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2005-2014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合集下载

淮安市淮安区2002-2018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

淮安市淮安区2002-2018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

• 422 •江苏预防医学 2020 年7 月第31 卷第4 期Jiangsu J Prev M ed,Jul.,2020,Vol. 31,No. 4•疾病防治•淮安市淮安区2002 —2018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李雪诚,唐兆武淮安市淮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淮安223200摘要:目的了解淮安市淮安区艾滋病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淮安区2002—2018年HIV/ AIDS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002 —2018年,淮安区累计报告HIV/ AIDS共25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7八0万,除2003年无病例报告外,其余年份均有HIV/AIDS报告,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99. 90,P <0■ 01)。

男女比为4.71:1;发病年龄2〜78岁,中位数为37岁,20〜<30岁组占28. 40%,30〜<40岁组、40〜<50岁组各占23. 35%;农民(占45. 91%)、已婚者(占54. 09%)、初中学历者(占41. 63%)居多。

全区29个乡镇中27个乡镇有HIV/AIDS报告,病例数居前位是淮城(43例)、南闸(16例)、平桥(16例)。

经性传播占96. 89%,其中同性传播占50. 60%.异性传播占49. 40%,不同性别间传播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 22,P <0• 01)。

发现途径主要为其他就诊者检测,占31.52%,咨询检测占20.23%。

结论淮安区HIV/AIDS疫情仍处于低流行水平,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力度。

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中图分类号:R512. 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9070(2020)04-0422-02淮安市淮安区从2002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病毒 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 AIDS)后,疫情呈持续缓 慢上升趋势,与江苏省总体态势一致[1]。

艾滋病的流行及特征

艾滋病的流行及特征

・预防艾滋病系列讲座・艾滋病的流行及特征羊海涛(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10009)中图分类号 R512.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7338(2004)04-0055-021 概论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2 odeficiency syndrome,AI DS)的英文音译,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2 ficiency virus,HI V)感染引起的以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新发传染性疾病。

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艾滋病已广泛分布于全球五大洲210多个国家,至目前为止全球累计估计HI V感染人数为6900万,尚存活3400万~4600万。

艾滋病具有病死率高,传播隐蔽、迅速等特点,可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3种途径传播。

目前,人类还没有研制出对艾滋病有保护作用的有效疫苗,通过抗病毒治疗可抑制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但无法消除。

控制艾滋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预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最有效的手段。

世界各国在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是针对高危人群,如女性性工作者、静脉吸毒者、同性或双性恋的男人、性传播疾病患者等人群。

许多干预措施已经取得了效果,对于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我国自1985年首次发现并报告HI V/AI DS病例以来,艾滋病流行状况经历了散发期(1985~1988年)、局部流行期(1989~1994年)和广泛流行期(1995年~现在)。

2003年全国调查表明,全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例。

江苏省于1986年开始进行艾滋病监测工作,1991年发现首例HI V感染者,1998年报告首例AI DS病人。

截止到2003年12月底,全省共报告HI V感染者和AI DS病人435例,其中AI DS病人73例。

近年来,尽管整体上仍处在低感染水平,但疫情增长幅度明显加大,传播速度明显加快,流行区域已波及全省13个省辖市的62个县(区)。

江苏省盱眙县2005-2014年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江苏省盱眙县2005-2014年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江苏省盱眙县2005-2014年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2005-2014年盱眙县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了解其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控制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提供依据。

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戊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5-2014年盱眙县共报告戊型病毒性肝炎17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29/10万,与所占病毒性肝炎比例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春季达到发病高峰;男性发病高于女性,55~59岁前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呈上升趋势,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

结论近年来,盱眙县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疫情形势严峻,因此应加强戊型肝炎的疫情监测,做好暴发疫情的预警。

关键词: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防控策略戊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E,HE简称戊型肝炎),是一种由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机体后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炎性坏死为主肠道传染性疾病。

本病主要见于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一般在发达国家以散发病例为主,发展中国家以流行为主。

自1980后中国新疆地区曾有数次流行,其他各地均有散发性戊型肝炎病例报告,约占急性散发性肝炎的10%。

至今,我国至少已有6个省市自治区曾报告发生戊型肝炎暴发流行,戊型肝炎疫情形势十分严峻。

为进一步了解戊型肝炎的流行态势,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策略,现将盱眙县2005-2014年戊型肝炎的疫情特征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戊型肝炎病例信息。

