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物探-第六章电剖面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电断面:由不同电性层所构成的断面。
A
M
N
B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1 电剖面法分类
1. 电剖面法定义
根据装置形式的不同, 剖面法可以分为:
二极装置 三极装置 对称四极装置 联合剖面装置 中间梯度装置 偶极装置
不同的装置形式所能解决地质问题不一样。
解决的地质问题:相对于电测深法而言,电剖面法更适合于探
A s
时,由于低阻体对电流线的
B s
C
吸引,会出现与左侧相反的
情况。
K
因此 sA sB
A
MO N
B
s 0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2 联合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说明:当电极排列
A s
越远离模型时,这
种作用便逐渐减弱。
B s
C
综合两条曲线在模 型两侧的变化,便 出现以联合剖面正 交点为其主要特征 的异常变化规律。
6.1 电剖面法分类
7. 电剖面法——偶极装置
装置特点:
1> 供电电极AB和测量电 极MN为分开的偶极。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2> 取AB中点O与MN中点O’连线的中 点J作为观测结果的记录点
O
J
O
6.1 电剖面法分类
7. 电剖面法——偶极装置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通常要求: AB=MN=a
极装置进行观测,从而在一
条剖面上便可获得两条视电
阻率曲线,所得视电阻率分别
用
A s
及
B s
表示.
O
6.1 电剖面法分类
5. 电剖面法——联合剖面装置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O
说明:图中公共电极C被置于远离测线并大于五倍 AO的距离上,称为“无穷远”极,即相对于观测 地段而言,其影响可以忽略。
6.1 电剖面法分类
A s
时,由于低阻体对电流线的
B s
C
吸引,会出现与左侧相反的
情况。
K
根据公式
s
jMN j0
MN
A极在MN间产生的电
流密度
jA MN
j0
,
则:
A s
0
A
A-MN
MO N
B
s 0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2 联合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当两个三极排列
(AMN,MNB)位于模型右侧
6.2 联合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当两个三极排列
(AMN,MNB)位于模型左侧
A s
时,低阻体对电流线的吸引.
B s
C
根据公式
s
jMN j0
MN
A
A极在MN间产生的电流
K
MO N
B
密度
jA MN
j0
,
A-MN
则:
A s
0
s 0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2 联合剖面法
O
6.1 电剖面法分类
3. 电剖面法——三级装置
s
K
UMN
I
K
1
2
11
1
AM AN BM BN
S KAMNUIMN K2 AM.AN
MN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O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1 电剖面法分类
4. 电剖面法——对称四级装置
装置的特点:
1> AM=BN
O
2> 取MN中点作为观测结果的记录点
s
KUMN
I
K
1
2
11
1
AM AN BM BN
K AM.AN
MN
取AM=MN=NB=a时 ,这种对称等距排列,成为温纳装置。
电法勘探
6.1 电剖面法分类
5. 电剖面法——联合剖面装置
装置特点: 1> 由两个三极装置组合而成,C极为无穷远。
第6章 电剖面法
2> 取MN中点作为观测结果的记录点
3> 在每一测点分别用两个三
1
0.8
0.6
-5
1
0
h0
r0
2
A s
B s
5
低阻球体上联合剖面法的ρs 异常曲线
10 x
r0
6.2 联合剖面法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3. 高阻球体——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此时 AO2r0
s
1 1.2
A s
1 2
B s
1.1
Hale Waihona Puke 1-10-5
0
5
h0
1
r0
2
高阻球体上联合剖面法的ρs 异常曲线
10 x
10 x
r0
电法勘探
6.2 联合剖面法
2. 低阻球体——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实际问题中,等轴状地质体 (如充水溶洞等)可以用球体 模型来模拟。 右图是根据解析计算公式算 出的良导球体上方联合剖面 的理论曲线。
计算时假设良导球体的电 阻率2=0,以球体半径a作 为长度单位,球心埋深h0 =1.6a。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第二部分 电法勘探
第六章 电剖面法
6.1 电剖面法分类 6.2 联合剖面法 6.3 其他电剖面法 6.4 电剖面法的应用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1 电剖面法分类
1. 电剖面法定义
电剖面法是用以研究地电断面横向电性变化的一类方法。 一般采用固定的电极距,并使电极装置沿剖面移动,这样 便可观测到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视电阻率沿剖面的变化。
当两个三极排列
(AMN,MNB)位于模型左侧
A s
时,低阻体对电流线的吸引.
