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监测-大气污染源监测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环境空气污染监测 教学PPT课件

环境空气污染监测 教学PPT课件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Saltzman 法)
(1)原理
(2)测定方法
(3)注意事项
原理
●用冰乙酸、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萘乙二胺配成吸收 液采样。空气中的二氧化氮与吸收液中的对氨基苯 磺酸进行重氮化反应,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 酸盐作用,生成粉红色的偶氮染料,于波长540[~ 545nm]之间处,测定吸光度。
● 当吸收液体积为10mL,采样体积为24L时,空气中二氧化氮的最低检出浓度 为0.005mg/m3。
● 当吸收液总体积为10ml,采样体积为24L 时,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检出限为 0.015mg/m3。
● 当吸收液总体积为50ml,采样体积288L 时,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检出限为 0.006mg/ m3 ,本标准测定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范围为0.024 mg/ m3 ~2.0mg/ m3 。
止采样。测量前后两支吸收瓶中样品的吸光度,
计算第一支吸收瓶的采样效率(E):
E C1 C1 C2
式中:C1、C2——分别为串联的第一支和第二支吸 收瓶中NO2的浓度,μg/mL。
注:采样效率E低于0.97的吸收瓶不宜使用。
空气采样器
便携式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L/min。 采气流量为0.4L/min时,误差小于±5%。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CO监测仪原理
3 气样 4
7
M 1
6
89
235
1 、红外光源 2、切光片 3、滤波室 4、测量 室 5、参比室 6、调零档板 7、检测室 8、 放大及信号处理系统 9、指示表及记录仪
(2)气相色谱法
❖ 色谱法测定CO原理:
大气中CO、CO2、CH4经TDX-01碳 分子筛色谱柱分离后,于氢气流中在镍催化 剂(360±10ºC)作用下,CO、CO2皆能 转化为甲烷,然后用FID检测器分别测定上 述三种物质,其出峰顺序为CO,CH4, CO2。

大气监测-大气污染源监测经典.ppt

大气监测-大气污染源监测经典.ppt

36
优选
7
优选
8
(3)拱形烟道 上部为半圆形,按圆形布点, 下部为矩形,按矩形布点。
优选
9
3、基本状态参数的测定
(1)温度(temperature): 直径小、温度不高的烟道:可使用长杆水
银温度计。 直径大、温度高的烟道:可使用热电偶温
毫伏计。
优选
10
内标温度计
优选
11
优选
12
(2)压力(pressure):
0.5-1m,
2个,8个
1-2m,
3个,12个
2-3m,
4个,16个
3-5m,
5个,20个
优选
5
优选
6
(2)矩形(或方形)烟道
分成一定数目的等面积矩形小块,各小块 中心为采样位置。
烟道断面积,m2 等面积小块数 测点数
0-1
2*2
4
1-3
3*3
9
3-7
4*4
16
7-16
5*5
25
16-28
6*6
垂直管道优先。
设置:在阻力构件下游大于6倍管道直径处; 在阻力构件上游大于3倍管道直径处。至 少不应小管道直径的1.5倍。
气流:流速小于5m/s。
优选
4
• 采样点数目:
(1)圆形烟道:在采样断面上设置两个相 互垂直的采样孔。
烟道直径<0.3m,1个采样点,于烟道中心
<0.5m, 分环数1个,4个采样点
• 全压(total pressure):气体在管道中流动 具有的总能量。
• 动压:单位体积气体具有的动能,是使 气体流动的压力。
• 静压:单位体积气体所具有的势能,表 现为气体在各个方向上作用于器壁的压 力。

大气污染监测幻灯片课件

大气污染监测幻灯片课件
• 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空气中的苯系物; • 用紫外荧光法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1、直接采样法特征
• 时间短; • 采样量少; • 方便快速; • 测定值真实性不够。
2、直接采样法采样仪器
• 注射器 • 塑料袋 • 球胆 • 采气管 • 真空采样瓶
〔二〕富集〔浓缩〕采样法
• 适用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低的情况。 • 采样的分析结果反映大气污染物在浓缩采样时间
中流量TSP采样器
2
1
4
3
5
6
7
大流量TSP采样器
1-流量记录 2-滤膜夹 3-抽气机 4-铝壳 5-计时器 6-计时控制器 7-流量控制器
2、可吸入颗粒物采样器
• 组成:分样器、大流量采样器、检测器。 • 分样器有旋风式、向心式、多层薄板式、撞击式等
多种。 • 它们又分为二级式和多级式。二级式用于采集
内的平均浓度。 可分为: • 溶液吸收法 • 填充柱阻留法; • 滤料采样法; • 低温冷凝采样法。
1、溶液吸收法
• 一般与抽气装置连用。 • 作用原理: • 物理作用:如吸附、溶解; • 化学作用:如中和、 氧化复原等。 • 根据吸收原理,常用吸收管分为: • 气泡式吸收管 • 冲击式吸收管 • 多孔筛板吸收管 • 玻璃筛板吸收瓶
〔一〕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采样效率的 评价方法
• 采集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常用溶液吸收和填 充柱吸附法。
• 评价这些采样方法的效率有绝比照较法和相 比照较法。
1、绝比照较法
• 用标准气测定采样效率,采样效率K为:
K C1 100% C0
• C1—实测浓度 • C0—配制浓度
2、相比照较法
• 配制一定浓度范围的待测气体,串联2-3个采样管 采集所配制的样品,采样效率K为:

大气环境监测ppt

大气环境监测ppt

下进行。
(3)对因生产过程而引起排放情况发生变化的污染
源,应根据变化特点和周期进行系统监测。
(4)对无组织排放污染源进行监测时,通常在监控 点采集空气样品,捕捉污染物的最高浓度。 (5)在计算废气排放量和污染物质排放浓度时,要 使用标准状况下的干气体体积。
二、采样点布设
确定适当的采样点数目,正确地选择采样位置, 是决定能否尽可能地节约人力物力和获得有代表性废
来测定排气静压。标准皮托管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其 校正系数近似等于1,不需校正。标准皮托管的测孔很
标准型皮托管
小,当烟气中颗粒物浓度高时,易被堵塞,因此只适用
于测量含尘量少的烟气。
S型皮托管由两根相同的金属管并联组成。其测量
端有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开口。测量烟气压力 时,一个开口面向气流,测定气流的全压,另一个开口 背向气流,测定气流的静压。在低流速的情况下,由于 其断面较大,测量易受到气体绕流的影响,测得的静压
小于1小时,应在排放时段内实行连续采样,或在排放 时段内等间隔采集2~4个样品,并计算平均值;
(3)若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断性排放,但排放时间大
于1小时,则应在排放时段内按正常情况的要求采样。
(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采样时间和
频次,按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相关建设项目竣工环 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执行。 (5)当进行污染事故排放监测时,应按需要设置采 样时间和采样频次,不受上述要求的限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气样品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由于烟道内同一断面上各点的烟尘浓度和气流速
度的分布通常是不均匀的,因此,要获取具有代表性
的样品,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在同一断面进行多点采 样。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主要根据烟道断面的形状、 截面积大小和流速分布情况确定。 1.采样断面位置

大气监测-大气污染源监测PPT

大气监测-大气污染源监测PPT
• 要求:生产设备处于正常运转下。工业锅炉不 能低于额定功率的85%。
• 内容: – 排放废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mg/m3; – 在害物质的排放量,kg/h; – 废气排放量,m3/h。 注意:计算时必须换算为标准状态下干气体 (0摄氏度,1个标准大气压)
15.06.2020
3
2、采样点设置
• 采样断面: 原则:气流分布均匀稳定的平直管段,以
– 具体采样方法: 预测流速法:先计算烟气流速、采样流量。
平行采样法:用S型皮托管和采样管同时进 行测定采样。
等速管法:特制压力平衡等速采样管采样。
15.06.2020
32
• 采样方式:
– 移动采样:普遍采用,在各采样点上 用同一个采样器移动采样。
– 定点采样:分别在断面的各个采样点 采样,每个采样点采集一个样品。
15.06.2020
29
4、烟尘(smoke dust)浓度的测定
• 采样方法:等速采样法(isokinetic sampling) – 原理:设采样速度为Vn,烟气流速Vs Vn>Vs,结果偏低; Vn<Vs,结果偏高; Vn=Vs,结果与实际相同
15.06.2020
30
15.06.2020
31
c G V nd
15.06.2020
39
5、烟气(flue gas , fume, smoke)组分的 测定
• 主要气体组分:N2、O2、CO2、H2O等。 • 有害组分:CO、NOX、SOX、
15.06.2020
21
15.06.2020
22
15.06.2020
23
(3)流速和流量的计算

