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如何培养公民意识论文

合集下载

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至关重要。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对自己应享权利和应尽义务的自觉意识。

拥有良好公民意识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那么,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呢?首先,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全球化的时代,社会的进步和稳定依赖于每一个公民的积极参与和责任担当。

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只有具备强烈的公民意识,才能在面对各种社会问题时,做出明智的判断和正确的行动,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

其次,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有助于他们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一个具有公民意识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价值和目标,具备更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他们会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学会与他人合作和沟通,从而在人际关系中更加和谐、自信。

再者,良好的公民意识能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当学生们意识到社会的公平正义需要每个人的维护和追求时,他们会更加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呢?教育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将公民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思想政治课、道德与法治课等课程,向学生传授公民知识和价值观。

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公民相关的问题,让他们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家庭也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场所。

家长要以身作则,展现出良好的公民素养,如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关心社会事务等。

同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意识。

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社区调研、环保活动等。

在这些实践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感受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是关键。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份、权利和责任的认同,以及对社会、国家和人类共同利益的关注和参与。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旨在使他们发展为积极负责、关爱社会、具有公正正义观念的公民。

本文将探讨为什么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至关重要,并提供一些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第一部分:为什么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重要在现代社会中,公民意识的培养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当学生意识到他们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就会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努力改善社区和国家的状况。

其次,培养公民意识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价值观。

公民意识鼓励个人关注公共利益和集体福祉,从而培养出一种强烈的公正正义观念。

最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可以促进民主和参与式的社会发展。

公民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决策过程,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部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的方法1. 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参与和公益项目。

通过亲身参与社会事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提高他们对公共利益的认识。

2. 引导社会讨论:教师可以组织班级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一些社会问题,如贫困、环境保护和人权等。

通过参与讨论,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观点,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并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3. 着重道德教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学校可以通过教育课程和校规校纪来强调道德价值观,如诚实、友善、公正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培养公民素质。

4. 开展模拟演练:通过模拟演练,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公民责任和权力的运用。

例如,可以组织模拟选举活动,让学生扮演候选人、选民和观察员。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民主选举的重要性,并锻炼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鼓励参与社团组织:学校可以成立各种社团组织,如学生会、环保协会和志愿者团队。

优秀作文 培养公民意识

优秀作文  培养公民意识

优秀作文培养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每个公民在社会角色中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

培养公民意识,不仅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下将从教育、家庭、社会等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教育的力量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的基石。

学校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阵地,通过课堂教育、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学生可以获得必要的知识和价值观。

首先,学校应将公民意识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中,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和感悟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对公民道德的思考和认同。

其次,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的各个方面,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律和自己所处的角色。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二、家庭的引导家庭是培养公民意识的第一课堂。

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自觉履行自己的公民责任,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其次,家长要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情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公民观念。

家庭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了解社区的重要性以及责任和义务。

三、社会的呼唤社会环境对培养公民意识有很大的影响。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积极为公民提供参与社会事务的机会和平台,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

首先,政府要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民意识教育的覆盖率和质量,让公民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能够主动参与社会的发展和管理。

其次,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各种培养公民意识的活动,如社区义工活动、环保宣传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价值观。

总之,培养公民意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提供多元化的培养公民意识的机会和条件,让每个公民都能够树立正确的公民观念,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每个公民都具备健康的公民意识,才能够共同构建一个和谐、进步的社会。

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国家、社会以及自己在其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它包括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社会规范的遵守,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和维护,以及对公共事务参与的积极性。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一、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公民意识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首先,拥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通过了解和尊重社会规范,大学生能够顺利地适应社会的要求,避免犯错和冲突。

其次,公民意识可以引导大学生去关注和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大学生应该主动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最后,拥有公民意识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

只有具备公民意识,大学生才能对自己的权益进行合理维护,并且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的途径1. 加强公民教育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公民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将公民意识的培养纳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开设公民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同时,社会应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公民教育活动,如讲座、研讨会等,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

2. 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公民意识。

社会实践可以让大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各种问题,并且学会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可以实践公民意识,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强化法律意识教育法律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

