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作者:————————————————————————————————日期:
略论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内容提要:
汉字从属于汉文化,是汉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汉民族为了交流思想、传递和保存信息,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创造出来的书写汉语的符号系统。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其它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制约就是隐含在汉字系统中,反映汉民族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思维特点、风俗习惯等。同时,汉字又是汉文化的特殊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还是承载和传播文化的工具,负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于此同时,汉字又推动了汉文化的发展,产生和发展了书法、篆刻等艺术。正确地认识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可以有利地驳斥“汉字落后论”,扩大汉语地研究范围,并且有利于克服片面夸大汉字功能。ﻫﻫ关键词:
汉字汉文化发展意义
论文提纲
一、汉字从属于汉文化
1、文化与汉文化
2、文化推动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
3汉字是汉文化的载体
二、汉字推动汉文化的发展
1、汉字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2、汉字推动了篆刻艺术的发展ﻫ3、汉字推动了修辞艺术的发展ﻫ三、研究汉字与汉文化关系的意义
1、有利于正确认识汉字的地位和作用
2、有利于拓宽汉语言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结论: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汉文化推动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汉字又是汉文化的特殊部分,是汉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大量的汉文化信息。同时,汉字又推动了汉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书法、篆刻等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二者相互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了解汉字构形的原因,及由此反映的汉文化信息。这样可以驳斥“汉字落后论”,并且避免片面夸大汉字功能,增加汉语的研究范围。四、结论
正文
略论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汉字从属于汉文化ﻫ汉字从属于汉文化,是汉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汉民族为了交流思想、传递和保存信息,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创造出来的书写汉语的符号系统。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其它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制约就是隐含在汉字系统中,反映汉民族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思维特点、风俗习惯等。同时,汉字又是汉文化的特殊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还是承载和传播文化的工具,负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1、文化与汉文化
世上任何事物都是可认知,并在认知之后对其下定义的,而关于文化,历来各家对其定义众说纷纭。因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对其分析、认知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有人统计,古今中外关于“文化”的定义多达260余种。[1] 尽管如此,一般认为,“文化”的含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泛指各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
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则是指精神文化而言,主要包括科学、教育、政治、文学艺术等等。”[2]汉文化是以汉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体系,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包含着许多分支,如考古文化:出土文物(石器、陶器、青铜器等)、远古人类遗址等;艺术文化:文学、音乐、书法、篆刻等;民俗文化:节日庆典、女性地位、民间传说等……。这些文化子系统都反映了数千年来汉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特点、道德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ﻫ2、文化推动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
首先,社会需要促进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
原始社会时,先民群居生活,彼此之间需要相互沟通、交流,进而产生了语言。但在实际交往中,语言却不能完全满足人们交流的需要。这是因为其无法克服“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空间限制”是指言语交际的双方进行交流时,彼此之间的空间距离不能超过语音有效传播的最大范围。就是说相互沟通的两人,彼此之间的距离太远,都听不到对方所说的话,那么两人就不能真正的交流。那么就使相隔较远的两人在同一时间内是不能沟通的。如,在原始氏族社会中,氏族族长发布命令,没有在场的人是不能听到族长所说的话的,虽然可以依靠人的相互传达,但是可能以讹传讹。而“时间限制”是指言语交流过程中有些发生的事件或有些对事物的认知,是需要代代相传让后人也了解的,而语音稍纵即逝,无法让后人知道当时的事情。就像氏族部落之间的争战,战绩如何、战利品是多少,后人要了解这些,单靠代代口头相传,很可能遗漏,甚至失真。由于“空间限制”、“时间限制”阻碍了人们互相间的交流,为克服这一障碍,就需要有交流的双方都认可的文字符号进行协助,最早的汉字—象形文字就产生了。
此时的象形文字只是人们交流的辅助工具,并不成系统。,当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出现后,由于国家的组织是宏大的,需要用文字来记事、管理,这就需要成系统的文字的产生。考古证明,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已是比较成熟的成系统的文字。ﻫ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由于战国时期,各国
都有自己的文字,彼此交流很不方便,出于便于管理和沟通的需要,秦始皇颁布全国统一使用小篆的命令,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汉字规范化运动,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起到了重大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小篆笔画屈曲圆转,繁多,不便书写,出于简便快捷的需要,人们将小篆的曲笔拉直,改圆转为折笔,进而产生了隶书。
其次,汉字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正如上文所说,汉字是为了满足人们互相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记录、表达一定的事物,首先世界上要有这件事物,这就与社会生产力相关。最开始的汉字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容易描绘的事物,如:日、月、山、川、水、火、土、木等,这些都是大自然本身就有的。而后人凭借着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产生了许多新的事物,而表达这些新事物的文字也随之产生了。如,砍伐的“斧”,装东西的“皿”、“盆”、“盂”,捕猎用的“网”等。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的事物不断生成,汉字的数量不断扩大。其中某些字的本义没变,但其某些构件却发生了变化。如:最开始的器皿都是陶器,其中“盂”,甲骨文做“”,等到了西周,冶炼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大量的青铜器被制造出来,此时的“盂”,已经是青铜制的,铭文中的“皿”字从“金”作“ ”,“盂”字为从“金”作“ ”[3]ﻫ3、汉字是汉文化的载体
⑴汉字盛载着汉民族古代的祭祀文化ﻫ上古时期,由于先民的社会生产力
低下,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不甚了解。先民们出于避祸求福的心理对自然神、先祖有着狂热的崇拜。各种祭祀活动十分活跃,且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如:春祭、夏祭、天祭、地祭、祖祭等。那么上古时期先民是如何祭拜呢?我们可以从汉字中得知一二:ﻫ祭:甲骨文作“ ”,“ ”等。[4]左边是一块鲜肉,小点像肉的鲜血,右边是一只手。似乎是用手拿鲜肉举行祭祀之礼。到了金文,下面加“示”字,作“ ”表示祀神。[5]
祝:作“ ”,“ ”表示神灵[6] 右边像跪于神灵前祈祷,求福。并且强调了人的口,这与上古人们相信语言的灵力是相关的。
曲/豆:作“ ”。“ ”是古代的食器,也用于祭祀时用来盛供品,是考古发现古代最常见的一种祭器。[7]豆中所盛“丰丰”,像牛羊肉串成一串做成祭品祭祀,又因其形与“玉”相似,“玉”在中国文化中是美好的福物,所以也可表示用美玉做祭品。
由这些文字可以看出,上古的祭祀之风,最初可能用带血的鲜肉当祭品,还没有出现祭器,后来产生了专门祭祀的礼器,祭品也随之改变说明祭祀活动进一步完善。ﻫ⑵汉字盛载着汉民族古代的商品文化ﻫ远古时期,人们为了得到自己急需的物品,就用自己所拥有的物品与他人交换,但是所交换的物品其价值并不一定相等。那么当社会生产力提高之后,人们是如何进行贸易的?是否出现了作为各种商品等价物的货币?ﻫ在《尔雅》、《说文解字》中,出现了许多关于贸易、借贷的字如
“表示买卖的贸易活动—买(四/贝)卖(士/四/贝)、贩、贸、购等。
表示借债活动—贷、(戈/贝)、贳、赊。ﻫ表示抵押—赔、 (敖/贝)、质。
表示送礼—贽、赞、赂、赠。
向上纳税和向下赏赐—贡、赋、赏、赐、赉。”[8]
这些字说明当时的贸易活动,已经十分发达,不仅有买卖双方直接的贸易活动,还有因资金短缺而出现的,借贷、抵押活动。并且这些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从“贝”。为什么都从“贝”呢?众所周知,从“以物易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