流速:
vs0.2K 4P• H d• 27 t3 s

大气环境监测ppt课件

大气环境监测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18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 优点: 便于分析人体健康与污染物质种类和浓度的相关关 系,以及分析人为污染与环境质量的关系。 此法适用于大中城市,特别是功能区有明显区别的 区域尤为适用。
可编辑课件PPT
19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 ②网格布点法:(调查面源)
适用于较多而分散的污染源,且污染物空间分 布比较均匀所引起的污染影响时,宜用网格布 点法。
✓ ④非污染地区设一对照观测站,提供大气中污染物 质的本底数据。
可编辑课件PPT
11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 2.采样点数目: 采样点数目是由监测范围的大小,污染物变 化程度以及人口分布等因素决定的。
可编辑课件PPT
12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 ①连续自动监测站: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 WHO ) 和 世 界 气 象 组 织 (WMO)在假定人口数能反映地区的大小和污 染变化程度的条件下,提出按人口多少设置城 市监测站(自动连续监测)的数目,如表
可编辑课件PPT
13
市区人 口(万 人)
对每种污染物所需的平均监测站数
飘尘 SO2
NOX 氧 化 CO 剂
≤100 2
2
1
1
1
100— 5
5
2
2
2
400
400— 8
8
4
3
4
800
>800 10 10 5
4
5
风 速、 风向
1 2 2 3
可编辑课件PPT
14
§3.2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 ②我国规定的大气例行监测 我国现阶段监测技术还未普遍达到自动连续监测水 平,中小城市多用间歇性人工采样,我国规定的例 行监测较WHO、WMO的自动监测站的数多。 我国规定的大气采样点数:书P153

空气和废气监测PPT演示课件

空气和废气监测PPT演示课件
5
1.2 空气污染的危害
对人的危害 (1)急性危害; (2)慢性危害。
对动物的危害 对植物的危害
(1)急性危害; (2)慢性危害; (3)不可见危害。 对材料的损坏 对大气的影响
玉米空气污染
美国空气污染之都 洛杉矶 空气污染腐蚀秦俑
6
1.3 空气污染源
(1)自然源 由自然现象引起空气污染。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1000~1400km),但 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 际空间了。
对流层在大气层的最低层,其厚度约为10至20千米,其大气 受地球影响较大,云、雾、雨等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内,水蒸 气也几乎都在这一层内存在,还存在大部分的固体杂质。动、植 物的生存,人类的绝大部分活动,也在这一层内,因为这一层 的空气对流很明显,故称对流层。
8
1.4 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存在形态
已发现有危害而被人注意的就有一百多种,其中大部 分是有机物,环境科学中用下列两种方法进行分类
(1)根据污染物形成过程分类
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2)根据污染物存在状态分类
分子状态污染物 粒子状态污染物
9
1.4 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存在形态
(1)根据污染物的形成过程分
(1)时间性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由于受气象条件的影响,一天内的 变化也不同。
一次污染物因受逆温层、气温、气压等的限制,在清晨 和黄昏时浓度较高,中午即降低;
二次污染物如光化学烟雾等由于是靠太阳光能形成的, 故在中午时浓度增加,清晨和夜晚时降低。
(2)空间性
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与污染源种类、分布情况和气象条件14等 因素有关。

第三章 大气监测PPT课件

第三章  大气监测PPT课件
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O3、PAN(过氧乙酰硝酸 酯)、醛类等反应生成物
NOx + HC
光照
O3、PAN、醛

18
1、分子状污染物
在常温常压下以气体分子形式分散在大气中 常见的有:CO、NOx、CO2、HCl、HF、O3等 特点:运动速度大、扩散快,并在空气中分布比 较均匀,随气流以相等速度扩散,故大气中许多气体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颗粒物的测定 降水监测 污染源监测 标准气体的配制
单位体积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污 染物的质量数,常用mg/m3或μg/m3表示。
(二)体积比浓度
体积比浓度是指100万体积空气中含污染气体 或蒸气的体积数,常用mL/m3和μL/m3表示。
23
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可用气态方程式换算成 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换算式如下:
V0 Vt 2277 3t310P .3125
美国、日本、世界卫生组织开展的全球环境监测 系统采用的是参比状态(25 ℃,101.325kPa )
25
两种浓度表示方法之间的换算:
cV
22.4 M
cm
式中:Cv——以mL/m3表示的气体浓度(标准状况下);
Cm——以mg/m3表示的气体浓度; M——气态物质的分子量(g);