学校可以开设法律课程,让大学生了解和学习法律知识,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大学生遵守法律,守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为社会的稳定和谐作出贡献。

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是对自己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的自觉意识。

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成员。

首先,让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如此重要。

一个拥有强烈公民意识的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明白自己的行为对周围环境和他人产生的影响。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校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能为他们未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学生们明白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那么,当前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对公民意识的概念较为模糊,缺乏对自身权利和义务的清晰认知。

一些学生可能只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利益,而忽视了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心。

在学校里,有时会出现不遵守纪律、不尊重他人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公民意识的缺失。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家庭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一些家庭中,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其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学校教育在这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课程设置中关于公民教育的内容可能不够丰富和深入,教学方法也相对单一。

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负面现象,都可能对学生的价值观和公民意识产生消极影响。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呢?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当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引导他们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

通过与孩子的交流,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在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中起着主导作用。

学校应当完善课程体系,将公民教育纳入到课程设置中,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公民知识。

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

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

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民意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关注。

作为一个公民,我们要时刻保持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和担当,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将从提高自身公民意识的必要性、培养公民意识的方法以及公民责任的履行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提高自身公民意识的必要性公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作为公民的身份、责任以及权益的认知和理解。

提高自身的公民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首先,公民意识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

以公民的身份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自由和平等的权益。

只有具备了公民意识,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培养公民意识可以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

公民意识强的人会更加注重社会的整体利益,他们会更加关心公共事务,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肩负起公共责任的行为,将会推动社会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最后,拥有公民意识的人可以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

只有了解自己作为公民的权益,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扰,只有具备公民意识,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二、培养公民意识的方法培养公民意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下面是几种培养公民意识的方法。

首先,加强公民权益的学习。

我们应该了解自己作为公民的权益,了解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益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权益,为自己的权益发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参与社会事务是培养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加入志愿者组织、参与公益活动、参与社区建设等方式,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另外,多关注社会问题。

了解社会问题对于培养公民意识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公共利益,通过媒体、网络等途径了解社会问题的背后原因以及相关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在当代社会,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变得至关重要。

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发展的推动者,学生们应该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以更好地贡献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公民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一、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公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为社会公民身份所应具备的权利和义务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

拥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对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能够加强社会责任感。

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具备着履行公民义务的责任,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公民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声音,增强协作与沟通能力。

这样的能力培养将有助于他们在日后的人际交往和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最后,公民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通过学习社会道德和伦理规范,学生们能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自己正直、善良、宽容的品质。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也将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的方法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和策略:1. 高质量的公民教育课程学校可以设计和实施一门全面的公民教育课程,使学生了解社会制度和法律,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这些课程应该注重互动和实践,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模拟法庭和学生议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能力。

2. 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社区组织、参与环保行动和社区服务等。

通过亲身经历,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社会问题的存在和解决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公民意识。

3. 合作式学习和社会项目学校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并组织一些社会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分工和领导等技能。

这些项目可以是校园活动,也可以是与社会有关的实践项目,如环保倡议、青年创业等。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权利和义务、社会责任以及参与公共事务的认识和意识。

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并主动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实施。

一、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发展价值。

首先,公民意识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并且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

其次,公民意识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并积极参与公共事务,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公共管理能力。

此外,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还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为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学校肩负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责任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肩负起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责任。

该如何有效地实施呢?1. 教育课程改革学校应通过教育课程改革,将公民意识培养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中对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探讨,激发学生对公民意识的思考和理解。

在历史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以及公民参与其中的重要性等等。

2. 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建设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社会的多样性。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机构、博物馆、纪念馆等地,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变迁和历史意义,培养对社会发展进程的认知。

另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社团、志愿者活动等,提供一个实践公民意识的平台。

3. 倡导民主参与学校应该积极倡导学生民主参与的意识和行为。

例如,可以组织班级民主管理,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内务的决策和实施中,增强学生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感和责任意识。

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模拟选举、意见征集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民主决策的过程和重要性。

4. 培养创新思维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具备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

大学生如何在校园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

大学生如何在校园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

大学生如何在校园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大学,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成长阶段,也是塑造良好公民意识的关键时期。

