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户外活动场地空间环境特征对老年人吸引力的多元回归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户外活动场地空间环境特征对老年人吸引力的多元回归模型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of Attraction of Space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Outdoor Activity Fields in Community to the Elderly
摘 要:基于对深圳市华侨城片区公共型社区户外活动场地空间环境特征、老年活动人群的调查和观测,通过数据间的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社区户外活动场地空间环境特征对老年人吸引力的多元回归模型。
该模型揭示了老年人活动人数与场地空间环境特征之间的定量关系。
通过使用该模型,计算了华侨城片区的场地吸引力得分,提出了判断场地吸引力强弱的阈值。
通过分析模型回归系数,提出了利于场地吸引力提升的改进措施。
关 键 词:风景园林;老年人;社区户外活动场地;空间环境特征;多元回归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and observes the speci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 of public outdoor activity fields in community, and activities of the elderly in Shenzhen OCT area, and uses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o establish a model to reveal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the aged in activity and speci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 of outdoor activity fields. By using the model, it calculates the attraction scores in OCT area, and provides the threshold to judge the attractiveness of a field. By analyzing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of the model, it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the field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lderly; outdoor activity field in community; spati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multiple regression
老年人机体衰退,活动能力有限,近家活动区域往往是其首选[1]。
许多与社区体育场地相关的研究指出,社区内的“非标准场地”使用方便,但如果不能适应老年人的活动需求,则会对其使用造成阻碍[2-4]。
现有研究通过调查、勘探及具体的分析技术,如多元线性回归法、贝叶斯网络模型、IPA分析法等,筛选出对老年人户外活动具有重要影响的空间环境特征,这些特征集中在铺装、绿化水体、休息座椅、标识系统、其他设施等方面[5-6],但不同特征产生的影响不同。
Kemperman A和Timmermans H认为场地的绿色空间质量对
孙 艺戴冬晖宋聚生*龚咏喜
Sun Yi Dai Donghui Song Jusheng Gong Yongxi
老年人使用意愿的影响最大[7],Cochrane T 等认为场地与商铺、工作单位、快餐店的可达性更为重要[8],还有一些研究则认为场地卫生状况[9]、照明情况[10]、公共厕所、无障碍设施、健身设施[11]等不可忽略。
但少有研究度量不同空间环境特征对老年人户外活动的影响,并缺少根据空间环境特征定量评估场地建设情况的方法。
本研究在获取影响老年人户外活动的空间环境特征和场地内活动人数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社区户外活动场地空间环境特征对老年人吸引力的多元回归模型,度量各个空
间环境特征对老年人户外活动的影响,并为社区户外活动场地建设提供一种定量评价的方法。
1 数据获取思路及方法
通过现场观测和问卷调研,获取社区户外活动场地和参与户外活动的老年人等的原始资料。
案例地点选在活动场地数量较多且形式多样的深圳市华侨城片区,实地调研时间为深圳市气候最适宜的10—11月间,以排除气候对受访者主观需求的干扰,保证受访人数充足。
文章编号:1000-6664(2018)03-0093-05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7-03-21 修回日期:2017-06-27
基金项目: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高温湿热地区城市社区老年户外活动空间配置研究——以深圳为例”(编号2014KA01)资助
* 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songyuangc@
1.1 社区户外活动场地观测
调研范围内各社区基本情况详见表1。
其中文昌街社区与华夏社区不包括城中村部分。
调研场地包括社区内所有开放型公共户外活动场地,依据空间分布和环境特征划分为若干研究单元。
景观要素在单一研究单元内基本一致或连续,在各研究单元之间则有较明显的差异或空间分隔。
研究区共包括研究单元82处,面积在100~15 000m2(图1)。
Chen Y等曾使用户外活动场地空间环境评价量表对全年龄段人群的场地使用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12-13]。
由于老年人与其他年龄段人群存在差异,故通过问卷调查重新统计老年人群对社区户外活动场地空间环境要素的需求,修正调研量表。
问卷由16名专业人员在片区中随机发放。
通过有限总体样本取样公式[14]确定问卷发放总数为440份,最终回收问卷400份,其中有效问卷400份(图2)。
根据受访者反馈,图中“其他”项主要为公共厕所。
去掉问卷中选择率低于10%的要素(是否有无障碍设计、其他),在综合已有评价量表和观测结果的基础上调整评价要素,得到评价老年人户外活动场地空间环境的量表,共包括4个类别,17个指标(表2)。
