通过课堂学习、实践活动和科研项目等方式,培养对语言现象的
深刻理解和分析能力。
此外,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学专业还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献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各种语言学研究项目中,积累研究经验,
提升科研能力。
毕业后,语言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从事教育、翻译、媒体、
科研等多个领域的工作。
他们也可以选择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成为语言学领域的专家学者。
总的来说,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学专业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语言
学知识学习和专业能力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复旦大学中文课程(文学写作)

复旦大学文学写作招生院系:中国语言文学系院系说明:本系拟招收70%左右推免生。
专业代码050126 专业名称文学写作招生人数 2研究方向01 小说写作研究与实践02 散文、传记写作研究与实践03 大学写作研究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706写作④809中外文学与文艺理论复试科目专业知识综合能力考试方式口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文学语言基础知识二考试方式笔试文学语言基础知识一考试方式笔试复试成绩占入学考试总成绩权重50%备注 1.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项目。
招生院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院系说明:本中心拟招收30%左右推免生,欢迎跨学科申请推免生。
专业代码060103 专业名称历史地理学招生人数17研究方向01 历史人文地理02 历史自然地理03 边疆历史地理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13历史学基础④--无复试科目历史地理综合知识考试方式口试和笔试历史地理文献阅读能力考试方式笔试专业外语考试方式口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国古代史考试方式笔试中国自然地理考试方式笔试复试成绩占入学考试总成绩权重50%备注 1.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项目。
中文专业基础课程古代汉语Ancient Chinese 3 3 54 本课程是中文系学生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各个方面——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有一个较为全面和细致的了解,并启发和引导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变化、发展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
本课程一个学期上完,每周三课时。
中文系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三年级现代汉语(上)Modern Chinese 2 2 36 本课程是中文系学生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对现代汉语的各个方面--语音、词汇、文字、语法、修辞有一个较为全面和细致的了解,并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现代汉语的变化、发展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
《复旦大学第二专业、第二学位培养方案》

复旦大学第二专业、第二学位培养方案《国际经济与贸易》第二专业培养方案(经济学院)一、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知识,具备国际经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外经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与学分要求选本专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预修8学分以上高等数学(上、下)或数学分析(上、下),并修满本教学计划规定的42学分,成绩合格者可颁发国际经济与贸易第二专业证书。
三、课程设置12.《经济学》第二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要求: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能熟悉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调查、经济研究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专业及学分要求选本专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预修8学分以上高等数学(上、下)或数学分析(上、下),并修满本教学计划规定的42学分,成绩合格者可颁发经济学(第二)专业证书。
三、课程设置1.专业必修课程36学分2.专业选修课6学分行。
《新闻学》第二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新闻学院)一、培养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原理、党和政府有关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观察分析社会现象;接受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掌握采访、写作、编辑业务技能和社会活动能力;熟悉中外新闻传播历史、现状及发展规律。
二、学分要求选本专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修满下列规定的30学分专业必修课和10学分专业选修课。
三、课程设置《法学》第二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一、培养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能力。
二、学分要求:选本专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修满下列规定的43学分专业必修课。