公民意识涵盖了对自身权利和义务的认知、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与参与,以及对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尊重与遵守。

那么,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应当如何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呢?首先,要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大学的各类课程,如思想政治教育、法律基础等,都为培养公民意识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这些课堂上,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能够深入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法规等重要内容。

通过系统的学习,明确自己作为公民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为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石。

其次,参与社团和学生组织活动也是一个重要途径。

校园中的社团和学生组织多种多样,涵盖了学术、艺术、公益等各个领域。

加入这些组织,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在活动中培养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比如,参与志愿者社团,为社区提供义务服务,能够亲身体会到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

再者,关注时事热点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今,信息传播迅速,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时事资讯,如新闻网站、社交媒体、报纸杂志等。

关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动态,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问题,能够培养自己的社会洞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于热点事件,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不盲目跟风,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

同时,积极参与相关的讨论和交流,与同学、老师分享自己的看法,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

在校园生活中,遵守规章制度也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方面。

校园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考试纪律、宿舍管理规定、图书馆使用规则等。

严格遵守这些规定,不仅是对自己的约束,也是对他人权利的尊重。

通过遵守规则,养成自觉守法、依规行事的习惯,从而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此外,积极参与校园民主管理也是提升公民意识的有效方式。

用心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用心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用心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公民意识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用心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他们具备积极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育中用心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二、为何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性1. 提升社会和谐稳定公民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愿意为社会贡献力量。

这将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2. 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公民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是国家和社会的一员,要积极关心和参与社会事务,不仅关注自身利益,也关心他人的权益。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成为有素质、充满智慧和情感的公民。

三、培养公民意识的方法1. 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者需要深刻理解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教育目标的一部分。

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者应该教育学生如何正确看待自身角色和责任,教导他们正确的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同时也是身教者,在行为上树立榜样。

2. 开设公民教育课程学校应该开设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使学生能够系统学习公民意识相关知识。

这些课程可以覆盖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法律知识、文明礼仪、环保知识等内容,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公民意识体系。

3.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和需求。

通过参与志愿活动、社会调研、实地考察等方式,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培养起公民意识。

4. 倡导积极参与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事务,在学生自治组织中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

同时,教育者也要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和公众事务,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四、遇到的困难与挑战1. 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给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公民意识教育带来了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学校的教育投入,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公民意识教育。

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建设美好社会

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建设美好社会

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建设美好社会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公民意识的培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而对于学生来说,培养公民意识更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学生时期是他们人生的重要阶段,注入正确的公民观念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并通过培养公民意识来建设美好社会。

一、公民意识的内涵与重要性公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身份、权利和义务的认同与理解,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的具体体现。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公民意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学生身处社会的角色是公民,只有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才能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公民意识能够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建设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其次,公民意识是迈向成熟个体的必备素质。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有助于形成正确认识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角色,并促进个体成长为道德观念坚定、责任心强的社会成员,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途径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1. 提供正面典型的引领作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

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正面典型,引导他们学习和模仿正直、勇敢、诚实、友善的榜样。

通过正面的引领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公民观念。

2. 注重公民教育课程的开展学生应当通过系统、有计划的公民教育课程来了解社会的构成和发展,学习法律知识、道德准则、社会责任感等。

公民教育课程可以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各个学科中融入公民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3. 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意识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增加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认识。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让学生亲自感受社会的需要和困难,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和解决能力。

4. 加强家庭教育的引导家庭是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场所。

如何在大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如何在大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如何在大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一、引言在现代社会,公民意识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素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学术成就,更应该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本文将探讨在大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

二、认识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公民意识是指个人对于自己作为公民的身份和责任有所认同,并为了社会的利益而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

具备公民意识的学生不仅具备了社会责任感,还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并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首先,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

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应该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并从中获取实践经验和人文教育。

公民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使他们从更广阔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公民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亲身经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形成开放、包容和进步的价值观。

最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具有公民意识的社会能够更好地发挥每个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利益相结合,每个人都能够对社会负责,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大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的方法1. 设置相关课程和教育项目大学应该设置相关的公民教育课程和教育项目,在这些课程和项目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公民责任、社会参与和公益意识等方面内容。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大学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社会调查、社会实习、志愿者活动等。

