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在南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南川建设三线的区位优势 南川历史悠久,春秋时为巴国属地,唐贞观十一年(637)始置 县。解放后属四川省涪陵地区管辖,1994年撤县设市,1997年划归重庆 直辖市管辖,2006年撤市设区,拥有1370年的建置史。南川具有建设战 略大后方所必须的地理环境和基本条件: 南川位于川黔交界的大娄山脉西北侧,地处云贵高原末端,是内陆 腹地大山区。东承重庆武隆县和贵州省道真县,南连贵州省正安、桐梓 县,西及重庆巴南区、綦江县和南桐矿区,北接重庆涪陵区,自古以来 就是渝南黔北的交通要道。早在1937年,川湘公路就从南川境内中部通 过,距重庆主城区仅170余公里。通向贵州省遵义、贵阳两市的又有省
中,生产规模较小。 4、车用仪表专业化规模生产时期(从1990年至今) 1990年,天兴军品除研制计划外,生产计划大幅削减,此时民品还
未形成规模,企业陷入艰难境地,经济处于亏损状态。工厂抓住国 家“八五”、“九五”时期摩托车、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机遇,突出发 展已开发成功的车用仪表,并走向全国市场,迅速形成大规模生产。在 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上,企业至今保持了在全国车用仪表行业的领先地 位。
1973 年
2283 3176
739
717
22
34 -23
1974 年
2279 3239
629
629
0
38
55
1975 年
2194 3255
723
723
0
65
45
1976 年
2290 3337
671
671
0
92
97
1977 2215 3389
593
589
4
41
49
年 1978 年 1979 年 1980 年 1981 年 1982 年 1983 年 1984 年 1985 年 总计
2249 3473
924
886
2274 3611
987
982
2257 3683
1078 1076
2594 3815
1284 1258
2596 4006
1365 1349
2654 4206
1791 1757
2555 4566
1830 1807
2593 4762 1908.5 1835.5
15315.5 15052.5
(三)国营红山铸造厂[⑤] 国营红山铸造厂始建于1966年,是担负高射火炮配套生产的军工 厂。工厂位于南川县南平区岭坝乡的向家沟,东侧直线13公里是南川县 城,南靠金佛山,西临贵州省边界,北面8公里有川黔公路通过,距离 重庆市176公里,距南川县城24公里。
附国营红山铸造厂厂区地貌图 1970年7月1日工厂正式投产,设熔模精密铸造、铝合金铸造、铜合 金硬模铸造3条主要生产线,年综合生产能力1366吨。总投资1522万 元,总建筑面积4.95万平方米,征购土地9.52万平方米。 1970年工厂先后抓紧作了六六式152毫米和五四式122毫米榴炮弹的 精铸件、有色件的试制,分别在1971年前后定型投入批量生产,并保质 保量完成了援越军品配件生产任务和国家下达的其他军品生产任务。 军民结合时期,红山铸造厂生产了15个军品的各种精铸及有色铸件6万 多件。其中生产新研制成型的各类军品配套铸件计9种4万多件。
经过“八五”、“九五”时期的发展,工厂在资产规模上由多年的 四五千万元上升到4个亿;在企业体制上,组建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 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兴仪表”,于1997年4月22日在深圳证券 交易市场上市),成为中国兵工车用零部件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和中国 车用仪表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2000年5月,天兴仪表厂全迁至成都市龙泉驿区。
2、单一军品生产时期(1975~1980年) 这个时期全部生产军品。企业建厂时引进了多个国家的高精设备, 拥有地方企业难以相比的军工优势。从1975年起开始少量投产,以后逐 步上批量,并在1979年首次实现盈利。之后该军品转产。 3、军民结合多品种生产时期(1981~1989年) 在老军品转产之际,恰逢国家第一次提出“保军转民”的战略方 针,企业在转产新军品的过渡时期,首先集中精力上民品。第一次上的 民品是“铁塔牌”机械报时座钟和定时器。企业充分发挥军工实力,零 部件从内到外全部自制,封闭生产,在一两年的时间里就形成了年产20 万台座钟的能力。该产品后因市场变化而转产。 从1981年开始,企业开发的新军品需求量增加,很快形成批量生产 能力。在座钟下马之后,新军品发展成为主导产品。依靠新军品,企业 从1984年至1989年连续6年实现盈利,为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 在这一阶段,企业以军品为基础,又开发了一系列新的民品,包括电风 扇、公安产品、汽车制动器、车用仪表等。其中,摩托车仪表、汽车仪 表得到突出发展。由于军品任务较重,民品车用仪表在起步的前5年