1.2 人口资料来源于盱眙县统计局2005-2014年统计年鉴。

1.3 分析方法应用Microsoft Excel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处理,然后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2.1 流行概况 2005-2014年,全县共报告戊型肝炎病例17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29/10万,均为散发病例,无死亡病例。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自 1985 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一些独特的流行特点。

在流行状况方面,我国艾滋病疫情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但部分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较为严重。

截至目前,全国报告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量不断增加。

性传播成为了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其中,异性性传播占比较大,而同性性传播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男男同性性行为导致的艾滋病感染率增长较为明显。

在年龄分布上,艾滋病感染者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不仅有青壮年人群,老年人群和青年学生群体中的感染人数也有所增加。

老年人群感染艾滋病,一部分原因是缺乏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和防范意识;而青年学生群体感染,则与性观念的逐渐开放、缺乏正确的性教育等因素有关。

在地域分布上,艾滋病疫情在我国的分布并不均衡。

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以及人口流动频繁的地区,艾滋病报告病例相对较多。

同时,农村地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宣传教育覆盖不够全面等。

从流行特点来看,艾滋病的流行存在一些显著的特征。

一是艾滋病的传播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密切相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人口的频繁流动增加了艾滋病传播的风险。

同时,一些高危行为,如不安全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等,在流动人口中时有发生。

二是艾滋病的流行存在着明显的聚集性。

在某些特定的群体中,如男男性行为者、性工作者、吸毒人群等,艾滋病感染率较高。

这些群体往往由于自身行为的特殊性和社会歧视等原因,难以获得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服务。

三是艾滋病的流行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一些传统的观念和习俗,如对性话题的避讳、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为了有效应对艾滋病的流行,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三明市2010—2014年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

三明市2010—2014年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

三明市2010—2014年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目的了解三明市HIV/AIDS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三明市2010—2014年HIV/AIDS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2010—2014年共报告HIV/AIDS 375例,年均发现率为2.07/10万,报告死亡41例,平均死亡率0.32/10万,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

感染者年龄以20~49岁青壮年居多(82.4%),老年人群逐渐增多,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农民(25.6%)和家务待业(16.8%)人群为主,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4.5%;经性传播占88.3%,以异性传播为主(73.1%)、同性传播(15.2%),且持续增高。

结论三明市艾滋病疫情虽处在低流行态势,但疫情上升速度较快,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应加强重点地区、人群健康教育和干预,做好AIDS防控工作。

标签:艾滋病;流行病学;疾病控制三明市自2003年报告首例本市户籍HIV感染者以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口流动日趋频繁,HIV/AIDS报告数逐年增多。

为了解近年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对三明市2010—2014年艾滋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监测对象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等方法进行筛查,筛查阳性者送三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用免疫蛋白印迹(WB)法确证。

确证阳性者由市或县级CDC专业人员进行个案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相关信息、传染病报告卡并进行网络报告。

疫情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AIDS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和三明市2010—2014年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人口学资料来自市统计局。

1.2数据处理应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讨论2.1 HIV/AIDS监测概况三明市2010—2014年累计发现和报告HIV/AIDS 375例,年均发现率为2.07/10万,报告死亡41例,年均死亡率0.32/10万,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见表1。

地区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地区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地区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现如今,艾滋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在不同地区,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和对策也存在差异。

因此,本文将对地区艾滋病流行的特征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不同地区的艾滋病问题。

1.地区流行的背景在进行地区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各个地区的背景情况。

地区的人口数量、地理环境、医疗和卫生设施等因素都会影响艾滋病在该地区的传播情况。

人口密度高且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更容易出现艾滋病的流行。

2.传播途径和高危行为艾滋病主要通过四种途径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注射药物共用传播。

不同地区的传播途径可能存在差异,这取决于当地的社会文化和卫生状况。

例如,一些地区的人们可能更倾向于注射共用,从而增加了血液传播的风险。

此外,高危行为也是地区艾滋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例如,不安全的性行为、吸毒和共用注射器等行为将增加艾滋病的传播风险。

各地区对这些高危行为的关注程度和干预措施也有所不同。

3.艾滋病防控措施地区艾滋病流行特征的分析必须考虑当地的艾滋病防控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宣传教育、性健康教育、安全注射器交换计划、艾滋病病毒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等。

各地针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能存在着差异,取决于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重视程度以及资源投入情况。

4.社会文化和歧视地区艾滋病流行的特征还与当地的社会文化和歧视现象有着密切关系。

一些地区的社会观念和文化习俗可能增加了艾滋病的传播风险,并导致患者面临歧视和排斥。

在这样的地区,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可能更为严重,因为人们不愿意接受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5.性别和年龄差异艾滋病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群体中的流行情况也不尽相同。