2008级《博物馆学》第二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科技传播与科技决策》第二专业培养方案(哲学系)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具有传播学知识背景,熟悉科学技术的历史和当代科技的最新进展、科技传播机制以及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熟练掌握新媒体及网络媒体应用技能,熟悉我国新闻传播政策法规,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能够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复旦大学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一、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系语言和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掌握关于各时期代表性作家、风格流派、经典作品、文学思潮等系统知识,并在必要的范围内增进对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的认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不断提高文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阅读、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进而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以求有益于学生的人格培养,为其将来从事社会文化工作打下可靠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发扬独立思考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以促使一部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争取进一步的深造和发展。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与教材本课程共分三个学期,每周四节课。
课程教材:《中国文学》,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版(《中国文学史新编》,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版)配套教材为:《中国历代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版)参考教材:《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或百花文艺出版社版《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版参考书目: 由任课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据各章节内容另行指定。
第三部分教学要求与考查方式一、教学要求(一) 较清楚地了解教材各编概述中所论及的各历史阶段中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文学的主要演变脉络,建立起较为开阔和充实的文学史思维空间。
(二)较清楚地了解在不同时期出现的新的重要文体的艺术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通过前后联系、相互比较的方法,建立清楚可靠的文体知识系统。
(三) 掌握文学史上重要作家的生平简况和主要创作情况,了解其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贡献;精读经典性作品,了解其所以为经典的价值所在;对教材所述及的一般作家作品,也要求掌握相关的概要性知识。
(四)掌握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并尝试运用现代人文理论阐释古代文学作品与文学思想。
汉语言专业教材-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汉语言专业教材“文化点”调查刍议沈振辉对外汉语教学过去长期以招收普通进修生为主,近十余年来,专为外国留学生开设的汉语言专业本科教育有了迅猛发展,全国已有20多所高校设立此类专业。
汉语言专业的本科教学内容主要是汉语和中国文化,所设课程大体可分为语言课和文化课两种。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十分紧密,因为,“完全的成功的外语学习应该是语言和文化的掌握同时产生的学习。
”1留学生要学好汉语,一定要学习中国文化。
而且,对于汉语言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学好中国文化,除了有促进语言学习的作用外,更是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层次的需要。
文化教学是汉语言专业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目前在此类本科教学中,文化教学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文化教学缺乏总体的把握,留学生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究竟在课堂上接触了多少文化内容。
这些内容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它们对留学生起了什么影响。
留学生通过文化学习,达到了什么要求。
这些问题至今没人探讨。
第二,文化教学尚不规范,留学生的语言教学有语法大纲、词汇大纲、HSK考试等作为教学和测试的依据,但文化教学缺乏相应的规范。
文化教学怎么教,考试怎么考,考题怎么出,评分标准怎么定,都有很大的随意性,不仅校与校之间差异很大,就是一校之内各门课程间也有不协调之处,存在教学内容重复,考试难易程度不易把握等诸多问题。
因此,就文化教学的整个现状来说,正如程棠先生指出的,“还处在摸索阶段。
”“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2这种状况,不利于文化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汉语言专业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
为了加强文化教学的研究,我们提出对汉语言专业教材的“文化点”进行调查的设想,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得到专家学者的指正。
一、“文化点”调查的理性思考对教材的“文化点”进行调查,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文化视角。
从大的方面来说,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视角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范畴应限于语言教学的范围之内,文化课的教学不属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研讨对象。
2020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报录比