通过亲身经历,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增强公民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3. 塑造公民意识的教育氛围大学应该营造一个积极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公民意识的培养中。

大学生公民素质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大学生公民素质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大学生公民素养论文范文精选3篇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GJ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GJ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GJ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

公民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未来现代化的水平,而当代大学生承载着复兴中华民族的艰巨责任。

其公民意识的强弱,决定着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进展的状况,我们做了此次调查。

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师范大学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7份,其中有效问卷385份。

一、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在GJ意识方面,随着ZG逐渐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崭露头角,各国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大学生有了更多了解外国文化的机会。

从之前疯狂热衷于某些西方节日到如今这些类似的情况逐步减少,可以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选择更加趋于理性化。

在中西方传统节日根据喜爱程度的排序中,有约92%的同学将ZG的传统节日排在第一位,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较高。

在参与意识方面,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在班级、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学生会、班委选举,人大代表选举等方面。

积极参与活动,能向老师、同学展示自我并提高自身能力。

本次调查表明,有81%的大学生情愿参加志愿者活动,体现出大学生参与公众活动的积极性较高,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份子,能够积极的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在监督意识方面,大学生的监督权包括很多方面,而平时在学校中关怀班级财政状况就是其中最普遍的一项。

调查中发现,现今的大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监督班级工作的意识仍比较薄弱,他们对班级的财政情况关怀较少。

在责任意识方面,责任意识能体现出大学生是否自觉维护公共秩序,是否履行社会责任,是否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调查显示,在当教室或走廊等一些公共场所没有人却亮着灯时,有64%的同学选择会主动去关,29%的同学感觉若是方便的话就回去关,剩下的7%选择了不予理会。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在当今社会中,公民意识的培养对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公民至关重要。

作为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的重要性、目标和策略。

第一部分: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公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于社会、国家以及其他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认知和意识。

培养学生具备公民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公民意识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础。

只有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才能对社会的状况和问题有所觉察,并主动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其次,公民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

只有具备公民意识,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公民意识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法治意识的基础。

公民意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对社会和他人有着深远的影响,激励他们遵循正确的道德和法律准则。

第二部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应当有明确的目标。

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公民的身份。

通过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和课程,向学生介绍公民的定义、权利和义务,让他们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其次,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志愿者机会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工作,体验社会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学生会、班级管理以及社区事务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其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

第三部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的策略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开展与公民意识相关的课程。

在社会科学课程中,加入公民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激发他们对社会的关注。

其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参观社区组织、博物馆以及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组织辩论赛、模拟选举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论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论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论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如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公民意识培养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大学,我认为理应担负起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任。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问卷调查,我认为我们大学生还是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关注社会发展,有平等、民主、市场、环保等意识,但总依旧存在很多问题。

现代大学生的基本知识水平都较高,而行为意识水平却比较低。

据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在历史、地理、法律知识方面回答正确率较高,而在公民行为方面的回答正确率较低。

近年来,大学生的公德素养已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焦点,人们发现,一些大学生的公德实践水平较低,缺乏在公共生活领域中与社会、他人和谐共处的能力,乱扔果皮纸屑、损害公物、在公共场所乱写乱画的现象时有发生。

我想大学生公民意识的薄弱,主要是由于法制教育的误区及学校教育的缺失引起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法制建设与宣传,法律意识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但法制宣传也存在一些误区,一是重知识轻素养,二是重说教轻实践。

我们的法制宣传基本上停留在对法律的口头宣讲上,缺乏良好的法治实践活动,加上一些领导干部、个别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随意执法,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和法制的尊严。

这些都对正在成长中并初涉社会的大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学校方面。

学校教育也有一定的缺失。

“应试教育”的冲击使得公民教育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

学生进入大学后虽然接受过法规教育以及道德教育,其中也涉及到公民教育的内容。

同时,由于教学脱离实际,导致公民意识培养流于形式。

公民意识不会天生或自然而然地形成,培育公民意识的种子,必须从生活的点滴开始,从学生阶段开始。

学校历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是培养现代公民意识的主渠道,通过公民意识教育,使大学生实现从“百姓”向“公民”的转化,为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打下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我想需要做到以下这几方面:1.需要我们做到充分发挥法律课程在公民教育、公民意识培养方面的功能和优势2.加强公民教育的实践性教学环节3加强学校公民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公民教育氛围。