环境空气与大气污染检测技术PPT课件_

环境空气与大气污染检测技术PPT课件_
1 2 3 4 5 6 7 8 9 10 13 11
12
图10.2 荧光分光光度计结构示意图 1光源 2.4.7.9.狭缝 3 激发光单色器 5 样品池 6 表面吸光物质 8发射光单色器 10光电倍增管 11放大器 12指示器 13记录仪
③溶液电导法
用酸性过氧化氢溶液吸收气样中的二氧化硫:
SO2 + H 2O2 → H 2 SO4 ⇔ 2 H + SO4 (10.8)
对于很稀的溶液,被吸收的激发光不到2%,εbc 很小,上式中括号内第二项后各项可忽略不计,则 简化为:
F = 2.3φF ξbcI 0
(10.6)
对于一定的荧光物质,当测定条件确定后,上式中 的ΦF、I0、、ε、b均为常数,故又可简化为:
F = kc
(10.7)
即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浓度呈线性关系。 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有:激发光照射时间、溶 液温度和pH值、溶剂种类及伴生的各种散射光等
(1)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在大气污染中,气溶胶系指沉降速度可 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 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系。 按气溶胶的来源和物理性质,可分为:
粉尘(1~200μm)、烟(0.01~1μm)、飞灰、 黑烟、雾等。
(2) 气体状态污染物
气体状态污染物是以分子状态存在的污染物。 气态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总体上可以分为几大类: 以SO2为主含硫化合物; 以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含氮化合物; 碳氧化物; 有机化合物及卤素化合物等。
(10.2) (10.3)
I 0 − I = ( I 0 − 10 −ξbc )
总发射荧光强度(F)与试样吸收的激发光的光量子 数和荧光量子效率成正比:
F = φ F ( I 0− I ) = I 0φ F (1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1m,
2个,8个
1-2m,
3个,12个
2-3m,
4个,16个
3-5m,
5个,20个
24.06.2020
5
24.06.2020
6
(2)矩形(或方形)烟道
分成一定数目的等面积矩形小块,各小块 中心为采样位置。
烟道断面积,m2 等面积小块数 测点数
0-1
2*2
4
1-3
3*3
9
3-7
4*4
16
7-16
5*5
25
16-28
6*6
36
24.06.2020
7
24.06.2020
8
(3)拱形烟道 上部为半圆形,按圆形布点, 下部为矩形,按矩形布点。
24.06.2020
9
3、基本状态参数的测定
(1)温度(temperature): 直径小、温度不高的烟道:可使用长杆水
银温度计。 直径大、温度高的烟道:可使用热电偶温
• 三者关系:全压=动压+静压
24.06.2020
13
• 测定方法: – 测压管:标准皮托管 S型皮托管 – 压力计:U形压力计 斜管式微压计
24.06.2020
14
24.06.2020
15
24.06.2020
皮托管平 行烟气采
样器
16
24.06.2020
17
24.06.2020
18
压力计计算: P •g•h
第六节 污染源监测
• 固定污染源 • 流动污染源
24.06.2020
1
一、固定污染源(stationary pollution sources)的监测
• 监测要求和内容 • 采样点设置 • 基本参数的测定 • 烟尘浓度的测定 • 烟气组分的测定
24.06.2020
2
1、监测要求和内容
• 固定污染源:烟道(duct)、烟囱(chimney)、排 气筒(air shaft)等
将烟尘捕集在滤筒上,用适当预处理方法 将被测组分浸取出来制备成溶液进行测 定。
24.06.2020
44
24.06.2020
在线氮氧化物分析仪
45
二、流动污染源(mobile pollution sources)的监测
• CO、HC(hydrocarbon) • NOX • 烟度
24.06.2020
46
1、CO、HC的测定
• 条件:怠速工况下 • 方法:采用非色散红外分析仪
24.06.2020
47
2、NOX的测定
• 采样:用取样管将废气引出,经冰浴、 玻璃棉过滤器,抽取100ml于注射器中。
• 分析:将抽取的样气经氧化管注入冰乙 酸-对氨基苯磺酸-盐酸萘乙二胺吸收显色 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同大气中的测 定方法。
毫伏计。
24.06.2020
10
24.06.2020
内标温度计
11
24.06.2020
12
(2)压力(pressure):
• 全压(total pressure):气体在管道中流动 具有的总能量。
• 动压:单位体积气体具有的动能,是使 气体流动的压力。
• 静压:单位体积气体所具有的势能,表 现为气体在各个方向上作用于器壁的压 力。
垂直管道优先。
设置:在阻力构件下游大于6倍管道直径处; 在阻力构件上游大于3倍管道直径处。至 少不应小管道直径的1.5倍。
气流:流速小于5m/s。
24.06.2020
4
• 采样点数目:
(1)圆形烟道:在采样断面上设置两个相 互垂直的采样孔。
烟道直径<0.3m,1个采样点,于烟道中心
<0.5m, 分环数1个,4个采样点
c G V nd
24.06.2020
39
5、烟气(flue gas , fume, smoke)组分的 测定
• 主要气体组分:N2、O2、CO2、H2O等。 • 有害组分:CO、NOX、SOX、
H2S(hydrogen sulfide)等。
24.06.2020
40
• 烟气样品的采集 – 采样位置:靠近烟道中心 – 采样点:1个 – 采样速度:不需等速采样
式中:ρ--工作液面的密度; g--重力加速度; h--两液面高度差;
24.06.2020
19Leabharlann 微压计计算:PL•K
式中:L--斜管内液柱长度; K--修正系数;
24.06.2020
20
– 测定过程:将皮托管与压力计连接, 把测压管的测压口伸进烟道内测点上, 并对准气流方向,从U形压力计上读出 液面差,或从微压计上读出斜管液柱 长度,按相应公式计算。
24.06.2020
21
24.06.2020
22
24.06.2020
23
(3)流速和流量的计算

