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图形编辑(精品文档)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四单元试卷
一、想一想,画一画。
1.在圆柱的下面画“△”。
2.在长方体的下面画“□”。
3.在球的下面画“○”。
4.在容易滚动的物体的下面画“√”。
(1)(2)(3)
()()()
(4)(5)(6)
()()()
二、找朋友,连一连。
球正方体圆柱长方体
三、数一数,填一填。
四、哪组能放稳就在那组图形下面的里画“√”。
□□□□
五、按要求做一做。
1.看图填空。
(1)数一数,填一填。
长方体有()个,正方体有()个,圆柱有()个,球有()个。
(2)圈一圈,比一比。
①圆柱比长方体(多,少)。
()○()
②球比正方体(多,少)。
()○()
2.哪两堆积木可以拼成?用线连起来。
六、数一数。
七、接着应摆什么?圈出正确的答案。
八、数一数,填一填。
两堆积木都是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木块堆成的。
第一堆加上()块才能和第二堆同样多。
参考答案
一、1.在(1)、(5)的下面画“△”。
2.在(1)、(2)、(3)的下面画“□”。
3.在(1)、(2)、(3)的下面画“○”。
4.在(3)、(4)、(5)的下面画“√”。
二、
三、4242
四、√√
五、1.(1)4352(2)①5>4(或4<5)
②2<3(或3>2)2.
六、67910
七、1.2.3.八、3。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单元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内容是认识图形,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学生将能够认识各种基本图形的形状、名字,了解图形的属性及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类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几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基本图形的形状与特点;–掌握基本图形的名称和性质;–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和应用基本图形。
2.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出不同的图形,并进行简单的分类;–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勤奋与坚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基本图形的形状、名称和特点。
2.教学难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的属性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示例引导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基本图形。
2.激发兴趣法:利用图片、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图形认识的兴趣。
3.学生参与法: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自己动手画图形或分析问题。
4.课外拓展法:引导学生在课外观察生活中的图形,进行拓展探究。
五、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认识正方形•引言: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正方形物体,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的特点。
•学习内容: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周长计算。
•实践活动:让学生测量课桌等具体物体的周长,并计算。
第二课:认识长方形•引言:通过长方形图片引入概念,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形状。
•学习内容:长方形的特点、对角线长度计算。
•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练习册上画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并计算其对角线长。
第三课:认识三角形•引言:利用实物展示三角形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形状。
•学习内容:三角形的类型、角度之和计算。
•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家中地毯的三角形边长,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第四课:认识圆•引言:通过图形展示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圆形。
•学习内容:圆的属性、直径、半径及周长计算。
4_UG二次开发实用教程 第四章(2021年整理精品文档)

(完整)4_UG二次开发实用教程第四章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4_UG二次开发实用教程第四章)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4_UG二次开发实用教程第四章的全部内容。
第4章用户界面开发技术UG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界面与应用程序及UG系统进行交互操作,界面开发工具包括:菜单编辑工具UG/Open MenuScript、对话框编辑工具UG/Open UIStyler、系统对话框以及MFC等,用户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界面开发工具来开发出适合用户自己的菜单、快捷工具条和对话框,从而实现应用程序与UG系统用户界面下的无缝集成。
4。