B s
C
当电极排列越靠近模型
K
这种作用便越强烈,因 A
而在模型左侧便出现
MO N
B
A-MN
sA sB
s 0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2 联合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当两个三极排列
(AMN,MNB)位于模型右侧
A
A-MN
K M
O
N
B
MN -B
C
地“无穷远”
6.2 联合剖面法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缺点:装置相对笨重,地形影响大。解释时具体分析。 采集装置要求
A O B O 3h MN11AO
3 5
K
C
地“无穷远”
A
A-MN
M
O
N
B
MN -B
6.2 联合剖面法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2. 低阻球体——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3. 高阻球体——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0 1
0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2 联合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下面以直立低阻脉状体为 例,对其异常特征进行讨 论。
s / 0
A s
B s
在脉状体上方,联合剖
A s
面
A s
和
B s
曲线具有
B s
完全不同的特征。
A s
在模型顶部出现联合剖
B s
面法曲线的正交点。
0 1
0
a90 a45 a 0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2 联合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所谓的正交点,即:
A s
交点左侧: sA sB
B s
C
交点右侧: sA sB
K
联合剖面上这种异离特
征的出现,可以利用视
电阻率定性公式分析说
明
s
jMN j0
MN
A
MO N
B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2> 测量电极MN在其中间三分之一地段逐点测量.
3> 记录点取在MN= 1/20~1/50 AB中点。
O
6.1 电剖面法分类
6. 电剖面法——中间梯度装置
s
K
UMN
I
K
1
2
11
1
AM AN BM BN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S KMNUIMN
O
KMN M 2(.N A AM .M .A AN .N B BM .B M .BN N )
6.2 联合剖面法
2. 低阻球体——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4> 当极距继续加大,直到
L=10a时,
A s
B s
两条曲线
逐渐靠拢,以至于极小点完
全重合、低阻带中心对应于
球心在地表的投影。
显然,当极距很大时,球 体附近的电场实际上相当 于均匀电流场。
第6章 电剖面法
L10 a
说明:此种情况和相应的对称四极剖面曲线相当。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当两个三极排列
(AMN,MNB)位于模型左侧
A s
时,低阻体对电流线的吸引.
B s
C
根据公式
s
jMN j0
MN
A
B极在MN间产生的电流
K
MO N
B
密度
jB MN
j0
,
A-MN
则:
B s
0
s 0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2 联合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OO’=3~5h
a=1/4~1/6 OO’
O
J
O
AB
MN
数据点的分布图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第二部分 电法勘探
第六章 电剖面法
6.1 电剖面法分类 6.2 联合剖面法 6.3 其他电剖面法 6.4 电剖面法的应用
6.2 联合剖面法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优点:1> 由两个三极装置组成,A-MN,MN-B. 2> 横向分辨能力强,异常明显。 适合于水文、工程地质及构造找矿。
6.1 电剖面法分类
6. 电剖面法——中间梯度装置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观测线除了沿AB联线观测外,还可以在AB联线两侧 一定范围的测线上进行观测,因此它的生产效率较高。
6.1 电剖面法分类
6. 电剖面法——中间梯度装置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目前我国大部分直流激电工作都是采用中梯排列,在获 得激电参数的同时,也得到了视电阻率的资料。 利用视电阻资料有利于对激电资料的综合解释。
测产状陡立的高、低阻体,如划分不同岩性的接触带、追索断
层及构造破碎带等。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1 电剖面法分类
3. 电剖面法——三级装置
1> 只将供电电极B置于 无穷远处接地。 2> 将AMN沿测线排列进 行逐点观测。 2> 取MN中点作为观测结果的 记录点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第6章 电剖面法
L1.5a
电法勘探
6.2 联合剖面法
2. 低阻球体——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第6章 电剖面法
3> 随着极距加大,当电极
距L=3a时,
A s
和
B s
曲线处
在交点两侧出现主极值外,
还在两侧个出现一个次一级
的极小值。
这是由于供电电极通过球 体上方时,球体向下吸引 电流线所形成的。
L3a
电法勘探
仅仅进行定性研究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2 联合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对于良导脉状体的联合 剖面s理论曲线,目前尚 没有严格的解析计算公