流速:
vs0.2K 4P• H d• 27 t3 s
式中:KP--皮托管校正系数; Hd--烟气动压,mm水柱; ts--烟气温度,
条件:烟气组分与空气近似,露点温度在 35-55摄氏度之间,烟气绝对压力在100102.6kPa之间时。
• 要求:生产设备处于正常运转下。工业锅炉不 能低于额定功率的85%。
• 内容: – 排放废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mg/m3; – 在害物质的排放量,kg/h; – 废气排放量,m3/h。 注意:计算时必须换算为标准状态下干气体 (0摄氏度,1个标准大气压)
24.06.2020
3
2、采样点设置
• 采样断面: 原则:气流分布均匀稳定的平直管段,以
24.06.2020
48
3、柴油车排气烟度的测定
• 测定原理:排气中的炭粒附着在滤纸上, 将滤纸染黑,然后用光电测量装置测量 染黑滤纸的吸光度,以吸光度大小表示 烟度大小。
• 测量仪器:波许烟度计(smoke meter)
24.06.2020
49
24.06.2020
50
24.06.2020
51
24.06.2020
33
• 采样装置:
由采样管、捕集器、流量计、抽气泵等组 成
采样管由采样嘴、滤筒夹及滤筒、连接管 等组成。
通常有预测流速法和动压平衡型等速管法。
24.06.2020
34
24.06.2020
35
24.06.2020
36
24.06.2020
37
24.06.2020
38
• 含尘浓度计算: – 计算滤筒前后重量之差(烟尘重量)G; – 计算在标准状态下干烟气的采样体积 Vnd; – 计算烟尘浓度c。
– 具体采样方法: 预测流速法:先计算烟气流速、采样流量。
平行采样法:用S型皮托管和采样管同时进 行测定采样。
等速管法:特制压力平衡等速采样管采样。
24.06.2020
32
• 采样方式:
– 移动采样:普遍采用,在各采样点上 用同一个采样器移动采样。
– 定点采样:分别在断面的各个采样点 采样,每个采样点采集一个样品。

24.06.2020
26
(4)含湿量(moisture)的测定:重量 法
• 原理:烟气通过装有水蒸气吸收剂的吸 收管,吸收管的增重为水蒸气重量。
• 吸收剂:氯化钙、硅胶、氧化铝、五氧 化二磷、过氯酸镁等。
24.06.2020
27
24.06.2020
28
• 计算:
XSW Vd•22773tr13•.2P 1A G 4W 0.P 3r11.2G 4W10% 0
24.06.2020
24
• 流量: Qs 360vs0•S
式中:Qs--烟气流量; S--测点烟道 横截面面积;
24.06.2020
25
• 标态下干烟气流量:
Q nd Q s•(1XSW )•1 B a 0P s1•2 327 27 tS 3 53
式中:Qnd--标准状态下干烟气流量; Ps--烟气静压;Pa Ba--大气压力;Pa XSW--湿烟气中水蒸气的体积百分含
– 采样装置:类似大气采样装置,但采 样装置有烟尘过滤器,采样管需加热 和保温。
24.06.2020
41
24.06.2020
42
24.06.2020
43
• 烟气中主要组分的测定:
– 奥氏气体分析器吸收法
– 仪器分析法
• 烟气中有害组分的测定
– 常规分析方法
– 类似大气分子态污染物质的测定方法
• 烟尘中有害组分的测定
24.06.2020
29
4、烟尘(smoke dust)浓度的测定
• 采样方法:等速采样法(isokinetic sampling) – 原理:设采样速度为Vn,烟气流速Vs Vn>Vs,结果偏低; Vn<Vs,结果偏高; Vn=Vs,结果与实际相同
24.06.2020
30
24.06.2020
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