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片精读】
【中考指数】★★★★★ 【图片名称】司母戊鼎 【关键信息】商朝,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2.古代著名建筑: (1)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_李__冰__在岷江中游主持修建,是闻名 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长城:秦长城西起_临__洮__,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 至_嘉__峪__关__。 (3)大运河。 ①隋朝:_隋__炀__帝__时开通,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促进了我国 南北经济的交流。 ②元朝:为便利南粮北运,_元__世__祖__令人开通了会通河和通惠河, 与原有运河连通。
类别 人物 扁鹊
医学
华佗
张仲景
李时珍
朝代
成就
春秋 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法,一 战国 直被中医沿用
擅长外科手术,制成“_麻__沸__散__”,是 东汉 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编制体操
“_五__禽__戏__” 写成《_伤__寒__杂__病__论__》,阐述了中医的 东汉 理论和治病原则,被尊为“_医__圣__” 著有《_本__草__纲__目__》,是一部总结性的 明朝 药物学巨著
【拓展延伸】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1)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古代科技 发展的源泉。 (2)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条件;政府出 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 (3)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 济基础。
(4)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5)对外交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 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 (6)个人因素: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 展的重要因素。
【拓展延伸】秦长城与明长城的相同点 (1)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统一时期。 (2)都为了抵御少数民族的进犯。 (3)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 (4)都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主题三 古代四大发明 1.造纸术: (1)概况:西汉发明,东汉_蔡__伦__改进。 (2)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印刷术: (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唐朝印制的《_金__刚__经__》是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北宋_毕__升__发明,比欧洲早约四百年,促进了 文化的传播。
(3)2006年安阳殷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请你举出两个事例来说明殷墟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提示: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 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司母戊鼎是世 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4)请说出隋朝大运河的起止点。有人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阐明理由。 提示:①北达涿郡,南至余杭。②同意。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加 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灭亡,但大运河的 开凿,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至今仍在使用。(符合史实, 有理即可)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水经注》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齐民要术》是北
朝贾思勰写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A是药物学巨著,C是一部工
艺百科全书,D是一部地理学专著,故本题选B。
4.(2012·威海学业考)如果你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 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知识,你应该阅 读的综合性地理学专著是( )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天工开物》内容的了解。明 朝末年杰出科学家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书中总结了明代农 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 科全书”。
主题二 青铜工艺和古代著名建筑 1.(2013·淮安中考)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右侧图片所示文物透露出来的相关历史 信息是( ) A.原始居民的生活 B.商周的青铜文明 C.春秋战国的纷争 D.秦汉时期大一统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图中的关键信 息是“司母戊鼎”,它是商朝制作的、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故选B。
【问题整合】 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遗项目。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 烂的国家,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闪烁着中国人民智慧和勤劳的 光芒。
请回答: (1)故宫是北京城的中心建筑,你知道哪些封建王朝曾定都于北 京吗?请写出明长城的起止点。 提示:元朝、明朝、清朝。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第五单元 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第1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主题一 数学、医学、农学、地理学、科技成就
类别 人物
数学 _祖__冲__之__
朝代 东汉 南朝
成就 《_九__章__算__术__》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 数学成就,其中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 界先进水平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 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 千年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与识记能力。题干中 的关键信息是“综合性地理学专著”。A是一部长篇历史小 说,B是一部史书,D是一部农书,故均不符合题意。C是一部综合 性的地理学专著,符合题意。
5.(2014·重庆中考)《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17世纪的 工艺百科全书”,它反映了明代( ) ①医学的发展状况 ②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③手工业简单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④航海业的发展盛况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关键信息是“八达岭”“抵御外敌入侵”。链接所学知识可知,
主题二 青铜工艺和古代著名建筑 1.青铜文化: (1)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青铜器:_司__母__戊__鼎__ 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_四__羊__方__尊__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2)商周时期,成都平原出现了独特的“_三__星__堆__”文化,出土 了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图片精读】