对每个研究单元的17个指标进行实测。
为保证测量和计数的准确性,每个指标进行2次勘察,用第二次的结果对第一次进行校核。
其中涉及距离、面积的指标利用激光手持测距仪进行测量。
1.2 参与户外活动的老年人观测
中国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
退休者年长而闲暇时间多,使用活动场地的机会增加。
为涵盖活动场地主要使用人群,同时满足有备而老的超前规划理念,本研究将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及50~60岁的准老年人作为调研对象。
通过现场调查记录每个活动场地、每个时段活动人群的具体年龄。
问卷调研和现场观测发现,老年人的户外
活动时间主要为8:00—21:00,且在周末
或工作日活动的人数有明显差异。
因此,本文
的观测分为周末(2016年11月5—6日)和工作
日(2016年11月7—8日)2组,在每日8:00—
21:00持续统计各研究单元内每小时活动的
老年人瞬时数量。
2 数据分析及模型构建
获取观测数据后,对社区户外活动场地空
间环境评价量表中的17个指标进行共线性关系
检验(表3)。
结果显示所有变量的VIF值均小于
5,即变量间不存在共线性关系,变量可用。
以17个指标为自变量值,将82个研究单
元对应的指标值与老年人活动人数进行相关
性分析。
预处理发现,单变量回归的17个方
图1 华侨城片区中开放型社区户外活动场地研究单元分布
图2 社区户外活动场地空间环境特征统计
1
2
程很难对场地中老年人活动人数进行解释,按指标类别分别进行回归的4个多元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也较差。
因此构建17个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如下所示:
式中 :
P j——场地中的老年人活动人数;
S j——活动场地情况指标;
F j——设施情况指标;
L j——景观要素情况指标;
M j——场地管理情况指标;
C——常数项;
a j、
b j、
c j、
d j——拟合系数。
考虑到工作日和周末活动场地中的老年人活动人数有差异,对工作日、周末即4天总量分别进行回归分析(表4)。
回归分析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在0.398~0.413,且通过了F检验,模型可用。
3 模型解读及其应用
3.1 自变量的显著性和对模型的贡献
工作日和周末2个模型中,各个变量对老年人活动人数的影响方向一致,但各模型中变量对应的系数不同,因此需要分别解读。
1)场地情况:场地面积S1和不可入林地面积S4为显著性变量。
回归系数表明:每增加1 000m2的场地面积,工作日增加5名老年人活动,周末增加8名老年人活动;每减少10%的不可入林地面积,工作日增加6名老年人活动,周末增加7名老年人活动。
可入草坪面积比例S2、可入林地面积比例S3、硬质铺地面积比例S6、步道长度S5对老年人活动并没有显著影响,其中S5有弱正向影响,其余变量有弱负向影响。
2)设施情况:健身设施数量F1、功能型设施数量F2、是否有遮蔽设施F5为显著性变量。
回归系数表明:每增加1处健身设施,工作日增加3名老年人活动,周末增加3名老年表2
面向老年使用者的社区户外活动场地空间环境特征评价量表表1
华侨城片区各社区概况
注:来源于各社区服务站2016年10月的统计数据。
表3
共线性关系检验
表4
模型回归系数及检验
注:**P<0.05,*P<0.1。
图3 空间环境吸引力得分空间分布
人活动;每增加1处功能型设施,工作日增加3名老年人活动,周末增加2名老年人活动;对于没有遮蔽设施的场地而言,场地中增设遮蔽设施,工作日增加34名老年人活动,周末增加25名老年人活动。
规则型休息座椅数量F 3、有无不规则休息座椅F 4、有无垃圾收集设施F 6、有无照明设施F 7对老年人活动没有显著影响,其中F 3、F 4有弱正向影响,其余变量有弱负向影响。
3)景观要素:是否可见水景L 1与是否可见雕塑L 2无显著影响,但均存在弱正向影响。
4)场地管理:场地是否有维护M 1与是否有隐蔽感M 2无显著影响,其中,M 1存在弱正向影响,M 2存在弱负向影响。
3.2 场地空间环境适老化得分
模型的因变量代表了场地空间环境吸引力得分。
以下采用4天模型计算华侨城片区各场地的空间环境吸引力得分,分值结果在0~450分,大部分集中于200分以下,低于100分的场地占比超过50%。
使用GIS对吸引力得分进行可视化操作(图3),结果表明:100分以上的场地多集中在具有标识性且设计较好的区域;100分以下的场地则散布于各个小区中,场地小而简陋。
100分可作为区分场地吸引力强弱的阈值。
3.3 提高场地空间环境吸引力的措施
根据模型中的显著性变量(S 1、S 4、F 1、F 2、F 5),依次提出5项提高场地空间环境吸引力的优先改进措施。
1)增加场地总面积。
老年人喜欢社群活动
[15]
,增加场地面积能够满足多人活动的
需要。
2)降低不可入林地的面积比例。
不可入林地挤占了空间,不利于场地的有效使用。
3)增加健身设施。
锻炼对于老年人的意义远远超年轻人[16],健身器材的设置,可满足老年人锻炼身体需求,又可增加场地的趣
味性。
4)丰富场地周边的功能型设施,比如增加市场、幼儿园、诊所等。
老年人通常身兼买菜做饭、看小孩、就医等生活任务,在场地周围设置这些设施会更方便老年人的生活。
5)增加遮蔽设施。
深圳白天时间长、晴天日光较强,增加遮蔽设施可使老年人减少强光下的暴露时间。
模型中的不显著变量与场地的吸引力存在一定的弱相关性。
根据回归系数为正的变量(S2、S3、S5、F3、F4、L1、L2、M1)和回归系数为负的变量(S6、F6、F7、M2)提出7项次要改进措施。
1)增加场地的步道长度,可增加使用者行走机会。
2)增加座椅(包括规则及不规则座椅),便于活动者休息。
3)增加水景、雕塑小品,可提高场地的观赏性、趣味性、标识性。
4)加强对场地的维护。
5)控制不同用地类型面积的比例,例如可
入草坪、可入林地、硬质铺地等单一类型用地的比例并不是越高越好,场地用地类型越丰富越利于观赏和使用。
6)控制垃圾收集设施和照明设施的设置。
老年人外出活动很少生产垃圾,且沿路设有垃圾收集设施,场地中若出现垃圾收集设施反而会让老年人排斥;老年人夜间很少到离居住地较远的场地活动,路灯、商铺灯能满足老年人夜间活动的照明需求,增加照明设施反而可能产生光污染等不利因素;
7)降低场地的隐蔽性。
老年人体力弱,外出活动时通常会同时照看小孩,对场地的安全性需求高,而隐蔽性强的场地通常让人缺少安全感。
4 结论
1)本文基于在深圳市华侨城片区的实地调研,以老年人活动人数为因变量,以17个指参考文献:
[1] Carlson J A, Sallis J F, Conway T L, et al. Interactions
between Psychosocial and Built Environment
Factors in Explaining Older Adults' Physical
Activity[J]. Preventive Medicine, 2012, 54(1): 68-73.
