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实验法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0 年之前,政治学领域约有 9 篇可称为实验方法的论文成果。
例:霍华德·戈斯内尔( Harold Gosnell) 在芝加哥进行的有关选举投票的现场实验研究为学 界熟知。
涉及议题多为当时行为主义革命语境下较为主流的集体一致性 (group conformity)、意见形成(opinion formation)与陪审团行为 (jury behavior)等。
公共服务动机与信任 行为的关系;
激发员工的公共服务 动机的方式;
公共服务动机的测量 。
一、公共部门研究视角及其议题
1. 关于公共部门行为主体的研究
(2)针对公共部门的管理制度展开的研究
研究绩效评价和招聘等
影响组织对员工绩效评价 和招聘的因素;
管理者的公共服务动机是 否会影响对于员工的绩效 评价。
有些问题仍有一定的空间,需要深入挖掘;可拓展新 的领域。
二、研究启示
一是,群体行为中的交流、权利、冲突,公共部门组织行为中的组 文化、工作压力管理等的实验研究。可聚焦一些特定群体,如未婚 者、少数族裔等。
二是,在区分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探索各类公共服务影 响公民感知、态度、行为的不同因素,为优化公共服务设计提供实 证证据支持。
公众有关能源节约的 决策在多大程度上受 到他们接收到的项目 信息呈现方式的影响 。
三、基本议题总结
表1公共管理学与政治学实验研究对象及话题
研究对象
话题
社会公众
感知:绩效、决策合理性、机构合法性等; 态度:信任、满意度、责备、支持度、期待等; 行为:公共参与、公共协作、决策等。
公共部门及 其工作人员
公共部门决策透明度 对机构合法性感知的 影响。
公民态度
公民信任。政府透明 度如何影响公民对政 府的信任;司法透明 度如何影响公民对法 官的信任。
公民满意度。对公共 服务绩效信息与公众 满意度之间的直接关 系进行检验;公众参 与公共决策对其满意 度的影响。
公民行为
过量的公共服务选择 是否会降低公众做出 决策的动力;
政来源、预算决策领 域; 决策者自身——主观 :如管理者的认知风 格。
B. 公共服务人员在 为公众提供服务时的 服务决策
影响街头官僚中自由 裁量的因素;
繁文缛节对于公共服 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在 向求助者提供服务时 的影响。
C. 研究公共部门工作 人员的工作动机
公共服务动机与工作 绩效之间的关系;
三是,系统地就政府行为如何影响公民的感知、态度和行为等一系 列体验展开,尤其是政府应急管理和风险沟通举措对公民风险感知 的影响。
二、研究启示
四是,对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实验研究方法论本身的研究。
外部效度问题; 方法、指标和模型的优化。
五是,在中国当前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的背景下,利用综合的实验方 法和技术对新的管理方式展开科学评估。
二、实验研究的逻辑框架与基本构成
❖ 1、逻辑框架
操纵
干扰变量 干扰变量
控制
保持恒定
自变量 干扰变量 干扰变量
个体变量
注:自变量—实验条件 因变量—所需测定的特征或方面 干扰变量—可能影响因变量,但与该次实验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 个体变量—被试个体固有的特征,如年龄、性别、智力水平等
观测 因变量
举例
行为主体: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行为对象:公共服务、政策倡议等。
第四节 文献评述与启示
一、文献评述
现有已经覆盖了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范畴下的多类话 题。包括决策与政策制定、政府绩效及评估、公共服 务和社会管理、公共部门组织行为、公共财政、司法、 公民参与等主要议题,并且对于一部分话题(如政府 信任、公共服务动机、公民参与)已经进行了深入、 广泛的研究。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 实验法研究进展
《浪潮(Die Welle)》与实验法
1967年4月,美国加利福尼亚 Palo Alto Cubberley高中历史 课正在讲述第三帝国。
通过一堂实验课使学生切身 明白什么叫德国纳粹。
为了实验老师成立了 “浪潮 ”组织。铿锵有力的组织口 号,遵守组织里的纪律,专 门的打招呼手势。
实验方法的应用起到了显著作用。 70 年代,《政治学实验研究》等专门学术刊物出现。相关论文数增
多,但实验方法仍未得到了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者的普遍认可,其实 验的复杂程度无法与心理学同类文章相提并论。 在80 年代,文献数量仍保持上升势头,但集中刊发在几家少数期刊 上。总体而言,此时学者们开始逐步接纳实验方法。