在一些地区,女性和儿童往往更易受到感染,这可能与性别不平等、强奸和婚外性行为等因素有关。

因此,针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群体的艾滋病防控措施需要根据地区的特点进行调整。

6.与其他地区和国际合作地区艾滋病流行特征的分析还需考虑地区与其他地区和国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江苏省艾滋病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分析

江苏省艾滋病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分析

江苏省艾滋病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分析贾成梅;羊海涛;徐晓琴;李雷;刘光中;邢辉;邵一鸣【期刊名称】《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年(卷),期】2002(8)1【摘要】目的分析江苏省1986~2000年HIV/AIDS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寻找控制措施。

方法分析全省的艾滋病常规、哨点监测及实验室资料。

结果1991年发现首例HIV抗体阳性,至2000年底累计发现感染者106例,HIV/AIDS报告数年平均上升40.51%。

静脉注射吸毒占的比例从1997年前的0上升到2000年的50%,性途径占的比例从1994年前的100%下降到2000年的16.67%。

亚型分析显示,吸毒人群均为C亚型,献血员中85.71%为B’亚型。

性乱人群为A和D亚型。

结论HIV/AIDS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血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HIV-1亚型复杂。

应尽快开展高危人群行为干预。

【总页数】3页(P33-35)【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病学;江苏【作者】贾成梅;羊海涛;徐晓琴;李雷;刘光中;邢辉;邵一鸣【作者单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91【相关文献】1.山东省艾滋病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分析 [J], 傅继华;吕翠霞;刘学真;钱跃升;廖玫珍2.宁明县1998~2001年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分析 [J], 吕宁若3.广西柳州市艾滋病流行特征与流行趋势分析 [J], 俸卫东;翁毓秋;韦琳;韦启后;单桂苏4.温州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分析 [J], 余向华;周祖木;王建;山若青;章显权5.黄石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分析 [J], 毛剑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部分地区20052007年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变化趋势

我国部分地区20052007年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变化趋势
结果
1.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幼儿基本情况:调查 研究期间,研究地区HIV感染孕产妇所生满18月 龄儿童共644名。其中,随访至满18月龄及以上的 婴幼儿550名;44名儿童失访,失访主要原因是家 庭搬迁及拒绝接受任何随访追踪服务;50名儿童死 亡,其中不满18月龄死亡的46名婴幼儿均未接受 HIV抗体检测,根据死亡原因调查,推断其中22例 死于艾滋病;另有4例满18月龄的儿童夕E亡,均为 HIV确认病例,死亡儿童囚艾滋病死亡者占52%。
2%以下¨剖。在我国“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 支持下,我中心自2005年在我国部分艾滋病高发地 区开展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研究,分析和研 究近年来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的变化,并根据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暴露儿童的死亡状况进行 母婴传播水平校正,为正确评价我国艾滋病母婴传 播状况和提出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of MTCT of HIV一1 was 16.74%,12.98%,9.52%respectively。which was also descending year by year
(Y2=4.69,P<0.05).Conclusion Long.te丌Il,effective 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transmission of HIV
对象与方法
1.对象:自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国新 疆、云南、河南、广西等4个省(自治区)艾滋病相对高 发的15个县(区)开展相关调杏研究,收集于2005年 1月至2007年12月间分娩的mV感染产妇及其所分 娩婴幼儿的相关资料,并追踪随访至产后18个月。共 调查644例HIV感染产妇所生婴幼儿。
HIV.1 in some ureas in China.Methods

2005年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部分数据摘要

2005年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部分数据摘要

2005年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部分数据摘要2005年的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艾滋病疫情依然严峻。

本文将摘取报告中的一些关键数据,以期让读者了解该年度艾滋病疫情的现状。

1. 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据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共有44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其中1.78亿人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死亡。

这一数据呈现出艾滋病疫情的严重性和蔓延速度之快。

2. 感染途径报告分析了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性传播,约占80%的感染人群。

此外,注射吸毒、垂直传播(即母婴传播)以及输血感染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3. 区域分布根据数据,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是艾滋病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约占全球感染人数的90%。

非洲是受影响最大的大陆,其中南部非洲地区艾滋病的流行率最高。

4. 性别分布报告显示,女性在艾滋病感染中占有较高的比例。

尤其是在非洲地区,妇女和女孩中感染艾滋病的比例远高于男性。

这可能与女性在某些社会和生理方面更易受到感染有关。

5. 年龄分布艾滋病感染并不仅限于成年人,也在儿童和年轻人中广泛存在。

据报告显示,全球有超过210万儿童(即15岁以下的人群)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大多数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的。