s / 0
A s
B s
式。
A s
B s
右图给出了应用面积分
方程作模拟计算得出的
A s
几种不同倾角良导脉状
B s
体的s曲线。
a90 a45 a 0
K
A
MO N
B
A-MN
MN -B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2 联合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1> 当低阻体的产状变化时, 如=450曲线仍以正交点为 主,只是出现了不对称的
s / 0
A s
B s
现象,并且交点向倾向一
A s
侧位移。
B s
2> 当=00时 ,曲线对称,
异常仍以正交点为主。
1 2
第6章 电剖面法
电法勘探
6.2 联合剖面法
2. 低阻球体——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分析如下: 1> 良导球体也出现正交 点,只是供电极距不同异 常特征有较大的变化。
2>
当电极距L=1.5a时,
A s
和
B s
曲线组成一个横“8”
字型、球形顶部出现正交点。
正交点两侧两条曲线均出 现极小点,曲线称两翼张 开特点。
r0
6.2 联合剖面法
应用于寻找地下水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C
“无穷远”
K
A
M
N
B
井
断层构造
地层起伏构造
水
电法勘探
6.2 联合剖面法
应用于桥梁工程基础勘查
第6章 电剖面法
断 层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第二部分 电法勘探
A s
B s
说明:在高阻脉状体上,
联合剖面将出现s反交点。
0 1 0
a90 a45 a 0
6.2 联合剖面法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2. 低阻球体——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3. 高阻球体——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仅仅进行定性研究
电法勘探
6.2 联合剖面法
A s
时,由于低阻体对电流线的
B s
C
吸引,会出现与左侧相反的
情况。
K
根据公式
s
jMN j0
MN
B极在MN间产生的电流
密度
jB MN
j0
,
则:
B s
0
A
MO N
B
s 0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2 联合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当两个三极排列
(AMN,MNB)位于模型右侧
5. 电剖面法——联合剖面装置
s
KUMN
I
K
1
2
11
1
AM AN BM BN
sA
KA
UMAN
IA
SB
KB
UMB N
IB
KAKB2AM M .ANN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O
6.1 电剖面法分类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 电剖面法——中间梯度装置
野外装置特点:
1> 供电电极AB=4~10h的距离取得很大,且固定不动;
6.2 联合剖面法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2. 低阻球体——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3. 高阻球体——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A
M
N
B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1 电剖面法分类
1. 电剖面法定义
根据装置形式的不同, 剖面法可以分为:
二极装置 三极装置 对称四极装置 联合剖面装置 中间梯度装置 偶极装置
不同的装置形式所能解决地质问题不一样。
解决的地质问题:相对于电测深法而言,电剖面法更适合于探
A s
时,由于低阻体对电流线的
B s
C
吸引,会出现与左侧相反的
情况。
K
因此 sA sB
A
MO N
B
s 0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2 联合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说明:当电极排列
A s
越远离模型时,这
种作用便逐渐减弱。
B s
C
综合两条曲线在模 型两侧的变化,便 出现以联合剖面正 交点为其主要特征 的异常变化规律。
6.1 电剖面法分类
7. 电剖面法——偶极装置
装置特点:
1> 供电电极AB和测量电 极MN为分开的偶极。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2> 取AB中点O与MN中点O’连线的中 点J作为观测结果的记录点
O
J
O
6.1 电剖面法分类
7. 电剖面法——偶极装置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通常要求: AB=MN=a
极装置进行观测,从而在一
条剖面上便可获得两条视电
阻率曲线,所得视电阻率分别
用
A s
及
B s
表示.
O
6.1 电剖面法分类
5. 电剖面法——联合剖面装置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O
说明:图中公共电极C被置于远离测线并大于五倍 AO的距离上,称为“无穷远”极,即相对于观测 地段而言,其影响可以忽略。
6.1 电剖面法分类
A s
时,由于低阻体对电流线的
B s
C
吸引,会出现与左侧相反的
情况。
K
根据公式
s
jMN j0
MN
A极在MN间产生的电
流密度
jA MN
j0
,
则:
A s
0
A
A-MN
MO N
B
s 0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2 联合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当两个三极排列
(AMN,MNB)位于模型右侧
6.2 联合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当两个三极排列
(AMN,MNB)位于模型左侧
A s
时,低阻体对电流线的吸引.