2020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报录比本文将系统的对复旦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招生情况,专业介绍,近三年复试分数线,本专业报录比介绍,考研参考书目及复旦大学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新祥旭考研聂老师xxx-nls将详细的为大家解答:一、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招生情况:专业代码050103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字学(学术学位)招生人数9研究方向01现代汉语方言02现代汉语语法03汉语修辞学04汉语史05中国语言学史06古文字学07文字学08训诂学考试科目01-05、08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1法语(或)242德语;③705文学语言综合知识;④807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基础06、07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1法语(或)242德语;③707古汉语与上古史;④812古文字学备注含“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3人,其招生方向为06、07、08。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7人。
二、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介绍2001年、2007年两度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教授12人。
主要研究方向有:(1)现代汉语语法(2)现代汉语方言(3)汉语修辞学(4)汉语史(5)中国语言学史(6)古文字学(7)文字学主要科研成果:《上海市区方言志》、《汉语方言大词典》、《三个平面的语法观》、《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汉语趋向动词的语法化》、《地方戏曲音韵研究》、《方言与中国文化》、《西洋传教士汉语方言学著作书目考述》、《汉语方言学导论》、《上海方言语音动态颚位研究》、《语法理论纲要》、《“得”字句和“有”字句》、《语言学视野中的样板戏》、《〈三国志〉成语研究》、《汉语语源学》、《汉语音韵学讲义》等。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现代汉语研究、古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语言理论述评、理论语言学、音韵学、汉语方言学、语义学、修辞学专题研究、训诂学、古文字学、语法专题研究、方言调查研究、中国语言学史专题、语言学名著选读等。
复旦大学课堂上的鲁迅

教学与研究鲁迅研究月刊2009年第2期 复旦大学课堂上的鲁迅□ 张业松 复旦大学中文系从2002年开始施行本科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开出“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系列课程,其中“鲁迅精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必修课。
此后,随着学校的“学分制”和“通识教育”教学改革的渐次推行,这套原本着眼于专业教育的精读课程中的一部分,又被推向了“人文(学科)基础教育”和“(全校)通识教育”的平台,供更多的学生修读。
目前在复旦大学的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中,“鲁迅精读”课程就是同时在专业教育、人文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三大结构块面开设的课程之一。
只是随适用块面不同,在课程内容和名称上有所不同。
作为人文基础课程,“鲁迅精读”是“文学原典导读”课名下的一种内容选择;作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化”仍是一门以鲁迅作品精读为中心的课程。
这几种课都是大课,修读人数在80-200人之间。
大课的特点是要兼顾普及性和学术性,而在普及的层次上讲鲁迅,其实最难。
我从2004年秋开始接手这个课程,最初承担的是“文学原典导读”,需要面对一大片非中文系的学生,当时的感觉真是栗栗危惧,迫不得已。
临到上课,站上讲台不到十分钟,后背的衣衫已然湿透。
好在我算是一位有勇气的教师,除了不懂鲁迅,别无其他包袱。
不懂不必装懂,无需冒充专家,而可以老老实实地跟学生一起读书,读到哪一步,讲到哪一步,也随时乐意承认学生的认识和考虑比我高明独到。
如此教学相长,渐渐我背上的汗总算可以出得比较少一点。
几年来我先后在人文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层次上承担过鲁迅精读课程,头两年是秋季学期开课,之后都是春秋两季连续开,现在进行的已经是第五轮次。
将一门课讲到第五次,从教师资历上来说固然不算什么,但在个人经验上却是弥足珍贵。
正如我在课堂上向学生坦白的那样,三年的授课经历,让我从一个以往碰到鲁迅会有意识地绕着走或躲着走的现代文学学习者,变成了一年到头在大学课堂上开讲鲁迅的“专家”,真可谓“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简介

出版物刊名: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F0002-F0002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6期
主题词: 国家重点学科;复旦大学;中国语言;语言文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现当代文学;简介;
人才培养基地
摘要: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具有近九十年历史,然其学术声誉,则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肇造、发展而渐至隆盛。
上世纪五十年代确立了国内重镇之地位,九十年代被核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至本世纪初,已建成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三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此基础上,2007年获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复旦大学《周易》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周易》教学大纲教学大纲20XX年-09-12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教学大纲《周易》与中华审美文化课程代码: CHIN***** 课程名称: 《周易》与中华审美文化(Zhouyi and the Chinese Aesthetics Culture) 学分数: 2 学分周学时:2 学时主讲教师: 中文系谢金良副教授课程小组成员:中文系谢金良副教授张宝贵副教授张旭曙副教授预修课程: 高中语文和历史(本课程只需具备一定文史基础) 课程性质: 《〈周易〉与中华审美文化》是一门文史哲交融, 重视经典理解与文化传承、追求思想贯通与思维创新的通识教育课程。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以研习《周易》经传(即《易经》与《易传》)的基础知识为载体, 突出《周易》学说的审美文化内涵, 展现先秦经典思想和当代人文精神的融合, 有利学生提高国学素养和理解中国文化,对终身的学习与修养、做事与做人都有一定的帮助。