6. 预防和治疗尽管艾滋病疫情严峻,但在报告中也提到了全球各地进行的预防和治疗努力。

例如,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提供艾滋病病毒检测和相关服务,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

此外,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普及也有助于控制疫情的蔓延。

综上所述,2005年的艾滋病疫情数据告诉我们,艾滋病仍然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

各国各地应加强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尤其是在性教育、安全套普及、药物研究等方面加大投入,以期实现艾滋病的全面防控和最终消除的目标。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

随着全球疫情的不断扩大,对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重点论述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艾滋病的全球流行病学研究现状1.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为了深入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流行情况,研究者采用了多种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其中包括人口学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交叉研究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确定病毒的传染途径、病人的特点以及流行病学特征。

2. 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是研究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他们通过收集病例数据,分析病毒的传播模式、高危人群、感染率等指标。

据研究数据显示,青少年和性工作者等高危人群的感染率较高,而同性性行为和注射毒品是主要传播途径。

3. 病毒变异和感染机制艾滋病的病毒(HIV)存在高度的变异性,这给研究者带来一定的挑战。

通过对不同亚型病毒的基因序列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亚型的病毒变异情况,从而提高疫苗的研发效率。

此外,对病毒的感染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发展趋势1. 多样化的研究数据来源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能够获取更多样化的研究数据来源。

除了传统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外,研究者开始利用大数据、遥感技术等手段来获取研究数据。

这些数据来源的多样化不仅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准确,还能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范围。

2. 结合基因测序技术的病毒变异研究目前艾滋病病毒的变异对于药物研发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者可以通过对病毒基因序列的准确测定,加深对病毒变异的理解。

这将有助于改进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并开发高效的疫苗。

3.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预测模型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可以在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预测模型,研究者可以对疫情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的预测,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2008-2014年淮安市主要性病流行特征分析

2008-2014年淮安市主要性病流行特征分析

2008-2014年淮安市主要性病流行特征分析侯海燕;赵鹏鹏;杨鹏飞【摘要】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yphili, gonorrhea, condyloma acuminatum, urogenital Chlamydia trachomatis, genital herpes, in order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fic control strategies. Methods Descrip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national disease surveillance report system from 2008 to 2014. Results Annual incidence rate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reduced year by year in 2008-2104, with the average rate of 26.2 per 100 000. Syphili was still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s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followed by gonorrhea, condyloma acuminatum. Genital herpes and urogenital Chlamyd-ia trachomatis were sporadic.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ach type of the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between the male and the female. The reported cases aged 16~45 years old declined, while the above-60-year cases increased.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s of the five STDs decline in Huaian. It is suggested that enhancing the laboratory surveil-lance of STD pathogens is quite significan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目的:了解2008-2014年淮安市淋病、梅毒、尖锐湿疣、泌尿道沙眼衣原体和生殖道疱疹的流行动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南县2005~2013年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南县2005~2013年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南县2005~2013年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目的:分析南县2005~2013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控制艾滋病的蔓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通过艾滋病疫情监测网络,对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南县2005~2013年共报告HIV/AIDS136人,其中死亡45 人;以青壮年为主,20~49 岁占74.26%,5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22.06%;农民居多,占44.85%;以异性性传播感染为主,占83.09 %,同性传播占8.09%;51.47%的病例当年首次报告即为AIDS病人,70.83%的病例当年首次报告即在当年死于艾滋病。

结论:近年来,南县艾滋病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经性传播引起的HIV/AIDS增多,需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艾滋病的蔓延。

标签:艾滋病趋势流行病学分析【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V and trends of Nan Xian 2005-2013,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ead of AIDS. Methods By AIDS epidemic surveillance network,reported AIDS virus (HIV)infection and AIDS (AIDS)describ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patient data.Results There were reported HIV/AIDS136 people of Nan Xian 2005-2013,of which 45 people died;mainly young adults,20 to 49 years old accounted for 74.26%,50 years and older accounted for 22.06%;peasant majority,accounting for 44.85%;heterosexual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accounting for 83.09%,homosexual transmission accounted for 8.09%;51.47% of the case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AIDS patients that year,70.83% of the cases reported that year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same year died of AIDS.Conclusion In recent years,the AIDS epidemic of Nan Xian rose rapidly,caused by sexually transmitted HIV / AIDS increases,the need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urb the spread of AIDS.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乙类传染病,由于其发病迅速、危害大,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1]。