[2] 谢洪伟,赵克,张红艳,等.城市居住社区体育场地、
设施有效供给的经济学分析[J].体育科学,2011,
31(11):12-20.
[3] 钱雪飞.论社区加强老年团体活动[J].南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9(1):113-117.
[4] Lucie R, Lise G, Yan K, et al. Neighborhood
Resources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Among Older
Adults: Results From the Voisinuage Study[J].
Journal of Aging & Health, 2012, 25(2): 296-318.
[5] 周燕珉,刘佳燕.居住区户外环境的适老化设计[J].建筑
学报,2013(3):60-64.
[6] 陈建华,叶飞.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质量的主成分分析与
综合评价[J].甘肃科学学报,2003(4):98-102.
[7] Kemperman A, Timmermans H. Green spaces in
the direct living environment and social contacts
of the aging population[J]. Landscape & Urban
Planning, 2014, 129(3): 44-54.
[8] Cochrane T, Davey R C, Gidlow C, et al. Small
area and individual level predictor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urban communities: a multi-level study
in stoke on Trent, England[J]. I 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 Public Health, 2009,
作者简介:
孙 艺
1987年生/女/四川成都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城乡
规划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基于空间行为的城市设计
方法与技术(深圳 518055)
戴冬晖
1975年生/男/福建泉州人/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
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基于空间行为的城市设计方法与技术,城市
设计管理与实施,开放街区的规划设计(深圳 518055)
宋聚生
1967年生/男/黑龙江牡丹江人/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
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社区公共服
务设施配置,城市老年人活动空间规划设计,城市第三空间环
境品质(深圳 518055)
龚咏喜
1974年生/男/湖北麻城人/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
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建成环境与空间行为关系以及低碳行
为空间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深圳
518055)
标为自变量,构建了社区户外活动场地的空间
环境特征对老年人吸引力的多元回归模型。
该
模型可用来计算场地吸引力得分,定量评估场
地的建设情况。
2)通过4天模型得出了华侨城片区的活动
场地适老化得分,100分可以作为分割场地吸
引力强弱的阈值,华侨城片区低分值的场地占
了绝大多数,说明场地的利用情况不良。
3)通过分析模型中的显著性变量,提出了
5条优先改进措施,包括增加场地总面积;降
低不可入林地的面积比例;增加健身设施;丰
富场地周边的功能型设施;增加遮蔽设施。
通过分析模型中不显著变量提出了7条改进措
施,包括增加场地的步道长度、增加座椅、增
加水景和雕塑小品、加强对场地的维护、控制
不同用地类型面积的比例、控制垃圾收集设施
和照明设施的设置、降低场地的隐蔽性。
注:文中图片均由孙艺绘制。
6(2): 654.
[9] 涂克环,古旭,张凯旋,等.上海市免费公园中老年游
客行为及满意度特征调查[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14(1):32-37.
[10] Rantakokko M, Iwarsson S, Portegijs E,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life-space mobility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ople[J]. 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 2015, 27(4):
606.
[11] Chow H W. Outdoor fitness equipment in parks: a
qualitative study from older adults' perceptions[J].
Bmc Public Health, 2013, 13(1): 1216.
[12] Chen Y, Liu T, Xie X, et al. What Attracts People
to Visit Community Open Spaces? A Case Study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Town Community in
Shenzhen, China[J]. I 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 Public Health, 2016,
13(7): 1-17.
[13] 陈义勇,刘涛.社区开放空间吸引力的影响因素探析:
基于深圳华侨城社区的调查[J].建筑学报,2016(2):
107-112.
[14] 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
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59.
[15] 宋聚生,孙艺,谢亚梅.基于老年社群活动特征的空间
规划设计策略:以深圳典型社区户外活动空间为例[J].
城市规划,2017(5):27-36.
[16] 柴彦威.中国城市老年人生活活动空间[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9:84-122.
(编辑/李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