38 167 155
5 178 106
2 159 153
26 248 186
16 277 215
34 539 350
23 479 360
73 476
50
263 2600 1658
(二)国营天兴仪表厂[④] 国营天兴仪表厂原名国营东方红机械厂(以下简称天兴),由西安 国营东方机械厂包建,主要生产常规武器及配件。从1966年建厂至今,
军转民初期,国营红山铸造厂生产过脚手架、电风扇、滑轮、摩托 车合金铸铁件和铝硬模铸件等,并形成了XM50型摩托车铸件、PSM90-I 型摩托车铸件、SC2030型汽车铸件、SC110微型汽车铸件等几种支柱民 品。摩托车铸件和微型汽车铸件对工厂的生存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至1985年底止,红山厂实际达到(年产)精密铸钢件215吨,铜合金铸 件15吨,铝合金铸件1195吨,铁合金铸件289吨,共计1714吨。总建筑 面积9.44万平方米,征地面积22.2万平方米。军品、民品铸件随产品遍 及全国各地,有的随产品远销国外。
为了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工厂还不断向微车、轿车减震器发展。 新增生产及检测设备400余台,使微(轿)车减震器生产量和产品质量 逐年提高,具备了年产15万车套的生产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搬迁 成都后支柱民品的发展方向,增强了发展后劲和竞争实力。
根据国家三线建设调整规划,1992年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工厂 列入国家“八五”三线调整迁建计划。1999年3月,工厂全迁至成都市 龙泉驿新厂区。
1966年10月,天兴厂基建破土动工,1966年底至1967年初形成建设 高潮。但是由于“文革”的影响,随后的现场建设处于半停工状态达两 年之久。1970年工厂形成新一轮建设高潮,同时加紧进行军品试制生 产。1974年工厂通过竣工验收,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 方米,职工人数2500人。
三线建设在南川
三线建设在南川 重庆市南川区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 卢华丽 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中央针对当时险恶的国际环境做出了“调 整一线,建设三线,改善工业布局,加强国防,进行备战”的重大决 策,从而在中国在内陆地区进行了长达15年之久的三线建设。地处西南 的重庆为三线建设最大的中心城市,南川又在其中占有重要一席。 196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用三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把 重庆地区,包括从綦江到鄂西的长江上中游地区,以重钢为原料基地, 建设成能够制造常规武器和必要机械设备的基地。”[①]以重庆为中心 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的建设,包括国防工业内部配套项目,以及为兵器 工业服务的基础工业和机械工业配套项目。其中,新建红山、庆岩等兵 工企业14个[②],在南川的就有5个(国营天兴仪表厂、宁江机械厂、 庆岩机械厂、红泉仪表厂、红山铸造厂)。通过三线建设,重庆建立了 门类较为齐备的以常规兵器制造为主,电子、造船、航天、核工业等相 结合的国防工业生产体系,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 局,在较大程度上加快了重庆的现代化进程。
天兴的发展以生产经营为主线,划分为四个时期: 1、基本建设和军品生产准备时期(1966~1974年)