淮安市1996-2005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淮安市1996-2005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淮安市1996-2005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胡锦流;刘林飞
【期刊名称】《医学动物防制》
【年(卷),期】2006(22)9
【摘要】目的:了解淮安市艾滋病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方法:对1996~2005年淮安市HIV/AIDS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每例HIV/AIDS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996-2005年,全市共发现HIV/AIDS19例,本地患者9例,分布于四个县区,外地患者10例.20~39岁组占57.89%.发现方式:5例为手术(输血)前检测,3例为临床可疑(就诊),3例为自愿检测.传播途径:使用血制品2例,输血3例,异性性传播4例,母婴传播1例,吸毒6例(均为外省籍),3例不详.结论:淮安市艾滋病目前处于低流行期,但2005年来流行速度加快,可能与监测检测力度加大,检测的范围、人群数量不断扩大、流动人口增加、艾滋病在淮安已经潜在流行有关.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强化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落实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救助关怀政策.
【总页数】2页(P671-672)
【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胡锦流;刘林飞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91
【相关文献】
1.1996-2005年天津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J], 解晓华;单爱兰;夏卫东
2.1996-2005年鹰潭市尖锐湿疣流行特征分析 [J], 吴劲;徐殷;王复选;孔庆俄;王文辉
3.1996-2005年湖里区麻疹流行特征分析及防制对策探讨 [J], 陈瑞进;苏成豪
4.青海海南州1996-2005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李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95-2014年河南省周口市 AIDS 流行特征分析

1995-2014年河南省周口市 AIDS 流行特征分析

1995-2014年河南省周口市 AIDS 流行特征分析张林【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5(000)023【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in Zhoukou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Methods We collected the data of HIV-infected patients and AIDS patients in Zhoukou from the Information System for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ina′s Information System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 with a time range of 1995 to 2014.Results From 1995 to 2014, the total reported number of HIV -infected people and AIDS patients in Zhoukou was 9 187, among which 8 215 (89.42%) were AIDS patents and 3 254 (35.42%) died.After the exclusion of deceased patients , there were 5 933 HIV-infected patients and AIDS patients surviving , accounted for 67.37/105 in all permanent residents of Zhoukou and of which 5 164 were AIDS patients.From 1995 to 2003, with the HIV/AIDS monitoring strengthened , the detected HIV -infected and AIDS patients had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2004 witnessed more reported cases than other years , for HIV census was carried out on FPDs this year; from 2005 to 2012, the number of reported cases was in a decreasing trend; from 2013 to 2014, the disease showed a slight rebound .From 2006, deathcases began to decrease year by year .HIV-infected patients and AIDS patients of Zhoukou distributed in 204 villages or towns in 10 districts or counties,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χ2 =1 181.0, P<0.01) exi sted among the 10 counties or districts in the proportion of surviving cases in permanent residents .There were five first-class AIDS counties and five second -class AIDS counties.Among HIV-infected patients and AIDS patients , the number of male patients was more than female patients , with a ratio of 1.23∶1; the patients were aged from 2 to 82, with a majority ranging from 30 to 60, accounting for 83.37% (7 659/9 187).Ratio of survival cases in permanent residents varied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groups of different genders, ages, urban and rural areas, nationalities, education levels, occupations and marital status.The number of cases found through screening and consultation was the largest , which was 3 365 (36.63%), and the number of cases found through paid blood/plasma donation and special survey was the second largest , which were 2 928 ( 31.87%) and 1 410 (15.35%).From 2006, the proportion of cases of blood transmission and of mother -to-child transmission in all reported cases was in a downtrend (χ2tr end =1 096.0, 11.8; P<0.01), and the proportion of cases by sexual transmission was in an uptrend (χ2trend=193.4,P<0.01).From 2006, the proportion of case by unmarried two -gender sexual transmission was in an increasing trend (χ2trend =1 419.0, P<0.01), and the proportion of case by sexual transmission between spouse or fixed sex partners was in a declining trend (χ2trend =43.6, P<0.01).A case of MSM transmission was first reported in 2007, and the proportion increasedafter that (χ2trend =132.1, P<0.01).Conclusion In recent years,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ADIS in Zhoukou has been in a rising trend , with a widespread and aggregated distribution .Relevant clinical detection is a major source of discovering HIV/AIDS.Sexual transmission is replacing blood transmission as the primary route gradually .Unmarried two-gender sexual transmission and MSM transmission are increasing .The preventionof sex transmission is the crucial task for the control of AIDS .%目的:分析1995—2014年河南省周口市AIDS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艾滋病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也给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负担。