1 UIStyler对话框UIStyler是用户开发UG对话框的可视化工具,它可以避免复杂的图形用户接口(GUI)编程,其设计对话框的方式与Visual C++很相似,即利用对话框中基本单元的组合生成不同的对话框,对话框中所有控件设计都是实时可见的。
UG/Open UIstyler主要提供了以下的功能:1、提供了让用户创建UG风格对话框的可视化环境,并能生成UG/Open UIStyler 文件和C代码,从而使用户在使用时不必考虑图形界面的实现.2、利用可视化环境快速生成UG风格的对话框,从而减少开发时间。
3、通过选取和放置控件,从而实现所见即所得。
4、可以在对话框中实现用户自定义的位图.5、提供了属性编辑器,从而允许用户设置和修改控件属性。
6、UG/Open UIStyler生成的对话框可与UG/Open MenuScript、UG/Open API、UG/Open GRIP 集成,便于用户执行二次开发程序.4。
2020年最新北京课改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图形变换》 整理与复习ppt教学上课件

3、同学们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我也写了一点,现在我念给大家听,希望大家能喜欢。 4、写文章的目的是与别人交流,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让别人了解。我们的作文也应该 有读者,有读者群。我建议大家互相交流。看完后将自己的体会,用一两句话写下来,目的是互相鼓励。
5、优秀的作文是全班的财富,应该让大家来共享,请大家出出主意,如何使这些财富充分地发挥作用, 让每一位同学得益,特别请这些财富的创造者出出主意。
返回
整理与复习
综合运用
仔细观察图,然后填空。
方格纸上的梯形①先向( 右 )平移( 8 )格得到 图形②,再向( 下 )平移( 4 )格得到图形③。
返回
整理与复习
下面各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 上 )面 ( 左 )面 ( 前 )面
( 上 )面 ( 前 )面 ( 右 )面
返回
整理与复习
判断:所有梯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 × )
9、有一个问题,是我要求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10、我从同学们的提问中,看到的是思维的火花,非常烂灿,与其说是我在教你们,不如说是你们在教我, 你们的学习能力是在提高。
返回
整理与复习
☆☆☆☆☆☆☆☆☆☆
☆☆☆☆☆☆☆☆☆☆
1、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干净,书写也端正。我很高兴,感谢大家。 2、请同学们看(用手扬起一大叠本子)我今天要表扬这么多同学,让我来介绍他们的名字。这些同学的 作业字迹端正,行款整齐很少有错别字,文句通顺,进步很大。
9、刚刚过了××节,同学们一定还有深刻的印象,就“××节”为题,写一遍作文,好吗? 10、文章写完了,自己应该小声读两遍,注意有没有词句的毛病和写错、写漏的字。
返回
最新文档-TA07-图形编辑三-PPT精品文档

(4)Toal改变到指定的长度 Enter total length or [angle]<0.000> Select an object to change or [Undo]:
若选到的是直线或者圆弧,将提示:Do you want to turn it into one ?<Y>:,将直线或圆弧即可转换为多 义线,继续进行多义线的编辑
“M”可选多条多义线,但不含上述“Edit vertex” 选项。若选多条直线和圆弧,转换后分别进行编辑
(1)、close封闭,若已经封闭,则为“Open(开口)” (2)、Width宽度,确定多义线的整体线宽 (3)、Fit拟合,将多义线拟合为圆弧样条曲线 (4)Spline样条曲线拟合,将多义线拟合为二次或三次B样
Select an object or [Delta/Percent/T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l/DYnamic]: (1)、选择一个图形对象,首先报告图形对象的长度 或包含角度 (2) Delta增量,Enter delta length or [angle]<0.000>
Select an object to change or [Undo]: (3)Percent增加现有长度百分比,
(4)Project确定裁减边的裁剪模式, Enter a projection option [None/Ucs/View]: None:裁减边的投影不具有裁剪功能 Ucs:裁减边在用户坐标系下的投影具有裁剪功能 View:裁减边在观察方向的投影具有裁剪功能 如三维空间中的图形不相交,none指定不裁减 如在ucs投影中与剪切边相交,ucs选项指定裁减 指定修剪沿着当前视图方向与剪切边相交的图形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 数学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换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教学内容:图形的旋转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单元教学重点: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课时安排:内容课时图形的旋转 2练习五 1图形的旋转教学内容:教材54-55页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1)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请欣赏下面的图案。
(放课件)边看边想那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对,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旋转得到的)。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旋转的现象。
说一说,你看到过旋转的现象吗?学生举例。
老师这里也有旋转的实际现象,请看(放课件)。
这些实物是如何旋转的呢?旋转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能说到绕一个点,有方向,没提到旋转的角度)(2)介绍旋转的方向,顺时针、逆时针。
并让学生用手演示。
(3)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