1966年5月,天兴厂第一任厂长盛金福率队从西安老厂赴重庆,先 后在合川、壁山、铜梁等地选址,但由于不隐蔽而被上级否定。为此, 选址工作由川北转向川南,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1966年8月15日,经 上级行文批准,同意天兴及红山厂、红泉厂、庆岩厂选址在南川县。其 中天兴选址在三汇公社工农大队(后改为天星大队)的天星沟。
(一)国营宁江机械厂[③] 1964年4月,经原五机部批准,由国营七二四厂主包和国营一五二 厂副包,共同筹建国营宁江机械厂。生产纲领为轮番生产爱-3引信和 伏-429引信,年产70万发。工厂位于南川县水江镇北侧,经由水江镇可 达川湘公路,沿川湘公路西南行26公里到达南川县城。 从1966年2月到年末,绝大部分单项工程主体基本完成,1971年正 式投产,1974年通过竣工验收,实际完成基建投资3263万元,占地面积 71万平方米,从各地向新厂调拨设备1600台。 在十年动乱期间,广大工人、干部以保卫国家安全为重,克服“四人 帮”干扰破坏给工厂带来的种种困难,先后生产出军用常规武器装备零 件,按时完成了五机部下达的紧急战备任务。1981年,工厂在接受国家 军品订货、满足国内需要的同时,又接受了紧急外贸订货任务。 自1979年以来,为了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 养军”方针,工厂根据本厂特点和专业化协作原则,发挥军工企业优 势,先后开发生产了块规、沙发、眼镜、照相机、摩托车和微型汽车系 列减震器等民用产品。JH70型摩托车减震器于1989年11月通过部级生产 定型,达到日本同类产品质量。 从1971年投产至1985年,工厂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5315.5万元, 全厂有固定资产4161.9万元,总投资达到5124万元,比1965年建厂初步 扩大设计总投资的1650万元增长了两倍多。工厂先后生产和试制了6种 军品,其中列入正常生产的4种,为国家生产上缴引信7681697发。1981 年榴-5引信荣获兵器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试制和生产的民品有4种, 生产峨嵋牌SF-1型120照相机5910架,精密标准量块417台,变色眼镜 1000副。 “八五”、“九五”期间,工厂抓住摩托车、汽车大发展的机遇,通过 两期技术改造上规模、上档次,新增设备470台(套),新增车用减震 器生产能力50万车套(200万支),居行业领先水平,形成支柱民品车 用减震器,并迅速扩大市场份额,使工厂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际公路相连,距长江水运涪陵水码头也只有百公里,距铁路运输万盛火 车站仅有40公里。其南部以金佛山、柏枝山、顶箐山为屏障,山势高 峻,切割强烈。境内有大小溪河91条,属长江流域乌江、綦江水系,水 资源较丰富。拥有丰富的煤矿、铝土矿、石灰石、石英砂、耐火粘土等 资源,高储量的煤矿使南川成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高品位的 铝土矿使南川成为目前重庆市规划建设的铝工业基地。 按照“以重庆为中心建设常规兵器工业基地”Hale Waihona Puke Baidu示精神和党中央提出 的“散、山、洞”选厂原则,充分利用南川的纵深位置、险峻地势和富 饶沃野来建立国家的战略后方,将军工厂分散、隐蔽在南川高山之间与 山洞之中,以防止世界大战的袭击,是比较符合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选 择。
表1
指标 名称 年份
年末 职工 人数
国营宁江厂1971年至1985年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人、万元
固定 资产 原值
工业总产 值
军品产 值
利润 民品产
值 全年实 全年上 现利润 缴利润
1971 年
2156 3207
228
218
10 -110
1972 年
2281 3165
565
555
10 -83 -140
二、南川主要三线企业 1964年,原南川县委书记宫家和、陶现禄,副书记吴耀臻、武春荣 等,先后接待了国家计委副主任程子华,铁道部长吕正操,国防工办刘 兆生,五机部(兵器工业部前身)副部长朱光、副局长孙云龙,六机部王 栋成,西南局书记处书记阎秀峰等领导。南川县计委工作人员尹顺常等 先后陪同到川湘公路沿线及其以南的文凤、水江、三泉、双溪、半河、 沿塘、南极、文凤、丁家嘴、岭坝、石莲、鱼泉、头渡等14个乡镇选 址,进沟30余条、钻洞40多个。 经过1965年和1966年两年的选址、定厂工作,最后落户在南川县的 军工企业有:五机部在水江镇联合大队魏家湾(原水江钢铁厂址)建有 国营宁江机械厂、在丁家嘴乡天星大队建有国营天星仪表厂(原名为东 方红机械厂)、在岭坝乡甘罗大队大坝沟建有国营红山铸造厂、在半河 乡大河大队龙骨溪建有国营红泉仪表厂、在文凤乡石峨大沟建有国营庆 岩机械厂,这5个厂于1970年后建成投产,主要生产常规武器,后来生 产部分民用产品;六机部在沿塘乡光辉大队安坪建有第七研究所(即 7012工程,1982年撤回上海)、在石莲乡桐梓沟建有九一一仓库(海军 仓库,1970年撤走)。
