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教案1(高一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解放战争

导入新课: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此时的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采取假和平的策略,为发动内战做准备。面对蒋介石的险恶用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呢?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将走向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一、内战的爆发:

1、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问题探究】蒋介石喊和平只是一个幌子,为什么蒋介石还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其电邀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提示: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欺骗中国人民,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如果毛泽东去了,就可以利用谈判的机会,一则争取运兵备战的时间,再则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实现他们的“军令统一”、“政令统一”的目的

当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对策。毛泽东发言道:“蒋介石三次邀我,这个风险要冒。不去,不利。虽然是假戏,但要假戏真做。不然,内战的帽子就戴到了我的头上,戴到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头上。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失掉一些人心。能谈则谈,谈不成,顶多是坐牢,杀头。就目前看,蒋介石这样做还有很大困难:一是我们有解放区一万万人民、一百万军队和二百万民兵做后盾:二是国统区觉悟了的人民是反对内战的;三是窗体底端

国民党内部也有一部分人不赞成内战。”

为了最后挽救和平,为了教育人民争取中间势力,孤立美蒋反动派,以极大的努力来寻求避免内战,实现和平的道路。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将计就计,毛泽东由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亲自去重庆同国民党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

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张治中和赫尔利的陪同下,乘飞机于下午到达重庆九龙坡机场。

(2)时间:1945年8~10月

(3)结果:签订《双十协定》

▲内容:①和平建国;②坚决避免内战;③召开政协会议;④保证人民权利;

▲意义:《双十协定》的签订,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又称“旧政协会议”):

(1)召开:1946年重庆

(2)内容: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3、全面内战的爆发:

(1)时间:1946年6月

(2)进攻方向:中原解放区

(3)结果: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备课资料】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以围攻鄂豫边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蒋介石当时的兵力,包括陆军的正规军、非正规军,海军、空军、特种部队以及后方机关、军事院校,总数达四百三十万人;而中国共产党方面,只有六十一万人的正规军(野战军)、六十六万人的地方部队(军区、军分区、县属武装)和后方机关人员,总数一百二十七万人。双方兵力的对比是三点三七比一。美国政府对蒋介石的大力援助,也是蒋介石敢于发动这场大规模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政府就向国民党政府提供了价值十三点五亿美元的各种物资。美国前后为国民党军队训练了各种技术军官十五万人,重新装备了四十五个陆军师(旅),为空军配备了各类飞机九百三十六架,其中大部分是在抗战胜利后移交给国民党军队的。在全面内战爆发后,美国政府又向国民党军移交了舰艇一百三十一艘。从日本投降到一九四六年六月,由美国海、空军帮助输送到内战前线的国民党军队达五十四万人

解放区军民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经过八个月的作战,人民军队歼敌70多万人,敌人的机动兵力大为减少。国民党全面进攻的计划遂告破产。

4、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及被粉碎

(1)时间:1947年

(2)进攻方向: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从1946年6月到1947年6月的一年中,人民解放军共歼敌112万人,解放军总人数由120万增至195万。此后,人民解放军即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

(1)标志:1947年6月,刘、邓大军潜力跃进大别山

(2)方向:中原地区

【问题探究1】人民解放军为何反攻方向选择在中原地区?

提示:①中原地区敌人防守薄弱(主力在陕北和山东);

②大别山地区是革命老区,群众基础好;

③中原地区战略地位重要。

【问题探究2】结合课本的“资料回放”思考:我军第二年的作战任务是什么?何为“内线作战”?何为“外线作战”?

作战任务: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统区,在外

线大量歼敌;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内线作战:是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的进犯,收复失地,数战略防御性质。

①聂荣臻率华北解放军解放石家庄;

②林彪、罗荣桓率东北解放军解放东北广大地区,迫敌退守长春、沈阳等孤立城市;

③彭德怀、贺龙率西北解放军收复延安。

外线作战:人民解放军将主力打到国统区,属进攻性质。

①刘伯承、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鄂豫皖根据地;

②陈庚、谢富治率部挺进豫陕鄂边区;

③陈毅、粟裕率部进攻豫皖苏地区。

2、三大战役:

提示:①可粉碎国民党军的战略收缩企图,实现关门打狗;

②使东北解放军腾出手来转入关内作战;

③可利用东北非工业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2)意义:空前的决战,国民党军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国奠定基础。

三、新民主主义规模的伟大胜利:

1、北平谈判:

(1)背景:三大战役即将结束,国民党败局已定。

▲蒋介石:元旦求和,以和谈作缓兵之计;

▲毛泽东: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

▲李宗仁:“临危受命”,企图“划江而治”

(2)时间:1949年

(3)结果:国共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蒋拒绝签字,其假和谈的骗局彻底暴露,美蒋“守江谋和”的图谋终成泡影

【合作探究】比较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的异同

不同点:①背景不同:重庆谈判是在抗战胜利以后,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蒋介石由于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立即发动全面内战还有困难;北平谈判是在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

②目的不同:重庆谈判是国民党在军事力量处于优势的情况下,借和谈积极准备军事部署为发动内战赢得时间,另外给人民造成和平假象,企图将发动战争的责任转嫁给共产党;北平谈判是国民党在军事上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主动求和,企图通过缓兵之计达到日后卷土重来或“划江而治”的目的。

③结果不同:重庆谈判最终达成《双十协定》,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北平谈判结果是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相同点:①形式:都是国民党主动提出和谈。

②国民党策略:都是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两面策略。

③中共策略:都采取了和谈与革命的两手,既表达了和平诚意,赢得政治上的主动权,又打垮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

④国民党的根本目的: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

⑤谈判代表基本相同:中共是周恩来,南京国民政府是张治中。

⑥谈判方案都由中共提出。

⑦和谈都有美国插手。

⑧最终结果都是被国民政府破坏。根据《双十协定》的规定召开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达成的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协议,很快被国民政府撕毁,发动全面内战;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2、渡江作战:

(1)时间:1949.4.21

(2)战线:江西湖口←→江苏江阴

3、南京解放:

(1)时间:1949.4.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