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普查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学科前言报告

地理国情普查简介

年级:2015级1.地理国情普查意义与定义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性工作,对于权威、客观、系统、准确地掌握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国情信息,提高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防灾减灾、应急保障及相关行业调查统计等工作,推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制定实施及资源合理配置,推进节约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国情是从地理的角度分析、研究和描述国情,即以地球表层自然、生物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化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征等为基本内容,对构成国家物质基础的各种条件因素做出宏观性、整体性、综合性的调查、分析和描述,是空间化和可视化的国情信息。

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水系、湿地、冰川、沙漠、地表形态、地表覆盖、道路、城镇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

2.地理国情普查对象与总体内容

普查对象: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

普查内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现状。主要包括以下:1)资料收集与整合。收集基础测绘成果及其他行业(国土、交通、水利、林业、土地利用、矿产、医疗、教育、宗教等)现势性好、规范程度高的各种专

题资料,分析数据可用情况,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属性内容,可为普查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并大致了解区域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概况、区域概况、水文概况、植被与土质概况、气候概况、资源资源概况、交通概况、经济发展概况、旅游资源概况等。

2)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内业采集。利用生产的正射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项目区专题数据资料,利用基于山区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面向对象自动解译技术,按照《地理国情普查内容和指标》(GDPJ 01-2013)要求,采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形成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房屋建筑区、道路、构筑物、人工堆掘地、裸露地表、水域10种类型的地表覆盖数据以及河流、交通道路、构筑物和地理单元及界线为主的地理国情要素信息数据。

3) 外业核查及遥感影像解译样本采集。采用电子调查方式开展野外核查及样本采集,对内业分类与判译工作中无法确定边界和属性的地理要素实体,以及无法准确确定类型的地表覆盖分类图斑进行核实确认和补调。检验内业判读的正确率,发现判读过程中的误判,修正判读数据并建立代表性地物类型的遥感解译样本库,指导自动分类和人工解译。

4)元数据集的生产。按照《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规定》(GDPJ 04-2013订正本)要求执行元数据的采集工作,元数据必须在各个环节中与数据同步采集,根据各项生产记录整理生成元数据。

5)标准时点核准。需利用后期获取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对前期普查成果进行核准,形成符合标准时点要求的成果。

6)本底数据库建设。依据野外核查成果,按照《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技术规定》(GDPJ 12-2013订正本)进行地表覆盖与国情要素、遥感影像解译样本编辑整理,按照《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定》的要求建立地理国情普查本底数据库。

7)统计分析。按照《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技术规定》(GDPJ 02-2013)的要求,利用国家地理信息局下发的统计软件,开展相应的统计工作,同时编制地理国情普查报表,统计报告。

8)成果提交。具体汇交内容、格式、目录遵循《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资料汇交与归档基本要求》(GDPJ 07-2014订正本)和省市地理国情成果资料汇交与归

档基本要求。

表1 普查内容分类总表

3.地理国情普查总体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

图1 普查数据生产阶段总体工艺流程

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成果数据及行业专题数据,基于高/中分辨率卫星遥感正射影像,按照地理国情信息普查内容指标体系要求及省普办相关要求,针对不同地理国情普查要素的特点,采用自动与人机交互影像处理、多源信息辅助判读解译、外业调查、空间数据库建模、统计数据空间化、多源数据融合、空间量算、地理计算、空间统计等技术与方法,运用高新技术和装备,内外业相结合,开展地理国情普查信息获取工作。

4.主要技术方法

4.1资料收集与整合

资料收集包括基础测绘数据收集和行业专题数据收集,此外还有省普办下发资料。资料收集之后要进行整合和分析,分析收集到的各类资料的权威性、现势性、精度指标、内容体系、数据格式等信息,评价资料的利用率和利用方法。

在对收集到的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基础资料、专业资料通过数据整理、组织重构、分类代码与属性信息提取与转换等整合改造工作,使其符合《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GDPJ 03-2013订正本)要求的数据。

图2 数据整合工艺流程图

4.2 元数据

根据资料分析、整合情况,填写元数据项中对应项以说明数据源的情况,包括地表覆盖分类使用的参考资料情况、道路要素使用的参考资料情况、水体要素使用的参考资料情况、构筑物要素使用的参考资料情况、地理单元要素使用的参

考资料情况等。具体填写属性项按照《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规定》(GDPJ 04-2013订正本)的要求执行。

4.3 遥感解译样本数据采集

按照《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技术规定》的技术要求采集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

采集的地面照片需充分保证样本的典型性,解译样本应完整反映出调查区域的地理特征、地貌形态、覆盖类型和区域特点,以及典型图斑、特殊影像形态等内容,并尽可能多地包含各种信息要素类型;外业核查时,内业有疑问的图斑,以及外业发现分类错误的图斑,原则上都需要采集对应类型的解译样本数据;解译样本应尽可能均匀分布,即便是大范围区域内为同一地类图斑,原则上也应沿核查路线每隔2km~3km采集一张或一组地面实景照片;每个样点应至少拍摄一张地面实景照片,当一张照片不能完整反映出地类要素的特征和细节时,可采用不同位置和角度或近中远景进行多张拍摄;现场记录目标样点所表现的内容,并在样点对应的图斑进行标识,同时记录照片的属性信息;地面照片在整理过程中,除文件名称外,应避免对原始照片文件进行造成属性信息发生错误改变的再加工处理。

遥感解译样本数据成果包括地面照片、遥感影像实例数据、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库。

4.4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用了计算机自动分类与人工判读解译结合的方式。地表覆盖数据获取以面向对象技术自动分类为主,人工解译为辅。生产过程中同时采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规定》中要求的元数据信息。具体工作方法如图所示。

图3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分类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