大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大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大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大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公民意识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属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参与感以及对公共利益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度。

在当今社会,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对于建设和谐、繁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育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一、提供全面的社会科学教育大学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提供全面的社会科学教育,向学生传授人文知识和社会科学理论。

通过开设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相关课程,大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结构、权力分配、社会规范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这样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和理解力,激发他们关注社会事件、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基础。

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思考社会问题的根源、影响和解决方案。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逻辑思维、数据分析和独立推理的方法,大学可以帮助学生成为具备批判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公民。

三、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大学教育不仅应该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还应该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实习等实践项目,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社会问题的存在,并且主动参与解决方案的探索与实施。

这样的实践经历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激励他们在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开展公民教育活动大学可以组织各种公民教育活动,通过讲座、研讨会、论坛等形式向学生传授公民知识和参与技能。

这些活动可以涵盖民主政治、法律知识、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行使这些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

此外,应该鼓励学生与政府、非政府组织等机构建立联系,参与社会事务和政策制定。

五、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当代社会具有多元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也是重要的任务。

大学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组织文化交流活动等,帮助他们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大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未来的栋梁之才,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仅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必备品质,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那么,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呢?首先,大学生要加强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学习。

了解自己作为公民所享有的权利,如言论自由、选举权等,同时也要清楚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如遵守法律法规、纳税等。

通过学习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从而更好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可以参加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环保行动等。

在志愿者活动中,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如关爱孤寡老人、帮助残障儿童等,能够让大学生深刻体会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他人的需求,从而激发内心的关爱和责任感。

参与社区服务,如参与社区卫生清扫、文化宣传等活动,可以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而投身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宣传、植树造林等,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也是大学生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式。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动态,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例如,关注教育公平、医疗改革、环境保护等热点话题,思考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讨论活动、撰写文章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积极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智慧。

在校园生活中,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遵守校规校纪,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

例如,参与学生会组织,为同学们服务,维护校园秩序和环境。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精神。

同时,要抵制不良风气和行为,如考试作弊、校园欺凌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公民意识

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公民意识

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公民意识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公民意识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实践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公民意识。

一、教育引导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高校应该加强公民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宪法法律,学习国家的历史文化。

教育引导可以通过开设公民课程、组织参观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

通过公民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参观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真实情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实践教育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校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实践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问题,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责任,并通过实践来解决实际问题。

志愿者服务是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生可以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如支教、义工等,通过服务他人来感受和理解社会的需求,培养公民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社区实践是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的途径之一,通过参与社区事务,学生可以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社会环境塑造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社会应该创造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环境,为大学生树立榜样和引导。

媒体、社团组织、社会机构等都可以发挥作用,通过扶持正能量的报道和活动,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参与公益活动,提升他们的公民意识。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支持也是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事务。

社会组织也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资源,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发展其公民意识。

结语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公民意识是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应加强教育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培养有品德、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大学生而努力。

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至关重要。

公民意识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对社会的进步与和谐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公民意识呢?简单来说,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以及对自己与国家、社会关系的理性认知和价值取向。

它涵盖了诸多方面,如法律意识、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等。

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建设者,其公民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在公民意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一些学生对法律法规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尊重,存在违法违规的行为;一些学生在道德方面表现出冷漠和自私,缺乏关爱他人和社会的意识;还有一些学生对社会事务缺乏关注和参与的热情,只关注自己的小圈子。

这些现象都表明,加强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刻不容缓。

造成学生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一些家庭中,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其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其次,学校教育在公民意识培养方面也存在不足。

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的引导不够。

再者,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当前社会上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如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这些都可能对学生的公民意识产生负面影响。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呢?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关爱社会。