基本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在解读《周易》经传(即《易经》与《易传》)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了解《易》学研究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主要问题― ―如《周易》产生的时代背景、学说发展演变的历史概况、解读《易经》文本的各种条例、理解《易传》各篇的思想精神、探讨《周易》与审美文化的复杂关系、思考《周易》文化流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等等, 侧重通过挖掘《周易》学说的审美文化内涵,来彰显《周易》独特的思想智慧与思维魅力,体现古老经典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不断贡献的宝贵价值。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5 月。
参考资料:王振复:《大易之美――周易的美学智慧》,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年11 月。
王振复:《周易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
基本要求:对教师的要求:讲授准确清晰、深入浅出,有自己独立的学术见解。
对学生的要求:课堂上应该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按时完成作业;不能无故缺席迟到早退。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 配以一定课时的讨论课,并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参与教学。
中文系本科生必读书目

中文系本科生必读书目能读完其中三分之一,或读完其中两类,可谓不枉大学中文系四年。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38+94+45+32+60=269种)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计38种)对应课程:中国现代文学B1-2中国当代文学B1-2一级书目1、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2、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华民国史》3、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4、王光东等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导读》5、郭沫若:《女神》(1921)6、郁达夫:《沉沦》(1921)7、鲁迅:《呐喊》(1923)、《彷徨》(1926)8、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1928)9、茅盾:《子夜》(1932)10、沈从文:《边城》(1934)11、萧红:《生死场》(1935)12、艾芜:《南行记》(1935)13、曹禺:《雷雨》(1936)14、老舍:《骆驼祥子》(1936)15、张爱玲:《传奇》(1944)16、柳青:《创业史》(1960)17、陈映真:《将军族》(1964)18、《朦胧诗新编》(2003)19、张炜:《古船》(1986)20、王安忆:《长恨歌》(1995)21、余华:《许三观卖血记》(1995)二级书目22、赵家壁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1935-1936)23、周作人:《自己的园地》(1923)24、鲁迅:《坟》(1927)、《朝花夕拾》(1928)25、沙汀:《淘金记》(1943)26、沈从文:《长河》(1945)27、巴金:《寒夜》(1947)28、《穆旦诗选》(1986)29、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1956)30、赵树理:《三里湾》(1953)31、老舍:《茶馆》(1958)32、白先勇:《台北人》(1965)33、西西:《我城》(1979)34、张承志:《心灵史》(1991)35、贾平凹:《废都》(1993)36、阿城:《棋王》(1984)37、史铁生:《我与地坛》(19)38王朔:《动物凶猛》(1991)中国古代文学部分(计94种)对应课程:中国古代文学A1-5中国古代文论1-2一级书目1、《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复旦大学2015汉语言文学二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第二专业”培养方案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一、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汉语与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文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受到有关文学历史发展、文学理论批评的原则、方法等多方面的教育和训练。
同时对人文和社会科学有相当的了解,具有从事文学与文化批评鉴赏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实际写作能力。
二、学分要求:
选本专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修满本教学计划规定的41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程31学分、专业选修课10学分。
达到要求者授予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学第二专业证书。
三、课程设置:
1.专业必修课程:(31学分)
2.专业选修课程:(10学分)。
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课程

课程名称英语名称学分数周学时总学时主要内容修读对象近代汉语AncientChinese2 2 36 课程内容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文选,讲授并指导阅读唐代、明代的近代汉语文献,如王梵志诗敦煌曲子词、敦煌变文、祖堂集、坛经、宋儒语录、诸宫调、元曲、传奇、话本小说等,通过阅读,增强对近代汉语的感性认识。