然后将这些图案按一定的形状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你看到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由图形A如何得到图形B?主要讨论三个方面:1、绕哪个点旋转2、按什么方向旋转3、旋转多少度引导学生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
下面图案是如何从图形B得到图形C的,又是如何从图形C得到图形D。
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也可以用学具自己操作,以便学生体验旋转的过程。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让学生自己总结:要说清旋转,必须说清那三点:中心点,方向、角度。
二、实践练习1、第1题本题的练习主要认识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旋转的问题,所以,这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的中心点的问题。
精品文档-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千博)-第4章

其中一条
根轨迹终止于开环零点, 即-1/τ, 另一条终止于无穷远处。
其根轨迹图如图4-5所示。
21
图 4-5 例 4-3系统的根轨迹
22
四、实轴上的根轨迹(法则四) 在坐标轴上向右看去,实轴上凡有奇数个零点和极点的区
段就是根轨迹的一部分。即实轴上根轨迹区段的右侧, 实数 零点和实数极点数目之和应为奇数。
解出s1=-0.423, s2=-1.578(舍去)。 即s1为此系统的分离点。
49
例4-6 已知D(s)=s(s+2)+K*(s+4)=0, 求闭环系统根轨迹 的分离点和会合点。
解因
所以
50
[方法一] 按式(4-10)先写出D=s(s+2), 则D′=2s+2、 N=s+4, 则N′=1, 将D、D′、N、N′代入式(4-10)中,得
(1) 渐近线的条数(分支数), 有n-m条。
25
(2) 渐近线的夹角ja。假设在无穷远处有特征根sk, 则s 平面上所有开环有限零点zi和极点pj的向量相角都相等, 即 ∠(sk-zi)=∠(sk-pj)=ja, 用它代入相角条件式(4-6), 得
26
所以渐近线的夹角为 (4-7)
当k=0时, 渐近线的夹角最小, k增大时, 夹角值重复出现, 所以独立的渐近线只有n-m条。
则有(n-m)条根轨迹终止于无穷远处。 将式(4-5)左边取极限, 得
18
例 4-3 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确定根轨迹的分支数及起点、终点。
19
解 将开环传递函数改写成 式中,
20
开环传递函数分母多项式的最高阶次n=2, 故根轨迹的分
支数为2(即有两条根轨迹)。
(完整版)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班级: 姓名: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2、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几何视图一般是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绘制。
3、根据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能确定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
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3、找因数的方法:①乘法②除法; 找倍数的方法:逐次乘自然数。
4、①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②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是相等的都是它本身.③1是所有非0自然数的因数。
也是任一自然数(0除外)的最小因数。
④一个数的因数至少有1个,这个数是1。
⑤一个数的因数都小于等于他本身,一个数的倍数都大于等于他本身。
最新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

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教学内容:第四单元认识多边形,窗1、三角形特征、分类、底和高的画法、分类。
窗2、三条边关系,内角和窗 3.认识平行四边形、特征、梯形特征。
教材目标: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高,会画高。
2、在能够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在探索三角形分类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3、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自觉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进一步进行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教学重点:全面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探索和研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方法,建立图形空间观念。
教学措施:1、要重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2、学习中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3、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4、强化操作。
5、科学组织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用具:三角板、小棒、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模型。