【中考指数】★★★★ 【图片名称】毕升 【关键信息】北宋人,活字印刷术,早欧洲约400年
3.指南针: (1)概况:_北__宋__时发明,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_南__宋__时广泛 用于航海,并由_阿__拉__伯__人传入欧洲。 (2)意义: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4.火药: (1)概况:唐朝已有记载,_唐__末__开始用于军事,_宋__元__广泛用于 战争。后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2)意义:对欧洲社会产生震动。
主题一 数学、医学、农学、地理学、科技成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012·鸡西中考)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
的数学家是( )
A.祖冲之
B.蔡伦
C.张仲景
D.贾思勰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南朝祖冲之在世界
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数字,领先世界
近一千年。
2.(2014·滨州学业考)下列图片中,能体现我国古代中医中药文 化成就的是( )
(3)我国古代的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并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而 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4)明清时期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科技未能跟上世界近代 科学发展的潮流,中国的科技成就落后于西方科学发展的步伐。
2.古代科技成就的领先给我们哪些启示? (1)对于国家而言,要以经济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以国家的统一稳定为科技的发展创造环境,以民族的交流合作 为科技的发展创造重要条件。要重视人民的伟大力量、学习的 重要作用和开放的深远意义。 (2)对于我们而言,应该学习古代科学家的品质,形成崇尚科学 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树立爱国主义 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有关。
4.(2013·滨州学业考)“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绵延峭拔的八达
岭啊/舞起矫健的巨龙/短兵相接的年月/你是抵御外敌入侵的
壁垒/和平建设的年代/你是显示民族气魄的支柱……”诗中赞
美的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明清皇宫
D.长城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辨析能力。题干中的
【备选要点】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衰落的原因 (1)经济: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小农经济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 (3)思想:明清时期的教育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国古代科 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
(4)对外: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交 流,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5)文化传统:中国古代“重道轻器”,轻视科技发展。总之, 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 落。
2.(2013·鞍山中考)某著名作家曾经在其作品中有这样的一段 描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 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 送涓涓清流。”负责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大禹 B.李冰 C.商鞅 D.诸葛亮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判断能力。题干 中的关键信息是“成都平原”“输送涓涓清流”。由此可知 “了不起的工程”是水利工程。链接所学知识可知,秦国蜀郡 太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
3.(2014·德州中考)下图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 列对它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该工程是元世祖下令开凿的
②开凿目的是南粮北运
③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
④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辨析能力。图中反映的是
隋朝的大运河,①②与元朝的大运河有关,③④与隋朝的大运河
(2)2000年,都江堰和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 文化遗产”名录。请写出都江堰的历史影响。指出龙门石窟艺 术主要受到什么宗教的影响。这一宗教发源于什么地方?同一 时期的另外一个著名石窟是什么? 提示:历史影响: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 原变成了“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佛教。印度。云冈石窟。
(5)请你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主题,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提示: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保护文化遗产,守 护精神家园。合理开发,加强管理等。
【历史启示】 1.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1)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政府支持、教育发达、民族交流、 对外开放等,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昌盛的原因。 (2)古代的科技成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史论要旨】 1.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了解商朝历史的 重要资料。 2.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指南针的 发明和应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3.《天工开物》是一部综合性的科技著作,反映了中国明代手 工工场的生产面貌,强调人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 合。
(4)赵州桥:隋朝时_李__春__设计建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 座石拱桥,比欧洲早七百多年。 (5)北京城:明成祖时在元大都基础上扩建而成,中心是紫禁城 (今_故__宫__)。
【图片精读】
【中考指数】★★★★ 【图片名称】都江堰示意图 【关键信息】战国时期,防洪灌溉,李冰
【图片精读】
【中考指数】★★★★★ 【图片名称】赵州桥 【关键信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隋朝,李春
类别 人物 农学 贾思勰 地理
郦道元 学 科技 宋应星
朝代
成就
著有《_齐__民__要__术__》,是我国现存第一 北朝
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著有《_水__经__注__》,是一部综合性的地 北魏
理学专著
著有《_天__工__开__物__》,被誉为“_中__国__1_7_ 明朝 _世__纪__的__工__艺__百__科__全__书__”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辨析能力。张仲景著《伤 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由明朝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结合题干 要求,故选C。
3.(2013·昆明中考)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
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朝时期的农学著作( )
A.《本草纲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