中,生产规模较小。 4、车用仪表专业化规模生产时期(从1990年至今) 1990年,天兴军品除研制计划外,生产计划大幅削减,此时民品还
未形成规模,企业陷入艰难境地,经济处于亏损状态。工厂抓住国 家“八五”、“九五”时期摩托车、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机遇,突出发 展已开发成功的车用仪表,并走向全国市场,迅速形成大规模生产。在 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上,企业至今保持了在全国车用仪表行业的领先地 位。
1973 年
2283 3176
739
717
22
34 -23
1974 年
2279 3239
629
629
0
38
55
1975 年
2194 3255
723
723
0
65
45
1976 年
2290 3337
671
671
0
92
97
1977 2215 3389
593
589
4
41
49
年 1978 年 1979 年 1980 年 1981 年 1982 年 1983 年 1984 年 1985 年 总计
2249 3473
924
886
2274 3611
987
982
2257 3683
1078 1076
2594 3815
1284 1258
2596 4006
1365 1349
2654 4206
1791 1757
2555 4566
1830 1807
2593 4762 1908.5 1835.5
15315.5 15052.5
(三)国营红山铸造厂[⑤] 国营红山铸造厂始建于1966年,是担负高射火炮配套生产的军工 厂。工厂位于南川县南平区岭坝乡的向家沟,东侧直线13公里是南川县 城,南靠金佛山,西临贵州省边界,北面8公里有川黔公路通过,距离 重庆市176公里,距南川县城24公里。
附国营红山铸造厂厂区地貌图 1970年7月1日工厂正式投产,设熔模精密铸造、铝合金铸造、铜合 金硬模铸造3条主要生产线,年综合生产能力1366吨。总投资1522万 元,总建筑面积4.95万平方米,征购土地9.52万平方米。 1970年工厂先后抓紧作了六六式152毫米和五四式122毫米榴炮弹的 精铸件、有色件的试制,分别在1971年前后定型投入批量生产,并保质 保量完成了援越军品配件生产任务和国家下达的其他军品生产任务。 军民结合时期,红山铸造厂生产了15个军品的各种精铸及有色铸件6万 多件。其中生产新研制成型的各类军品配套铸件计9种4万多件。
经过“八五”、“九五”时期的发展,工厂在资产规模上由多年的 四五千万元上升到4个亿;在企业体制上,组建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 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兴仪表”,于1997年4月22日在深圳证券 交易市场上市),成为中国兵工车用零部件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和中国 车用仪表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2000年5月,天兴仪表厂全迁至成都市龙泉驿区。
2、单一军品生产时期(1975~1980年) 这个时期全部生产军品。企业建厂时引进了多个国家的高精设备, 拥有地方企业难以相比的军工优势。从1975年起开始少量投产,以后逐 步上批量,并在1979年首次实现盈利。之后该军品转产。 3、军民结合多品种生产时期(1981~1989年) 在老军品转产之际,恰逢国家第一次提出“保军转民”的战略方 针,企业在转产新军品的过渡时期,首先集中精力上民品。第一次上的 民品是“铁塔牌”机械报时座钟和定时器。企业充分发挥军工实力,零 部件从内到外全部自制,封闭生产,在一两年的时间里就形成了年产20 万台座钟的能力。该产品后因市场变化而转产。 从1981年开始,企业开发的新军品需求量增加,很快形成批量生产 能力。在座钟下马之后,新军品发展成为主导产品。依靠新军品,企业 从1984年至1989年连续6年实现盈利,为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 在这一阶段,企业以军品为基础,又开发了一系列新的民品,包括电风 扇、公安产品、汽车制动器、车用仪表等。其中,摩托车仪表、汽车仪 表得到突出发展。由于军品任务较重,民品车用仪表在起步的前5年
