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与揭示--访著名土力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广信

!!!!!!!!!!!!!!!!!!!!!!!!!!!!!!!!!!!!!!!

岩土工程界!

第"卷!第#期

感知与揭示

———访著名土力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广信

苗国航!陈仁俊

!!李广信!

教授,博士生导师。$%&$年$’月生。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后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工作,曾任水利局副局长。$%"$年和$%"(年分别获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博士生、全国优秀中青年土木工作者、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年晋升为副教授,$%%$年晋升为教授。主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年任土

力学教研组主任。先后在$%%)年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年赴新加坡国立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培养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各$’余名。现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岩土工程系列课组长;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水力发电学会理事,土工合成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深基础协会理事;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际低平地学会理事(./0123456783/1/9:);《岩土工程学报》、《工业建筑》、《地基处理》期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土的本构关系,高土石坝筑坝材料,基础工程,土工合成材料等。已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多年来从事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参编教材(部。《土的本构关系研究》获$%";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土质防渗体高土石坝研究》获$%%)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多次获得市部级科研奖励。作为课程负责人,《高等土力学》教学获得<’’<年清华大学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作为主要编者,《基础工程》获得<’’$年优秀教材二等奖;$%%(年获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也获得$%%%年度和<’’’年度的“良师益友”奖励。目前负责主要纵向科研项目:国家重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洪水特性及减灾方法研究”,第三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土石减载和加载下的屈服”((’<;%’$&)等项目。

!!问:土的本构关系是土力学研究中的理论基础,您从事多年这方面的研究,土的本构关系揭示了土的哪些性质?土有哪些最基本的特点?

李教授:土的本构关系实际上就是指土的力学的基本性质,包括压力应力、变形、强度的关系,英文称=682>?/@,

就是相当于物质的性状。人对于土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几千年前人们离不开土,在实践中从感性认识土。一直到<’世纪五、六十年代都很难把它定量化。

真正的把它用数学公式表示出来比较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土的性质太复杂,不像其它的如:钢材、混凝土等,遵循虎克定律,或者具有理想塑性特性;另一方面是工程应用中的计算手段不行,此前如果计算非线性,要用计算尺或者手摇计算机。即使用条分法进行稳定分析,几十个滑动面需要好几天

的时间,这样的计算手段限制了非线性分析。

<’世纪#’年代以后,一方面高、重建筑物的工程发展很快,像$’’A <’’米高的土石坝、深覆盖层上的坝、核电站厂房、大型的高层建筑,对于变形的要求就比较严格了,有一些对变形要求十分精密,这时线性和非线性的区别显得非常的重要,如上海的磁悬浮轨道对于软土地基变形要求精度达毫米级,这同以前建一个普通的房子是不一样的,提出了变形及变形过程计算的必要性;再有就是非线性计算可能性,

<’世纪#’年代以后,计算机的技术的发展使人的计算能力大大的提高,所以各种复杂的非线性增量计算都可以实现了。

到"’年代和%’年代,

人们对土的本构关系认识逐步深化,发展很快,提出的模型也非常多。但此后,研究的人以及论文的数量大幅度减少,有些人开

始怀疑土的本构关系是否有用,因为常常本构模型很复杂,但是针对实际的问题差距还是很大,预测的结果不理想。在"’年代的几次“考试”中,先让一些单位做基本试验,要求将预测结果与目标试验对比,基本试验的结果是公开的,目标试验是保密的,谁提出本构模型都可以参加预测,给你目标试验的应力路径和利用基本试验确定参数,要求算出应变。这样的“考试”和“竞赛”进行过多次,据我所知,就有&、

(次,像欧洲、美国、加拿大都举办过这样的活动,但最终的结

;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