同时,家长还应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将公民意识培养纳入教育教学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与公民意识相关的课程,如法律常识、道德伦理、社会参与等。

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调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公民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学生如何培养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

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等等。

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

大学生公民意识则是指大学生作为国家公民如何认知其与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基本关系的深刻反映。

大学生的公民意识需要不断的培养和加强,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和国外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涵也会不断地丰富。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塑造国家合格公民,是我国政治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要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我们应该先对我国现阶段公民意识的现状进行一下深度剖析,公民意识在建构法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公民的公民意识还不是很强,还存在一些影响公民意识形成的消极因素,究其根源主要有:(一)臣民意识的影响从历史上看,古代中国的基本政体形态是君主专制,维护皇帝的权力、地位和尊严,树立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乃是中国古代社会一切法律制度的出发点。

而且法律的至高无上性也被皇权的绝对神圣所代替,皇帝一言可以立法,一言也可以废法,使古代中国形成了系统严密的官僚体制,这种封建专制制度培育出的是适应封建政治文化发展的臣民意识。

近代以来,中国曾经有过几次思想启蒙运动,但由于各种原因,大都是昙花一现。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特别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人权观念、自由与平等、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念统统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东西而抛弃,而许多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封建主义的东西,其中就包括臣民意识却一直存在了下来。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较大的解放,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公民教育和法制教育,家长制、特权思想、臣民意识在一部分人的大脑中仍然根深蒂固。

(二)权利意识的淡薄权利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但在古代中国,民众的权利意识极其淡薄。

这主要是由于:1.客观上由于自然经济、宗法家族和集权专制三位一体的社会存在形式,导致商品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

与之相联系的权利、自由、平等等观念无常发育与成长。

这是传统社会民众缺乏权利意识的客观原因。

2.主观上由于儒家思想一向推崇重义轻利。

受其影响,时至今日部分公民依然羞于言利,当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居然会因打官司有贪利嫌而不愿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

这就不是现代公民应有的意识和行为。

(三)公民教育的滞后市场经济的发展证明,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

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实践要求有现代法治观念和伦理精神的支撑,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思想教育理念和运作体系。

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那一套教育模式,而没有及时转变思路。

转变到提高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民的法治意识和道德水平上来。

这也是导致公民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

(四)社会转型期制度的不完善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进程中,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制度的不完善影响了国家社会的正常运转,对公民意识的形成起着抑制作用。

(五)法制不健全当前社会的法律体制不健全,很多方面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保护。

同时,法律的不健全也导致公民对法律理解的浅显,从而更难进行法治社会的建设。

这样的恶性循环,表现在公民意识上,就是公民意识的薄弱。

以上五点原因是我总结的公民意识欠缺的原因,要想更好的对大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还要从大学生自身角度进行分析:结合目前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大学生正处在由未成年向成年的过度阶段。

从生理上讲,大学生的身高、体重、脏器官趋于成熟,精力旺盛,情感日益丰富。

心理上辨证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独立性显著增强。

但由于广大学生涉世不深,阅历浅薄,世界观不成熟,虽富有理想,但又有一定的盲目性。

虽感情丰富,但波动性较大,虽成为社会独立的消费群体,但经济上尚未独立,所以对其进行阶段划分,我国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准公民"阶段,处于向真正带有社会性的公民阶段的过度期,所以,在我国各高等院校开展专项的公民意识养成教育有其必要性,况且这一工作就现状来说,应定性为补救工作,带有亡羊补牢的性质,时不我待,刻不容缓。

那大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呢?首先大学生应该明确,作为高等教育的受众,在现阶段我们应该达到什么养的要求。

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现代意识,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包括:协调和引导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理念。

在教育容上,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教育,培养公民意识。

就道德意义而言,包括大学生自主意识与独立人格,集体主义意识和公德意识教育。

就法律而言,包括对大学生进行权利意识、主体地位意识、法治观念教育等。

在教育途径上,除了保持传统的理论宣传优势以外,更要着重从实践入手,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实践、权利维护、责任心培养等。

也就是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达:到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和政治思想理念。