另一部分是通论,讲授有关近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包括上下限、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诸方面的研究概况。
通过该课修学,使同学对近代汉语有较全面的了解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语言专业汉语语法学史History ofChineseGrammarStudies2 2 36 本课系统讲述汉语语法学研究的历史,除了按时间顺序说明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入、发展和进步外,着重讲述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汉语语法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成果。
以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难点及研究前沿和进展。
语言专业欧美语言学史History ofEuropean andAmericanlinguistics2 2 36 本课程主要介绍欧美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以近、现代为重点),对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语言学派、语言学家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述评,以增长历史知识,为深入学习和研究语言学理论创造较好的条件。
语言专业语义学Semantics2 2 36 本课程是为中文系语言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选修课。
主要评述现代欧美语言学的语义学理论,并探讨当前我国语义研究中的一些热点,为深入研究语言学理论和开拓汉语语义研究的新领域创造条件。
语言专业汉语修辞学史History OfChineseRhetoric2 2 36 修辞学是一门界于语言与文学之间的学科,该课程主要讲授修辞学的基本理论(如修辞学对象、范围、性质,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的学说及研究方法等)和探索修辞手法的规律(包括结构及运用等),也讲授一定的语体风格知识和修辞学史的知识。
讲课中注意介绍当前国内外修辞学研究的新动态和取得的最新进展.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听课者从事修辞鉴赏和研究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
Western Literary Criticism in the 20th century
2
2
36
本课程讲授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与流派分野。其中主要分析西方哲学运动与西方文学观念、西方社会结构变迁与西方文学批评立场的交互关系。课程分为“西方文学概念重构”与“西方文学批评方法”两大部分,涉及六种主要的批评流派。讲授中注重与西方文学创作的对照,在具体的文学情景中透视批评的得失。
文学专业
中外文学比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2
2
36
本课程是中文系高年级学生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在二十世纪之前的相互关系,并由此了解和把握文学在世界范围的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的特点。
文学专业
中国现代文艺思潮论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s
2
2
36
本课程是在学生已学过《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上,着重研讨文艺思潮的发展流变。本课程拟讲授语言文字学专业4个专题,通过这些专题讲授,引导学生用唯物史现从宏观角度来深入研究现代文学史的发展问题。
文学专业
商人与文学
Merchant and Literature
2
2
36
本课程主要运用“母题学”的方法,系统探讨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少为人知的侧面——商人形象的流变,以及这种流变与时代文化氛围的关系,并横向比较其他文学传统中的商人形象,旨在通过这一探讨,增进对于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特质的认识。
文学专业
后现代文化与西方文学变迁
文学专业
当代人类学美学
Contemporary Anthropological
2
2
36
本课程运用当代人类学(主要是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和材料来研究人类的艺术和审美活动,对人类、人性、人的生活方式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究。主要讨论各种文化区域和历史时期的信仰、仪式和艺术作品,揭示现实的人走向人的现实的历史和逻辑,对人的审美存在和人生真理加以追问等。
文学专业
唐代政治与文学
Politics and literature of Tang Dynasty
2
2
36
本课程详细解剖唐代近百年间历次重大政治事件的始末缘由,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衰退,研究这一系列事件对唐代文学成就、文学家命运和文学创作走向的影响。课程注意采用诗、史结合的方式,注意详尽占有史料,深入研究有关问题,剖析学术界的研究分歧,使学生对唐代政治文学的交互关系获得宏观而具体的把握,并从中学习治学方法。
文学专业本科三年级
比较文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Comparative Literature
2
2
36
本课程旨在以比较方法研究探讨跨国界、跨民族、跨语言的文学,通过教师讲授,并结合答疑与讨论,让学生认识比较文学学科在整个世界宏观文学发展范围内的价值、地位与作用,懂得运用比较方法.作国与国之间文学的研究比较,从中获得在本国文学研究范畴内难以得到的启示与教益,扩大视野,开拓领域,深入把握文学在世界大背景下的发展规律。
文学专业
东亚汉文学史
History of Eastern Asian Classical Literature
2
2
36
本课程系统介绍古代东亚汉文化圈内的共通文学--汉(语)文学(它一边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一边又远远超越“中国文学”的范畴),包括中日汉文学、朝鲜半岛汉文学、越南汉文学、其他东亚古代各民族汉文学,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它们与各民族语文学(除汉民族外)之间的关系,再现古代东亚汉文化圈汉文学全盛时的辉煌。
文学专业
中国现代影视剧研究
Studies on Modern Chinese Film and Drama
2
2
36