❖ 3、依据对研究课题的认识程度 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后者具有明确的假设)
❖ 4、依据因变量的个数 单因子实验和多因子实验
四、实验法的优缺点
可以操纵研究想 要研究的变量
实施便利性、成本较 其它方法占优势
优 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能够更有效控制外来 变量的干扰
可以利用不同组别受 试者、不同环境、不 同时间、重复同一实 验,了解操纵变量对
三、迅速发展与推广(1990年之后)
边缘地位得到了显著改善,成为研究热门,相关文献和期刊井喷式增长。 欧盟的建立与运作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实验研究议题。
舒克(A.R.T. Schuck)和弗雷瑟(C.H.D Vreese)针对荷兰2005年欧盟宪法全民公 投中新闻影响的实验室研究;
多尔(N. Doerr)借助欧盟网络论坛内容对欧盟范围内协商民主议题的研究。
政策倡议
向移民父母提供学习 的手册和向移民儿童 提供语言支持怎样影 响他们的共同生产行 为;
向公民提供社会认可 度的相应培训能否促 进他们参与市政事务 的积极性。
二、社会公众研究视角及议题
公民感知
公共部门公布的服务 绩效信息是否真正影 响到公民的感知绩效 ;
在公共服务预算的决 策时地方政府引入公 众参与对组织公正性 感知的影响;
关于组织规范的研究
组织规范如何影响员工的 行为和态度;
组织中若干项可能影响员 工应对组织中不法行为的 因素;
在组织中引入法律角色是 否有助于有效规范组织中 的个体行为。
一、公共部门研究视角及其议题
2. 关于公共部门行为对象的研究
公共服务
医院医疗 学校教育 移民服务 邮政服务 街道清洁服务
因变量的影响
四、实验法的优缺点
人工环境,外部 效度低
适用于研究现在或未 来的事情,对过去事
情并不适合
缺 点
研究结果概化问题
若以为为研究主体, 涉及伦理和道德问题
第二节 发展进程与阶段划分
一、早期探索(1950年以前)
1920—1930 年代,就开始在对研究对象的分组过程中利用随机分配 划分对照组与实验组。
❖ 社会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为了发现当六个人挤 在一个电话亭里时是男人还是女人感到更不舒服。 对变量命名。
自变量 参与者性别 因变量 不舒服的程度 控制变量 电话亭的大小、挤在电话亭的人数(6)、个体的大小等
三、实验研究的类型
❖ 1、依据实验的场所 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 2、依据实验的精确程度(无关因素的控制程度) 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催生众多针对非欧美国家(地区)民主发展的研究议 题,如民主选举。
中国台湾学者张卿卿通过现场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台湾地区1998年台北市长选举中, 竞选广告党派偏倚所产生的影响。
奥斯特罗姆—公共池塘资源(Public pool resources)—实验方法—诺奖 新世纪以来,《从实验室到现场: 实验政治学方法论与因果关系研究》、
总的来说,在20世纪前半期,实验研究还处于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的 学科边缘。
二、认同历程(1950-1990年)
1950年之后,二战结束和政治学行为主义的兴起,实验方法的应用率 不断上升。
50年代,美国政治学界出版了与政治学实验研究相关的文献26篇。 60年代,相关文献增长至34篇,同时期的博弈论研究对促进政治学
第一节 实验法概述
一、实验法
1、什么是实验法
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统地操纵某些 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 与现象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法就是严格控制条件下的观 察)。
2、实验法的意义:能真正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利用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对比来观察变量的共变关系 利用前测与后测了解实验前后的情况,以决定变量发生变化的时间顺序 利用各种控制手段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以确保自变量的影响作用
高仿真模拟 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信息使用 可视化决策支持平台 基于真实人群博弈和专业化综合集成支持的公共政策实验
《剑桥实验政治学手册》等学术专著出版,逐渐系统性地构建学科框架 与体系。
第三节 基本研究议题
一、公共部门研究视角及其议题
1. 关于公共部门行为主体的研究
(1)针对公共部门内的工作人员展开的研究
A. 影响管理人员进行 预算决策的各种因素