课时安排:9课时课题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情感目标:在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学合作探索问题。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与欣赏图形,感受图形美,能用三角形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难点认识三角形的特点教法观察、探究学法合作、交流教学准备课件课型新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课件出示:出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实例,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呢?揭示课题:认识三角形。
二、动手操作认识三角形1、教师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四边形框架,让学生分别拉一拉,观察这两个框架有什么变化。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是关于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图形的基本元素: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如何识别和命名不同的几何图形,如直线、线段、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2. 直线的性质:学生将学习直线的性质,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以及直线的基本性质,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角: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角的定义和性质,如角的度量单位,角的基本性质等。
4. 相交线与平行线: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如何判断两条线是相交还是平行。
5. 多边形: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多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如四边形、五边形等,以及它们的内角和。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基本的几何直觉,为后续更深入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精品文档-自动控制原理(王春侠)-第四章

i 1
j 1
即上式中p+q为奇数。于是法则3得证。
根据法则3可知,在图4-4所示的实轴上,区间[p1, z1]、[z4,p4]和(-∞,p5]都是实轴上的根轨迹。
法则4 根轨迹的渐近线:当系统开环极点个数n大于开
环零点个数m时,有n-m条轨迹分支沿着与实轴夹角为φa、 交点为σa的一组渐近线趋向于无穷远处,且有
(4-14)
28
29
这里不加证明地指出:当l条根轨迹分支进入并立即离开
分离点时,分离角可由(2k+1)π/l决定,其中k=0,1,…,
l-1。需要说明的是,分离角定义为根轨迹进入分离点的切线
方向与离开分离点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显然,当l=2时,
分离角必为直角。
例4-2 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概略绘制系统根轨迹。
6
2. 稳态性能 由图4-2可见,开环系统在坐标原点有一个极点,系统
属于Ⅰ型系统,因而根轨迹上的K值就等于静态误差系数Kv。 当r(t)=1(t)时,ess=0; 当r(t)=t时,ess=1/K=2/K*。
3. 动态性能 由图4-2可见,当0<K<0.5时,闭环特征根为互异实根, 系统呈现过阻尼状态,阶跃响应为单调上升过程; 当 K=0.5时,闭环特征根为二重实根,系统呈现临界阻尼状态, 此时的阻尼比ζ=1,阶跃响应仍为单调过程; 当K>0.5时, 闭环特征根为一对共轭复数根,系统呈欠阻尼状态,阶跃响应 为衰减振荡过程,且K越大,阻尼系数ζ就越小,阶跃响应的 超调量越大,振荡越剧烈。
s1,2 = 1 1 K
可见,当K*(或K)由零到无穷大变化时,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 上的位置也随之改变。当0≤K*<1时,闭环特征根s1, 2为介 于0和-2之间的互异实数; 当K*=1时,s1,2为位于-1处的 重实根; 当K*>1时,s1,2成为一对共轭复数根,其实部均 为-1,虚部随着K*值的增大而增大。这样,可以绘出此二阶 系统闭环特征根随着开环增益K的变化在s平面上移动的轨迹, 如图4-2所示。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精选全文完整版

五、 智力冲浪。
1. 有(
2. 有(
3. 有( 4. 有(
)个。 )个。 )个。 )个。
第五单元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1. 6 和 7 的认识
年班
姓名
一、 我能写得好。
6
7
二、 我能填得对。
1. 0、( )、2.( )、4.( )、(
精品文档
)、( )
精品文档
2.( )、6.( )、( )、3.( )、1.( )
2+3 5-1
3-0 2+0 4-4 5-2
5+0 4-0
五、 笑得最开心。(在得数是 0 的算式下面画 。)
0+0
1-1 5+0 4-4 2+0
六、 我能填得对。
-=
+=
精品文档
-=
都飞了
-=
精品文档
七、 小小神算家。
5-4= 5-0= 5-3=
3-3= 2+0=
4-4= 2+3= 0+0=
3-0= 0+1=
小朋友,我家在 8 号门的 左边,请帮我找一找,应 是第( )号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
(1)小狗跑在最( )面,小象跑在最( )面。 (2)小象跑在小牛的( )面,小狗跑在小兔的( )面。 (3)小兔跑第( ),它的后面还有( )个,前面还有 ( )个。 4.
(1)下楼的小朋友是靠( )边走,上楼的小朋友是靠( )
用 10 减去 2 个数得 3。
用 8 加上一个 数,再减去一 个数得 5。
6025
2315
一、 我能填得快。 1.
