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试学、展学、研学”教学模式探究-最新教育文档

小学数学“试学、展学、研学”教学模式探究-最新教育文档
小学数学“试学、展学、研学”教学模式探究-最新教育文档

小学数学“试学、展学、研学”教学模式探究

自主学习能力;方法;试学;课前预习;展学;研学新课标也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基于这个教学理念,我们开展了有关“试学、展学、研学”的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经过两年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如何运用‘试学、展学、研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课前试学,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试学:即尝试学习,也就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材料,让学生试着独立学习、思考。在此环节中,课前预习显得尤为严重。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学的基础,是自主学习的严重组成部分。学生一旦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就能自觉、主动地去学习。通过试学,能让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方法如下:

(一)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概念、公式等旧知识,做好旧新知识间的迁移

一些与旧知联系严紧的新知识,教师在新授之前,先让学生复习一下有关的公式、概念等,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的简易运算”之前,让学生先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然后引导学生实现旧知的顺利迁移。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新知,还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教得松弛,学生也学得欢愉。

(二)巧设“试学”提纲,激起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佳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了,就会主动、积极地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因此,教师要精巧地创设试学提纲,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设计如下提纲:

1.长方体有几个面?它们的形状都一样吗?能否以实物来说明?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几个面是正方形?

3.谁能用最简易的方法求出横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的棱长总和?设计这样的试学提纲,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初步领会新知的内容,并对重点及有疑惑的地方进行标记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和理解水平无限,他们在预习新知时,难免会遇到疑惑,这就要求学生在有疑惑的地方做个记号,同时在重点的地方也标上例外的记号。除此之外,还可把自己有别于课本的解法罗列出来,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讨论,从而使学生形成富有个性的、主动的学习习惯。

二、课中展学,训练学生进行展学的习惯和方法

展学:即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及思维历程。展学是对试学的升华,是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示一下自主学习的情况。展示的内容包括:1.预习提纲的有关内容。2.试学中的难点、疑惑点及分歧点。3.网上搜集来的有关新知识的补充材料等等。展示的内容可以是错误的,也可以是正确的;可以是质疑的,也可以是有独到见解的各种材料。教师可以在课堂巡视中搜集资源,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展示,也可以分组交流后,由小组推选人员进行展示。

展示的方式要多样:可以是个人的展示,也可以是多人合作的展示;可以是演算讲解法、学具制作展示法、操作演示等。教师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及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展示。

展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是小组间的展示,也就是把自己在试学中的收获、质疑点、独到见解及一些思维历程在小组中展示出来。对于一些学困生,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上网搜集一些有关新知的补充材料来展示。因为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他们表现的机会很少,现在为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不但可以帮助这部分学困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拓宽其他同学的视野。教师在巡视小组展示时,可以合适地参与并有意识地制造一些“关节点”、“知识点”的小矛盾,抛给他们去讨论,去争辩,学生在讨论、争辩中大凡会自然而然地解决。如果问题在小组中确实解决不了,再把它移到第二阶段――班级展示中解决。

在班级展示中,教师可让各小组选派的代表进行展示,也可根据在巡视中搜集到的资源,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上台展示,同时也应照顾一下学困生。展示中,教师要善于引导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互动的引导语可以是“你的看法

是…… ”、“为什么”等。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乐于展示的好习惯,从而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针对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为了全面激发学生参与展学的热情,教师根据学生在展示时的表现给予一定的分数奖励,每两周评出一个优胜小组,并进行奖励。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人人都认真参与。学生在展学中经历了知识探究的思维过程,掌握了新知及学习的方法,印象特别深刻。

只要放手为学生提供充塞的时间和空间,就会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展示结果。如:教学六年级的“圆柱的侧面积”时,教师先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个实物圆柱、一张白纸、一副三角板、一瓶红墨水、一把剪刀等。教学时,问:“如何用已备的这些材料来研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各抒己见、众说纷纭。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他们小组合作,动手探究,然后再请小组代表进行展示交流。出乎意料,学生交流得出了好几种方案:

第一种:把实物圆柱的侧面斜着沿一条线段剪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就是圆柱的高。因此,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第二种:在圆柱的侧面涂满红墨水,然后让它在白纸上滚动一周,得到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此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第三种:沿着圆柱侧面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它的高。也因此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这样,学生通过合作,共同探究出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是我们自己发现的。”获得成功的怡悦无不荡漾在每个同学的脸上。就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而在儿童的内心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剧烈。”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正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学生由听教师讲,被动获取知识转变为自主合作、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真正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从而激

起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主动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展后研学,精讲点拨,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学:即教师在学生展示后所进行的进一步的引导和提升。

在本阶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展示后,教师要对新知的重难点及部分学生存在的易错、易混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纠正与练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