宏观:如政治、经济 因素;
微观:如绩效信息; 外界——客观:如财
例:霍华德·戈斯内尔( Harold Gosnell) 在芝加哥进行的有关选举投票的现场实验研究为学 界熟知。
涉及议题多为当时行为主义革命语境下较为主流的集体一致性 (group conformity)、意见形成(opinion formation)与陪审团行为 (jury behavior)等。
公共服务动机与信任 行为的关系;
激发员工的公共服务 动机的方式;
公共服务动机的测量 。
一、公共部门研究视角及其议题
1. 关于公共部门行为主体的研究
(2)针对公共部门的管理制度展开的研究
研究绩效评价和招聘等
影响组织对员工绩效评价 和招聘的因素;
管理者的公共服务动机是 否会影响对于员工的绩效 评价。
有些问题仍有一定的空间,需要深入挖掘;可拓展新 的领域。
二、研究启示
一是,群体行为中的交流、权利、冲突,公共部门组织行为中的组 文化、工作压力管理等的实验研究。可聚焦一些特定群体,如未婚 者、少数族裔等。
二是,在区分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探索各类公共服务影 响公民感知、态度、行为的不同因素,为优化公共服务设计提供实 证证据支持。
公众有关能源节约的 决策在多大程度上受 到他们接收到的项目 信息呈现方式的影响 。
三、基本议题总结
表1公共管理学与政治学实验研究对象及话题
研究对象
话题
社会公众
感知:绩效、决策合理性、机构合法性等; 态度:信任、满意度、责备、支持度、期待等; 行为:公共参与、公共协作、决策等。
公共部门及 其工作人员
公共部门决策透明度 对机构合法性感知的 影响。
公民态度
公民信任。政府透明 度如何影响公民对政 府的信任;司法透明 度如何影响公民对法 官的信任。
公民满意度。对公共 服务绩效信息与公众 满意度之间的直接关 系进行检验;公众参 与公共决策对其满意 度的影响。
公民行为
过量的公共服务选择 是否会降低公众做出 决策的动力;
政来源、预算决策领 域; 决策者自身——主观 :如管理者的认知风 格。
B. 公共服务人员在 为公众提供服务时的 服务决策
影响街头官僚中自由 裁量的因素;
繁文缛节对于公共服 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在 向求助者提供服务时 的影响。
C. 研究公共部门工作 人员的工作动机
公共服务动机与工作 绩效之间的关系;
三是,系统地就政府行为如何影响公民的感知、态度和行为等一系 列体验展开,尤其是政府应急管理和风险沟通举措对公民风险感知 的影响。
二、研究启示
四是,对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实验研究方法论本身的研究。
外部效度问题; 方法、指标和模型的优化。
五是,在中国当前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的背景下,利用综合的实验方 法和技术对新的管理方式展开科学评估。
二、实验研究的逻辑框架与基本构成
❖ 1、逻辑框架
操纵
干扰变量 干扰变量
控制
保持恒定
自变量 干扰变量 干扰变量
个体变量
注:自变量—实验条件 因变量—所需测定的特征或方面 干扰变量—可能影响因变量,但与该次实验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 个体变量—被试个体固有的特征,如年龄、性别、智力水平等
观测 因变量
举例
行为主体: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行为对象:公共服务、政策倡议等。
第四节 文献评述与启示
一、文献评述
现有已经覆盖了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范畴下的多类话 题。包括决策与政策制定、政府绩效及评估、公共服 务和社会管理、公共部门组织行为、公共财政、司法、 公民参与等主要议题,并且对于一部分话题(如政府 信任、公共服务动机、公民参与)已经进行了深入、 广泛的研究。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 实验法研究进展
《浪潮(Die Welle)》与实验法
1967年4月,美国加利福尼亚 Palo Alto Cubberley高中历史 课正在讲述第三帝国。
通过一堂实验课使学生切身 明白什么叫德国纳粹。
为了实验老师成立了 “浪潮 ”组织。铿锵有力的组织口 号,遵守组织里的纪律,专 门的打招呼手势。
实验方法的应用起到了显著作用。 70 年代,《政治学实验研究》等专门学术刊物出现。相关论文数增
多,但实验方法仍未得到了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者的普遍认可,其实 验的复杂程度无法与心理学同类文章相提并论。 在80 年代,文献数量仍保持上升势头,但集中刊发在几家少数期刊 上。总体而言,此时学者们开始逐步接纳实验方法。
❖ 3、依据对研究课题的认识程度 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后者具有明确的假设)
❖ 4、依据因变量的个数 单因子实验和多因子实验
四、实验法的优缺点