增强自主意识与独立人格,集体主义意识和公德意识;加强自己的权利意识、主体地位意识和自己的法制观念的目标。

有了一个目标,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付出怎样的行动去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呢?(一)学习宪法知识,掌握基本的公民知识素养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意识,它是在现代宪政体制下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民众意识。

通过学习宪法知识,我们可以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体政体、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中央与地方、政治运作、经济制度等相关知识,从而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国家概念,激发我们参与建设国家政治文明的热情与责任感。

(二)参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接受公民意识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十个公民道德规。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虽属于道德畴,但由于其涵盖了当代大学生活的诸多方面容,对于强化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纲要》把课本中的东西转化为自己心的东西,把道德知识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良心,把他律"逐渐转变为"自律",从而使自己在走上社会之前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对于第二点,我们大学生应该明确,我们的到的涵养与我们的公民素质息息相关,培养自己的公民素质我们要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十个公民道德规。

要做到“爱国守法”,我们应该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尤其是辛亥革命前后八十年的历史,中国由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强国。

要在这个基础上,认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增强自己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

"守法"是"爱国"规的延伸,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有序的发展过程,个人行为要遵循国家的法制法规。

这也是规公民与国家关系的主要形式,我们大学生要把"守法"作为个人对国家的道德责任的"底线"。

做一个合格的公民首先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大学生。

在学校一方面要严格校纪校规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要自觉抵制校园外的一些不良风气,尤其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抄袭、作弊等现象,洁身自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做到"明礼诚信"主要是规公共生活中的公共道德行为。

大学生没有真正的进入社会,虽然懂得一些基本的礼貌,但还是缺乏应有的社交礼仪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同时还要做到诚实守信。

现在社会上的信用危机也开始侵入校园,大学生中不守信用,不重承诺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大学生个人至上,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牺牲学校和他人的利益。

所以,我们要成为守信用、重良知的人,必须进行信用教育,这是学会做人的一个基本道理。

"团结友善"主要是规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亲和力。

现代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强调个性,好胜心强,所以大学生之间的竞争也非常厉害,很容易造成好、中、差学生的分化现象,这使学生间的交往有了一定的障碍,也是大学生普遍缺乏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原因之一。

所以,我们要大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适当地让他们学一些与人相处的技巧,有利于加强同学间的亲善关系,增加与人相处的亲和力。

做到"勤俭自强"主要是对公民个人提出来的道德要求。

在学校里我们要树立自立意识,学一些基本的理财知识,参加勤工俭学,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艰辛,在这基础上培养"勤俭自强"的道德素质。

"奉献敬业"主要是规公民与职业的道德关系。

对在校的大学生来说,"敬业"就是努力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地了解世界,了解他人,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审视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成为符合时代精神的成功的人;"奉献"主要是规个人与学校、个人与社会的道德关系,并引申出大学生对待他人的道德责任。

因此我们在学校要参加学生实践,组织义工活动、志愿者活动、参观、社会调查等,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培养会责任感。

(三)树立法律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政治的目标,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而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就是公民有意识地、有选择地利用完备的法律调节机制去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处理对外关系的过程。

公民的法治意识不仅影响着法律的创制,而且还影响着法律的运行和实施过程,它是法治国家的在精神灵魂和精神动力。

在现代化进程中,法治意识是指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公民所应当具备的与现代化的政治、市场经济、现代文明形态相适应的法律素养、法律价值观念和法律精神。

法治意识的实质是用爱国的和民族的国家意识统领下,用规则(法)来处理个体与政府国家之间的基本关系,从而使公民意识中的国家意识和主体意识得到在的刚性信仰的保障,它是现代宪政在公民意识的最高反映。

法治意识的教育应包括政治意识、意识、法制意识三方面;在法制意识的培养中,宪法意识的培养是最根本的也是最基础的意识。

大学生作为国家明天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必须具有较强的法治意识。

总体上讲,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和增强可以从两个角度培养:一是确立法在国家体系部和公民的主体意识及其行动表现上具有至高的权威性和普遍性;二是大学生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法律涵养和法律践行的自觉性。

(四)树立主体意识公民作为国家构成的最小元素,其主体意识的形成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能否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关系到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形成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