本文将探讨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一、艾滋病的流行状况自艾滋病在我国首次报告以来,我国艾滋病疫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例数已超过90万,其中约20万人已死亡。

虽然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控制和治疗进展,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我国艾滋病疫情呈现地域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以城市为主的沿海地区和发达地区是艾滋病高发区域,而农村地区相对较低。

特别是一些高危人群,如男男性行为者、吸毒人员和性工作者等,是艾滋病的高风险群体,这些人群占据了艾滋病感染者的主要比例。

其次,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呈现社会化趋势。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化,不仅通过性传播,还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方式传播。

近年来,艾滋病的性传播途径逐渐占主导地位,尤其是男男性行为者之间的传播率较高。

最后,我国艾滋病疫情中心转移的趋势日益显现。

过去,艾滋病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的高风险地区,如云南、广西等省份。

但近年来,艾滋病病例在我国大中城市扩散的速度明显加快,这与人口流动、高危行为的增加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的不足等因素有关。

二、艾滋病的流行特点1.人群高风险行为的影响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特点与特定高风险人群的行为有关。

男男性行为者、吸毒人员和非法卖淫者等高风险群体,由于其特殊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成为了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渠道。

这些高风险行为的盛行,导致了艾滋病在我国的持续流行。

2.传播途径多样化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多种方式。

其中,性传播是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占总感染人数的大部分。

2010—2020年湖北省新报告15~24岁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流行特征分析

2010—2020年湖北省新报告15~24岁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流行特征分析

2010—2020年湖北省新报告15~24岁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流行特征分析2010—2020年湖北省新报告15~24岁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流行特征分析自2010年以来,湖北省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呈现出一系列特征。

这一时期,湖北省15至24岁年龄段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人数逐渐增加。

本文将通过对该时期湖北省15至24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人口群体中的问题。

首先,有必要评估该时期湖北省15至24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人数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2010年到2020年期间,这一年龄段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其中,2017年是感染者数量增长最为迅猛的一年。

这一趋势可能与该时期艾滋病政策和防控措施的落实程度以及人们对艾滋病认知的提高有关。

其次,需分析该时期湖北省15至24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性别分布。

根据数据,该时期男性占比较大,特别是2014年以后男性占比开始显著增加。

这一结果可能与湖北省这一年龄段男性人口数量多于女性有关。

此外,较大比例的男性感染者也提示了该年龄段男性的高风险行为以及性传播的重要性。

另外,亦需要讨论该时期湖北省15至24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感染途径。

研究表明,在这一年龄段,性行为是主要的感染途径。

具体而言,同性性行为在男性感染者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异性性行为。

此外,母婴传播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因此,性教育和宣传、避免不安全性行为以及增强妊娠期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还应关注该时期湖北省15至24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知识水平。

研究显示,湖北省这一年龄段的人群普遍对HIV/DS的认知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误解和缺乏知识的情况。

例如,一些人认为艾滋病只会发生在高危人群身上,这导致了对自身风险的低估。

因此,加强对该年龄段人群的艾滋病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知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池州市2005~2010年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池州市2005~2010年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池州市2005~2010年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朱艳【摘要】目的:了解池州市艾滋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43例确诊为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人群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机会性感染情况、实验室检查等.结果:43例艾滋病患者中男35例,女8例,男女之比约为4.3:1;年龄3~63岁,其中20~49岁35例,>50岁7例;经性接触传播33例,静脉吸毒感染4例,母婴传播1例,传播途径不明确5例,无经输血传播.临床表现非特异临床症状和体征:反复发热21例,消瘦18例,反复咳嗽15例,纳差、乏力及长期反复腹痛、腹泻13例,各种皮肤病变12例,浅表淋巴结明显肿大8例,有反复口腔溃疡4例,紫瘢2例.各种机会性感染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结论:池州地区艾滋病以性传播为主,临床表现复杂.【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6)006【总页数】3页(P629-631)【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作者】朱艳【作者单位】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247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91艾滋病(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致命性慢性传染病[1]。

我国自1985年发现第1例AIDS病例以来,感染者及患者呈逐年增长趋势,2009年中国AIDS防治联合评估报告指出,至2009年10月底,我国累计报告AIDS病毒感染者和AIDS 43.37万例,其中AIDS患者10.77万例,病死5.4万例。

本研究对我院2005年3月至2010年6月诊治的43例AIDS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分析,旨在了解安徽省池州市AIDS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AIDS的诊治水平,协助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做好AIDS防控工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3例中住院患者16例。