38 167 155
5 178 106
2 159 153
26 248 186
16 277 215
34 539 350
23 479 360
73 476
50
263 2600 1658
(二)国营天兴仪表厂[④] 国营天兴仪表厂原名国营东方红机械厂(以下简称天兴),由西安 国营东方机械厂包建,主要生产常规武器及配件。从1966年建厂至今,
军转民初期,国营红山铸造厂生产过脚手架、电风扇、滑轮、摩托 车合金铸铁件和铝硬模铸件等,并形成了XM50型摩托车铸件、PSM90-I 型摩托车铸件、SC2030型汽车铸件、SC110微型汽车铸件等几种支柱民 品。摩托车铸件和微型汽车铸件对工厂的生存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至1985年底止,红山厂实际达到(年产)精密铸钢件215吨,铜合金铸 件15吨,铝合金铸件1195吨,铁合金铸件289吨,共计1714吨。总建筑 面积9.44万平方米,征地面积22.2万平方米。军品、民品铸件随产品遍 及全国各地,有的随产品远销国外。
为了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工厂还不断向微车、轿车减震器发展。 新增生产及检测设备400余台,使微(轿)车减震器生产量和产品质量 逐年提高,具备了年产15万车套的生产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搬迁 成都后支柱民品的发展方向,增强了发展后劲和竞争实力。
根据国家三线建设调整规划,1992年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工厂 列入国家“八五”三线调整迁建计划。1999年3月,工厂全迁至成都市 龙泉驿新厂区。
1966年10月,天兴厂基建破土动工,1966年底至1967年初形成建设 高潮。但是由于“文革”的影响,随后的现场建设处于半停工状态达两 年之久。1970年工厂形成新一轮建设高潮,同时加紧进行军品试制生 产。1974年工厂通过竣工验收,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 方米,职工人数2500人。
三线建设在南川
三线建设在南川 重庆市南川区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 卢华丽 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中央针对当时险恶的国际环境做出了“调 整一线,建设三线,改善工业布局,加强国防,进行备战”的重大决 策,从而在中国在内陆地区进行了长达15年之久的三线建设。地处西南 的重庆为三线建设最大的中心城市,南川又在其中占有重要一席。 196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用三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把 重庆地区,包括从綦江到鄂西的长江上中游地区,以重钢为原料基地, 建设成能够制造常规武器和必要机械设备的基地。”[①]以重庆为中心 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的建设,包括国防工业内部配套项目,以及为兵器 工业服务的基础工业和机械工业配套项目。其中,新建红山、庆岩等兵 工企业14个[②],在南川的就有5个(国营天兴仪表厂、宁江机械厂、 庆岩机械厂、红泉仪表厂、红山铸造厂)。通过三线建设,重庆建立了 门类较为齐备的以常规兵器制造为主,电子、造船、航天、核工业等相 结合的国防工业生产体系,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 局,在较大程度上加快了重庆的现代化进程。
天兴的发展以生产经营为主线,划分为四个时期: 1、基本建设和军品生产准备时期(1966~1974年)
1966年5月,天兴厂第一任厂长盛金福率队从西安老厂赴重庆,先 后在合川、壁山、铜梁等地选址,但由于不隐蔽而被上级否定。为此, 选址工作由川北转向川南,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1966年8月15日,经 上级行文批准,同意天兴及红山厂、红泉厂、庆岩厂选址在南川县。其 中天兴选址在三汇公社工农大队(后改为天星大队)的天星沟。