6. 填未知加数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图形练习

本教案旨在为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学习提供系统、全面的图形练习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从基本的图形认知开始,逐步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最终实现对图形的全面掌握和理解。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希望能够为孩子们打下稳固的图形基础,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2、掌握各种图形的基本属性和特征,如面积、周长、直角等;3、能够通过画图、计算、测量等方式对图形进行综合练习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认识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2、图形的基本属性:周长、面积。
3、图形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方法1、板书讲解法:通过简单明了的图形、数学公式和例题,为学生讲解每种图形的形状和特征,帮助学生掌握每种图形的基本属性和计算方法。
2、练习演示法:通过丰富的练习实例,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图形的应用范围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互动探究法:通过小组活动和对话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现图形的特殊性质和应用场景。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引入老师通过展示几个形状不同的图形,请学生比较它们的区别和共同点,发散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2、正方形和长方形老师扩展讲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形状和特征,如边长、对角线等。
3、三角形和圆形老师介绍三角形和圆形的形状和特征,如直角、半径、直径等。
4、练习通过练习,测试学生对不同图形的认知和基本概念的掌握。
第二课时:图形的基本属性1、引入老师通过引入周长和面积的概念,让学生对图形的基本属性有初步的了解。
2、周长老师详细讲解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贴近生活,让学生了解周长的实际应用。
3、面积老师通过图示和实例,教授如何计算不同形状图形的面积,并引导学生发现面积和图形大小的关系。
4、练习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让学生练习和巩固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三课时:图形的综合应用1、引入老师通过演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修改→对象→多段线→选择一线段→回车→点击合并(J)→选择其余线段→回车 →点击宽度(W)→输入 3→回车→回车。如下图示:
(11)单击 →捕捉 E 处的顶点,捕捉 AB 线的中点→回车;如下图示:
(12)单击 →点击拾取点→在图形右边内部拾取一点→回车→点击 ANSI→选择 ANSI31→点确定→点预览→右键单击;
(4)单击 →回车→对照下图进行修剪→回车;如下图示:
(5)单击 →点击拾取点→在圆外部拾取一点→回车→点击 按钮→选择 SOLID→
点确定→点预览→右键单击;如下图示:
3. 保存。
4.8 第 8 题
操作步骤: 1. 打开图形文件 CADST4-8.DWG。如下图:
2. 编辑图形: (1)单击 →选择右边椭圆弧→回车→捕捉右边椭圆弧下端点→捕捉左边椭圆弧下端 点;如下图示:
→点击宽度(W)→输入 5→回车→回车。如下图示:
(3)单击 →输入偏移距离 15→回车→选择图形→在图形内部单机→回车。如下图示:
3. 保存。
4.4 第 4 题
操作步骤: 1. 打开图形文件 CADST4-4.DWG。如下图: 2. 编辑图形:
(1)单击 →画出矩形的两条对角线;如下图示:
(2)单击 →捕捉矩形→回车→捕捉对角线交点→输入缩放比例 0.6→回车;如下图示:
(3)单击 →选择矩形阵列→点选择对象→选择矩形→回车→输入行数 4,列数 4→输 入行间距 25,列间距 30,阵列角度 45°→点预览→点接受;如下图示:
(4)选择两条对角线→单击 。如下图示:
3. 保存。
4.5 第 5 题
操作步骤: 1. 打开图形文件 CADST4-5.DWG。如下图:
2. 编辑图形: (1)单击 →画出矩形的两条对角线;如下图示:
3. 保存。
4.2 第 2 题
操作步骤: 1. 打开图形文件 CADST4-2.DWG。如下图:
2. 编辑图形: (1)单击 →选择圆→回车→捕捉圆心→输入缩放倍数 1.2→回车; (2)单击 →选择圆→回车→捕捉圆心→捕捉矩形左上角点;如下图示:
(3)单击 →捕捉圆→回车→捕捉圆心→捕捉矩形其它 3 个端点→回车;如下图示|:
2. 编辑图形: (1)单击 →输入 R→回车→输入圆角半径 40→回车→对照图,捕捉矩形左边线和上 边线;如下图示:
(2)单击 →输入 D→回车→输入第一条倒角距离 40,输入第二条倒角距离 30→选择 矩形下边线,选择矩形右边线;如下图示:
(3)单击 →选择环形阵列→点选择对象→选择矩形→回车→点拾取中心点→捕捉 A 点→输入项目总数 4,填充角度 360°→点预览→点接受;如下图示:
(3)单击 →选择矩形→回车→捕捉对角线交点→输入旋转角度 90°→回车;如下图
示:
(4)选择两对角线→单击 。 (5)单击 →选择环形阵列→点选择对象→选择矩形→回车→点拾取中心点→捕捉圆 心→输入项目总数 8,填充角度 270°→点预览→点接受。如下图示:
3. 保存。
4.6 第 6 题
操作步骤: 1. 打开图形文件 CADST4-6.DWG。如下图:
(2)单击 →选择右边椭圆弧,选择左边椭圆弧→回车; (3)单击 →选择矩形阵列→点选择对象→选择图形→回车→输入行数 5,列数 1→点
拾取行偏移→捕捉图形上下两个端点→输入列间距 0,阵列角度 0°→点预览→点 接受。如下图示:
3. 保存。
4.9 第 9 题
操作步骤: 1. 打开图形文件 CADST4-9.DWG。如下图:
(2)选择图形中间的田字图案→单击 ;如下图示:
A
D
B
C
2. 编辑图形: (1)单击 →选择 DC 线→捕捉 DC 中点; (2)单击 →选择已经等分过的 DC 线(用交叉选择)→回车→捕捉 DC 中点→正交 打开,光标指明向上→输入 80→回车;如下图示:
(3)单击 →输入偏移距离 6→回车→选择圆→在圆外面单击→回车;如下图示:
(4)单击 →选择 2 个圆→回车→捕捉圆心→捕捉五边形的五个端点→回车;如下图 示:
(5)单击 →回车→对照图将多余线段修剪掉→回车;如下图示:
(6)单击 →选择 A 字母→回车→指定一基点→将其移动到圆心位置→回车;同样将 其它字母移动到小圆圆心;如下图示:
(7)单击 →选择字母 A→回车→捕捉 A 位置的圆心→捕捉顶角的圆心→回车;如下 图示:
(8)对顶角处 A 字母双击→输入 E 字母→右键单击,确认。如下下图示:
第四单元 图形编辑
4.1 第 1 题
操作步骤: 1. 打开图形文件 CADST4-1.DWG。如下图:
2. 编辑图形: (1)修改→对象→多段线→选择 AC 线→回车→点击合并(J)→选择 AB 线,选择 BC 线→回车→点击宽度(W)→输入 10→回车→回车; (2)回车→选择三角形 ABC→点击样条曲线(S)→回车。如下图示:
按钮→选择
(13)选择中间线段→单击 ;如下图示:3 保存。4.7 第 7 题
操作步骤: 1. 打开图形文件 CADST4-7.DWG。如下图:
2. 编辑图形: (1)绘图→圆→相切,相切,相切→捕捉三角形三条边的切点;如下图示:
(2)单击 →选择三角形→回车; (3)单击 →回车→在三角形各线段端点处单击→回车;如下图示:
(4)单击 →点击拾取点→对照图形拾取填充区域→回车→点击 按钮→选择 ANSI →选择 ANSI32→点确定→比例改为 0.5→点预览→右键单击;如下图示:
3. 保存。
4.10 第 10 题
操作步骤: 1. 打开图形文件 CADST4-10.DWG。如下图:
2. 编辑图形: (1)单击 →回车→对照下图,将多余线段修剪掉;如下图示:
(5)单击 →回车→对照图 4-2 把多余的线段修剪掉→回车;如下图示:
3. 保存。
4.3 第 3 题
操作步骤: 1. 打开图形文件 CADST4-3.DWG。如下图:
2. 编辑图形: (1)单击 →选择所有线段→回车→捕捉 A 端点,捕捉 B 端点→回车;如下图示:
(2)修改→对象→多段线→选择 AC 线→回车→点击合并(J)→选择其余线段→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