某县2005~2009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

某县2005~2009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

防治措 施 : 目前 , 致 全 县 H V传 播 的 多 种 因 导 I 素依然存 在 , : 如 阳性 育 龄 妇 女怀 孕 、 庭 内性 传 播 家
和婚外 性传 播等 现象 急需 进 一 步采 取 干 预措 施 , 加
对 30例 H V A D 1 I / I S患 者检 测 了 c T淋 巴 细胞 , D 其 中 c T淋 巴细胞 数 ≤2 0个 ・ l 者 1 5例 , D 0 1 占
[ 任编校 : 秀连 ] 责 蔡
健 ,0 7 2 ( ) 8 7 2 0 ,2 7 :5 .
某 县 20 20 05— 0 9年 艾 滋 病 流 行 病 学 特 征 及 趋 势 分 析
范荣阁, 周广华, 曹新良, 何卫东, 磊 郭
( 城 县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心 , 南 柘 城 4 6 0 ) 柘 河 7 20
如下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资料 来源 以柘 城 县疾 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2 0 . 05

20 0 9年 所确认 的 HI / I S病 例 的流行 病学调 查 V AD
资料 为依 据 , 时 收 集 各 医疗 机 构 自愿 咨 询 检 测 同 ( C ) 专题 调查 及其 他检测 等 资料 。 V T 、 12 方 法 根 据 卫 生 部 《 国艾 滋 病 检 测 工作 规 . 全 范》, 有血 清标本 采用 酶联 免疫 吸附 试剂 ( L S 所 E IA)
2 0世纪 9 0年代 中期 因 部分 农 民不 规 范 采供 血 感染 艾滋 病 病 毒 。19 9 5年 发 现 首 例 人 类 免 疫 缺
其 中 H V感 染者 9 I 1例 , I S病 人 2 5例 (目前 已死 AD 2 亡3 7例 ) I S患者 主要 临床表 现为 长期腹 泻 、 。A D 进 行性 消瘦 、 吸道感 染 反 复 发 作 , 菌感 染 、 纯 疱 呼 真 单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艾滋病,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自被发现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给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在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状况也备受关注,了解其流行特点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至关重要。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早期,艾滋病的传播相对较为局限,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的高危人群中,如吸毒者、性工作者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艾滋病的传播范围逐渐扩大,涉及到了更广泛的人群。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虽然整体疫情仍处于低流行水平,但部分地区疫情较为严重。

尤其是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艾滋病的防控形势较为严峻。

从传播途径来看,性传播已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其中,同性性传播的比例有所上升,异性性传播也依然占据着较大的比例。

这一变化反映了社会观念的转变以及人们性行为方式的多样化。

血液传播曾经是我国艾滋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但随着我国对采供血管理的加强以及对非法采血行为的严厉打击,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

母婴传播的比例相对较低,但对于母婴传播的防控也不能忽视。

通过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如母婴阻断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在流行特点方面,艾滋病的流行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

首先,艾滋病的流行存在地区差异。

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由于人口流动频繁、社交活动丰富等因素,艾滋病的感染率相对较高。

而在一些偏远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的限制、健康知识的缺乏等原因,艾滋病的防控工作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其次,艾滋病的感染人群呈现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高危人群外,普通人群中的感染人数也在逐渐增加。

比如,青年学生、老年人等群体中的艾滋病感染情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情况不容忽视。

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性观念的逐渐开放,加之缺乏正确的性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导致了感染风险的增加。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盱眙县2005-2014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发表时间:2015-11-11T15:18:09.9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作者:于本跃刘欣2 刘学健周霞[导读] 2.盱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淮安市 211700 盱眙县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以性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应进一步加强行为干预力度。

2.盱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淮安市 211700
摘要:目的了解盱眙县艾滋病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艾滋病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报告的盱眙县2005-2014年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盱眙县2005-2014年间,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64例,死亡10例。

病例主要分布于20~49岁年龄组,以农民和民工为主要发病人群。

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7.50%,其中异性传播占76.79%,同性传播占23.21%。

发现途径以医院其他就诊和阳性配偶或性伴检测为主,共占病例总数的45.31%。

结论盱眙县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以性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应进一步加强行为干预力度,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先导作用,普及和推广安全套的使用。

关键词:艾滋病;疫情;流行病学;趋势
艾滋病(Aquired Immuno Deficienfy Syndrome,AIDS)已成为我国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1】。

我国艾滋病疫情目前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为今后制定防制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现对盱眙县2005-2014年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盱眙县2005-2014年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

1.2 判定标准所有病例均按照卫计委颁发的《全国HIV检测工作规范》检测血清抗-HIV,初筛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初筛试验,初筛阳性标本采用印迹试验(WB)确认。

