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分子生物学新进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号的传导,从而提示疼痛的发生与炎性反应的关 系。
传统的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临床疗效欠佳, 且大剂量使用时患者常难以耐受其不良反应。进一 步探讨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寻求新的治疗靶方向 将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本综述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新的方向 进行了总结,涉及中枢性疼痛、钠离子通道、小胶质 细胞和激酶传导通路4 个方面,旨在追踪研究的前
马璐璐,刘 薇,黄宇光*
(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麻醉科,北京 100730)
摘要: 疼痛做为一种慢性疾病威胁着全球数百万患者,而目前的治疗方法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较多。目前已证实
胶质细胞的激活参与突触前 / 后神经元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并促进细胞因子、化学趋化因子、前炎性因子和肿瘤坏 死因子的释放和激酶通路的信号传导,最终导致神经元超兴奋性,临床上则表现为痛觉过敏或痛觉异常。因此对 疼痛发病机制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机制的认识将为我们寻找新的疼痛靶向治疗方法提供希望。
2011 年 2 月 第 31 卷 第 2 期
基础医学与临床 Basic & Clinical Medicine
文章编号: 1 0 0 1 -6 3 2 5 ( 2 0 1 1 ) 0 2 -0 2 2 2 -0 3
February 2011 Vol. 31 No. 2
短篇综述
疼痛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
收稿日期: 2010 - 02 - 26 修回日期: 2010 - 06 - 28 * 通信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 pumchhyg@ yahoo. com. cn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马璐璐 疼痛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
223
沿,深入了解疼痛的发病机制,为科研和临床工作提 供指导。
1 中枢性疼痛
Abstract: Neuropathic pain is a chronic illness affecting millions of people worldwide,and current treatments are often inadequate,ineffective or accompanied with potential severe side effects.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es in the past decade have demonstrated the activation of glial constitutes a vital signaling network between pre-synaptic neurons and post-synaptic neurons,contributing to the release of cytokines,chemtaxin,pro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facilating the kinase pathways and finally leading to the activation of neuron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clude hyperalgesia and allodynia. However further identification of pain mechanism,especially its molecular mechanism will help us find the new approach for pain management. Key words: pain; sodium channel; microglia;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MAP kinases
关键词: 疼痛; 钠通道; 小胶质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 MAP 激酶类
中图分类号: R 74 文献标志码: A
Update in molecular mechanism of pain
MA Lu-lu,LIU Wei,HUANG Yu-guang*
( Dept. of Anesthesiology,PUMC Hospital,CAMS & PUMC,Beijing 100730,China)
疼痛,尤 其 是 慢 性 疼 痛,是 临 床 急 需 解 决 的 问 题。多种原因,如组织损伤 ( 炎性疼痛) 、神经受损 ( 神经病理性疼痛) 或肿瘤组织浸润生长( 癌痛) 均 可导致疼痛症状的出现。已有的研究表明,中枢和 外周敏化即神经可塑性参与了疼痛的发生,但慢性 疼痛的诱发和维持机制仍不清楚。研究者发现,除 了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外,胶质细胞尤其是小胶质 细胞也参与了疼痛的信号传导过程。此外,多种前 炎性因子和补体参与神经系统炎性反应及异常疼痛
2 钠离子通道在疼痛中的作用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开放与动作电位上升支 相关,决定神经元兴奋性和信号传导。目前共发现 9 种亚型( Nav1. 1 ~ Nav1. 9) ,并分布在中枢和外周 神经 系 统 特 定 的 区 域,现 已 证 实 Nav1. 3、Nav1. 7、 Nav1. 8 和 Nav1. 9 参与疼痛的发生[2]。
中枢性疼痛主要由中枢躯体感觉系统受损或病 变所 致,如 脊 髓 损 伤、多 发 性 硬 化、脑 外 伤、帕 金 森 病、肿瘤和癫痫等。中枢性疼痛具有慢性、致残性的 特点,且多种药物治疗无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情绪 和生 活 质 量。 脊 髓 损 伤 模 型 ( spinal cord injury, SCI) 是最常用的中枢性疼痛模型。已证实神经元 兴奋性增加和抑制性信号的丧失参与中枢敏化的发 生,而脊髓丘脑束和丘脑是疼痛信号的重要处理区 域。脊髓背角和丘脑小胶质细胞激活后,通过细胞 外信 号 调 节 激 酶 ( 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 调节前列腺素 E 参与的信号传导,并维 持神经元超兴奋性。脊髓损伤后还可诱发远程改 变,如小胶质细胞激活因子( CC 趋化因子配体 21, CCL21) 表达量上调和丘脑小胶质细胞的激活[1]。 脑电图和人类神经影像学研究结果也显示疼痛的发 生涉及脊髓上机制,且丘脑尾状核腹侧部参与中枢 性疼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