(一)国营宁江机械厂[③] 1964年4月,经原五机部批准,由国营七二四厂主包和国营一五二 厂副包,共同筹建国营宁江机械厂。生产纲领为轮番生产爱-3引信和 伏-429引信,年产70万发。工厂位于南川县水江镇北侧,经由水江镇可 达川湘公路,沿川湘公路西南行26公里到达南川县城。 从1966年2月到年末,绝大部分单项工程主体基本完成,1971年正 式投产,1974年通过竣工验收,实际完成基建投资3263万元,占地面积 71万平方米,从各地向新厂调拨设备1600台。 在十年动乱期间,广大工人、干部以保卫国家安全为重,克服“四人 帮”干扰破坏给工厂带来的种种困难,先后生产出军用常规武器装备零 件,按时完成了五机部下达的紧急战备任务。1981年,工厂在接受国家 军品订货、满足国内需要的同时,又接受了紧急外贸订货任务。 自1979年以来,为了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 养军”方针,工厂根据本厂特点和专业化协作原则,发挥军工企业优 势,先后开发生产了块规、沙发、眼镜、照相机、摩托车和微型汽车系 列减震器等民用产品。JH70型摩托车减震器于1989年11月通过部级生产 定型,达到日本同类产品质量。 从1971年投产至1985年,工厂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5315.5万元, 全厂有固定资产4161.9万元,总投资达到5124万元,比1965年建厂初步 扩大设计总投资的1650万元增长了两倍多。工厂先后生产和试制了6种 军品,其中列入正常生产的4种,为国家生产上缴引信7681697发。1981 年榴-5引信荣获兵器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试制和生产的民品有4种, 生产峨嵋牌SF-1型120照相机5910架,精密标准量块417台,变色眼镜 1000副。 “八五”、“九五”期间,工厂抓住摩托车、汽车大发展的机遇,通过 两期技术改造上规模、上档次,新增设备470台(套),新增车用减震 器生产能力50万车套(200万支),居行业领先水平,形成支柱民品车 用减震器,并迅速扩大市场份额,使工厂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际公路相连,距长江水运涪陵水码头也只有百公里,距铁路运输万盛火 车站仅有40公里。其南部以金佛山、柏枝山、顶箐山为屏障,山势高 峻,切割强烈。境内有大小溪河91条,属长江流域乌江、綦江水系,水 资源较丰富。拥有丰富的煤矿、铝土矿、石灰石、石英砂、耐火粘土等 资源,高储量的煤矿使南川成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高品位的 铝土矿使南川成为目前重庆市规划建设的铝工业基地。 按照“以重庆为中心建设常规兵器工业基地”Hale Waihona Puke Baidu示精神和党中央提出 的“散、山、洞”选厂原则,充分利用南川的纵深位置、险峻地势和富 饶沃野来建立国家的战略后方,将军工厂分散、隐蔽在南川高山之间与 山洞之中,以防止世界大战的袭击,是比较符合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选 择。
表1
指标 名称 年份
年末 职工 人数
国营宁江厂1971年至1985年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人、万元
固定 资产 原值
工业总产 值
军品产 值
利润 民品产
值 全年实 全年上 现利润 缴利润
1971 年
2156 3207
228
218
10 -110
1972 年
2281 3165
565
555
10 -83 -140
二、南川主要三线企业 1964年,原南川县委书记宫家和、陶现禄,副书记吴耀臻、武春荣 等,先后接待了国家计委副主任程子华,铁道部长吕正操,国防工办刘 兆生,五机部(兵器工业部前身)副部长朱光、副局长孙云龙,六机部王 栋成,西南局书记处书记阎秀峰等领导。南川县计委工作人员尹顺常等 先后陪同到川湘公路沿线及其以南的文凤、水江、三泉、双溪、半河、 沿塘、南极、文凤、丁家嘴、岭坝、石莲、鱼泉、头渡等14个乡镇选 址,进沟30余条、钻洞40多个。 经过1965年和1966年两年的选址、定厂工作,最后落户在南川县的 军工企业有:五机部在水江镇联合大队魏家湾(原水江钢铁厂址)建有 国营宁江机械厂、在丁家嘴乡天星大队建有国营天星仪表厂(原名为东 方红机械厂)、在岭坝乡甘罗大队大坝沟建有国营红山铸造厂、在半河 乡大河大队龙骨溪建有国营红泉仪表厂、在文凤乡石峨大沟建有国营庆 岩机械厂,这5个厂于1970年后建成投产,主要生产常规武器,后来生 产部分民用产品;六机部在沿塘乡光辉大队安坪建有第七研究所(即 7012工程,1982年撤回上海)、在石莲乡桐梓沟建有九一一仓库(海军 仓库,1970年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