可以操纵研究想 要研究的变量
实施便利性、成本较 其它方法占优势
优 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能够更有效控制外来 变量的干扰
可以利用不同组别受 试者、不同环境、不 同时间、重复同一实 验,了解操纵变量对
三、迅速发展与推广(1990年之后)
边缘地位得到了显著改善,成为研究热门,相关文献和期刊井喷式增长。 欧盟的建立与运作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实验研究议题。
舒克(A.R.T. Schuck)和弗雷瑟(C.H.D Vreese)针对荷兰2005年欧盟宪法全民公 投中新闻影响的实验室研究;
多尔(N. Doerr)借助欧盟网络论坛内容对欧盟范围内协商民主议题的研究。
政策倡议
向移民父母提供学习 的手册和向移民儿童 提供语言支持怎样影 响他们的共同生产行 为;
向公民提供社会认可 度的相应培训能否促 进他们参与市政事务 的积极性。
二、社会公众研究视角及议题
公民感知
公共部门公布的服务 绩效信息是否真正影 响到公民的感知绩效 ;
在公共服务预算的决 策时地方政府引入公 众参与对组织公正性 感知的影响;
关于组织规范的研究
组织规范如何影响员工的 行为和态度;
组织中若干项可能影响员 工应对组织中不法行为的 因素;
在组织中引入法律角色是 否有助于有效规范组织中 的个体行为。
一、公共部门研究视角及其议题
2. 关于公共部门行为对象的研究
公共服务
医院医疗 学校教育 移民服务 邮政服务 街道清洁服务
因变量的影响
四、实验法的优缺点
人工环境,外部 效度低
适用于研究现在或未 来的事情,对过去事
情并不适合
缺 点
研究结果概化问题
若以为为研究主体, 涉及伦理和道德问题
第二节 发展进程与阶段划分
一、早期探索(1950年以前)
1920—1930 年代,就开始在对研究对象的分组过程中利用随机分配 划分对照组与实验组。
❖ 社会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为了发现当六个人挤 在一个电话亭里时是男人还是女人感到更不舒服。 对变量命名。
自变量 参与者性别 因变量 不舒服的程度 控制变量 电话亭的大小、挤在电话亭的人数(6)、个体的大小等
三、实验研究的类型
❖ 1、依据实验的场所 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 2、依据实验的精确程度(无关因素的控制程度) 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催生众多针对非欧美国家(地区)民主发展的研究议 题,如民主选举。
中国台湾学者张卿卿通过现场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台湾地区1998年台北市长选举中, 竞选广告党派偏倚所产生的影响。
奥斯特罗姆—公共池塘资源(Public pool resources)—实验方法—诺奖 新世纪以来,《从实验室到现场: 实验政治学方法论与因果关系研究》、
总的来说,在20世纪前半期,实验研究还处于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的 学科边缘。
二、认同历程(1950-1990年)
1950年之后,二战结束和政治学行为主义的兴起,实验方法的应用率 不断上升。
50年代,美国政治学界出版了与政治学实验研究相关的文献26篇。 60年代,相关文献增长至34篇,同时期的博弈论研究对促进政治学
第一节 实验法概述
一、实验法
1、什么是实验法
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统地操纵某些 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 与现象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法就是严格控制条件下的观 察)。
2、实验法的意义:能真正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利用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对比来观察变量的共变关系 利用前测与后测了解实验前后的情况,以决定变量发生变化的时间顺序 利用各种控制手段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以确保自变量的影响作用
高仿真模拟 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信息使用 可视化决策支持平台 基于真实人群博弈和专业化综合集成支持的公共政策实验
《剑桥实验政治学手册》等学术专著出版,逐渐系统性地构建学科框架 与体系。
第三节 基本研究议题
一、公共部门研究视角及其议题
1. 关于公共部门行为主体的研究
(1)针对公共部门内的工作人员展开的研究
A. 影响管理人员进行 预算决策的各种因素
宏观:如政治、经济 因素;
微观:如绩效信息; 外界——客观:如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