1.3 分析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疫情资料进行整理,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时间分布截止2014年12月底,盱眙县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64例,其中HIV感染者39例,占60.94%,AIDS患者25例,占39.06%。

死亡10例,占病例总数的15.63%。

疫情呈上升趋势,其中以2009年以来增幅最大,见图1。

图1 盱眙县2005-2014年艾滋病流行趋势
2.2 地区分布盱眙县共辖19家乡镇,除观音寺、维桥、穆店外,均有HIV/AIDS病例报告,地区覆盖率达84.21%。

其中,报告病例数居前三位的是盱城、桂五和管镇,分别占全县病例总数2
3.44%、17.19%和15.63%。

2.3 人群分布全县64例HIV/AIDS患者中,男性35例,占病例总数的54.69%;女性29例,占45.31%,男女性别比为1.21:1。

各个年龄组均有发病,以20~49岁青壮年居多,共50例,占病例总数的78.13%。

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71.88%,未婚占21.87%,离婚或丧偶占6.25%。

职业分布广泛,尤以农民和民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45.31%,其次为家政、家务及待业占18.74%。

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共占7
3.44%,大专及以上占12.50%,高中或中专占1
4.06%,见表2
2.4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共56例,占病例总数的87.50%。


中异性传播43例,占性传播感染的76.79%,同性传播13例,占性传播感染的23.21%。

注射毒品感染占9.38%,母婴感染占3.12%。

2.5 发现途径在各级医疗机构“其他就诊者”检测中发现最多,共15例,占
病例总数的23.44%,其次为阳性配偶或性伴检测,占21.88%,其他依次为术前检查占15.63%,VCT占10.94%,专题调查占7.81%,孕产期检查和婚前检查各占4.69%,阳性子女主动检测和羁押人员各占3.13%,受血前检查、性病门诊和其他各占1.56%,见图2。

图2 盱眙县2005-2014年盱眙县HIV/AIDS病例发现途径统计
3 结论
资料显示:盱眙县近10年来HIV/AIDS感染病例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低流行状态,与江苏省相关报道一致【2】。

HIV/AIDS病例以农民和民工为主,20~49岁年龄组高发,可能与我县经济相对落后,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导致该人群流动性强有关【3】。

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婚外性生活、易经嫖娼感染,以及男性同性性传播比例不断上升等因岁有关【4】。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感染者较多,占病例总数的73.44%,这与文化程度低,自我保护意识差有一定关系【5】。

我县84.21%的乡镇出现HIV/AIDS病例,提示我县艾滋病疫情有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故今后的艾滋病防制工作应向一般人群转移盱眙县HIV/AIDS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7.50%,其中异性传播占性传播途径的76.79%,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对服务场所的高危干预,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先导作用,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安全套使用率,一如既往的将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途径作为我县艾滋病防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感染病例发现途径表明,盱眙县HIV/AIDS病例发现途径以医疗机构其他就诊、阳性配偶及性伴检测和术前检查为主,说明本县HIV/AIDS病例发现以被动检测为主,应进一步扩大HIV/AIDS主动检测覆盖率,以及早发现HIV感染者。

由于艾滋病尚无特异性药物和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和治疗,因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①完善目标责任体制,建立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查制。

②加强疫情监测工作,全面掌握辖区艾滋病流行态势。

③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先导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逐步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倡导健康合理的生活行为。

④加大对暗娼、MSM、吸毒等重点人群的监测,加强对浴室、宾馆、旅社等公共场所的高危干预工作力度,推广使用安全套。

⑤强化医疗机构检测监测工作,扩大检测监测覆盖面,努力将艾滋病检测纳入医疗常规检查项目,重点开展孕产妇、手术前、受血前和疑似高危人群的主动检测咨询,以便早期发现HIV/AIDS。

⑥加强对HIV 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随访干预工作,努力推动“四免一关怀”政策的落实,尤其是落实关怀救助政策。

参考文献:
[1]杨作凯,王金桃,郝瑞钢,等.太原市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2):116-118.
[2]丁建平,徐金水,还锡萍,等.江苏省2011年艾滋病疫情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2,23(5):157-158.
[3]姬晓娟,孙秀丽.1995-2011年平顶山市艾滋病流行现状及趋势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2013,24(3):237-239.
[4]洪剑,王永付.兴化市2004-2013年艾滋病疫情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4,25(6):56-57.
[5]史太平,陈抒蕾,周建波.江苏常州市艾滋病流行特征与防治策略[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12):826-8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