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经济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它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未来的科技力量。因此,培养中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显得十分重要。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积淀和新创造的知识和技术成果浩如烟海,科技知识的无限性与中学生学习内容的有限性形成了冲突,出路何在?培养中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是唯一的出路。如何培养中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以及动手能力?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主要阵地,因此,青少年科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溶于课堂教学中,即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学生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诸多方面提高的同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也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技巧,还要促进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我校现已结题的市级科研课题《生生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致力于寻找一种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

力、归纳应用能力、思维想像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目的,我们现在一反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而是使用一种新的引导方式进行教学,形成“激趣-知识模式-活动设计-学生完成活动-分享交流”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我们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激趣这个教学环节,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发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

如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绘图”一节的教学中,我会先展示各种大型活动的会徽,让学生讨论它们代表的含义和它们设计的意图,引起学生的兴趣。

另外,在“知识模式”的教学环节中,我只提出该节课学习的内容以及它们在课本上的位置,基本上不讲解具体内容。然后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活动或是提出若干问题。最后让学生在自己完成活动之后,根据他们掌握知识的多少,自己在书中寻找所需的知识,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产生新的设想和见解,如果得到鼓励和欣赏;就会促进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行动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尽量提供能引起学生观察、

探求知识的学习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尊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在“为什么”中寻求答案,使学生胸中燃起求知欲和创造的烈焰。同样在绘图一课,我在进行活动设计时,会引入我们学校将要举行的第二届科技节,让学生利用画图软件设计一个科技节的会徽。学生在进行设计时,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好,他们会尽可能地使用绘图软件的所有功能,这时,如果遇到想做而不会做的情况,我不会直接告诉他们方法,而是引导他们探究软件所能达到的功能,让他们创造性地、去使用软件,最后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创新的源泉来自于知识的积累,学习是发展创造力的“兴奋剂”,老师要彻底更新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个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青少年的思维有其独到性,不受任何限局,海阔天空敢于想象,喜欢提“为什么?”。教师要鼓励学生这种品质的发展,引导和鼓励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看问题,敢于创新。例如在学习《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一课时,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插入的图片与文字之间的布局并不美观,文字与图片也不好排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图片在文字中能任意移动位置,是不是就可以解决排版问题?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在WORD中,有什么功能可以使图片在文本中的位置任意移动?学生们积极探究,有的发现文本框在文档中可以任意移动,如果能把图形放到文本框中,那图形也跟着可以移动了;有的发

现自选图形也可以在文档中任意移动,而且自选图形的外边缘多种多样,如果把图片放到自选图形中,那么图片的外形要比文本框更丰富多彩。最后学生把这些发现运用到制作海报中,制作出了许多非常漂亮的海报,并且在分享交流时,那些找出办法的学生,把自己寻找知识的过程告诉那些找不到方法的学生,整节课中,学生之间充分发挥了他们敢于创新、互相合作的精神。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探索,把创新教育融入学科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积累,又要使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既要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又要让他们树立不怕困难,敢于不断攀登的精神。

二、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青少年科学素质是在知识、智力、兴趣、情感、意志、习惯、品德等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和综合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有限的课堂时间和课堂学习内容,只能使学生积累了知识和激发兴趣,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这短短的课内时间是完全不够的,需要把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课外活动是自然、生物、科技、

信息课程的补充和扩展,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合理设计课外活动。课堂内重知识的积累,课堂外重知识的运用和实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活动看作“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课外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它为学生个人提供获取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新途径,使学生的学习富于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应设计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课外学习活动,如学科活动、课外阅读、动手实验等。课外的研究问题安排在教学内容之前,这样可避免学生对书本和老师的盲从以及思维定势的束缚,让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大胆地设计实验,大胆地探索。下面就从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角度,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我校的课外活动小组中,有电脑机器人兴趣小组。在这个小组中,每次都由兴趣小组的学生讨论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让他们进行调查、取材、思考、动手、设计程序。如在2007年春季学期的活动中,学生们在进行讨论时,发现教室的蚊子较多,就提出制作一个灭蚊机器人。于是,他们开始大量的收集资料,在家庭、父母、老师、同学中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大家对现有的灭蚊方式有什么想法,再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讨论,得出了以下结论:现有的蚊香、杀虫剂、电蚊拍等灭蚊方式都是被动灭蚊,前两者污染了空气,后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