B s
C
根据公式
s
jMN j0
MN
A
A极在MN间产生的电流
K
MO N
B
密度
jA MN
j0
,
A-MN
则:
A s
0
s 0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2 联合剖面法
O
6.1 电剖面法分类
3. 电剖面法——三级装置
s
K
UMN
I
K
1
2
11
1
AM AN BM BN
S KAMNUIMN K2 AM.AN
MN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O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1 电剖面法分类
4. 电剖面法——对称四级装置
装置的特点:
1> AM=BN
O
2> 取MN中点作为观测结果的记录点
s
KUMN
I
K
1
2
11
1
AM AN BM BN
K AM.AN
MN
取AM=MN=NB=a时 ,这种对称等距排列,成为温纳装置。
电法勘探
6.1 电剖面法分类
5. 电剖面法——联合剖面装置
装置特点: 1> 由两个三极装置组合而成,C极为无穷远。
第6章 电剖面法
2> 取MN中点作为观测结果的记录点
3> 在每一测点分别用两个三
1
0.8
0.6
-5
1
0
h0
r0
2
A s
B s
5
低阻球体上联合剖面法的ρs 异常曲线
10 x
r0
6.2 联合剖面法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3. 高阻球体——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此时 AO2r0
s
1 1.2
A s
1 2
B s
1.1
Hale Waihona Puke 1-10-5
0
5
h0
1
r0
2
高阻球体上联合剖面法的ρs 异常曲线
10 x
10 x
r0
电法勘探
6.2 联合剖面法
2. 低阻球体——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实际问题中,等轴状地质体 (如充水溶洞等)可以用球体 模型来模拟。 右图是根据解析计算公式算 出的良导球体上方联合剖面 的理论曲线。
计算时假设良导球体的电 阻率2=0,以球体半径a作 为长度单位,球心埋深h0 =1.6a。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第二部分 电法勘探
第六章 电剖面法
6.1 电剖面法分类 6.2 联合剖面法 6.3 其他电剖面法 6.4 电剖面法的应用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1 电剖面法分类
1. 电剖面法定义
电剖面法是用以研究地电断面横向电性变化的一类方法。 一般采用固定的电极距,并使电极装置沿剖面移动,这样 便可观测到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视电阻率沿剖面的变化。
当两个三极排列
(AMN,MNB)位于模型左侧
A s
时,低阻体对电流线的吸引.
B s
C
当电极排列越靠近模型
K
这种作用便越强烈,因 A
而在模型左侧便出现
MO N
B
A-MN
sA sB
s 0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2 联合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当两个三极排列
(AMN,MNB)位于模型右侧
A
A-MN
K M
O
N
B
MN -B
C
地“无穷远”
6.2 联合剖面法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缺点:装置相对笨重,地形影响大。解释时具体分析。 采集装置要求
A O B O 3h MN11AO
3 5
K
C
地“无穷远”
A
A-MN
M
O
N
B
MN -B
6.2 联合剖面法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2. 低阻球体——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3. 高阻球体——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0 1
0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2 联合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下面以直立低阻脉状体为 例,对其异常特征进行讨 论。
s / 0
A s
B s
在脉状体上方,联合剖
A s
面
A s
和
B s
曲线具有
B s
完全不同的特征。
A s
在模型顶部出现联合剖
B s
面法曲线的正交点。
0 1
0
a90 a45 a 0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2 联合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所谓的正交点,即:
A s
交点左侧: sA sB
B s
C
交点右侧: sA sB
K
联合剖面上这种异离特
征的出现,可以利用视
电阻率定性公式分析说
明
s
jMN j0
MN
A
MO N
B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2> 测量电极MN在其中间三分之一地段逐点测量.
3> 记录点取在MN= 1/20~1/50 AB中点。
O
6.1 电剖面法分类
6. 电剖面法——中间梯度装置
s
K
UMN
I
K
1
2
11
1
AM AN BM BN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S KMNUIMN
O
KMN M 2(.N A AM .M .A AN .N B BM .B M .BN N )
6.2 联合剖面法
2. 低阻球体——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4> 当极距继续加大,直到
L=10a时,
A s
B s
两条曲线
逐渐靠拢,以至于极小点完
全重合、低阻带中心对应于
球心在地表的投影。
显然,当极距很大时,球 体附近的电场实际上相当 于均匀电流场。
第6章 电剖面法
L10 a
说明:此种情况和相应的对称四极剖面曲线相当。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当两个三极排列
(AMN,MNB)位于模型左侧
A s
时,低阻体对电流线的吸引.