着重讲解影视文学和戏剧文学的审美特点,及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和美学传统的嬗变;既结合名家名作进行具体的分析,又描述史的线索,介绍各种创作现象和思潮流派;并对当前的创作状况进行评述,对未来的创作发展进行预测。
文学专业
中西比较诗学
Chinese and Western comparative poetics
2
2
36
本课程从比较的角度介绍中西诗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在讲述中理论阐述与具体的作品分析紧密结合。此外,还将着重对中西叙事文学中的一些问题,结合文学史上的实例进行专题性探讨。
文学专业
女性文学研究
Studies on Feminist Literature
文学专业
东亚古代文学关系史
Relation of Eastern Asian Classical Literature
2
2
36
本课程系统介绍古代东亚汉文化圈内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学关系,范围涉及中、日、韩、朝、越各国及古代东亚各民族,关系涉及双边与多边,文学涉及共通的汉(语)文学与各自的民族语文学(除汉民族外),方法则既不同于法国学派,也不同于美国学派,而是切合东亚汉文化圈的特点,用东亚汉文化圈本位的新方法。
文学专业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in 20th century
2
2
36
本课程涉及二十世纪西方文论,时间跨度从二十世纪初一直到八、九十年代。对于在这一时期内的主要派别作简明扼要的介绍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西方文论的全貌加以概括。本课程主要介绍的西方文论流派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精神分析学、直觉主义与意识流、语义学与新批评派、现象学、存在主义、荒诞派、原型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解释学与接受理论、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文化唯物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等。在讲授中,可重点讲授五、六个流派,其余则扼要介绍。
文学专业
台港澳文学研究
Studies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nTaiwanHong Kong andMacau
2
2
36
分别讲授台湾现代文学史(1919—2000)、香港现代史(1925—1997)、澳门现代文学史(1931—1999)的基本风貌,并探讨其与祖国大陆现当代文学史的联系等。其中以台湾现代文学史为重点,并着重讲解台湾的乡土文学作家和现代派作家(小说家、诗人)的代表作。期待学生通过对台港澳文学的初步了解,对“世界华文文学”新兴学科发生进一步学习探讨的兴趣。
文学专业
以上文学专业选修
课程名称
英语名称
学分数
周学时
总学时
主要内容
修读对象
外国文学史
History of Foreign Literature
3
3
54
本课程讲授欧洲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发展历史,评析著名作家作品和文学运动、思潮,以及欧美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著名的作家作品,注重史的线索和文学发展的规律
文学专业
艺术人类学
Anthropology
2
2
36
本课程系属前沿性的新兴交叉学科,立足于人类学的学术立场、文化背景、知识背景和技术性手段,通过对全景式的人类艺术史的知识景观图、不同族群和不同时代的艺术存在样式、艺术与人类性别、艺术真理的人类学话语等诸多问题的微观分析和宏观把握,达成对“艺术”的复杂性的认识,在力图重构和建立起有关“艺术”的更开放、更扎实可靠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健全和完善艺术人类学在当代中国的学科知识范式和思想体系。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of Chivalrous Men
2
2
36
游侠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人群,活动与整个封建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然而长期以来,学界的研究停留在唐代以前,由此造成对游侠生成历史的了解有残缺,对侠文学的认识也有残缺。本课程旨在系统介绍游侠的产生、发展、变化和沉潜的历史过程,游侠人群所裹挟的文化涵义,以及这种涵义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深刻印象。相信经由这种介绍,丰富绚丽的侠文学作品,会留给大家更深刻的印象。
2
2
36
本课程拟运用最新的女性主义文学原理,介绍评述古今中外部分女作家的作品,及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本课程不作全景式介绍,重点讲述五至十位女作家
文学专业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
Studies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2
2
36
在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的基础上和中外文学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中,重点研究“五四”至建国前后重要的作家、作品、文艺思潮文学流派等内容,引导学生探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规律,提高分析问题与研究问题的能力,开拓现代文学研究的新局面。
2
2
36
本课程主要讲授先秦道、儒之学、汉初黄老之学、魏晋玄学、唐代禅学及明清理学中的美学思想,以先秦为重点。其特点是,以文化学的观念与方法解析中国古典美学的本质特征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史论结合。
文学专业
屈原与世界文化
Qu Yuan and World Culture
2
2
36
本课程着重介绍屈原其人及其作品,并将屈原置于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之下,通过比较,认识屈原及其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本课程既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专业选修课,也是涉及比较文学的课程。
Postmodern Culture and Changes of Western Literature
2
2
36
本课程属于比较文学研究范围,面向中文系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主要讲解五十年代以后西方后现代文化的主要发展踪迹,分析后现代文化对西方文学的复杂影响。讲解中以文学为主体,从作家意识、作品构成的角度,评析后现代文化在文学领域的具体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