B s
C
根据公式
s
jMN j0
MN
A
B极在MN间产生的电流
K
MO N
B
密度
jB MN
j0
,
A-MN
则:
B s
0
s 0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2 联合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OO’=3~5h
a=1/4~1/6 OO’
O
J
O
AB
MN
数据点的分布图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第二部分 电法勘探
第六章 电剖面法
6.1 电剖面法分类 6.2 联合剖面法 6.3 其他电剖面法 6.4 电剖面法的应用
6.2 联合剖面法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优点:1> 由两个三极装置组成,A-MN,MN-B. 2> 横向分辨能力强,异常明显。 适合于水文、工程地质及构造找矿。
6.1 电剖面法分类
6. 电剖面法——中间梯度装置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观测线除了沿AB联线观测外,还可以在AB联线两侧 一定范围的测线上进行观测,因此它的生产效率较高。
6.1 电剖面法分类
6. 电剖面法——中间梯度装置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目前我国大部分直流激电工作都是采用中梯排列,在获 得激电参数的同时,也得到了视电阻率的资料。 利用视电阻资料有利于对激电资料的综合解释。
测产状陡立的高、低阻体,如划分不同岩性的接触带、追索断
层及构造破碎带等。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1 电剖面法分类
3. 电剖面法——三级装置
1> 只将供电电极B置于 无穷远处接地。 2> 将AMN沿测线排列进 行逐点观测。 2> 取MN中点作为观测结果的 记录点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第6章 电剖面法
L1.5a
电法勘探
6.2 联合剖面法
2. 低阻球体——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第6章 电剖面法
3> 随着极距加大,当电极
距L=3a时,
A s
和
B s
曲线处
在交点两侧出现主极值外,
还在两侧个出现一个次一级
的极小值。
这是由于供电电极通过球 体上方时,球体向下吸引 电流线所形成的。
L3a
电法勘探
仅仅进行定性研究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2 联合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对于良导脉状体的联合 剖面s理论曲线,目前尚 没有严格的解析计算公
s / 0
A s
B s
式。
A s
B s
右图给出了应用面积分
方程作模拟计算得出的
A s
几种不同倾角良导脉状
B s
体的s曲线。
a90 a45 a 0
K
A
MO N
B
A-MN
MN -B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2 联合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1> 当低阻体的产状变化时, 如=450曲线仍以正交点为 主,只是出现了不对称的
s / 0
A s
B s
现象,并且交点向倾向一
A s
侧位移。
B s
2> 当=00时 ,曲线对称,
异常仍以正交点为主。
1 2
第6章 电剖面法
电法勘探
6.2 联合剖面法
2. 低阻球体——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分析如下: 1> 良导球体也出现正交 点,只是供电极距不同异 常特征有较大的变化。
2>
当电极距L=1.5a时,
A s
和
B s
曲线组成一个横“8”
字型、球形顶部出现正交点。
正交点两侧两条曲线均出 现极小点,曲线称两翼张 开特点。
r0
6.2 联合剖面法
应用于寻找地下水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C
“无穷远”
K
A
M
N
B
井
断层构造
地层起伏构造
水
电法勘探
6.2 联合剖面法
应用于桥梁工程基础勘查
第6章 电剖面法
断 层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第二部分 电法勘探
A s
B s
说明:在高阻脉状体上,
联合剖面将出现s反交点。
0 1 0
a90 a45 a 0
6.2 联合剖面法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2. 低阻球体——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3. 高阻球体——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仅仅进行定性研究
电法勘探
6.2 联合剖面法
A s
时,由于低阻体对电流线的
B s
C
吸引,会出现与左侧相反的
情况。
K
根据公式
s
jMN j0
MN
B极在MN间产生的电流
密度
jB MN
j0
,
则:
B s
0
A
MO N
B
s 0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2 联合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当两个三极排列
(AMN,MNB)位于模型右侧
5. 电剖面法——联合剖面装置
s
KUMN
I
K
1
2
11
1
AM AN BM BN
sA
KA
UMAN
IA
SB
KB
UMB N
IB
KAKB2AM M .ANN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O
6.1 电剖面法分类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6. 电剖面法——中间梯度装置
野外装置特点:
1> 供电电极AB=4~10h的距离取得很大,且固定不动;
6.2 联合剖面法
电法勘探 第6章 电剖面法
1. 良导脉状体上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2. 低阻球体——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 3. 高阻球体——视电阻率异常曲线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